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本週的封面文章講述了蘋果公司的現狀及其未來的發展。為了採寫這篇文章,我專程採訪了蒂姆·庫克(Tim Cook),他所闡述的內容遠比封面文章中提到的資訊多得多。以下則是專訪的概要,只是為了明確意思而進行了些許修改。

這裡還需要介紹一下背景:我們是在週四早晨見面的,當時距離庫克在蘋果公司總部發布新iPhone剛剛過去兩天。我們見面所在的會議室不大,就在庫克辦公室的隔壁。他當時穿著一件藍色Polo衫和一條深色長褲。

有很多高管接受採訪時,都會一邊走進會議室,一邊跟你打招呼,然後看著你,等待你發問。庫克不是這樣,他大步邁了進來,滿臉綻放著熱情的笑容,用力地握住我的手,然後立刻開始發問:你覺得週二的釋出會怎麼樣?談談你對新手機的看法——你有沒有上手用過?

正因如此,這篇採訪的開頭顯得有些突兀:我們沒有寒暄就直接切入主題。閒話少說,還是來看採訪摘要吧:

問:你曾說過,iOS 7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請詳細談談。

答:有些人認為,創新就是改變,但我們從來都不這麼認為。創新是把事情做得更好,iOS 7就是典型例子。它比iOS 6好得多,也比之前的任何一款iOS系統好,當然也比市面上的其他系統好很多。

問:這些新產品代表了蘋果公司的哪些方面?它們傳遞出公司的哪些特質?

答:我們是一家產品公司,所以產品可以展示公司的價值。它們傳遞出了創新意識,傳遞出我們對每個細節的苛求,還讓人們意識到,體驗是多麼重要。所以,當你開始使用iOS7或指紋感測器時,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整個體驗過程會讓你感到無比驚訝。

當你第一次用指紋買了一樣東西時,會感覺完成了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它的安全性極高,而且很酷,很多人都會愛上它,因為他們每天都會開啟手機好幾次。但購物體驗更加令人著迷。

我覺得這些產品為蘋果贏得了掌聲。iPhone 5s讓你感受到了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技術。iPhone 5c則提供了更多色彩,但當你親手使用時,你感受到的卻不僅僅是色彩。當你握住這款手機,它會完美地融入你的掌心,感覺就像是為你的手掌專門打造的。這不是事後發表的感想,每一點細節都經過了細緻思考,從按鈕到塑料的邊緣。(他向我展示了塑料外殼的邊角)。在其他手機上,你會看到塑料邊緣設計在這裡。

我們有專人設計桌布。如果讓你感覺像是穿衣服和穿褲子一樣合體,而且搭配合理,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你知道,科技公司通常都不會思考這種事情。沒人擔心按鈕或拋光,沒人真正關注體驗,但我們卻很關注。我們確實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問:為什麼不像以前一樣直接出售舊的iPhone 5?為什麼非得開發一款新的iPhone 5c?

答:這項業務變得十分巨大,市場很大,消費者的需求在增長。你知道,人們渴望不同的東西。他們想要更加平易近人的手機。對我們來說,這都要落實到產品上,所以我們不會看著已有產品說,“我們永遠不會銷售不如它的產品。”這不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會說:‘讓我們開發一款偉大的新產品吧。’如果這款偉大的產品能夠賣得便宜一點,我們就賣便宜一點。

我們開發iPod時起初直接叫它iPod,後來又把它叫做經典款iPod,對吧?但這不是出於價格考慮,我們當時的思維並不是:“我們應該推出一些99美元的產品,想想辦法吧。”而是為了提供偉大的產品和偉大的體驗。而一款iPod之所以存在不同機型,是因為它可能服務於不同的使用者,滿足不同的需求。它可能提供不同的體驗,但仍是打動消費者的偉大產品。

我們不斷這麼做,最終的結果——請注意,不是目標,而是結果——就涵蓋了從49到400美元的不同價位。具體到iPhone,我們2007年剛剛進軍這一業務,時間還不算太長。我們顯然可以開發出一款優秀的產品來吸引一群不同的消費者,並享受低成本帶來的好處,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它的價格更親民,從而擴大我們所服務的人群。這就是原因。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關注“價格夠低嗎?”這樣的問題。我認為,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這是一款真正優秀的產品,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其次,我們已經藉助iPhone 4在人們關注的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還有很多市場或許會令人們意外,可我們同樣憑藉iPhone 4獲得了巨大成功。iPhone 4仍是一款偉大的產品。

