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鼎叔的第五十九篇原創文章。行業大牛和剛畢業的小白,都可以進來聊聊。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敏捷測試轉型》,星標收藏,大量原創思考文章陸續推出。
每段時期都會有一些新技術或新產品橫空出世,讓普通人感到震撼,讓很多行業傳來焦慮的聲音。chatGPT 無疑是這幾年讓普通人感受最直接的 AI 技術落地的產品。一時間,大量行業從業人員將失業的說法又喧囂塵上。
這一篇文章不介紹 chatGPT 這類演算法產品的技術和設計等具體內容,也不去預言其應用到各種行業的巨大沖擊,僅僅從軟體服務發展的基本規律來聊聊,普通人應該怎麼看待這場 AI 革命,應該採用什麼原則去適應變化。
注意,這裡的普通人不只是普通老百姓,也包括普通的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運營人員......
先丟擲本文的核心觀點:人永遠是軟體的 “決策者”,因為人能負責,而軟體不能。(聊聊混沌工程的企業實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4184&idx=1&sn=92491818b47161e476496e7bb37d7d03&chksm=c24fb67af5383f6c57a3559732e52a8847beae880ad8f2b7f337bef6509ea962cea17cf6c1ad&scene=21#wechat_redirect)
chatGPT 和搜尋引擎
多年前,當搜尋引擎橫空出世時,也有一些人(有識之士)驚呼,很多普通人要失業了。只是當年的計算機網路普及度距離今天差距極大,這種聲音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多大沖擊。
事實證明,搜素引擎會給普通人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並沒有改變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經常上網的人,把搜尋引擎作為高效獲取知識的神器,提升了自己的知識面(Bi Ge),並在工作和交流中獲得了加成。但就社會整體而言,它只是科技發展中的重要領域之一,並沒有重塑太多行業格局。
chatGPT,本質上,是新一代的搜尋引擎,它是複合型引擎,集中了 AI 演算法在其他領域中的進展(大雜燴),在一個對話視窗中集中呈現出來,也可以說,是一個面向懶人的搜尋引擎。相對於已有的 AI 創新領域,它做的更好的是整合和體驗,並沒有體現革新。
體驗的進步讓普通人有更直觀的感受,一次回答一個結果,讓人機對話方式更容易使用和普及。我認為這是它 “火” 的核心原因。因為結果聚焦,使用者和查詢資料都在集中爆發,chatGPT 演算法就可以在這個聚焦模式下高效進化,使用者和資料就是滋養它的養分。
chatGPT 不像其他 AI 產品要與使用者進行各種互動探索,以尋找持續提高使用者活躍度的出路,而且暫時也不需要承擔商業壓力而推出廣告,降低體驗,在迭代發展上便勢如破竹。
理論上,不同大公司的 AI 工程師,以及不同大學的 AI 大牛,其水平不會有顯著差異,這是 AI 領域的開放性決定的。ChatGPT 只是讓使用者從單領域體驗到的 “AI 衝擊”,變成了多領域的 “AI 衝擊”,加深了衝擊力。ChatGPT 團隊和一線搜尋引擎團隊,在演算法模型和產品能力上不會有顯著差異,這也是谷歌,百度等公司可以快速推出競品的原因。
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
當我們談論,普通人的工作是否會被衝擊時,首先要思考,買單的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
消費者並不缺乏資訊和內容,這早就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無數的資訊千方百計得被推送給使用者(資訊消費者)眼前,早就讓使用者心智過載了。
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解決 - 答案。
如果這個答案是精準的(唯一),那 chatGPT 絕對不會比搜尋引擎類的產品結果更好,也就毫無革新可言。畢竟搜尋引擎是常年專業幹這個的,最多就是塞得廣告多了導致體驗不佳,這個是可以改進的。
所以,chatGPT 能影響的是答案不唯一的問題解決。這種問題可能的答案是海量的,好不好見仁見智。雖然提供解決方案的工程師團隊可以在後臺設定一大批評價指標,但是對使用者而言,評價答案好壞依然是感覺。
好,既然 chatGPT 要從海量候選答案中給使用者挑選出最佳答案,而它的演算法工程師也沒有三頭六臂,超越同行,那麼可以判斷,chatGPT 並不是革命性的平臺解決方案,更多是產品體驗引爆了普通人階層。
消費者為啥要接受你的答案
進一步思考,面對不同演算法產品對於同一個問題給出的答案,甚至同一個演算法產品每次給的答案也不同,消費者會接受麼?
