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對不起,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智造”

行者武松發表於2018-03-07

只有實現智慧與創新,我們才能擁抱新時代。



12月6日—8日,2017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舉行。本屆大會以“聚、融、創、變”為主題,吸引了格力電器、中車集團、華為、阿里雲、曠視等在致力於智慧製造產業發展的廠商前來參展。


智慧製造?對不起,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智造


此外,在7日舉辦的主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等,從中國智慧製造發展戰略、物聯網、大資料、智慧軌道交通、超級計算等方面,就中國智慧製造進行了深入探討。


智慧製造≠機械自動化,技術創新落後已成為產業發展最大障礙


不論是技術發展還是應用落地,中國在智慧製造行業的多個方面都是遠低於世界水平的。這其中,除去中國不具備先發優勢、基礎淺薄的因素外,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缺乏創造力。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看到的智慧製造產品或應用,還都停留在工業機械自動化的層面,只能根據原先設定的程式,執行簡單而又重複性的操作,雖然精確,但確實,讓人提不起興趣,例如


智慧製造?對不起,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智造


美其名曰 “琴”到深處的會彈電子琴的機器人


除了在看到表演之初覺得新奇之外,仔細想想,“新奇感”也只是來源於其創意的表演形式,而不是來源於 “機器人”本身。這不過就是一個可以精確定位的機械臂,只要事先設定好程式,它什麼曲子都彈的出來。


總結來說,花裡胡哨有餘、技術創意不足,製造還不夠智慧。


可以看到,隨著產業升級,尤其在製造工業領域,機器憑藉其速度快、效率高等特性已經逐漸取代了人的地位,但終究不能像人一樣,只能做一些機械性的事情。而即便有些可以執行較為複雜的操作,其技術也大多引進於國外,且不完全符合中國製造生產需求。


“我們必須堅持創新引領,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瞄準高階方向,加快研究、開發、推廣、應用,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只有先補上之前‘缺’的課,才有可能實現我國製造業彎道超車。” 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說。


新一代智慧製造讓資訊系統擁有了認知和學習的能力,“中國造”正在引領全球


“我們要充分利用後發優勢”,賙濟是這麼對大會現場的觀眾說的,“只有採用並聯式的發展方式,也就是要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並行推進,才能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7月,我國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抓住機遇,搶佔先機。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領域也開始快速擴大,從工業發展到了服務、監控、文娛、競技等各個領域。


以阿爾法狗為例,其之所以成功,完全依賴於背後強大的智慧演算法以及深度學習技術,讓“系統”變得和人一樣,可以應對不同的棋局變化。“人將部分學習型的腦力勞動轉移給資訊系統,讓資訊系統擁有了認知和學習的能力。人和資訊的關係正從以前的‘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 賙濟說。


智慧製造?對不起,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智造


可以和人自由對弈的機器人


可以看到,智慧製造行業正在努力尋求突破,即便上圖中的“機器人”在下棋能力上不如阿爾法狗或者它的大表哥那麼強悍,但我們確實已經開始走出原本“機械自動化”的圍欄,真正的開始向智慧和智造方向邁進。


因此,就目前國內製造行業來說,實現智慧化生產只是第一步,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卻是“智造”。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創,在過去是模仿,在現在是創造,我們所需要尋求的是技術的新變化。僅就格力而言,目前就已經擁有了10000名技術研發人員、9個研究院、70個研究所,只有讓技術創新真正的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才能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總結


“製造與裝備強則國家強,只有實現智慧與創新,我們才能擁抱新時代。”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說。


可以說,新一代的智慧製造,已經開始從“以機器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讓機器擁有和人一樣的智慧,讓其成為“人”才是行業真正要做的事情。


所以面對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智慧製造?對不起,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智造”。

原文釋出時間:2017-12-07 18:52
本文作者:伶軒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鎂客網,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