1.智慧家居市場競爭隨著蘋果和谷歌的進入,戰爭將全面打響。大公司將在平臺和生態系統控制權上展開激烈搏鬥,硬體中小公司和創業者則需要在這一輪競爭中選擇站隊;

2.三星、LG等企業從硬體市場份額切入,推進各自的軟體系統;蘋果和谷歌則更多從平臺角度出發,圍繞系統和標準打造生態陣營;

3.商業模式不清晰,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將困擾智慧家居的產業化和規模化。這個產業的競合關係相對複雜;

4.使用者對於智慧家居的接受度目前停留在手機和電視層面。眾多創新的智慧裝置缺乏市場認知和真正的需求。

在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盯緊智慧硬體和智慧家居,準備或正在打造相關生態鏈時,蘋果的介入讓所有人悲喜交加。

喜的是這條路似乎是正確的,畢竟蘋果也來了,而且,蘋果的加入會讓整個市場更快速的成熟和普及;悲傷的則是蘋果的到來讓智慧家居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生態系統的PK註定將更加激烈。

與此前Google 32億美元收購恆溫器公司Nest做智慧家居不同,蘋果在智慧家居領域並非要親自做硬體。根據國外媒體的訊息,蘋果是為一批第三方產品施以Made for iPhone(MFi) 認證,繼而聚焦於提升裝置互聯的簡易度,並有可能允許使用者通過藍芽進行語音操控。

有了這個“MFi ”認證,使用者便知道自己購買的家居類產品是可以與iPhone 匹配的,使用者無需再通過其他裝置開啟不同的應用,也無需再做任何註冊或輸入任何密碼,就能通過 Wi-Fi 與蘋果裝置相連,進而操控家居裝置——甚至是隻要發出一條語音指令,產品即可自行開動。據悉,在2014年 CES 展會上,蘋果已與海爾推出了第一款使用 MFi認證的智慧空調。

蘋果的加入,將使智慧家居的概念比以往更加普及,毫無疑問,一場爭奪家電控制權的大戰即將開啟。

智慧家居的市場規模

國內擁有1億多潛在的智慧家居客戶,到2015年,智慧家居產值將達1240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僅從智慧家電來看,根據奧維諮詢(AVC)的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智慧家電產值已達1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衝到1萬億。

相比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被稱為新鮮感、時髦的智慧硬體產品,智慧家居產品對使用者更為剛需。

各家公司的策略與戰法

1.國外巨頭:谷歌、蘋果

谷歌:谷歌已成為在智慧家居領域投入最大的公司,累計投入接近百億美元。不久前,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了智慧家居公司Nest,並正在考慮買下智慧攝像頭製造商Dropcam。在此之前,谷歌已經收購了8家機器人公司,並收購了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公司Deepmind。這家公司似乎已經做好了成為智慧家居服務和平臺提供商的準備。

蘋果:憑藉iPhone、iPad的智慧終端產品的市場規模,以及自身的軟硬體整合能力,蘋果對於整合智慧家居產業鏈有著先天性優勢。同時,Apple TV等產品,未來可能成為客廳控制中心的最佳載體。據瞭解,蘋果一直在和多裝潢置廠商談判,讓這些廠家的智慧家居產品與蘋果系統相相容。

2.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小米、百度、阿里巴巴

百度:百度推出智慧家居解決方案小度family,以及路由器、空氣淨化器等產品,在家居裝置中植入自家的雲服務,進而成為一個資料中心。

阿里巴巴:阿里雲將觸角延生至智慧電視、智慧家居領域,包括與創維合作推出酷開電視,與美的在智慧家居展開合作……阿里雲也在打造生態體系,讓更多智慧家居廠商通過阿里雲開發智慧產品。

小米:從路由器起步,試圖建立家庭資料中心、智慧家庭中心以及開放平臺。未來5年內小米將對50家企業投資共計50億元。從技術、雲端、路由器、電商、定製適用晶片等方面,謀劃建立智慧家居生態圈。

3.家電製造商:三星、LG、海爾

三星:最早在智慧家居領域佈局的公司之一。憑藉多元化的產品線,三星在智慧家居硬體領域涉足最廣,從最主要的智慧家電產品,包括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到吸塵器、智慧手錶、智慧運動手環等小型或隨身裝置,三星都在極力謀求智慧化。目前,考慮到與谷歌的微妙關係,三星在智慧家居領域大力推進Tizen系統的落地,欲通過產品硬體的龐大銷量,打造一個全新生態圈。

LG:與三星一樣,LG在家電產品中也擁有龐大的產品線,並計劃從今年開始,所生產的家用電器都會陸續實現接收數字狀態更新,擁有更智慧的“大腦”,並可以通過簡單的簡訊命令進行遠端控制。LG公司已經宣佈推出了新一代名為Home Chat的智慧家庭系統應用,該款軟體採用了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使用者可搭配LINE軟體進行使用,家中的智慧家電可以通過網路或移動通訊工具與主人進行交流。

海爾:與國內眾多家電品牌一樣,海爾通過某些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優勢份額,推進自家U-home系統平臺以及U+智慧生活作業系統的普及。基於這一平臺,使用者家庭裡的各類家電、燈光、窗簾以及安防等家居裝置均可實現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海爾表示,2015年將有1000萬家庭使用者享受到U+智慧生活,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億。整個生態圈實現收入3000億元。

盈利模式

1.網際網路公司:硬體產品盈利不是重點,網際網路公司更希望圍繞家庭場景提供增值服務或通過產品生產的資料實現精確營銷。這一盈利模式與網際網路基因相符,但由於家居領域是全新市場,目前商業上的堅冰還有待突破。

2.傳統家電公司:目前仍然以硬體及硬體之外的服務實現贏利。在硬體之外,軟體、應用等新興業務仍沒有太好的表現。

行業挑戰

1.產品硬體缺乏創新:智慧家居產品多停留在概念階段,應用場景門檻高,很難對使用者產生吸引力。

使用者對智慧家居產品的需求度不高,目前使用者只接受了手機、電視的智慧化,對燈泡、插頭等智慧產品,使用者很少考慮購買。另外,智慧家居的控制權最根本在雲端,不要試圖通過一款硬體產品就能打造出一個生態中心。

後網際網路時代,產品能洞察使用者需求,提供不可替代的使用體驗,智慧家居產品才能真正落地。

2.洗牌加速:蘋果、谷歌等網際網路公司大鱷來臨,將會整合一些小的智慧家居公司。在這一輪競爭中,硬體產品公司將面臨站隊選擇,而平臺和網際網路公司則是為了各自生態圈殊死搏鬥。

3.缺乏統一標準:不同品牌智慧家居產品還無法做到互聯互通,各廠家做產品都在考慮自建生態,介面協議互不相容。

目前使用者可以下載不同的APP,通過手機對家居裝置進行控制,一個使用者如果將所有家電進行控制,則至少需要下載幾十個APP。不同品牌的互聯互通問題將在很長時間裡制約智慧家居的發展。

4.誰當老大:軟硬體和服務深度結合,需要博弈出智慧家居產業鏈的最終整合者。智慧家居平臺,不僅僅需要智慧硬體產品的支援,更需要有云端、軟體端的綜合能力。

5.合作複雜:智慧產品的軟體和硬體生態圈在技術領域相對進展順利,但各方實現合作則比較複雜,牽扯的利益和顧慮較多。

6.各自為戰:智慧家居得以鋪開的前提在於通訊協議標準化、資料處理雲端化、作業系統統一化。目前全部實現這三個要求還有些遠。

via: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