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程式設計人生一文發出後受到不少同學鼓勵,非常感謝大家,也堅定了繼續給大家分享的信心。
看過文章的同學應該知道文中提到獲得阿里巴巴offer的經歷,因此分享一下這段故事,希望對大家有用。
為什麼文章題目是這個,看完後會有答案。
1.開篇
我找工作時是2015年。
那一年,BAT大量縮招,就業形勢嚴峻,網際網路寒冬訊息蔓延。
最終我經過激烈角逐拼下了幾個大廠offer,回顧往事,覺得分享出來,也許對你能有所借鑑。
2.簡歷
這一年的7月初,阿里巴巴早早開始了內推流程,拉響了搶人大戰的號角。我也第一時間獲得了訊息,開始持續關注。
在內推渠道剛開通後,周圍同學都紛紛投了簡歷。但我遲遲沒有行動,是我不上心嗎,是我不急嗎,還是我不想去阿里?
真實情況是我很上心,我很急,阿里巴巴是網際網路人夢想工作之一。
但是我知道此事急不得,絕不能打無準備之戰。因為我之前一直忙著做專案,找工作方面一點準備都沒有,現在衝上去肯定當炮灰。
如果這次面試面掛了,很有可能進人才資源池,半年或者一年不會再接受面試。
那這段時間我幹什麼了呢?
我在潛心寫簡歷。
如何能拿到offer?首先得接到面試通知。
如何接到面試通知?先得讓你的簡歷從上萬份簡歷中脫穎而出。
大廠是永遠不缺簡歷的,如何讓你的簡歷得到注意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剛開始我是這樣寫簡歷的。所有的專案一擁而上,Java Web的 、Android的、C#的、Python的,只要自己做過的都寫上去。
為什麼呢?我覺得這樣寫能體現出我專案經驗豐富。
但我老師看到我的簡歷後,眉頭緊皺的問了一個問題,你準備找啥崗位?我說Android啊,這個做的專案最多,也最熟。
老師就問了,“那你找Android寫其它亂七八糟的幹啥,寫C#、Python專案能證明你Android厲害嗎?“
我仔細想想,其它專案我雖然我也做了,但其實都浮於表面,瞭解不深。真問點什麼問題,我肯定答不上來。
於是我開始第一遍改簡歷。
首先把所有和Android無關的專案都刪掉,精挑細選後留下3個比較熟悉的。並對這3個專案進行了豐富,重點寫了自己負責的功能點、用到的技術以及最後的成果。
改完後簡歷明顯簡潔了很多,讓人一看我就知道我是應聘Android崗位的。
然後我第二次給老師看簡歷。
老師看後問“幾個專案你都熟嗎?“。
我說“當然熟,我做的能不熟嗎“。
老師說你這麼自信,那我問幾個問題,然後就開始問我寫的技術點。
問“你知道這個框架怎麼用嗎?”。
這個我知道,簡要說了下。
然後他又問“你知道這個框架的實現原理嗎?”。
我答不上來,因為我做專案的時候只管用,具體框架內部怎麼實現我從來沒關心過。
老師說“那你和別的同學比有啥優點呢?哪個大學生不會拿來直接用,怎麼體現出你的專業性?如果沒有比別人好的長處,公司憑什麼在幾萬大學生中選你?“
說的讓人無法反駁,我接受了批評。
於是我再次回去改簡歷。這次我把簡歷仔細過了一遍,把不熟的技術點都去掉,只留下自己能搞得懂的。
改完後我又去網上搜簡歷上提到的所有技術現原理,並把一些好的分析文章全部列印出來,裝訂成冊,放到桌子旁。
接下來就是反覆看。早上醒後看,吃飯走時候看,吃飯回來看,總之有事看,沒事也看,就這樣慢慢記到了腦子裡。
過了幾天我又去找老師,技術問題順利過關。
這次老師拿起我的簡歷開始挑毛病。提的都是“你這句話不該這麼寫”,“這個詞不行, 換個詞更合適”,“這不應該逗號,要用分號”等等之類的問題。
老師說“你讀了這麼多年書,還研究生,語文水平咋這麼低“,說“寫簡歷要像寫論文一樣用詞恰當,邏輯清晰,這樣看的人才不會累“。
於是我第三次改簡歷。
這次我把一些邏輯不通順,有歧義,拗口的東西都改了一下。爭取讓人看完後就明白,而不用花時間去思考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次改完後我讓周圍同學閱覽,並讓提意見。就這樣改了幾次後總算過了老師這一關。
簡歷終於確定下來了。
3.模擬面試
老師說做個模擬面試,他問我答。
問“你這專案主要實現了什麼功能?為什麼用這個技術,和別的技術比有什麼優勢?你考慮效能了嗎,是怎麼優化的?“等等之類的問題。
這些問題我有的答上來了,有的一下想不到為什麼。
老師說你還不能上戰場,再去準備準備。
這次回去我把簡歷列印了出來。然後一遍遍讀簡歷,每讀一句話我都腦補面試官可能會問我什麼問題?再把設想問題的答案標註在這句話旁邊。到最後簡歷上密密麻麻的鋪滿了我的批註。
接下來就是吃飯,睡覺,看簡歷。
幾天後我覺得準備的差不多了,就找內推渠道投遞了我的簡歷。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待。
等待的期間我也沒閒著。網上搜尋了一些面試題,並把這習題都列印了出來。沒事就翻翻,但是翻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知識點很容易忘。
怎麼辦?