當然,我們已經不再銷售iPhone 4,但我們還在銷售iPhone 4S,4S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免費獲得。在一些獲得補貼的市場裡,它的價格吸引力甚至超過了5c。現在來看,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增強了能力,可以開發兩款手機。如果你以前一直開發一款手機,這將是一次重大改變。副作用是,我們現在銷售的機型達到了3款,分別是4S、5c和5s。我們現在所能服務的人群十分龐大,他們都可以享受iPhone帶來的體驗。

這三款手機都擁有一流的體驗。你知道,它們各有不同,但卻都很卓越。所以,這些手機的體驗都令我們自豪,我們很高興能在這樣的產品背面打上自己的logo。所以,這就是原因。

我們從來都沒把銷售低價手機作為目標。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銷售一流的手機,提供一流的體驗,只不過是希望通過更低的成本來實現這一點。因此,我們會繼續銷售舊機型。我們找到了一種可以大幅降低4S成本的方式,所以我們繼續銷售它。我認為,將有更多人使用iPhone,讓我們服務於更多使用者。這種感覺很好。

問:你對當今的移動市場有什麼看法,與一年前相比有何不同?

答:就智慧手機來說,我認為兩大系統主導的趨勢比一年前更加明顯。或許會改變,或許不會,但這的確是現狀。我認為,Android的碎片化比以前更嚴重,因此,當你關注使用者滿意度和使用狀況時,就會發現Android與iOS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

市場份額與使用量份額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任何人都不應因為這種現狀感到意外,任何使用過這兩種產品的人都會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想過要賣出最多的產品。我們的目標是銷售最好的產品,提供最佳的體驗,擁有最滿意的使用者。

滿意度通常會帶來更多的使用量。你知道,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更頻繁地使用它。所以,我認為這一點在過去一年間變得更加明顯。

我認為,市場變得更大了。更明確的趨勢是——即使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這一點——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會擁有智慧手機。有很多人擔心,市場或許已經過於龐大,無法再繼續做大,但其實不然,它的規模會比現在大得多,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平板電腦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屬於智慧手機市場,只是競爭對手更多而已。我對平板電腦的看法是:所有生產PC的企業都感覺自己必須生產平板電腦,因為他們都是從防守的觀點來看問題。所有的智慧手機廠商也都認為這只是一個增量問題,所以他們也想做平板電腦。

之後,一些山寨廠商也開始入局,所以去年生產平板電腦的廠家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並不表示市面上有很多一流的產品,但從參與的企業數量來看,的確比以前多了很多。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結果與智慧手機非常相似,使用量極不平均,甚至比智慧手機更不平均。iPad遠遠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使用者滿意度同樣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造成了與智慧手機相同的局面。我認為,平板電腦的碎片化與智慧手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我買了一款Android平板電腦,並把它的體驗當做是平板電腦應有的體驗,我不確定我之後是否還會購買其他平板電腦。響應不夠快,基本的觸控體驗不到位,應用體驗就像是把智慧手機體驗拉大了一樣。它的體驗並沒有針對平板電腦進行優化。但儘管如此,我一直都認為,平板電腦市場將超過PC市場。早在這成為普遍共識前,我就預測過這一點。我們距離這個里程碑大概還有24個月。

過去一年間,這一趨勢已經加速,甚至超過了我的想象。所以,為了在PC市場表現優異,我們突出了更多的差異化因素。現在必須要用不同的理由來說服人們購買PC。

當然,我們在開發Mac的過程中思考了很多,並相信我們正在踐行這一理念。但如果你是一家PC廠商,現在的局面恐怕不妙。

問:Android市場份額的增長是否令你感到意外?

