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或成數字化醫療最強輔助

qwer1030274531發表於2020-08-20

  早晨起床,小王有點咳嗽發熱,特殊時期,難免更加緊張與不安。

  小王選擇即刻去A醫院就診。進入醫院,先辦理A醫院用來掛號、開藥、檢查專案、繳費等的診療卡。一項項的檢查做完並無異常,醫生說大機率是上呼吸道感染。

  小王心中忐忑,想再換一家醫院看看。到了B醫院,同樣的,入院先辦理一張用來掛號、開藥、檢查專案、繳費等的診療卡。小王跟醫生說,某些檢查專案在上一家醫院做過了,能不能不做?醫生問,如果檢查結果有偏差,風險你能承擔嗎?

  小王猶豫,拿出A醫院的病例本想做個證明。然而醫生的診斷字型非常“獨特”,B醫院的醫生說:“看不清,先去做檢查。”

  由於目前醫院資訊化建設還待完善,一個患者的資訊只能留存在一家醫院的資料庫中。不同醫院的病歷都不相通,反覆做檢查,時間錢財翻倍不說,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治療的進度。小王若是再換下一家C醫院,C醫院依然無法在網上查尋她之前的診療記錄,所以,每換一家醫院都要重新檢查一次。就算小王拿了上一次在別家醫院的檢查結果,也會因兩家醫院缺乏信任機制或提供不了完整的診療資料甚至醫生的字跡不夠明瞭,而不能被作為依據,這使得患者要麼換醫院重新問診檢查,要麼就得回之前的醫院就醫。

  此外,一個患者就診,醫院需要透過分析影像資料、化驗結果、檢查結果、手術記錄等患者資訊資料,為患者制定多種治療方案。對方案進行排序之後,給出醫學依據,最終再從這些方案中挑選出真正適合患者的診療方案。而現階段醫療資源分佈不平均的現狀導致這一診療過程非常複雜和漫長。

  

  隨著居民養老、健康管理需求的日益加大,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資料統計,中國有360萬醫生,但中國老齡人口已經達到2.48億,確診為慢病患者的人數超過3億,相對於整個社會的健康醫療服務需求,中國的醫療資源供應不足,資料流通不暢及資訊不對稱產生了如就醫體驗差、醫患矛盾、假藥劣藥等諸多問題。

  面對醫療健康產業的種種問題或痛點,區塊鏈技術和醫療行業的結合,憑藉分散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可以在保障患者資料隱私的前提下,打通醫療資料的資訊流通,改善機構之間互為資料孤島的現狀,重建醫患之間的信任,提高醫療行業效率。

  

  “資料”是智慧醫療的瓶頸

  “我們的各種生命體徵,都會被體內或體外的各類智慧醫療裝置實時或準實時地資料化,整個人被數碼化。當身體略有異常時,資料出現波動,這些裝置先於我們人類得到感知,並通知我們就醫,一部分疾病還可以透過網路將相關身體資料直接傳輸給人工智慧醫生,由其進行輔助診斷,對疾病資料進行預判和分析,最後由人類醫生進行確診和治療,醫療機器人進行手術。”

  這個聽上去十分超前的情景出現在2017年風靡一時的好萊塢電影《太空旅客》中。女主角用太空艙中的人工智慧醫療機器人對男主角進行救治,醫療機器人對男主的生命體徵進行了全面分析,並給出了一系列救治方案,最終手術得以實施。

  

  《太空旅客》

  銀幕中的場面距離現實也許並不遙遠。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用穿戴裝置、健康管理App、智慧硬體甚至是智慧家居、感測器等裝置,實時上傳自己的體徵資料,獲得人工智慧醫生給出的健康管理建議和診療意見,非常方便地獲得醫生、醫院、技術服務商、保險公司、基因公司和健康管理機構提供的各項服務。

  儘管“AI+醫療”發展迅速,但面臨的痛點不少。一是AI技術是否能撐起基礎的醫療服務有待驗證,更重要的,是醫療資料瓶頸問題。

  資料化程度低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醫療衛生領域的數字化程度已經不斷提高,不管是從醫療裝置還是從醫療服務的角度來看,電子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目前一些三甲醫院的醫療裝置及醫療服務的水平較高,但是中等偏下的醫院還處於更新換代的階段,資料化能力較差。並且在臨床醫學方面,基本不存在資料的採集與利用,患者與醫生或者製藥商之間的溝通處於斷裂狀態,臨床資料得不到分析和利用,大大地阻礙了臨床醫學領域的進步。

  醫療機構相互孤立

  醫療資料雖然浩如煙海,但存在嚴重的資料孤島問題。“檢查是檢查的,醫院是醫院的”,初查和複查的資料各自割裂,各個醫療機構之間也不互通。而大資料是中心化的,沒法做到可追溯,也無法確保資料不被篡改或損毀。

