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課堂—什麼時候可以用分割原理?

天行健精益生產發表於2022-12-15

分割原理,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分而治之和模組化的策略,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最簡單樸素的方法,應用非常廣泛。

那,什麼時候可以用這個原理呢? 下面是天行健TRIZ顧問總結的一些典型場景

1)如果我們需要在一個現有的系統(或者物體)上的增加功能或職責,而現有系統的功能比較籠統的情況下:

典型的例子是垃圾箱,垃圾箱的功能是回收垃圾,但我們現在需要對垃圾的回收進行分類,這就增加了垃圾箱的職責,不僅要回收垃圾,還要分類,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垃圾箱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這也是原理中的第一種情況。對於軟體系統中,對資料的訪問分成檔案資料的訪問和資料庫資料的訪問也屬於此類。當然,如果增加的職責比較複雜,有時候簡單的分割並不容易解決,反而會增加系統的複雜性和成本。

2)如果系統過於笨重或者體積過大,不便於移動或運輸 這個主要是針對實物型的系統,比如可拆卸衣櫃,整體衣櫃大而笨重,不便於運輸和搬動,透過分割原理變成可拆卸的衣櫃後,就使得移動和運輸更加容易。

3)如果系統比較複雜,整體上不便於製造。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分割成比較容易製造的子系統(元件),然後透過組裝來完成。這種例子就非常多了。其實軟體系統的構造者(Builder)模式就是這種思想;

4)如果系統過於龐大,不便於使用和維護軟體系統的面向服務,物件導向其實都是這種思想,將龐大的系統按照一定維度進行分拆,從而達到便於使用和維護的目的。微服務就是典型的分割方法的應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5298/viewspace-292825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