答:我並沒有把Android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多數人也都沒有。我的意思是說,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要了解亞馬遜(316.34, 4.28, 1.37%)在Android平臺上的產品,你恐怕會忘記Android這個名字。如果你是一個想要對其命名的外星人,你不會給它起一個跟其他公司的Android手機相同的名字。如果你把它跟三星的產品作比較,我同樣不敢肯定你是否能將它們歸為同一類產品。

我認為,份額的重要性被誇大了。事實上,使用iOS 6的人多過任何一個版本的Android。今後幾天,iOS 7將成為最流行的移動作業系統。歸根結底,把這些獨立的份額加總到一起究竟有什麼意義?我不確定這究竟有多大意義。

所以你的問題是,我是否感到意外?我看待它的方式或許與你不同。我認為,消費者看待它的方式也不一樣。消費者購買Kindle時果真認為它是Android產品嗎?恐怕不會。所以,我覺得這或許跟微軟和Windows的情況有所不同。

問:你真這麼認為?

答:我確實認為不太一樣。我覺得微軟保持了系統的一致性,碎片化沒有那麼嚴重。沒錯,他們也有升級問題。你知道,OS X在升級方面遙遙領先Windows,但Windows並沒有太多衍生產品。所以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區別。

如果根本沒有人用,市場份額指標還重要嗎?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讓人們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真心希望豐富人們的生活。如果你的產品被人丟在抽屜裡,就無法豐富他們的生活。

正因如此,我才看重使用量。這並不是說我不關心市場份額,我不想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我想說的是,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有些人只會把X和Y對立來看,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X和Y並不是可比項。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其他統計單位,都應該具有可比性。

問:你對Android擁有眾多版本有何看法?對“碎片化”問題怎麼看?

答:問題越來越嚴重。

問:是從功能層面來看嗎?

問:是的,這個問題的惡化速度不僅僅是從嬰兒向幼兒過渡那麼簡單,而是呈現指數化增長。這是個複合性問題。我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都被拋棄了。多數人的手機都會用上幾年,他們簽訂了手機合約,然後一直遵守合約,等到兩年的合約期過後再升級。所以從本質上講,等到他們購買新手機時,很多系統都已經舊了。他們購買手機時,使用的並不是最新的系統。而等到他們退出時,使用的已經是三四年前的系統了。就好像我的口袋裡現在裝著一款iOS 3裝置一樣,這簡直難以想象。

這不是因為系統糟糕,只是因為世界變了,功能多了。所以,我認為問題越來越嚴重。開發者會遇到這個問題,無法使用某些應用的使用者也會遇到這個問題。安全性同樣會存在問題,因為如果你不為使用者提供最新版本,就必須給舊系統打補丁,但這方面落實得並不好。所以,人們就更容易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

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這個問題還在進一步惡化。由於使用者數量在不斷增長,所以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等著瞧吧。

不過,我並沒有過多地思考這個問題。我真正考慮的是我們面前的機遇,以及我們未來的發展。我思考的是我們正在開發的產品和未來將要開發的產品,以及我們能為使用者做的其他事情。

問:過去一年間,蘋果公司的股票經歷了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時期,創下了歷史最高點,但後來又開始下跌。為什麼會這樣?

答:我從不把自己跟股價綁在一起,所以我不會因為上漲而欣喜,也不會因為下跌而難過。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股價的暴漲暴跌。

我還經歷過很多比這更大的波動。可以這樣來看——我之所以知道這些資料,是因為今天有投資者給我發來了報告。雖然我不知道它的資料是否正確,但我估計應該沒有多大出入——2011年,我們股價上漲了26%,表現不錯。這還是在沒有考慮分紅的情況下計算的。2012年,我們又上漲了31%。

你可能感覺有點不對勁,那是因為你老是想著最高點。但如果你只對比年初和年末的股價,去年的確上漲了31%。

問:不算太寒酸。

答:或許不算,甚至會有很多人很高興。從蘋果的股價來看,31%大概是100美元,應該是120美元。總共9億股,每股120美元,你可以自己算算,換算成市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去年有多少公司的市值增長了1000億美元?有嗎?我不確定,但我沒調查過。我也不會去調查,因為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

今年,我們的股價下跌了。他們說我們下跌了10%。我還是得查查資料才能確信他們說的沒錯,但我覺得應該差不多。我們年初大約是525至530美元,快到年底了,我們現在不到500美元。我會因此高興嗎?不會。

但這是否表明我們遭遇了什麼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就像2008年一樣,我們那一年下跌了50%左右。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2009年初的股價跌到了75美元。所以,你不得不捫心自問:“我們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嗎?”這才是我的重點,而不是讓別人或市場左右我應有的感受,否則就會讓你感覺自負或自責,這都是不應有的感覺。這就是我看待股價的方式,我不會因為股價感到失落。

問:當你們進軍智慧手機市場時,諾基亞、摩托羅拉和黑莓是當時的三大巨頭。我們知道黑莓當前的處境,摩托羅拉已經被谷歌收購,而諾基亞的歸宿已經對外宣佈。你從這三家公司的命運中學到了什麼?