我買了本便籤,把一些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都抄到便籤上,然後貼在桌子上、牆上。
這樣我每次抬頭、發呆、無聊時候都會去看幾眼便籤,一步步加深記憶。
日子一天天過,等待的同時也在擔心簡歷會不會被刷掉。
4.面試
這一天終於來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正打算去吃晚飯,電話響了起來。我看一下,是杭州號。
我知道這應該就是面試了。於是等電話響了兩秒後,深吸一口氣,接通了電話。
對方介紹自己是阿里巴巴面試官,負責Android面試,並問我現在方便電話面試嗎?
我頓了一下,說“現在有點事不方便,請問明天可以嗎?”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是我關鍵時刻腦袋抽風了嗎?我不是一直在等這一天嗎?
當然不是,而是突如其來的電話打亂了我的正常節奏,我心理上還沒做好準備,思維沒法立馬投入到面試狀態中,如果強行面試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當然我心裡這麼想,但嘴上沒這麼說。
徵得面試官同意後,我掛了電話。
吃飯回來我就開始挨個複習自己整理的面試題、知識點、還有相關的專業書。
這一晚我沒有睡覺,爭分奪秒看資料,我知道我準備的時間多一點,就會多一分面試通過的把握。
第二天下午5點,電話又響了,面試正式開始。
面試官聽起來比較年輕,具體的面試題記的不大清楚了。主要是Android的一些知識點,但是問的比較深,問了一些原始碼的東西。
雖然難,但大部分自己都準備了,基本都能答上來。當然也有不會的,在說明自己不太懂後,我就往自己熟悉的方面引,整個流程下來基本沒有冷場。
過程中,當面試官知道我會點web開發後,還問了個Spring切面的東西。雖然後臺開發不是我強項,但平時自己有所瞭解,也答上來了。這個感覺是個加分項,在有深度的同時又有廣度,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整個面試過程大概1小時左右。面完後自己感覺表現還行,繼續看資料,準備第二次面試。
幾天之後電話就來了,電話聲音明顯老成了一些,說自己是部門主管。
這次面試難度明顯提高了很多,主要問我Java知識點,比如記憶體模型、垃圾回收機制、多執行緒、同步鎖、hashmap原始碼實現,還有資料庫等。
中間也問了一些開放性問題,比如專案方案怎麼設計的,為什麼這麼設計等問題。
全程沒問我Android的東西。好在平時Java等基礎知識有所積累,基本也答了上來。
所以同學們平時還是多積累,基礎打牢才能應對各種問題。
最後面試官還問我做Java開發幾年了,怎麼知道的這麼多?
我說平時看書,看部落格看來的。其實真實情況是:大部分是從網上搜的面試題,只不過準備期間臨陣磨槍記下來了。
這次面試大概40多分鐘。
過了一天就接收到三面通知了。
這次面試官說他是別的部門主管,主要是幫忙跨部門核驗一下。
問我平時一般上啥網站,看啥部落格,看啥書,用啥電腦,Linux熟不熟等問題,還去看了看我Github。
全程基本沒問我什麼技術,感覺主要是考察我對技術的熱愛程度。
最後問的我都有點慌,弱弱的問他為啥不問技術。他說前面兩個面試官評價挺好的就不問了,然後我就放心的和他聊了幾句。這次面試大概20多分鐘。
再過幾天后就接到了HR面試電話。
HR面試主要是考察一些個人素質,比如你的學校表現,團體協作能力,願不願意去阿里巴巴工作等問題。
有些人對HR面試就會放鬆警惕,其實HR面試也很關鍵。尤其據說阿里HR有一票否決權,當然這個我也不確定情況真假。
HR不關心你技術能力,重點是考察你的三觀與企業文化匹配度,比如試探你願不願意加班,願不願意接受挑戰,如何化解領導與下屬衝突等問題。
這些回答其實也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沒有標準答案,看個人體會。建議大家回答時要留心,不要心裡想啥說啥,儘量說HR想聽到的。
舉個例子,HR問你願意加班不?
加班當然沒人願意,但是你得說為了配合團隊任務的按時完成願意加班。
HR面試大概是30多分鐘。
5.Offer
接下來就是等發offer了。在等offer期間,發生了那一年震驚網際網路界的訊息。
阿里巴巴釋出“擁抱變化”的宣告,並宣佈校招名額全面縮減。
接下來騰訊,百度等也紛紛宣佈縮招,網際網路寒冬的說法也從那一年開始掛到人們嘴邊。
在忐忑的等待中,8月15號這一天終於收到了正式offer郵件,螞蟻金服Android客戶端開發工程師。
就這樣在校園招聘正式來開帷幕之前,我成了擁有阿里巴巴offer的幾百人之一。雖然最後沒有選擇去阿里巴巴,但這個offer讓自己在後面的面試中更有了底氣,也更加從容。
在此還是要感謝阿里巴巴,感謝曾經對我的認可。
6.尾聲
最後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文章的題目是“一晚上拿到阿里巴巴offer”。
我在想:
如果那天晚上第一次接到面試電話後我直接開始面試,在我沒做準備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面試效果達不到預期。
如果那天晚上我沒有通宵達旦的複習知識點,那面試中的問題我很可能答不上來。
如果我那天晚上通宵後,我體力不支病倒,那面試狀態也會不盡人意。這裡我也提醒大家不要模仿我通宵,還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所以我認為那個晚上是決定性的,成也許是那個晚上,敗也許也是那個晚上。
慶幸的是我成功了。
感謝你能讀到最後,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好文推薦:
如果想獲得更多,歡迎關注公眾號:七分熟pizza
如果想新增好友交流,關注公眾號後回覆:微信
公眾號裡我會分享更多技術以及職場方面的經驗,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直接在公眾號向我提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