  由於資料化程度低,各醫院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資訊不對稱現象,醫院間相互孤立,病人資訊無法同步,由此帶來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行業的效率,阻礙行業快速發展。

  網路安全壓力大

  雖然法律法規明確保障醫療衛生領域的資料安全和隱私,但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裝置開始入網,給網路安全工作帶來巨大隱患。2017年IBM Security和Ponemon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防止醫療資料洩露的費用有所增加,平均每個記錄為380美元,而其他行業的資料維護成本則下降了10%。因此,資料及網路安全問題將越來越成為該行業關注的問題。

  

  智慧醫療:區塊鏈或是最強輔助

  簡單理解,區塊鏈是按順序將資料區塊相連成鏈式結構,用密碼技術保證資料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高度安全性,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

  第一,區塊+鏈式結構,保證醫療資料的嚴謹性,不能被修改;

  第二,分散式儲存,去中心化記錄的醫療資料庫保證了醫療資料的責任分散化和資料系統的完整性;

  第三,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用密碼學原理解決了醫療資料記錄的安全性,建立起區塊鏈醫療網路的互信;

  第四,智慧合約,也叫做指令碼,可以讓醫療資訊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安全、互信的基礎上,完成滿足特定條件下的交易。

  

  透過加密賬本的方式,可以將患者的資料形成一個健康的資料流。除此之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以將各大醫院“可拿出來用”的資料庫打通。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獲得大量的資料,所形成的超級賬本速度快、通量高,足以滿足智慧醫療對資料處理的需求。

  區塊鏈革命已經進入到醫療領域了,區塊鏈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具體應用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電子病歷

  在就診時,每家醫院都會發放病歷本,病人可以在A醫院領取了一本病歷,又在B醫院領取一本病歷本,而這些病歷之間是各不相通的,如果患者不主動提供在其他醫院的過往病歷,醫院是沒辦法知道患者的過往病情的,這可能會導致醫院的診療結果出現偏差。

  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每個人的醫療資料上鍊,儲存在一個專屬的電子病歷。只要病人提供自己的簽名私鑰,醫生用自己私鑰就可以看到患者完整的診療資料。區塊鏈上資料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保證了資料的真實可信,多私鑰複雜保管許可權有效的保護了患者的隱私。

  如果急救患者被送到醫院,醫生透過檢視區塊鏈病歷本,一下子就能知道該患者有沒有過敏病史或其他病情等,而且,透過檢視患者過往病史,也許還會發現患者此次患病的原因,幫助醫生更好地治療病人。

  藥品防偽

  假疫苗、假藥問題屢屢發生,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就可以很好解決藥品防偽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點,給藥品源頭打上唯一的編碼,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可以證明藥品的真偽,讓造假者無法鑽空子。

  對於藥品而言,透過上鍊並加入智慧合約,如果在鏈上出現非法事件,比如藥品偷換等,將會自動進行記錄並實時通報,不僅可以保證藥品的真實性,還可以將醫療領域的一些檢查環節去掉,從而大大簡化了整個流通環節,降低監督成本。

  

  醫療資料

  據瞭解,在2017年-2018年間,大約有1.4億個病歷被破壞,而且這些真實病例的資料丟失後再也無法找回,造成醫療行業的資料缺失。

  醫療資料是一個人最隱私的資料,而現在中心化管理的醫療資料庫,洩露的事情常有發生,且規模巨大。2017年10月10日亞馬遜資料庫儲存的47GB醫療資料洩露,預計至少有15萬名患者受此影響。2016 年,深圳婦幼保健院上千名孕婦產檢資訊遭洩露,涉事受害者的資訊,被明碼標價售賣, 一條最高賣到300元。區塊鏈技術具備的高冗餘度能夠防止駭客以點破面實現系統入侵。

  搭建區塊鏈平臺可以永久儲存醫療資料,而且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安全儲存資料,只有私人秘鑰可以檢視資料,保證資料的私密性與安全性。除此之外,患者的醫療記錄經本人同意後,可以匿名提供給研究人員進行醫學研究,從而幫助醫學領域攻克現有的難題,造福人類社會。

  智慧合約

  區塊鏈智慧合約的最大作用就是自動化執行相關程式和流程,減少人員參與環節,提高效率。區塊鏈系統能夠實現大部分計費、支付程式的自動化,從而跳過中間人,降低行政成本,為病患和醫療機構雙方節省時間。並且這一系列的資金以及過程資料,可以為後期的保險理賠以及賬單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據,一方面可以減少醫療健康領域的騙保、報假賬等灰色花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驗證的效率。

  

  結語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領域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隨著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政策推動智慧醫療、智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正在重塑醫療行業。無論對個人還是醫療機構,區塊鏈+醫療在衛生行業的深層開發應用有效盤活了醫療資料,連結了有需求的醫患、醫療機構藥企、保險商等,同時簡化流程、降低成本,對改善醫療等各行業環境具有現實意義,無疑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新探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0239065/viewspace-271315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