理論上,消費者會進入選擇困難的糾結狀態,或者對機器不信任的狀態。
演算法對我(使用者)是個黑匣子。這個回答引擎背後的公司,會不會夾帶私貨?它會不會被人為訓練出了提高公司收益的答案,或者讓我接受某個政治傾向的答案。
事實上,持有不同立場的使用者,從不同角度詢問產品,是有可能得到不一致答案的。
當新一代的 AI 問答引擎普及,我們就會發現,消費者得到的答案本身不值錢,因為太容易獲取,成本極低,還不唯一,供應大於需求。
近期,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問題的答案,似乎是利用 “chatGPT” 的結果提交的,這類答案很容易得到其他讀者的諷刺和自動過濾。“答案” 並不是越多越好。
那麼,消費者願意成為你的產品的忠實使用者,只能是出於信任,信任產品背後的團隊 - 工程師或者運營人員。客戶的信任就會形成商業實體的心智定位。(聊聊定位 - 如何佔領使用者心智)沒有信任,海量的 AI 生產資訊會被使用者當成垃圾從心裡自動遮蔽。
一個標榜人類大同的 AI 服務產品,是沒有商業投資價值的,因為 AI 生產的資訊不值錢,產生答案的被信任度才值錢。
AI 服務產品的爆發必然導致強監管
chatGPT 的爆火,必然帶動所有有 AI 能力的公司蜂擁而至,各種內容產出讓使用者應接不暇。海量服務內容的千奇百怪,必然加劇了不信任感,包括個人和廠家之間,不同廠家之間,不同價值觀派別之間,不同道德觀點之間,不同信仰之間,不同地區之間,機器的自動回答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一旦言辭有缺失,就是個輿論公關事件。
因此,對 AI 服務內容的法規也必然越來越健全和嚴格,防止 AI 大企業蒐集使用者隱私,在結果中夾帶經濟利益和政治立場的私貨,禁止體現各種歧視結果,以及對傳統道德的冒犯。
AI 產品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法制約使用者問什麼問題,使用者可能把 AI 產品的回答當成企業的 “別有用心”,甚至以 “釣魚執法” 和 “公開羞辱” 為樂。
AI 法規的出臺,是為了解決線上事故的責任歸屬問題。非 AI 產品,產品輸出結果和開發者意圖高度一致,責任很容易判斷。而 AI 產品輸出內容有一定的非預見性,帶來負面結果時,開發者可能有充分的免責理由。新法規就是要事先界定責任範圍。
企業承受不了負面輸出結果的輿論和法律處罰,必然付出巨大的成本進行模型訓練和結果治理。
普通人的進擊 - 價值觀和一致性
chatGPT 是一個有著優秀體驗的 AI 產品,但本質上和早期的搜尋引擎沒有什麼不同,普通人的工作,總會被科技改變的,以前會,現在也會,那就不算是衝擊,而是一個常識:普通人應順趨勢而動,新的機會就會藉助新工具的高效率而出現。
普通人如何在 AI 加速發展的科技變化時代不受衝擊,甚至更上一層樓呢?除了積極學習,更重要的,是本文中強調的,體現人的價值觀和一致性。
既然內容氾濫,獲取成本低到零,那麼,取得使用者的信任才是這類 AI 產品的關鍵,而使用者通常是傾向於特定價值觀的內容產出,背後有團隊或個人的 IP 背書,這是很多行業證明過的規律。
AI 產品爆發的未來,企業依然會大量僱傭堅持價值觀的 “普通” 員工,因為 AI 生成的內容有高度的彈性,需要人工訓練和調教。
基於同樣的價值觀,輸出的結果就要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對同一個問題,有完全相反的價值結論,必然導致產品成為使用者調侃的笑料,傷害產品口碑。隨著 AI 產品的爆發,這個一致性的治理難度也是指數及提升,也需要大量 “普通員工” 去挖掘和驗證。
個人創業者也是如此。AI 解答的獲取成本極低,但是每個個體 IP 的輸出是有價值觀的,有前後一致的個性化特徵,吸引特定的粉絲群體,提供獨一無二的情緒價值。普通的 “個人創作者” 可以基於工具的高效輸出,基於自己一貫的價值觀和喜好,來篩選結果並改造結果,最終呈現給使用者。使用者也因為有確定的 “價值觀” 和穩定的人格化(一致性),而對服務產品產生信任感。
有讀者可能會質疑,個體的獨一無二是可以被 AI 量化和複製的,讓 AI 發展出千人千面的服務能力就好了呀。我認為不會,從法規建立來看就是要阻止 AI 公司對個體獨有資訊的儲存和商業挖掘,從個人意願來說,大多數人也不願意自己的個性化資料庫被機器複製和商業使用,其後果細思極恐。另外,面對幾乎零成本的 AI 擬人服務,和真實的人提供服務,後者總是有龐大需求的,市場價碼也更高。人和人的互動無可取代,人永遠有和真實的同類交流的願望,儘管會遇到各種偏見和謬誤。
從生產力來說,先進 AI 工具提供的是生產力數值後面的 “0”,而普通人是這個數值前面的 “1”,只有方向明確,自我擔責,這個生產力才能持續產生價值。企業不會給 AI 支付工資,但是會給擔責的人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