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盈利的拼多多,不斷加碼的農業夢

韭菜財經發表於2020-11-17
首次盈利的拼多多,不斷加碼的農業夢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


前不久,上海名媛群拼單事件引發熱議,朋友圈即刻便風靡起了“萬物皆可拼”的搞笑段子,拼奶茶、拼衣服,甚至是拼上學和上班,精髓就是沒有什麼是不能拼單的,萬物皆可拼。

而拼的形式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現,電商平臺拼多多自上線以來就主打“拼團+低價”的社交電商玩法,迅速打通了下沉市場。在低價薅羊毛的過程中,大家對拼多多的態度也從質疑慢慢變成接受,拼多多也因此躋身電商頭部平臺的隊伍。

在雙11電商大促剛剛結束的時候,拼多多也交出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

拼多多首次盈利

根據財報資料來看,截至9月底拼多多前12個月平臺交易額達到14576億元,同比增長73%。拼多多第三季度實現營收超過142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平臺線上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約 128.78億元,同比增長92%,在整體營收中佔據大頭。

而此次財報中最大的亮點便是,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第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實現了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打破了人們之前對拼多多不能實現盈利的質疑。

而財報的利好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受財報影響,拼多多股價大漲,財報公佈當天截止美股收盤,拼多多的股價較前一天漲幅超過20%。不難看出,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財報確實可圈可點,而財報大漲的背後,也離不開拼多多一直以來的大力營銷。

由財報可知,第三季度拼多多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約100億元,同比增長46%。說明拼多多繼續加大了在使用者端的投入力度,例如長期以來的百億補貼。拼多多和其它的促銷電商不同,拼多多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補貼降價來獲取使用者,這被視為對使用者的長期“投資”。

第三季度正好是電商淡季,其它平臺促銷力度並不大,對比下來,拼多多的確是更划算的平臺。然而第四季度才是真正的燒錢時刻,隨著旺季電商大促到來,在各大平臺的燒錢行為也將加劇,拼多多無疑要加大補貼力度才能穩住市場,第四季度可能會重回虧損。

拼多多的強勢崛起,補貼的作用功不可沒,於是各大平臺也在紛紛模仿,時至今日,補貼已經成了網際網路平臺爭奪使用者的標配。

漸成標配的百億補貼

在網際網路高速增長的紅利下,但凡有個能賺錢的風口,入局者都數不勝數,為了在眾多入局者中脫穎而出,價格戰便是很有必要的一環。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雙11,為了獲得消費增長的新支點,補貼成為了電商大促的標配,巨頭也都丟擲各種名目的補貼計劃。

比如天貓在雙11當天發放了40億現金紅包、100億品類補貼、200億品牌大額券,蘇寧易購也在原有的百億補貼基礎上疊加滿減券,京東則推出了由超級百億補貼和超省百億消費券組成的“雙百億計劃”,此外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也在這場燒錢大戰中動作不小。

除了電商平臺的大促以外,出行、物流、線上教育等領域也都推出了各種補貼,不間斷的燒錢買使用者。但相對來說,百億補貼的確是有一定成效的,實打實的補貼讓拼多多保持了使用者的高速增長。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平均每月活躍使用者為6.434億,同比增長了50%。年度活躍買家數7.31億,突破了7億大關。而上週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平臺年活躍買家數7.57億,拼多多的年活躍使用者和阿里僅差2000萬。

對於使用者而言,在物美價廉的商品驅使下,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是很香的。但如今網際網路網民達到9億,對拼多多已過7億的使用者資料來看,基本逼近增長極限,補貼買使用者的方式已經難以獲得大成效,電商平臺將進入存量市場的競爭。

存量市場的風起雲湧

電商平臺經過在增量市場的攻城掠地後,逐漸向存量市場競爭轉變,這無疑是新一輪的洗牌。之前各電商平臺更注重自身的擴張程度和流量增長,而在進入存量市場後如何守住自己地盤並搶食競爭者,成為新一輪競爭中的重點。

當流量和資本的紅利見頂,傳統電商模式逐漸向新零售模式邁進。在新零售的概念中,產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務過程中與消費者溝通的全方位要求,過程即服務,內容即商品。在未來電商平臺的存量市場競爭中,商品和服務才是未來電商行業發展的籌碼。

從服務來看,在電商巨頭中,京東無疑是以服務出名的電商平臺。憑藉長久以來積累的供應鏈優勢,以高效物流和不斷創新的服務型消費為依託,京東在服務型消費的主場戰役上表現突出。優質的服務無疑能夠透過使用者口碑和品質保障,帶動其平臺消費的增長。

從商品來看,淘寶品類眾多、應有盡有,且大牌雲集。對比目前的電商平臺,淘寶在商品質量和售後方面對商家的監管還是頗有手段的。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一個能夠滿足大部分需求且商品有保障的平臺是值得長期使用的。

從細分領域來看,美妝、母嬰、生鮮、家電等細分零售領域的電商平臺遍地開花,滿足了消費者對專業領域的需求。

此外,透過直播打通電商的快手將目前重點置於下沉市場,搶灘拼多多的使用者。

整體來看,拼多多屬於全品類的電商平臺,但在商品種類、服務、監管、細分等方面都沒有較大的競爭力,而且起家的下沉市場也被快手盯上,這讓拼多多高速增長的使用者最終也會增無可增。而想要繼續在下半場深耕,拼多多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屬性。

加碼佈局農產品

拼多多的平臺屬性一直都是社交電商,靠著強大的社交屬性和補貼力度迅速擴張,但在其它社交電商平臺崛起之後,社交電商的模式一直被帶上“傳銷”的標籤。而電商平臺畢竟是以商品為主,想要在未來跑遠,拼多多無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商品屬性,並形成自己的標籤。

目前看來,拼多多似乎想透過農產品建立自己的商品屬性。今年以來,拼多多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價值鏈的戰略投資,上線了包括“多多買菜”在內的創新業務。在本次財報中,拼多多的農產品訂單量依然在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中拼多多也重點展示了他們基於未來所作的業務調整。將在農業領域繼續創新,投資於農業供應鏈和生態系統,繼續加大在農產品領域的“重”投入力度,持續投入買菜業務,與合作伙伴共建凍庫冷鏈,提升農產品流通的效率等。

其實拼多多加碼佈局農產品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早在創始之初,拼多多就瞄準了下沉市場,透過社交拼團的形式“拼農貨”,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開啟銷路。經過幾年的發展,拼多多的農業鏈條已經相對完整,產地直連的模式讓拼多多與農業的聯絡變得越來越密切。

而“拼”的模式很適應中國小農生產模式,所以拼多多佈局農產品也是貼合實際。此外,雖然許多平臺也在農產品領域加碼,但規模與拼多多還有一定距離。且佈局農產品能夠提高農戶的產銷效率,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援,農產品市場無疑是個具有很大潛力的增量市場。

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看,農產品是購買頻率非常高的品類,拼多多發力農產品會提升使用者粘性、活躍度和消費水平,進而繼續激發平臺的發展潛力。拼多多選擇農產品為發力點,也將會持續擴大平臺規模,為更多使用者提供更多實惠的消費體驗。

而這或許也讓農產品電商,成為了拼多多下半場的標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2577/viewspace-27346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