答:我認為他們的遭遇提醒所有商界人士,必須要不斷創新。不創新,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也是深深植根於我們公司的一大文化。

我覺得,他們的命運還證明了另外一點:從戰略角度來看,所有人都在試圖採納蘋果公司的戰略。

問:這正是我的下一個問題。

答:是嗎?不久前,人們還認為同時兼做軟硬體的戰略太荒唐,當時,甚至沒有人思考過服務這回事。他們認為那太瘋狂了,認為Windows和英特爾的這種合作模式才是創新的源泉。這樣顯然能在處理器和作業系統兩個獨立層面帶來些許創新,但具體到使用者所獲得的產品,卻沒有多少創新。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正確的。當蘋果進軍智慧手機行業後,多數人仍然持這種觀點。微軟當時顯然不想收購諾基亞,我懷疑谷歌當時也沒想過收購摩托羅拉。

所以,突然之間,這三家公司都具備了作業系統開發能力——可以暫時忘掉黑莓。他們也都擁有硬體業務。微軟即將擁有,谷歌也收購了硬體業務。至於效果如何可以探討,但他們顯然認為,這是必要的決策。

我們從沒尋求過任何認可,沒有期待著別人認可我們的戰略。但我們認為,的確有很多企業在模仿我們的戰略,表明他們已經意識到這種戰略的重要性。

我們早已突破了軟硬體設計的表層階段,已經深入其裡。本週,你見識了A7,見識了新的M晶片。之所以能夠開發出這些產品,是因為我們多年前決定組建自己的晶片團隊,使得我們現在有了很多專職設計晶片的人才。

你發現我們開始發展64位晶片。我們為什麼能夠率先邁出這一步?是因為我們實現了垂直整合。其他三家公司有這種能力嗎?你可以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或許他們有一些我還不知道的計劃。

所以,接下來的發展將十分值得期待。人們會做什麼?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我們認為,應該做一些自己的東西,因為我們夢想中的產品不是用第三方的晶片可以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自己展開了設計,並打造了一流的團隊。

我們重點在iPhone的攝像頭這樣的細節上展開了創新。多數人都聽說過攝像頭這個詞,而且都認為這是一種硬體。硬體的確很重要,例如我們為它配備的閃光燈。但它的軟體和處理器同樣重要——我的意思是說,這需要各種能力的相互配合。

所以,我們認為,只有當硬體、軟體和服務相互配合時,蘋果才能煥發出最大的魅力。正是這些能力的交叉才讓我們擁有了無與倫比的魔力。所以,促成這一切,並實現相互協作,才是關鍵所在。

當別人見證這一點時,是最令我驕傲的時刻之一。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見證這一點,同樣是這件事的魅力所在。他們不必非要這麼做,但看看這些東西(他用手指了指iPhone)。這都是軟體、硬體和服務結合的完美例子。從某種意義上講,你甚至無法把它們區分開來。

我們也不想讓消費者花費精力來區分它們。但我們認為,公司目前在這方面的執行力好於以往任何時候。你昨天跟別人談過了。(他指的是蘋果公司的軟體主管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和設計主管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我不知道情況怎麼樣,但如果進展不好,我會非常震驚。我的意思是說,他們之所以配合得這麼默契,是因為他們喜歡彼此。這不只是朋友層面的喜歡,還是巨大的尊重和信任,這正是蘋果公司發展的根基所在。

我們的人手不是很多,所以無法反覆檢查。我們信任彼此,尊重彼此,相互勉勵,相互促進。正是這種協作與摩擦的組合帶來了這麼優秀的產品。

我似乎跑題太遠了。

問:我很高興你這麼做。雖然這些手機是高階產品的代表,但業內還有另外一股勢力在向低端發展。中國廠商、印度廠商、100美元的手機、150美元的手機。你對此怎麼看?這對蘋果公司意味著什麼?

