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掙錢的程式設計師同學該如何花錢?

mindwind發表於2016-04-14

  我剛畢業那年第一個月到手的全額工資大概是 4k 出頭,自己單獨租了一個套一的房子再加上吃飯一個月 2.5k 就這麼花掉了。每個月所剩餘的可自由支配的錢確實不多,我這也算是在一線城市的廣深地區,在內地二線城市的朋友當時只有 1k 出頭,合租房加上吃飯還略顯緊張。所以我們當時不太需要考慮花錢這個事,確實是沒什麼錢可花的。

  今天行業發展得不錯,如今程式設計師的起薪大幅提升,剛走出校門的同學除租房吃飯之外想必都還有不少剩餘可供花銷。作為一個過來人,寫這篇文章其實就想談談早期如何更明智的花錢,可能會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更有好處。

 電腦

  一般進入公司你會得到一臺工作電腦,有些公司是直接給你配置發放沒得選擇(當年我就是領了個二手本),有些是給你一個上限額度讓你自己去買一臺,再分幾年折舊完,比如額度 8k 分四年折舊,這樣你每在公司呆滿一年,公司返 2k 給你。我比較喜歡後面一種,這樣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電腦配置,但偏偏我這十年工作過的所有公司都是第一種,只能呵呵了。

  工作前幾年公司發什麼電腦我只好用什麼,工資剩餘也不多,當時雖然心繫 ThinkPad T 系列的本子,但按我前面的每月結餘不得存上一年才能買得起啊。而且心想我幹嘛要拿自己電腦去公司工作啊,當時確實想不通。所以結果就是工作的前五年,我換了三個公司用了三個筆記本,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慢,還老需要重灌系統。回頭一想浪費了多少青春好時光在等待編譯、打包和重灌系統上啊。

  五年前到了京東後,碰到了一個同事他就用的自己的電腦,一臺 09 款的蘋果小白 Macbook。這是最後一代塑料外殼的 Mac,之後都是細磨砂鋁合金的了。之後他就一直給我安利 Mac 的好處,然後我就自己買了一臺當時最新的 Macbook Pro,再 DIY 換了 SSD 硬碟,原機搭配的機械硬碟用作 TimeMachine 的備份盤,再把記憶體加到 12G 一直用到今年初。再更新了最新的 OS X EI Capitan 之後,感覺系統變得更快了(說明 OS 優化的更好了吧)。

  用 Mac 的五年裡徹底告別了 Windows 下重灌系統的問題,都快忘記怎麼裝了。在原來公司發的電腦上 mvn package 一下一個以前的 Java 工程需要 50 秒,在我的 Mac 下是 20 秒。考慮下這五年來這個命令敲擊了多少次,每次都節省半分鐘,還是很可觀的。關於為什麼要用 Mac 的最有力的理由,我覺得最有發言權的是 Mac 代言人池建強在他的文章《先有 Mac 還是先有銀元?》裡已經寫得很明白了,我就不再多說了。

 椅子

  去年底去體檢時醫生說我的頸椎有輕微變形,而我自己也時常感受到肩背的痠痛。既然達到了變形的程度,肯定非一日之功,都是長年累月不正確的坐姿導致的。程式設計師進入專注寫程式碼和調程式的狀態,或者全神貫注的處理著線上的問題和 bug,哪裡還會注意到自身坐姿的問題。有時還要加班熬夜通宵什麼的,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著了,這些都是導致脊椎長期過載並變形的原因,然後隨之而來就是肩背痠痛,扭動脖子咔咔得響。

  正因為如此我才開始關心起椅子的事情,然後我想到好些年前看的《軟體隨想錄》,其中程式設計師部落酋長 Joel 寫道:

程式設計師的椅子是 Aerons 出品的名牌電腦椅還是 Staples 品牌打折時的便宜貨?關於 Herman Miller 設計的著名的 Aeron 牌電腦椅,請讓我在這裡多說一句。

這種椅子的價格是每把 900 美元,比辦公用品連鎖超市 Office Depot 裡賣的便宜貨或者 Staples 牌貴出 800 美元。Aeron 牌電腦椅比那些便宜貨舒服得多。如果尺寸正確,並且調節到最合適的位置,那麼大多數人坐一整天都不會感到不舒服。靠背和坐墊都被設計成網狀形,空氣可以自由流通,所以坐著不會捂汗。這種椅子包含了第一流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尤其是那些帶有腰部支撐的新型號。 它們比便宜的椅子更耐用,一把 Aeron 牌電腦椅的壽命至少抵得上 4 把那種 100 美元的椅子。

所以結果是,買一把 Aeron 牌電腦椅,每 10 年只多出 500 美元,也就是每年多出 50 美元,相當於在每個程式設計師身上每星期多支出 1 美元。一卷上等衛生紙的價格大約是 1 美元。你的程式設計師每人每星期大概會用掉一卷。所以,將電腦椅升級到 Aeron 牌,多出的花銷與你花在程式設計師的衛生紙上的開銷大致相等。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你把衛生紙的支出拿到預算委員會上討論,你一定會被嚴厲地呵斥不要搗亂,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需要討論。

  Aeron 的椅子確實很好,它曾“坐”攬諸多設計大獎,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列為永久典藏,還入選了由倫敦設計博物館甄選的頂尖案例集《50把改變世界的椅子》,堪稱辦公椅設計史上當之無愧的“頭把交椅”。當然價錢也很感人,國內在萬元附近,所以基本上絕大多數公司都不會給你配備類似這樣的辦公座椅。大部分公司配備都是幾百塊一把的普通辦公椅,無人體工學設計,在工作時對你的肩背和脊椎沒有任何支撐作用。

