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工作中的三個錦囊

程式設計一生發表於2019-03-18

明代黃鳳池寫了一本《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中竹子因為有竹節和中空,象徵著崇高堅韌之節,虛懷若谷之心。除此之外,竹子的生長過程也很勵志。

竹子用前4年時間只長了3釐米,但是到了第5年,就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長,6周就長到15米。但是在看不到的前4年,竹子將根延伸了數百平米。

工作中遇到很多剛畢業的同學重視技術,卻不重視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長遠來看,往後的提高很容易遇到瓶頸。靜兒總結了工作中的三個錦囊,目的原則是:苦練基本功。

 

專業

栗子?1:

阿里離職女高管事件讓我們重新定義了高管。不去論誰是誰非,也沒有什麼誰是誰非。反思自省一下:讓別人跳出來指責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自稱高管了。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專業。

《公司法》216條規定,公司高階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祕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按照這個規定,網際網路大廠中至少是VP以上人員。和運營銷售有關的工作,給的抬頭要高一些,彰顯身份,以便於和客戶打交道。所以按照大多數人的認知,「高管」這個詞是稍微有些問題的。但是什麼法律問題談不上,就是「不專業」。

栗子?2:

靜兒自身這方面也非常需要修煉。去年被我們老大指出來一個問題。我在群裡回覆兄弟部門訊息,有個關鍵詞:「巧了」。我們老大說:“哪裡有巧了的事,肯定是有問題嘛!”其實我當時在群裡表達的意思是:當時有兩件事情同時發生了。

不專業的用詞會造成很多的誤會,同時還給自己打上了一個標籤:「不專業」。

常見到「不專業」的現象

  • 在群聊裡,被指出來自己的問題,發一個?表情。

比較好的做法是:回覆一個「收到」。或者幾句話可以表述清楚的自己的反省。

這個不專業的點在於:人家都指出問題了,自己應該虛心接受,而?的表情有:“哎呀,不小心啊。我還是個孩子。”的意思,沒有好好反省改進的意思。

  • 在群聊裡談一個工作的事情的時候帶有感情(特別是負面的)色彩。

比較好的做法是:客觀陳述事實。自己的推論要標明:這是推論。

如果覺得別人哪裡做的不對,儘量當面溝通,沒準兒是自己誤解了呢?群聊裡被其他人看到這種情緒化的詞,感覺是:這個團隊是有問題的。

  • 當別人過來諮詢問題的時候,沒有調查靠「猜」給回覆。

比較好的做法是:如果確實知道怎麼回事,就正常說。別人關心的話:給出原來調查的一些事實材料。如果不確定但是有自己的推論,可以說有可能是怎樣的,我調查一下是否是這樣再回復你。

如果靠「猜」給人家回覆,說的好像自己就是知道這麼回事一樣,首先時間長了會被打上「不專業」、「不靠譜」的標籤。另外,沒有刨根問底的習慣也不利於自己的成長,特別是深度方面的提高。

 

溝通

不知道很多人工作中是否有這樣的委屈:“我做了那麼多,下班那麼晚,領導覺得我沒做啥”

 

這時候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溝通了。

舉個例子?:

前段時間我們leader做的一件事情讓我很受啟發。

有次週會,其他組同事質疑我們團隊的專案拆分太細了。老大也說:“我不知道啊,但是有些應該是能合併的吧,服務是有點散。”因為這種細粒度拆分,最初是靜兒開的頭,並且做了團隊很多模組的設計定位。整個團隊都達成了共識了,是合理的。但是怎麼跟不瞭解的人解釋這件事情呢?怎麼穩定整個團隊的信心和士氣呢?

我們leader在我們內部會議裡就說:“我們既然走的超前,受質疑是必然的。”我們私下1V1的時候談起這件事,leader給我講了一下他的方法:上級、下級、團隊外,這些人都當做客戶一樣來運營。既然是客戶,我就有必要進行有效溝通讓他們瞭解收益。如果短時間看不到,就需要解釋自己的長遠規劃,做好充分的鋪墊。

 

低調

還是阿里女高管的例子,之所以被噴:“太高調了,人家看不下去了。”

 

靜兒在上家公司的時候很高調,所以本應該順理成章的事情都會遇到曲折。這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在幫我擋刀。給別人添麻煩了。

 

宅在家還要發個朋友圈,吃飽了撐的。靜兒之前去美國工作,是在面試時跟老大談的入職條件。但是發朋友圈這麼高調的事情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大家都想去,派我去了還這麼高調,老大很難做。至今愧疚中。

自己的能力還是要展示的。就好像去給別人做分享前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當場會不會被問倒?”要展示自己某方面的時候也要問自己:“這些地方會不會受到質疑?”《滴血成金》、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事件……這些事件告訴我們說:要經得起推敲。

很多朋友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現在的簡歷大多都有水分呢!是這樣。大多數人出於思想上的懶惰,可稱為「海綿式」接收資訊,別人說什麼是什麼。但是越往上走,更加優秀的人的一個思維習慣是「淘金式」,用各種問題將資訊的真實性、借鑑性做一個過濾。所以,當到達一定層級,被挑戰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現象。

 

總結

苦練基本功。

 

推薦閱讀

《怎樣在工作環境中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演講稿:新人培養之道》

《自動化管理之新人培養》

《程式碼整潔之道--邊界》

《「苦練基本功」超級大佬推薦工程師必看的書感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