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從諾基亞衰落,蘋果三星上位以來,關於二者之間的比較就沒有中斷過,雙方成反比的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利潤率之間更是成了話題中心,幾乎每次季報尤其是年報公佈後更能引起一波評論高潮,但是,本文作者Sameer Singh卻認為,拿行業利潤率來說事有點誤導人的嫌疑,因為其並不是一個長期評判標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給出的解釋。

在最近的科技媒體中,流行起了一股極不專業的觀點,即認為行業利潤率要比市場佔有率更能反映一個公司的前景,看看關於蘋果如何用四成市場份額取得六成行業利潤的報導就知道了。我看這些人是沒有搞清楚長期評判標準和短期評判標準之間的區別,說不得,我得在這裡普及下相關知識了。

一 、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利潤率的概念

首先必須要告訴那些老把這兩個概念放到一起比較的人,這兩個概念其實沒有可比性!

市場佔有率:如果把市場比做一個有限的池子,這個池子裡滿是消費者,那麼,市場佔有率就是指一個公司 / 平臺在這個池子裡佔據多少份額。可以想象,想要更多的份額,就只能從其他公司 / 平臺那裡搶了。市場佔有率和市場本身的大小沒有關係,它主要評價一個公司 / 平臺在所處行業中的地位。

行業利潤率:利潤率更像一條鏈條,處在上下游的是供應商和經銷商,居於中間的是產品公司,產品公司更高的利潤率通常意味著壓縮上下游的利潤以及提高售價,和其他公司關係不大,至少,利潤不是從其他公司手裡搶來的。

由此可見,二者根本沒有多大的相似之處。

二 、到底二者中哪個更能真實反映手機行業?

行業利潤率能有效的反映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它的目的在於瞭解個別公司近期的健康狀況,也就是說,這一指標更多的時候用來分析短期趨勢。那麼什麼指標是用來分析長期趨勢的呢?先聽聽喬幫主怎麼說。

“最終毀滅蘋果的不會是增長。……他們變得越來越貪婪。……他們放棄了最初的信仰,緊緊跟隨著那條看似最賺錢的路,為了吸引使用者,產品漸漸僵化。……他們拜倒在利潤面前,四年以來,他們都在追求極不合理的利潤,這使他們錯失了未來。他們該重新制定目標,追求更高的市場佔有率。”

依照這個思想,大約早在 1995 年,賈伯斯就在想市場佔有率才是影響公司長期發展的主要指標。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是賈伯斯說的就無條件的相信他。所以,下邊我們要進行一些分析,看看喬幫主說的到底對不對。

過往經驗和破壞理論顯示,當一種產品進化到能滿足主流群體的時候,它就會達到一個瓶頸,處在這種情況下的產品與其他跟隨者比較起來並沒有絕對優勢,價格和品牌影響力成為了它們之間僅有的重要區別。新的技術與設計理念會應運而出,從而取代舊的產品,舊的品牌。這點在更新換代迅速的高科技產品中尤其明顯。五年前的時候,像 Palm、諾基亞、黑莓和摩托羅拉這些品牌還主導著整個市場,但是僅僅五年之後的現在,整個市場就成了蘋果和三星的天下了,還有些品牌比如華為、聯想和中興等,在新興市場取得巨大成果之後也在試圖進入主流。

隨著新產品逐漸躍居主流,軟體/服務這類生態系統也會成為使用者購買時考慮的條件之一。在這點上,消費者所希望是那些擁有絕對優勢的生態系統,是否具有這樣的系統成為了眾多產品爭奪的焦點、也成為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所以諾基亞把全部身家都賭到了 WP 系統上)。過去那種低門檻的發展模式已經讓位於更高門檻的平臺模式,平臺加市場佔有率成了更有效的衡量企業長期潛力的標準。

基於這些討論,我們似乎可以認可喬幫助的話了。其實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利潤率都是衡量一家企業的很好的指標,只是前者面向長期,後者面向當下而已。

三 、行業利潤率陷阱

業界對於行業利潤率的曲解是近期因為經濟學的介入才出現的。智慧手機的熱銷很大一部分力量該歸功於運營商的補貼,這使得主流品牌佔有極大優勢。沒有拿到補貼的智慧手機在公開市場競爭力不大,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低端手機和小型零售商在公開市場也有一定競爭力,但是,他們能拿到的利潤極為有限。這才是造成如今行業利潤率分佈如此不均的重要原因。

當手機的效能對於消費者和運營商來說都足夠好的時候,人們不會再有多大熱情追逐新手機,價格將成為決定購買的關鍵。隨著價格不斷走低,新興市場的顧客會購買更多的智慧手機,而成熟市場的運營商也將得益於平價手機銷售。但是諸如 T-Mobile 這樣的運營商有可能拒絕補貼全部手機,另一些運營商有可能對那些足夠優秀的手機進行少量補貼然後推薦給顧客。這會使那些成本更有優勢的生產商獲利(如聯想、華為等),這些生產廠會反過來促進行業發展。

自從蘋果的定價穩定下來,它的增長也同時放緩了(這一趨勢很有可能在平板市場重演),這點從它最近努力與運營商搞好關係上就能看出來(可以參考蘋果與中國移動的新聞),最近盛傳的“低價”iPhone 也能看做是蘋果試圖重振增長。而三星則面對著不得不降價和銷售數量減少的情況(已經在中國和印度發生)。隨著蘋果和三星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供應商將會獲得更多的潛在顧客以及更大的議價能力,這會進一步壓縮企業的利潤。

基於以上的討論,我們就會明白,新產業早期出現利潤的兩極分化是必然現象。但是,當產品日趨完善的時候,低價競爭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提高會顯著壓縮利潤空間。如果投資人和分析師繼續期待不切實際的增長和利潤率的話,行業利潤率將會成為他們真正的陷阱。唯一能避開這個陷阱的是讓企業經營範圍多樣化,像 IBM 那樣,提供從軟體到服務的全套解決方案,這樣能顯著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三星在這點上有優勢),或者冒險去開發新市場(蘋果的 iWatch 貌似就是這種嘗試)。

文章來自: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