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程式設計師的正確理財方式:建立思維模型,選中好公司,堅持長期主義

紅文發表於2023-12-26

 

記得在有了第一次的公司股票之後,透過公司開通了美股和港股的銀行賬戶,我當時就嗨起來了,因為大陸人民想直接開通香港或者海外的一些銀行卡是非常麻煩的,要不就是親自去國外,要不就是有雄厚的資金證明。因此當開通了這個銀行卡後,我覺得自己可牛逼了,畢竟我已經超過了中國至少十幾億老百姓,能夠擁有國外的賬戶了。

 

那簡單想想,我有了這麼一個優勢,我去買股票,買基金,那不是分分鐘賺翻了,畢竟已經是成為少數派了,這不就是分分鐘買到就是賺到?

 

 

 

 

於是乎就下載了各種炒股軟體,比如富途牛牛,中銀國際,也關注了各種網際網路公司,知名中概股,美國頂尖級科技股,比如亞馬遜谷歌,當然,也積極參與各種中概股打新。

 

所以那個時候就想怎麼樣理財,怎麼樣炒股呢?我想每個程式設計師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有這樣一種夢想,透過打工積累一點錢,然後透過理財投資的方式這樣的盆滿缽滿,完全不怕35歲危機。

 

因此就有了一個理想中的畫面:今天在西班牙吃著伊比利亞火腿,然後看看股票加個倉,然後明天又跑到斯里蘭卡吃一個大青龍,然後減適當減持一點股票,後天又到馬爾地夫海島上抓個魔鬼魚,然後做空美股。

 

這樣的日子想起來就非常美。於是乎就開始了自己的自信炒股理財之路。

 

剛開始的時候閱讀了一些關於基金和股票的一些理論和書籍,當然少不了諸如張磊的《價值》,瑞達利歐的《原則》,至少知道什麼樣是買入買出,怎麼看看它的大盤價格以及怎麼樣看它的走勢,對K線圖也比較清楚了。

 

然後就憑藉著自己的一些感性認識,開始實操,看好某一些科技公司,那就分批次小額買入。我當時就憑感覺買入了中概股的一些股票,比如塗鴉科技,畢竟當時選股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比如聽到了各種所謂的訊息,當時火熱的IoT技術,覺得未來就是智慧硬體的天下,覺得在這裡面尋找一個很好的標的,那可能就是剛剛上市的塗鴉了。

 

 

 

 

另外也買了一些諸如小米和吉利,都是我耳熟能詳的公司,同時我也在市面上也看到過他們的產品,或者我自己乾脆就是他們的使用者的一些網際網路公司。

 

 

 

除了股票之外,也奉行風險控制的原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還在支付寶買了一些基金,既有常見的指數基金,也跟風買入了白酒消費基金、新能源基金,畢竟我也相信未來的風口肯定是產業升級,白酒和電動車還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

 

買了之後就陷入了一種非常糾結和浮躁的情緒,時時刻刻都想去關注一下,每天拿起手機都恨不得連刷兩百下,看看股票有沒有大漲,看看一天的收益如何。一到了週末沒有開盤,沒有漲跌,頓時吃飯都少了樂趣。

 

也加了一些關於網際網路的一些投資理財微信群,很多還是阿里人建立的資深炒股群,一看到某一些股票訊息以後就去關注他們聊了什麼,然後開啟富途軟體,看看股票有沒有什麼變化,在想著是不是要加倉減倉。特別是當聽到了某些高人發了一些危言聳聽的時候,恨不得立馬清倉或者馬上賣房押注。

 

剛開始的時候樂此不疲,然而到了後面精疲力盡。

 

在前面兩年疫情剛剛過後,網際網路迎來了一波大漲,好像我覺得我也能夠炒股,直到在疫情慢慢結束的時候,碰上了網際網路股票的大跌。這個跌到我懷疑人生,雖然我買的不多,但是這一波下來我已經毫無心境去炒股了,一瞬間理解了自己不是那塊料,也沒有那麼多閒錢去虧。

 

仔細想起來,我對於股票的把握完全沒有自己的一個思維模型和邏輯,而都是透過特別感性的方式認為哪個股票好,哪個股票差。哪個公司值得買,哪個公司是應該長期來說唱衰的。

 

基金也是一樣。買的基金,前面兩天可能一天能夠漲個幾千塊錢,到了最後一直在下跌,到現在估計差不多跌了50%了,甚至有的基金從我買入,就沒有漲過,每天都在下跌的路上。

