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傑華園發表於2021-08-26

老規矩,好東西在文末!

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一線大廠的報表工程師被“辭職”了,這位老兄也算是公司裡的老臣了,但是卻在公司組織架構變動時首當其衝被最佳化掉了,

這十幾年來他幾乎每天都在加班,生病了都不敢請假,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報表和需求, 做報表的事真是從年頭到年尾,從年尾到年頭啊,現在生活中沒有其他,只有EXCEL。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其實我也很理解他,像我之前在阿里做程式設計師的時候,也接觸過報表相關的工作,基本上都把時間浪費在拉通資料、對齊報表等,罪魁禍首就是Excel這種不能叫做報表工具的工具。

當年為了提高報表開發效率,我還自己用python去收集資料,設定相應的資料格式並作成報表,但是這種方式普通的報表工程師可不會,因為確實是比較困難。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而且公司採購了上千萬得Oracle/SAP都沒有人用,業務系統自帶得報表系統也不用,每天仍然還是Excel滿天飛,前方業務手動寫資料,結果到頭來,簡單的報表需求依舊交給IT,反倒是需求提得更嚴苛了,真是有苦無處說。

其實國內很多公司都是這種情況,不光是財務、會計,像我朋友這種專門做資料工程的,做報表都是非常頭疼的事情

破局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碼程式碼做開發,比如說如果你是程式設計師,想要從資料庫裡取數做張報表,就可以敲java來實現: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利用開源報表軟體,比如現在國內經常用的 FineReport,專門用來解中國式的複雜報表,同時也搭建企業級的報表平臺,統一公司的資料口徑,消除資料孤島,這種方式操作比較簡單,適合業務、財務等報表人。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做報表還有沒有前途?

報表分析在企業發展當中絕對很有前途,但問題是隻做報表的資料分析,絕對沒有前途。

而且不光是沒有前途,只做報表早晚也會被淘汰掉的,畢竟更多人依靠專業報表工具,大大減少了報表製作、開發的難度和成本,傳統的報表分析已經難以滿足現在企業對於資料開發的要求了。

為什麼只做報表沒前途?我們從下面三個角度看:

一、從資料分析過程的角度來看,包括資料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展示、資料分析,而大多數報表工作都基本上淪為了資料分析的素材和來源,真正做資料分析是運用多種資料分析的方法與模型對報表資料進行和研究,透過資料分析從中發現資料的內部關係和規律。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也就是說,分析是從資料中探索價值的一系列行為的不斷迭代,報表的作用只是輔助這一過程。

二、從企業發展需要的角度來看,大資料時代下的企業資料分析主體,已經從最初的決策者,到後來建立的傳統報表系統,一直髮展到現在的商業智慧BI系統、人工智慧等,傳統報表無法滿足企業對於建立高效可靠的資料處理平臺的需求。

簡單來說,企業的資料價值挖掘不僅需要報表系統的支援,還需要更深層次的資料平臺系統,比如 FineBI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三、從資料分析體系的角度來看,體系架構從下到上依次包括資料儲存層、資料包表層、資料分析層、資料展現層四個層級,其中的報表層只是解決的資料展現問題。現在的市場上,更多企業選擇依靠報表工具系統實現架構的建立,例如FineReport是帶著資料分析思想的報表,涵蓋了早期商業智慧的功能。

因此,報表工具的先進性同時也促進了資料分析領域的擴充,如果還只停留在報表工作上,絕對會被取代。

1、靜態報表

普通版的: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2、動態報表

40歲的報表工程師被“最佳化”:報表不會做,只能被淘汰

明顯就感覺不同了,上圖的報表均由FineReport製作


報表分享

想要完整版模板的私信“模板”即可獲得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1472864/viewspace-27888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