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AI锐见發表於2018-11-23

近日,蘋果喜憂參半。

喜的是,之前收購Silk Labs的訊息傳出來,成為蘋果在人工智慧程式上的又一次買買買,據外媒報導,該公司主要專注於研發輕量化的AI軟體,以便應用於類似相機等這類消費級硬體上。

憂的是,三星指稱蘋果的Siri應該開放,而且谷歌的語音助手已經可以用Siri喚醒,來自安卓陣營的競爭對手已經迫不及待地對蘋果步步緊逼,甚至連此前Siri的聯合創始人都指稱Siri並沒有足夠開放。

與此同時,iPhone的銷量也是差強人意,股價連續下滑,蘋果該拿出點魄力來想想自己的人工智慧發展之路了,畢竟總是鼓吹晶片並不能太多解決目前的困境。

蘋果高管Heff Williams也曾表示:“人工智慧將會成為蘋果產品的重要基石,我們正處於時代的拐點,人工智慧和硬體計算將真正的改變世界。

一、三星和谷歌聯手緊逼

作為最早的語音助手Siri,其在蘋果的整個人工智慧生態的地位可謂舉重若輕。且Siri在蘋果裝置上的深度整合,自成生態,導致第三方語音助手完全無法在iOS中與其相媲美。

但近日,在iOS12更新中,谷歌想了一個辦法,讓自家的語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 也可以通過一句話來喚醒。

蘋果在其iOS 12上面新增了Siri捷徑,用來增加語音服務的場景擴充套件和定製化體驗。不過隨著這一功能的開放和更多App的適配,谷歌實現了用Siri喚醒Google Assistant的功能。

在此之前,使用者需要在螢幕上新增一個快捷訪問 Google Assistant 的小部件,但隨著軟體的更新,Google Assistant 加入了對 Siri 捷徑的支援。

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這樣一來,使用者可以通過設定一個短語來直接喚醒 Google Assistant,比如常用的“OK Google” 或 “Hey Google”,然後每當你對 Siri 說 “Hey Siri,Ok Google” 或 “Hey Siri,Hey Google”的時候,Google Assistant 就會啟用。

雖然這一方法相較於直接喚出 Siri,依然要更麻煩一些,但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種進步。若未來其他語音助手也可以加入這一功能,那麼使用者就可以更好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音助手。

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而就在本週,外媒稱,三星電子首次向第三方開發者完全開放其語音助手Bixby,以挑戰亞馬遜公司的Alexa、蘋果公司的Siri和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

為了自身的語音助手可以發揮最大作用,The new Bixby人工智慧平臺還可以相容第三方App,這也徹底打破了語音助手與第三方App之間的壁壘。

比如,目前該平臺整合了大眾點評、攜程、百度地圖等40多個常用App,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只需停留在The new Bixby頁面中,不需要來回切換App,即可實現一步直達語音操控,簡單高效。

也是本週一,三星電子在韓國舉行了首次Bixby開發者日活動,其移動部門副總裁Chung Eui-suk在會上表示,三星電子計劃擴大Bixby的開放性,未來非三星產品也可以連線到SmartThings平臺或植入Bixby。

此外,三星電子還計劃到2020年把其售賣的所有裝置都加入語音助手功能。

就連Siri聯合創始人、前執行長Dag Kittlaus都表示,蘋果沒向第三方開放語音助手是一項策略性的錯誤。

在Dag Kittlaus看來,自2010年蘋果收購Siri以來,“從積極的方面看,它的發展速度快了很多,語音識別能力也增強了很多,但在第三方開放等方面卻掉隊了。”他認為,當前的語音助理僅僅以“非常基礎”的方式被使用。

“想象一下,2007年iPhone出現了。當時上面大約只有9個關於天氣和股票之類的App,而九個月後,蘋果開設應用商店,之後更是有了數以百萬計的App,改變了世界。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和語音助手來做到這一點。”

