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牽手阿里雲,上雲成金融機構剛需

liukuang發表於2019-12-17

工行牽手阿里雲,上雲成金融機構剛需


面對快速變化的金融業發展環境,上雲正在成為金融機構們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


12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和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全面合作。根據官方提供的資訊,雙方將在目前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在多領域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兩點:第一,形成“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的新型合作伙伴關係;第二,在金融業務和包括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在內的科技領域,進行共同探索和創新。


不難看出,中國工商銀行與阿里的全面合作完全可以理解為“金融服務、業務、技術的生態融合”。


值得注意,作為業內實力最強的金融機構之一,中國工商銀行此前已經和阿里是合作伙伴關係,此次公開宣佈升級雙方關係,就中國工商銀行及其所在的金融業而言,顯然還有更多價值資訊可以解讀。


金融機構日趨開放


此次合作升級,折射出了中國工商銀行對於開放化的認可。


過去,謹慎是金融業的普遍態度,金融機構鮮有與外部機構的深度合作。這一方面基於金融業的特殊性,客戶資料、交易資料、借貸資料都有很強的私密性,很難形成機構以外的流動,另一方面,由於技術能力限制,以往的技術還滿足不了金融機構的需求。


現在,這種情況正在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一來,場景和客戶端對金融機構的服務要求不斷提高;二來,金融科技化、科技金融化,驗證了金融業與雲端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天然契合度。


自上而下,由內而外,金融機構們必須走向開放,形成一種開放生態,才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力,這是時代對金融業的要求。


現在看來,中國工商銀行正是這一趨勢的堅定跟隨者。對於工行這種體量的大型金融機構而言,開放既利於擴大客戶和業務的覆蓋範圍,又利於其加快自身業務與科技、場景的融合與創新。


但開放也需要條件和方法,對於金融業而言,合理的開放必須建立在合理的場景之上,以更好地服務客戶,而更好地服務使用者必須基於對使用者更完善和準確的理解之上。這意味著,只有主動去貼近業務場景和客戶,才能瞭解真實的情況和需求。


可以說,在金融業開放的宏觀變遷方向下,工行正在為未來的發展積累可持續發展的能量和所需要的能力,以獲取與客戶深度對話的能力,成為場景和客戶的心腹。


新場景倒逼技術改革


開放性需要新場景,新場景則需要新技術。


言下之意,無論是工行這樣的超大型金融機構,還是其他體量較小的中小金融機構,在面對新場景時,都不得不對原有IT架構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


一方面,金融機構原有IT架構無論是從邏輯,還是從能力上看,都已經很難適用於新場景的資料和生態控制,另一方面,金融業環境變化迅速,IT架構的創新,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基礎。


事實上,中國工商銀行一直是IT架構創新的積極支持者。面對過去幾十年金融業的技術環境變化,從電子化到數字化,中國工商銀行在IT架構創新上始終不落人後。


有業內人士在今年曾刊文指出,銀行業IT架構進化分別經歷了主機時代、X86時代、虛擬化時代、雲/容器時代,當下銀行業IT機構則處於雲/容器時代。


可想而知,現在是IT架構創新的另一個關鍵轉折點。正如前面所言,技術的創新是服務於新場景的。到目前這個節點,新場景對雲端計算、大資料、AI等發出了明確的呼叫,因此就倒逼著現有IT架構的進一步創新升級。


新的IT架構是不是重點,其實從本次工行和阿里的全面合作中便可窺見真相。本次合作中,阿里雲提供的雲端計算、分散式架構等技術內容都在合作範圍之內。很明顯,IT架構的創新將成為工行技術升級的一個方向,對工行而言,無論是線上的新場景,還是線下的新場景,只有進行IT架構的深層創新,才能具備更高效的場景解讀能力,反哺業務生態。


上雲不可逆


對於金融業上雲,工行與阿里雲的合作只是冰山一角。縱觀全球,國外很多大型金融機構比如高盛、瑞銀等已經很早就對IT架構進行了全面升級,上雲許久。毫無疑問,他們是雲端計算的忠實擁躉,同時也是金融機構上雲的先驅者。


基於對業務和場景的硬性需求,上雲已經成為全球金融業一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外部一切環境都指向一點,即上雲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於金融機構自身而言,上雲接觸新技術,裝備新能力,才有長遠發展的生存機會。


回到國內,此次工行與阿里雲的合作就整個金融業而言,是先行的。在上雲這一不可逆大趨勢下,雙方的合作必然會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尤其是對於很多躊躇或保持中立的金融機構而言,工行和阿里雲的合作是一個明顯的訊號:上雲加快了。


這種示範必然會形成長期效應,原因在於工行與阿里後續合作產出的成果具有象徵意義,而工行和阿里的相互選擇也是非常合理的。


過去這麼多年,阿里雲在金融業與合作伙伴們輸出了很多創新成果,很多金融機構在阿里雲的助力下成功上雲,挺進雲時代。此外,阿里創新的諸多技術產品,也讓很多金融機構順利連結到新場景,實現降本增效。


金融行業目前是阿里雲重點聚焦的領域之一,目前能夠向客戶提供覆蓋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全棧式技術平臺方案,其中包括:全球領先的金融級雲基礎設施平臺,金融級分散式架構整體技術平臺,大資料平臺方案,移動端開發平臺,移動協同平臺等一系列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已經有上百家銀行透過阿里雲輸出的金融級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阿里雲在國內金融雲市場排名第一。


這樣的阿里,將會是工行的一個強力合作伙伴。在後續的上雲合作中,阿里雲作為技術和經驗的供給方,工行作為IT架構和資料的提供方,必然會共同向行業輸出可複製的創新成果。


科技成金融機構長期剛需


最近幾年,全球金融業都在做同一件事:由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為金融科技機構,將科技作為機構的長遠核心驅動力。


科技而非業務,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已然成為一個共識。以此次工行和阿里的合作來看,無論是雲,還是AI,在雙方經驗和能力的賦能下,都會最終滲透到機構的基因之中,轉化為不可磨滅的驅動力。


不得不說,科技就是金融機構最長久的剛需,自資訊化以來,這個結論已經反覆得到驗證。如同陽光、水於人的重要性而言,科技也是金融機構們的陽光和水。在未來變數依舊的金融業中,科技凝聚成的能力,可以維持強大的穩定性和抗壓能力。


現在,這樣的剛需正在被不斷地滿足,我們看到,向科技全面進發的金融業正在改頭換面,行使更有價值的服務方式。當金融機構們未來的深度剛需,諸如上雲、智慧化等,不斷被滿足後,金融機構以合作姿態,大膽開放地吸收多元金融科技,會是一個行業的常態化現象。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6690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