 

於是到了現在的大徹大悟。

 

我感覺我壓根就沒有炒股的天賦。甚至在群裡面熱火朝天的那些所謂資深的投資人士,我覺得也沒有啥天賦。大部分人都是訊息驅動,大部分人也都是韭菜。

 

很好奇的是,天天有人問為什麼漲跌,天天有人歸因漲跌額原因,這群人樂此不疲。

 

在經歷過牛市後,每個人都誇誇其談,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巴菲特,分享的收益截圖中,少的可能小賺30%,多的可能幾個月就賺了幾百萬,可把我羨慕的要死。

 

但是在熊市的時候每個人都不說話了。但依然架不住死鴨子嘴硬,很多人還是認為自己還是大賺。而實際上他每天發出來的一些收益,只不過他已經默默的刪除了自己虧空時候的截圖,畢竟大神是要臉的。真正能賺錢的,我實在不信天天在群裡看訊息。

 

結論就是,普通程式設計師們或者說普通人別炒股了。

 

我有一個同學搞證券的,他就說過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炒股本身是個專業的事情。普通人憑什麼就能夠勝過這些專業的人?

 

 

我現在想想確實炒股是非常非常專業的一個事情。涉及到了各個學科,金融,物理社會心理學,數學等等,這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憑藉著自己三腳貓的功夫看了兩個影片,看了幾本書就殺入股市,並且能夠屢戰屢勝。

 

但是那麼說投資是一件偽命題嗎?

 

很明顯每個人都要學會投資,投資本來就是一門生存哲學,從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就知道打獵採果就要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投資理財就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投資是值得每個人去關注的哲學,因為投資的本質就是增長。增長的不僅僅是錢,也有我們個人的見識和能力,只不過原來為吃喝投資,而現在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投資。

 

於是我換了一種模式,開始尋找適合程式設計師的投資模式,看了很多書,對自己有了鞭辟入裡的分析,我覺得芒格的投資方式很適合程式設計師。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型,選中幾個好的公司,重金投入並且長期持有。

 

首先說什麼是提升思維模型?

 

炒股,理財和創業,甚至做很多事情是有相同之處的,沒有兩把刷子根本幹不了好什麼事情。

 

炒股也是一件專業性特別高的事情,所以就要有學習除了基本知識以外的自有的一個投資模型。如果沒有一些基礎的思維模型來判斷股價合不合理,那麼炒股就是空談。

 

就如同芒格所說,炒股需要有一個多元的思維模型。比如心理學的模型,比如數學模型,比如一性原理的物理模型。用這些模型,才能把握好什麼時候選股,選什麼樣的股,什麼時候又應該把持有的股份全部賣出,當然這也是最難的部分,也是考驗自己對於投資理財的綜合深度理解。

 

如果沒有這些思維模型,炒股就是一件等於賭博的事情,和開盲盒沒任何區別。

 

我一個切身的例子就是在20年初的時候,我們幾個阿里巴巴的同學拉了一個投資群。然後我們的群主透過一系列的計算發現有一隻股票的價格特別低,現在買入能夠賺大量的差價。這個公司就是1藥網,當時的股價應該才一塊多錢,當晚上我們群裡面大部分人跟進把這個公司的股價直接炒到了40美刀。開始買到的人覺得自己都賺了,剩下的只嫌自己速度不夠快,沒有能夠及時的抄底,大家都以為穩賺的時候,突然過了幾十分鐘之後股價大跌跌回了一美金。

 

於是乎當天高價買入的全部都虧損,並且最高的我有印象一個人大概虧了200多萬人民幣,大概三四年後都沒有回本,而且估計大機率這輩子都沒機會回本了。

 

 

 

這個就是所謂都自認為懂價值投資的一個亂象。鐮刀下,自以為是的股神,99%都是韭菜。

 

其次是選中幾個好公司。

 

不像很多人而言,看到什麼覺得好的公司就貿然下注。或者是把版面鋪的很大,每個行業都選一些標的公司。或者是追逐熱點,比如說VR,元宇宙,遊戲,AI等等。對於芒格來說,他們不看熱點公司,而是會想方設法尋找到被市場低估的優質公司,而且這些優質公司反而往往不是熱門的公司,比如好時客連鎖超市。

 

由於程式設計師本身的主業不是炒股,所以很難的能夠花精力去摸索所有的熱門公司,甚至無法對一個熱門公司瞭解透徹。大部分散戶也只是聽到了一些傳聞和謠言,就把自己的重金砸到一些所謂的新興熱點公司上面。