至於語音助手能否改變世界,這個還有待後論,但目前,同是安卓陣營的谷歌和三星倒是在一步一步地逼近蘋果的Siri,不僅要求進入蘋果的iOS系統,還想進一步讓蘋果開放生態系統,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畢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Siri憑藉著蘋果的iOS系統,儘管目前表現不盡如人意,但也已經在美國佔有了重要的市場地位。

二、蘋果的應對策略是買買買?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蘋果HomePod銷量遠遠落後於亞馬遜和谷歌,僅佔了不到5%的美國市場份額,Siri也在理解度和精準度方面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

當然,面對當下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以及自身的落後態勢,蘋果也採取了一定的策略。

此前,為了Siri更好發展,蘋果就用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Lattice Data,並打算對Lattice Data的技術進行整合,使其成為 Siri 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 Lattice 一直希望能聯手科技公司“加強其 AI 助理服務”。

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蘋果已在今年早些時候收購了Silk Labs,這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專注於研發輕量化 AI 軟體,其官網也顯示,該公司的技術能夠檢測人臉、音訊、物體等,並在家庭、安防、零售等領域有著應用的案例。

除此之外,蘋果已經對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公司多次出手,VocalIQ、Turi和RealFace等等都是其成功攻略的目標。以iPhone X為例,其面部識別的解鎖方式,就得益於收購的面部識別廠商RealFace的技術。

今年年初,據外媒 TechCrunch 報導,蘋果還對公司內部的人工智慧業務完成了重組,將多個人工智慧團隊併為一個部門,並由加入蘋果的前 Google 人工智慧主管 John Giannandrea 負責。

長期跟進蘋果生態的 TechCrunch 主編 Matthew Panzarino 就認為,蘋果這一變動背後折射的是它對人工智慧以及 Siri 並頭開發的重視。

“過去 Siri 和 ML(機器學習)團隊雖然有著許多共同的研發目標,但是在工作上卻沒有太多的溝通。這次蘋果將二者統一劃歸到“人工智慧”的範圍之內,併成立新的 AI/ML 團隊,就是為了推薦Siri更穩定的技術研發路徑,以及研發新技術並將其產品化。”

而此次的故事主角Silk Labs則非常有興趣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方式使用人工智慧。例如,Silk Labs提到的AI產品,其中人工智慧的部分都可以在使用者的裝置上本地執行,而不是在雲中。

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這與庫克的主張不謀而合。

據瞭解,對於Siri來說,依賴伺服器就意味著如果沒有網路連線,這款虛擬助手就無法工作,儘管“Hey,Siri”仍然會觸發該服務,卻只能顯示離線訊息。 

而蘋果最近釋出的專利申請檔案“離線個人助理”則顯示,這一情況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根據檔案顯示,不用連線到蘋果公司的伺服器,語音到文字的處理和驗證將在裝置上完成。

這一切的改變,或許就是因為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

畢竟蘋果早在2011年就首次將Siri革命性地放置在iPhone 4S上,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使用者也總是會將其與亞馬遜和谷歌相提並論。

但隨著亞馬遜採用Alexa為驅動的裝置組合強勢崛起,以及谷歌在以核心技術來構建的消費體系不斷推陳出新後,蘋果和Siri的優勢卻逐漸消失,並開始迷失方向。

而現在更嚴重的是,iPhone的銷量不斷下降,蘋果不得不關注更新的裝置,並更加重視這些產品裝置。與此同時,為產品帶來服務的體系,諸如Siri就再次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服務可以增加和擴充套件,它們也代表著可持續性的收入,這或許也是蘋果轉向投入更多投資的兩大原因。

面對三星和谷歌的步步緊逼,蘋果如何打一場翻身仗?

Guggenheim的分析師就在本週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蘋果有一些優勢使其成為提供新服務的最佳平臺。但儘管這種模式在繼續增長,並有助於支撐股票的市盈率,但我們仍然認為蘋果是一家‘產品’公司。”

希望蘋果可以遇強則強,有所改變,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買買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