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愛好者週刊(第 275 期):彼得·蒂爾的實驗

阮一峰發表於2023-10-27

本雜誌開源,歡迎投稿。另有《誰在招人》服務,釋出程式設計師招聘資訊。合作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封面圖

令人意想不到,上圖這棟看上去很時尚的建築,竟然是印度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Bharathi 站,建於2012年。(via

彼得·蒂爾的實驗

彼得·蒂爾(Peter Thiel,1967-)是美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

他有兩件事,非常有名。第一件,1998年參與創辦 PayPal,四年後以15億美元被收購,他獲利5500萬美元。

第二件,他是 Facebook 的第一個投資人。2004年,Facebook 還沒成立,他就給了祖克伯50萬美元。八年後,這筆投資價值20億美元。

他還出過一本暢銷書,書名叫《從0到1》。這是2012年他的史丹佛大學創業課的講義。

今天不談這些事情,我只想談談,他的一個離經叛道的實驗,讓我有極大的共鳴。

這個實驗就是驗證,創業者到底要不要讀(完)大學。

彼得·蒂爾一直認為,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都被大學耽誤了。 雖然他本人是史丹佛大學的文學學士和法學博士,但是他公開說,自己讀完學位,只是因為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做什麼,所以你拿到了本科學位。你不知道本科學位可以做什麼,所以你又拿到了研究生學位。

我就是這樣選擇了法學院,那是一個人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時的安全選擇。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沒有什麼大遺憾,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思考更多的選擇。"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當年有人指點,告訴他怎麼創業,他可能也會退學。

2010年,他做了一個空前大膽的決定,成立"蒂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每年資助20名左右的大學生,一人10萬美元,條件是你必須退學創業。

輿論一片譁然,指責他極其不負責任,進行錯誤誘導,會害了學生。哈佛大學校長公開表示:"這是最誤導的慈善專案,他實際是在賄賂學生,讓他們退學。"

但是,彼得·蒂爾不為所動,堅持要把獎學金辦下去,幫助那些想創業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個實驗,向社會證明大學教育有侷限性。

現在,十三年過去了,這個實驗怎麼樣了?

前不久,彭博社盤點了一下所有的獎學金得主,結果令人震驚。這些年,一共有271個人得到了獎學金,也就是說,他讓271個學生從大學退學創業。

這些創業公司之中,迄今為止,已經誕生了11家"獨角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不乏明星公司。

271個學生出了11家獨角獸,這個比例真是高得嚇人。如果這些學生沒有退學,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實驗結果都證明了他的主張:對於那些有創業想法和能力的學生,大學的作用不大,早點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拖延創業時機、分散精力,大學還可能消磨一個人的創業意願。 等到讀完大學、拿到學位,大多數人的心態是,已經投入了多年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不再願意冒險,寧願選擇收入穩定、風險小的職業,所以金融、諮詢、公務員才這麼吃香。

彼得·蒂爾的實驗,並不是否定大學教育,提倡退學創業,而是向社會表明,應該建立一種機制,識別有企業家潛質的學生,幫助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創造一些世界上還不存在的東西,而不是要求他們讀完大學。

至於那些不具備企業家潛質,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的大多數學生,讀完大學才是更好的選擇。只是不要侷限在大學為你安排的教育,而要找到自己想為社會創造的東西。

[週末活動] 稀土掘金創新論壇

前兩週,週刊已經發布了活動預告。

明天(10月28日),將在北京的新雲南皇冠假日酒店,舉辦"稀土掘金創新論壇"。

活動主辦方是"稀土掘金社群",它是國內最大的技術社群之一。明天的活動是它們的"年度大戲",已經準備了很久。

現在,最終的活動安排終於出來了,我再貼一下。明天有空的同學,不要錯過。

亮點1:重量級嘉賓坐陣

本次活動主題是《AI 時代下的管理變革》,重點關注 LLM 等新技術和開源新模式帶來的管理挑戰,與技術決策者們共探應對之道。

以下是主會場的主講嘉賓。

亮點2:三大專題閉門會

除了主會場,還安排了三場閉門討論會,讓參會者更深入對一個主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 主題1:《AI 時代的研發效能提升》
  • 主題2:《LLM 的工程化落地挑戰》
  • 主題3:《大模型的創新與創業機遇》