  不過像 Aeron 這樣高階的椅子我自己買起來都還是感覺肉痛,但至少給自己配一把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椅子還是有必要的。在 1.5k 到 3k 之間還是有一些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別等到十年後需要去醫院做脊椎牽引理療,這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不比椅子貴多了,還要受痛苦。當然希望未來更多公司都能想清楚即使一把頂級的 Aeron 椅子的價錢相比程式設計師的人力成本也算不了什麼吧。

 房子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畢業的那年就該想盡辦法把房子買了,那麼是否意味著今年畢業的你也需要立刻買房呢?斗轉星移,時移勢易,房產的黃金十年是否已經過了?我 12 年底才在二線城市成都買了套房,每平米價格 7、8k 和我剛畢業那年廣州天河崗頂附近差不多。幾年過去了這套房子的價格依然保持平穩,沒漲沒跌。

  2016 年伊始就聽說上海虹口區新樓盤遭哄搶一空,352 套房源一天內售罄,平均每套均價近千萬,每平米均價 8 萬。現在這種一線城市的千萬級住房都算不上什麼豪宅,只不過是普通的小區住宅,是否值得購買呢?基本上我看還是算了吧,如果房子總價超過你年薪的十倍,那麼還是別用貸款上槓杆買房了。

  如果是在二線城市,比如我所在的成都,不說一千萬,一百萬的房子已經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如果你有年薪十萬那麼貸款買一套總價百萬附近的首套自住房,看起來還算比較合理。現在庫存房源太多,首套房貸款比例已降到兩成,而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也比較低,儘可能長(30 年,因為錢總是不斷貶值的)的還貸期限,那麼雙工薪階層夫妻雙方的公積金就可能能覆蓋了每月的還貸額,對生活開支的影響微乎其微。

 理財

  在買完上面這些後,剩下的節餘就用來該用來理財。李笑來寫過一篇《越早開始越好的事情沒幾個:理財排在第一位》,他對於理財的觀點如下:

所謂的理財,理論上並不應該狹義地理解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
存錢、做預算、控制開銷、賺更多利息、賺利息差、正確使用信用卡、購置不動產、投資一些多少有風險的標的,這些都是理財活動。
所謂理財,這個定義比較合理準確:如何有效管理現金流 —— 這其實與錢多錢少關係不大。

  深以為然,對於理財我就屬於開竅得挺晚的,但我觀察了下在我身邊一直沒開竅的也還挺多的,而我的上一代人幾乎從來就沒有開竅過,一生唯一的理財方式就是銀行存款。既然提到理財就是有效管理現金流,我就談談如今我管理現金流最重要的一條,永遠不把錢放在銀行活期賬戶上。

  所以每次工資一到賬,預算好本月需要還的各種賬單和可預期支出,這部分就會立刻就轉到餘額寶。其餘的部分轉入流動性比餘額寶更差點,但利息更高的風險資產。理財的本質就是聰明的承擔風險,這裡的「聰明」並非智商高下,更多是一種控制能力,風險控制和自我心理的控制。至於如何才能變聰明,除了不斷學習、試錯並吸收經驗教訓,然後永遠地重複這個過程。所以知道為什麼越早開始越好了吧,至少試錯的成本更低。

  大部分人對理財的關心都放在了怎麼存來獲取更高的利息或投資收益,其實理財的另一面是怎麼花。關於花錢就自然繞不開信用卡,傳統的觀念是掙多少花多少,絕不用信用卡今天花明天的錢。這種觀念絕不是什麼老一代人的觀念,其實我觀察到比我年輕的好些人都有。如果你控制不住刷信用卡並導致入不敷出,成為卡奴。那麼其實可能你的自控能力也不足也去承擔更高風險的理財活動。

  雖然我 04 年就辦了第一張信用卡,但卻一直沒開竅用得一塌糊塗。我認為刷信用卡的一大作用是積攢信用,而信用在未來會成為你的財務槓桿。另外刷信用卡還有很多「羊毛」可以薅,有刷信用卡送加油洗車的,有超市或海淘刷卡返現的,也有刷卡送星巴克咖啡或電影票的,還也有機場接送或免費航空保險等等,而且大部分的信用卡刷卡都有積分,積分又可以兌換禮品或航空里程。這裡面的竅門多多,但我覺得不要為了薅羊毛去花太多心思,辦太多卡,這裡面的時間成本也不低。所以結合自身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所需去適當辦理幾張信用卡還是不錯的。

  這時可能有個觀念又會跳出來挑戰,手上不留點應急救命錢麼?不用,前面說了信用這時就可以當錢用。隨時可以從手上的信用卡、京東金條、支付寶借吧、騰訊微粒貸、消費信貸之類的地方借出需要應急救命的錢。而你實際有那麼多需要應急救命的時刻麼?

 買書

  這條最重要,但只有兩句話,所以放在最後。買書根本不需要考慮價錢,讀書最大的成本是選書和讀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所以別花時間去找這個資源那個下載了,直接買是最划算的方式。

  ...

  寫了這麼些方面,其實這些都是我剛開始掙錢時都沒做好的地方,終於開竅了,時間已經過去了不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