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狀陣列是對一個陣列改變某個元素和求和比較實用的資料結構。兩中操作都是O(logn)。 
 在解題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維護一個陣列的字首和S[i]=A[1]+A[2]+...+A[i]。

          但是不難發現,如果我們修改了任意一個A[i],S[i]、S[i+1]...S[n]都會發生變化。

          可以說,每次修改A[i]後,調整字首和S[]在最壞情況下會需要O(n)的時間。

          當n非常大時,程式會執行得非常緩慢。

          因此,這裡我們引入“樹狀陣列”,它的修改與求和都是O(logn)的,效率非常高。

【理論】

          為了對樹狀陣列有個形 象的認識,我們先看下面這張圖。


          如圖所示,紅色矩形表示的陣列C[]就是樹狀陣列。

          這裡,C[i]表示A[i-2^k+1]到A[i]的和,而k則是i在二進位制時末尾0的個數,

          或者說是i用2的冪方和表示時的最小指數。

         ( 當然,利用位運算,我們可以直接計算出2^k=i&(i^(i-1)) )

          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個k就是該節點在樹中的高度,因而這個樹的高度不會超過logn。

          所以,當我們修改A[i]的值時,可以從C[i]往根節點一路上溯,調整這條路上的所有C[]即可,

          這個操作的複雜度在最壞情況下就是樹的高度即O(logn)。  

          另外,對於求數列的前n項和,只需找到n以前的所有最大子樹,把其根節點的C加起來即可。

          不難發現,這些子樹的數目是n在二進位制時1的個數,或者說是把n展開成2的冪方和時的項數,

          因此,求和操作的複雜度也是O(logn)。

          接著,我們考察這兩種操作下標變化的規律:

          首先看修改操作:

          已知下標i,求其父節點的下標。
          我們可以考慮對樹從邏輯上轉化:


         如圖,我們將子樹向右對稱翻折,虛擬出一些空白結點(圖中白色),將原樹轉化成完全二叉樹。

         有圖可知,對於節點i,其父節點的下標與翻折出的空白節點下標相同。

         因而父節點下標 p=i+2^k  (2^k是i用2的冪方和展開式中的最小冪,即i為根節點子樹的規模)

         即  p = i + i&(i^(i-1)) 。

         接著對於求和操作:

         因為每棵子樹覆蓋的範圍都是2的冪,所以我們要求子樹i的前一棵樹,只需讓i減去2的最小冪即可。

         即  p = i - i&(i^(i-1)) 。

        

         至此,我們已經比較詳細的分析了樹狀陣列的複雜度和原理。

         在最後,我們將給出一些樹狀陣列的實現程式碼,希望讀者能夠仔細體會其中的細節。

【程式碼】

  求最小冪2^k:


int Lowbit(int t) 

    return t & ( t ^ ( t - 1 ) ); 

             
  求前n項和:


int Sum(int end) 

    int sum = 0; 
    while(end > 0) 
    { 
        sum += in[end]; 
        end -= Lowbit(end); 
    } 
    return sum; 


 對某個元素進行加法操作: 

void plus(int pos , int num) 

    while(pos <= n) 
    { 
          in[pos] += num; 
          pos += Lowbit(p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