亮點3:合作共創 激發創新

AMD 是本次活動的戰略合作伙伴,將為各位開發者帶來超多幹貨內容。

此外,國內的眾多開發者社群、組織與企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援。

亮點4:主會場免費體驗券

這個活動面向技術管理者,主會場對外售票是3999元,週刊讀者可以申請免費體驗券。

點選這個網址,或者掃描第一張圖片的二維碼,瞭解活動詳細介紹,並免費申請體驗券,明天就可以去主會場參加活動了,還有精美伴手禮相贈!

外地或者明天沒法到場的朋友,也可以在這個網址預約直播。

科技動態

1、武裝機器狗

美國海軍陸戰隊最近釋出了一張照片,一條機器狗正在測試安裝反坦克火箭筒。

從照片上看,這款機器狗是中國製造的 Unitree Go1,國內售價是1.6萬~2萬元人民幣。

機器狗身上綁著很粗的 WiFi 天線,用來傳回影像,一旦操作員確認目標,就遠端遙控發射火箭彈。

一輛坦克的造價,最少也要上千萬人民幣。如果10條機器狗,可以打掉一輛坦克,就非常划算,還沒有己方人員傷亡。未來的戰爭一定是機器人(包括無人機)在交戰。

2、全息動物園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新開了一家全息動物園,裡面有50多種動物。

遊客參觀全息動物園,就是看動物的全息影像,還可以跟這些影像互動。

它的很多體驗是實體動物園沒有的,比如30米長的藍鯨緩緩遊過遊戲面前。

相比實體動物園,全息動物園的成本更低,也有利於保護動物,但是不知道遊客能不能接受這種形式,政府可能應該扶持。

3、太陽能汽車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一個團隊宣佈,他們建造了一輛太陽能汽車,只使用太陽能充電,順利穿越了摩洛哥,行程1000多公里。

按理說,這是不太可能的。車輛上方的太陽能板,面積有限,難以產生大量電能,而且需要長時間停車發電。

開發團隊只透露,他們儘可能減輕了車輛的重量,目前整車重1.2噸,比普通的 SUV 輕了25%。

另外,為了減少風阻,行車時車輛是流線型。停車後,後轎箱可以升頂展開,增加太陽能板的面積。

4、體外子宮試驗

早產的嬰兒非常虛弱,必須精心照顧。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正在進行一項試驗,營造一個人造的體外子宮環境,讓早產兒在母體外繼續發育。

他們用早產的羔羊做試驗,把她放入一個透明袋子,裡面都是營養液,儘量模擬子宮環境。

這個裝置配有一個體外的血液泵,連線羔羊的動脈和靜脈,用來泵入氧氣和去除代謝廢物。整個過程,都有大量儀器監控。

這個試驗從2017年開始,已經進行過多輪。目前,美國食藥局正在評估,是否將其推進到下一個階段的"人體試驗"。

機房的中間人攻擊

俄羅斯即時通訊服務 jabber.ru,上週報告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安全事件

他們的伺服器託管在德國 Hetzner 和 Linode 機房,但是使用者連線伺服器時,得到的域名證書是偽造的。

也就是說,有人在機房對他們做了"中間人攻擊",冒充身份以攔截俄羅斯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後再將其轉給原始伺服器。機房管理員一定是知情的,因為需要機房閘道器配合。

很難想象,為什麼 Hetzner 和 Linode 要去偷聽自己的客戶?唯一的解釋是政府要求他們這麼做。

這件事提醒我們,機密的聊天一定要選擇"端對端"加密的聊天軟體,除了當事人,誰也無法解密。

文章

1、如何讓 SSH 連線保持活動狀態(英文)