 

對於芒格來說,他基本上是不投科技股的,他只投他熟悉的一些公司,因為他自認為不瞭解所謂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他投的可口可樂,比如中國石油,比如比亞迪,這些公司都相對來說比較傳統,並不是在熱點上最牛逼的公司。他投這些公司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這些公司非常的瞭解,這個公司的情況都在他能理解的能力圈範圍之內。

 

他堅決不投自己不熟悉的公司,不管有多誘人。

 

而反觀我們的一些散戶炒股,經常會跟著別人的思路走,典型的事件驅動,可能聽說朋友圈某個人轉發了一篇文章,就自認為找到了一個潛力股,然後就重金砸入。

 

 

 

就如同大概在20年左右比特幣大火的時候,我有很多同學賺了很多的錢,試想一下,兩年翻十倍,多誘人。那個時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太過於遲緩,以至於我沒有賺到這筆巨大的橫財呢?當初多瞭解一下,是不是也會投個十萬上去?十倍就是一百萬,好幾年的打工收入呢!

 

所以恨不得當時就去調研比特幣,再投他個10萬8萬,期待著一兩年以後就翻個兩倍,三倍。

 

實際上就是犯了想賺自己認知之外的錢的錯誤。對於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我們貿然進去只會靠運氣賺錢或者虧錢,完全的賭徒心態,以為自己掙錢了,。

 

因此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熟悉所有的行業,最好的是在我們工作範圍內的一些行業,我們深入挖掘找到一兩個好公司。

 

 

再次是重金投入。

 

雖然說我們想靠這個理財來增值,但很多人雖然嘴上說了很多話,但實際上在真正投入的時候也完全不敢下注,但依然樂此不疲,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當然很多同學就是這樣,當成一種樂趣,我有個同事,每天關注大盤漲跌,每天談天論地,但是一問只買了兩萬指數基金。

 

因此對於投資理財來說,找到幾個好的公司之後就應該重金投入,當然這裡面說的重金是指我們不影響生活之外的一些錢。

 

什麼叫重金投入?假如我們連生活都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的話,那就根本不用談去投資了。僅有的一點錢還不如用來買書上課,豐富一下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對於剛剛畢業的窮學生來說,就少看點投資寶典,老老實實上班打工,晉升漲薪才是王道。

 

所以我們所謂的投資一定是在自己有額外的收益的情況下。積少成多,持續性的把自己可以空餘出來的錢全部儲存起來。用定投或者固定投資的方式繼續持有我們認為我們非常認可的公司。

 

大家也千萬不要小看了複利的力量,就算我們畢業開始每個月存1000塊錢用來買我們指定的公司,在五年或四年的時候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甚至這個收入可以讓我們在十年後能夠過得非常的瀟灑。

 

最後就是長期持有。

 

大部分人炒股都是剋制不住自己的慾望,經常會做簡訊操作。每天收到新訊息的時候,感覺應該馬上要買入,當收到另外一種訊息的時候又覺得抓緊要賣出。

 

三天一小交易,五天一大交易,基本上手續費就花了不知道多少錢,短線就算賺到一點,也都是交了手續費,何況大部分操作也是割肉鉅虧。

 

所以往往做這種特別短線操作的大機率是交了一個手續費而已。

 

而且很多人在自己的股票上漲的時候就立馬會加大資金,好像要把這個錢快速的賺完一樣,但一旦到下跌的情況下,那麼很容易就覺得虧了太多,全部清倉止損,並且發誓自己再也不玩股票了,金盤洗手。

 

然後當又看到有同學或者朋友賺了錢,那麼又打算重新抄底,以此反覆。

 

而對於我們程式設計師來說並不是專業的炒股者,所以往往看中一個公司,看中的就是它比較長遠的一段時間的收益。因此只要我們看好那幾個公司並長期的持有,比如至少放個五年,十年,收益率就會越來越可觀,真正可以把複利的力量展現出來。

 

當然這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地方,因為長期主義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有各種各樣不可控的原因,一旦急需要用錢,那麼也會把我們當初看的非常好的公司的股票給賣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一定要用自己可以長期閒置的錢來做投資,並且要能夠投資很久的時間,這裡面也是巴菲特提到的複利的力量,做時間的朋友,才是一種真正價值投資。

 

更多原創,關注公眾號:ali老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