答:增長對我們很重要,但我不會以市場份額這個指標來衡量我們的成功。所以,如果有很多69美元的平板電腦,效果肯定不好,肯定又厚又重,體驗也會很糟糕。我不會以相同的權重來看待這樣的產品所佔據的份額,這不具可比性。

所以,我認為在多數消費電子市場中,總是存在很多的垃圾產品。我們不做垃圾業務。我們不想幹這樣的事情。我們希望開發真正優秀的產品,提供優秀的體驗。我確信會有足夠的使用者想要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們希望取悅他們。

至於另外一種業務,我們不想把時間花在上面,因為這不是我們的發展模式,也不是我們的重點。

幸運的是,我認為我們所處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都很龐大。沒錯,市場會分化,這是必然趨勢。但總歸有一些人渴望能夠滿足很多需求的產品。我希望瘋狂地爭奪這些使用者,說服他們相信,iPhone的體驗最符合他們的要求。

平板電腦市場也是相同的情況,也出現了分叉。有些企業會說:‘你的孩子會纏著你,讓你買平板電腦。所以你應該給他們買一臺便宜的裝置,讓他們閉嘴。’我們對這個市場不感興趣,我們希望讓你明白,iPad具備更好的體驗,你的孩子用這樣的產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通過FaceTime與奶奶通話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我不會向其他企業一樣,讓你趕緊買我們的產品,好讓孩子閉嘴。

我不會因為這些市場而失眠,因為這根本不是我們的菜。幸運的是,這些市場都很大,有很多人在乎且渴望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獲得一流的體驗,這也讓蘋果獲得了優異的業績。顯而易見,這是一項很好的業務。

問:在低端市場發展起來之前,你們的iPhone和iPad取得了很多成功。但他們現在已經崛起了。

答:這種事情在所有市場都發生過,例如汽車市場。所有的消費電子市場也都如此,從數位相機到PC,從平板電腦到手機。以前的錄影機和DVD市場也是如此。我想不出任何一個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的消費電子市場。

如果有公司想要追逐這種趨勢,也沒什麼不好。我不會批評這種做法。但我認為這都是垃圾,我不想做這種產品。這只是我給他們貼的標籤,但我們不想發展成這樣的企業,我們拒絕單純為了份額而盲目發展。

問:豐田在很多層面為很多人生產出了很好的汽車。

答:是的。

問:但這不同於寶馬。

答:沒錯。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為很多使用者提供真正優秀的體驗和真正高品質的產品。你說到寶馬,但我想說的是,寶馬在汽車市場的份額遠低於蘋果在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

所以,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式來提供令人眼前一亮的體驗。無論是品質還是精度都令人難以置信。但我們可以為很多人做這種事情。

不過,這個市場的發展並不令我意外。我不會因為“超低端”市場或“垃圾”市場——隨便你給它貼什麼標籤——的發展感到困惑,因為我知道這種事情遲早會發生。

順便說一下,無論蘋果公司今後開發什麼領域,同樣的事情也會再次發生。這是世界發展的規律,我認為人們可能忘記了這種規律,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只是為了好玩才專門這麼寫。或者是出於其他我不知道的原因。

問:過去六七年間,我們已經看到了iPhone、iPad、iPad mini。你是否感受到了保持創新速度的壓力,迫使你每過幾年就要開拓新的市場或新的產品類別?

答:有人會定義創新,或是重新定義創新。對某些人來說,創新只意味著新的類別。我不這麼看。如果你看看這些產品,會發現它們具備很多創新的東西,從指紋感測器到閃光燈,再到處理器效能。iOS充滿了創新。iOS 7的創新不勝列舉。

所以,我認為我的看法或許有所不同。我不知道多數人是否也這麼看,但這的確是我的觀點。這並不是說我不關注類別,我們顯然很關注,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事情就不是創新。

問:最後一個問題:蘋果公司的使命是什麼?

答:生產全世界最優秀的產品,深刻地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現在的使命不是追求最多的數量,不是追求最大的市值,這些都是完成使命過程中產生的結果。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希望你能夠在我們的產品中看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能夠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這種體驗。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這裡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這是蘋果的魅力所在。我們不用非得張貼海報來提醒大家,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