SSH 連線伺服器後,長時間不活動會自動斷開,本文教你怎麼讓它不斷開。

2、如何訪問樹莓派的遠端桌面(英文)

本文以樹莓派為例,講解如何遠端訪問內網裝置的桌面。

3、Flutter 與 React Native 的開發體驗比較(英文)

作者分別使用 Flutter 和 React Native 開發手機 App,總結了自己的感受。

4、如何不使用快取構建 Docker 映象(英文)

構建 Docker 映象,預設會使用上一次的快取,加快速度。本文教你某些情況下,如何跳過整個或部分快取,完成構建。

5、巧用 curl 檢視連線時間(英文)

本文介紹了一個小技巧,可以用 curl 檢視網站連線的各種時間指標。

6、Linux 的早期回憶(英文)

Linus 的大學同班同學寫的回憶文章,挺有意思的,對技術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工具

1、oxc

一個 JavaScript 工具包,包含了多個工具(解析器、程式碼壓縮、格式美化、型別檢查等),使用 Rust 語言開發,執行速度快。

2、TinaCMS

一個網站 CMS(內容管理系統),特別之處是它的內容不放在資料庫,而是放在 Git 倉庫,也可以用於 Git 倉庫的網頁編輯器。

3、Writerside

JetBrains 公司新推出的桌面軟體,用來編寫程式碼文件,寫出來的文件儲存在 Git 倉庫。

4、EuBackend

一套開源的 Java SpringBoot + Vue 網站開發平臺,可以基於它的前端和後端開發網站。(@zhaoeryu 投稿)

5、EmuDeck

Steam Deck 掌機的遊戲模擬器工具,讓你在這個掌機上模擬其他平臺,玩那些平臺的遊戲,後面還會適配安卓、Windows。

6、Secretive

Mac 電腦的 SSH 金鑰管理工具,支援使用 Touch ID 或 Apple Watch 進行身份驗證,透過後才能訪問金鑰。

7、tRPC

騰訊內部使用的一款程式遠端通訊框架,類似於谷歌的 gRPC,首期開源 Go 和 C++ 實現,參見介紹文章。(@ryantang1991 投稿)

8、Atuin

命令列工具,將 Shell 操作歷史寫入 SQLite 資料庫,方便統計和複用。

9、BackgroundRemover

去除影像和影片的背景,它是命令列工具,方便批次處理和指令碼程式設計。

10、pear-rec

一個開源的 Electron 應用,可以截圖、錄屏、錄音等。(@027xiguapi 投稿)

11、TwitterShots

一個網頁工具,生成推文的截圖。(@0xinhua 投稿)

資源

1、特殊 HTTP 標頭欄位

這個頁面介紹一些不常見的 HTTP 標頭欄位。

2、瑞安航空(Roblox 版)

虛擬空間 Roblox 裡面的瑞安航空官網,看上去跟現實世界的版本一樣,讓玩家在遊戲裡面訪問。

3、PyFlo

Python 初學者教程(英文),教程的目錄就是一張流程圖,每個節點是一個章節。

4、BASIC 計算機遊戲的重新實現

這個倉庫將上個世紀的一些經典 BASIC 遊戲,使用其他語言實現,適合作為趣味的程式設計練習。

5、CSS Loaders

該網站收集各種 CSS 的頁面載入特效。

圖片

1、科斯凱爾溶洞

科斯凱爾溶洞(Cosquer Cave)是法國馬賽的一個溶洞。

幾萬年以前,該洞有原始人居住。後來,海平面上升,把洞口淹沒了。

現在,洞口就在下圖水面以下37米處。

1985年,一個潛水員發現了洞穴的入口,潛水進洞探索。

隨著通道不斷上升,他發現洞穴的盡頭變成了地下湖,可以上岸。

1991年,其他潛水員意外發現,洞穴牆壁上有手印,這才意識到這個洞可能是文物。

經過考察,文物部門發現了大量的原始人壁畫。

文摘

1、青蛙盡頭的光明

上週末,成都舉行的2023世界科幻大會,宣佈了今年雨果獎的得主。

美國女作家烏蘇拉·弗農(Ursula Vernon)的《蕁麻與骨頭》(Nettle & Bone),獲得了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下面是當天她的自述。

成都比我們早12個小時,我們黎明時分就起床,進行 Zoom 影片連線。

我們都穿著睡衣,喝著飲料看直播。影片訊號斷斷續續,我們不得不找些其他事情自娛自樂。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得知自己獲獎時,我正在向其他人大聲朗讀,一本關於用公雞糞便治療中毒的中世紀手稿。

編輯在現場,朗讀了我事先寫好的獲獎感言。

大家好!我真的很遺憾,不能到場領獎,這既因為雨果獎,也因為中國擁有我去過的所有國家中最好的食物。我在那裡吃過足以讓最嚴肅的人也落淚的串串。

我沒想到會獲獎,這是我一生的榮幸,我才46歲!非常感謝那些認為《蕁麻與骨頭》值得獲得雨果獎的讀者。

沒有一本書是單獨寫成的。感謝我的編輯、出版社、經紀人海倫和我的丈夫凱文,他們確保我有美味的飯菜和乾淨的內衣等等。

我現在可以說很多嚴肅而沉重的事情,也許我應該這樣說,但其他人說得比我更好、更感人。因此,我想分享一些精彩而又令人厭惡的事情,也許還有一些啟發。

2020年,日本學者研究過一種水生甲蟲的生存之道。這種甲蟲經常被青蛙整個吞掉。雖然甲蟲可以採取很多措施,防止被吃掉,但一旦進入青蛙體內,你的選擇就非常有限。一般情況下你都會被消化掉。

但是,這種特殊的甲蟲說:"你知道,肯定還有另一種方法。"它真的有辦法。事實上,它穿過青蛙的消化道,完整地從肛門出來了。

這不是我編出來的,你們可以檢視論文。20只甲蟲中有19只,毫髮無傷地從青蛙體內出來。它們通常需要大約一個小時,但有一隻甲蟲只用了五分鐘就出來了,我確信青蛙肯定感到如釋重負。

這個故事如果有寓意的話,大概就是無論情況多麼黑暗,總有一條出路。青蛙的盡頭總有光明。

言論

1、

人們表達對其他人的感激之情,有一種方式就是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在你精心製作這個東西的過程中,你會把愛包含在裡面,不知不覺傳遞出去。

-- 賈伯斯

2、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荒漠地帶,七年沒有下雨,人們甚至沒有水來洗盤子。那裡的沙塵暴和熱浪,讓你什麼都幹不成,生活陷入停滯。

我們的未來就會面臨這種乾旱。

-- 《我們無法戰勝氣候危機》

3、

我做出創業產品後,最大的錯誤是在 Twitter、LinkedIn 和 Instagram 上釋出演示,來尋找使用者。

這好比在街道中央尖叫,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有時人們可能會停下來參與其中,但大多數情況下,這是沒有效果的。

-- 《六週內使用者數量從0增加到600》

4、

我經常看到人們不斷尋找最好的筆記 App、最好的 Linux 發行版、提高生產力的最佳 AI 軟體、最好的遊戲引擎......

這樣做並不會提高你的效率,你永遠找不到最好或最完美的設定。我的建議是,只要一樣東西足夠好、能完成工作,你就不妨堅持用下去。不要盯著工具,而要盯著你要完成的工作。

-- 《停止沉迷於工具》

往年回顧

人類和人生的意義(2022 #228)

家庭太陽能發電的春天(2021 #178)

這個社會是否正在變成"賽博朋克"?(2020 #128)

下一個風口是什麼行業?(2019 #78)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