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助推數字化與生態化發展

紅棗科技發表於2022-06-25
數字化轉型是生態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數字技術為我國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驅動力。數字化和生態化關係密切,而區塊鏈則進一步推動了數字化與生態化的協同發展。

發展前景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數字技術,對重塑產業生態乃至社會組織執行模式具有重要影響。作為一項鍊式資料結構,區塊鏈在運用過程中能夠實現資料儲存、運輸、加密等功能,幾乎不可能被篡改、偽造。同時,智慧合約是區塊鏈的一個重要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商業效率,同時大幅度降低成本。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區塊鏈與智慧製造相融合並被廣泛應用。首先,利用點對點組網技術和混合通訊協議,區塊鏈能夠有效處理異構裝置間的通訊同步問題,萬物互聯並將計算和儲存需求分散,避免少數節點因失靈、遭受惡意攻擊出現的整體崩潰,從而大大提高網路安全性。其次,區塊鏈降低了對中心化資料中心的需求,從而節省了其建設和維護的成本,並能及時反饋網路中各種裝置的狀況,可有效收集和分析所有感測器和其他部件所產生的資訊,並藉助大資料分析,優化生產決策。最後,區塊鏈賬本的可追溯性與不可篡改性,確保了生產製造、監管等環節記錄的真實性和一致性,通過上鍊方式,便於發現問題、追蹤問題、解決問題、優化管理,極大提高了產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指出,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結合,現在並不是特別完善,也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課題。

在生態化高質量發展方面,區塊鏈在碳的監測、減排、抵扣、交易等環節起到了重要作用。碳排放交易目前被認為是能夠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並達到資源優化分配的良好手段。區塊鏈可以通過物聯網裝置收集各企業的碳排放資料,將企業碳排放資料、碳資產配額、交易、排放超標獎懲機制等上鍊管理,通過區塊鏈有效追蹤交易路徑,確保碳交易過程透明、可信。此外,隱私計算可以保證在許可權許可範圍內,將資料共享給監管機構以及其他參與者,方便各相關方進行查詢檢驗,大大提升了交易過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風險挑戰

科技進步是促進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必要前提。區塊鏈應服務於社會進步,但這一過程也伴隨風險與挑戰。這種風險可能由區塊鏈的技術本身缺陷所致,也有可能由於缺乏有效管理等所引發。

這些風險與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技術層面,區塊鏈的公鑰演算法和雜湊演算法的安全性源於數學難度,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當前有效的加密演算法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此外,智慧合約的虛擬機器執行在區塊鏈的各個節點上,接受並部署來自節點的智慧合約程式碼,若虛擬機器存在某些漏洞或相關限制機制不完善,則有可能執行來自攻擊者的惡意智慧合約。二是在資料層面,由於區塊鏈資料難以替換、刪除、篡改,可能導致惡意資訊寫入後被傳播、濫用。三是在應用層面,同樣存在對區塊鏈的濫用。比如,利用加密貨幣從事暗網交易、集資詐騙等。這給區塊鏈的應用帶來了嚴峻挑戰。四是在運營主體層面,去中心化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加密貨幣使用者基礎龐大到一定程度,會對國家貨幣政策、外匯政策造成衝擊。區塊鏈的分散式、跨區域特徵,對需要依託市場主體設立監管物件的傳統監管手段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非國家部門運營主體掌握大量使用者資訊,或引發資料隱私問題。

上述種種問題,要求國家、監管機構尋求一箇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平衡點。我們既要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提升收集、整合、共享監管資料的實時性,實現監管的去中心化,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同時,要在高風險行業、重要領域逐步建立監管體系,提升識別風險的準確性和防範風險的有效性。區塊鏈應成為推動世界進步的助力,而不應成為阻滯發展的障礙。尊重、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是區塊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路徑選擇

目前,多個國家都在對區塊鏈加快佈局,其應用已延伸到物聯網、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金融、數字資產交易等領域。對此,我們要積極推動區塊鏈及有關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區塊鏈在數字化與生態化融合發展中的應用。

一是正確運用“區塊鏈+”,推動生態化高質量發展。其一,使用區塊鏈啟用碳交易市場活力。首先,使用區塊鏈對碳市場中多節點網路進行記錄共享。這不僅能夠提高效率和資料準確性,基於智慧合約的碳資產開發方式可以降低碳資產開發、管理成本,進一步減少碳資產開發時間,而且整個流程公開、透明。通過建立共識網路,能夠確保資訊的可追溯性,從而避免配額丟失和重複交易等問題。其次,區塊鏈的資料去中心化和公開透明的特性,使對碳排放量與每一筆交易資訊進行溯源能夠實現,可以避免資料被隨意篡改的風險。最後,無論企業規模如何,區塊鏈可以使每個企業的排放量都具有資產的特徵。這將有助於降低碳交易市場的進入門檻,在能源改革中積極調動中小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其二,使用“區塊鏈+物聯網”進行工業環境監測。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企業汙染排放終端裝置、系統等各來源監測監控資料實時採集和監測。而應用區塊鏈對源頭資料上鍊,能夠避免人為錄取上鍊環節資料的偽造。區塊鏈使監測資料從產生、採集到運輸全流程可追溯,依靠加密技術保護企業資料隱私並直通監管部門。基於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資料無法偽造篡改,環保資料造假的問題或將被根除。同時,依靠上鍊技術,可對企業垃圾處理、資源回收再利用情況進行全流程監測。此外,企業可開展“零碳達人”“碳中和達人”認證,形成企業內部的碳中和權益宣告和核證自願減排量認證。將來或可與金融掛鉤,建立“碳賬戶”,豐富金融服務場景,增強全民綠色消費意識。

二是正確運用區塊鏈推動數字化轉型。其一,使用區塊鏈進行內部管理和外部協同。首先,使用區塊鏈對企業執行各環節各類資料進行充分分析,實現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等全生命週期資料互聯。其次,使用區塊鏈加強企業資料隱私保護。最後,使用區塊鏈打破資訊壁壘,加速資料要素流通。其二,使用區塊鏈消除資訊不對稱,探索工業執行新機制。依託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結合物聯網、雲端計算,打造雲鏈結合的服務化基礎設施,構建一個多方共治、公平可信、智慧運作的數字經濟新舞臺。創新數字驅動的生產消費模式,形成以產品資訊流為主體,生產、物流、銷售、資金流共同支撐的資訊架構,從而消除資訊不對稱因素,將分散的資訊聚合,不斷提升產業鏈企業執行效率,打造數字經濟下運作新機制。其三,使用“區塊鏈+數字孿生”加強碳排放感知。實現碳中和需要全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原材料運輸、生產加工、包裝、物流、銷售消費、廢棄處置——都能做到碳中和。需要企業瞭解每個鏈路的碳排比例,通過“區塊鏈+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企業的碳資產地圖,加強碳排放、碳分佈、碳流轉的視覺化,挖掘高碳排環節,制定針對性的減排策略。

三是加強對區塊鏈應用和監管的頂層設計。其一,建立柔性監管機制,在高風險行業、重要領域和應用場景構建監管體系,統籌標準制定機構、行業組織和國家機構的監管工作,成立自上而下的統一分級監管機構。其二,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加強金融治理,防範貨幣風險。針對資訊交易資料流、國際交易、交易收稅等內容補齊法律內容。其三,加快自身區塊鏈研發,加強社會治理區塊鏈應用,構建可信社會,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與生態化發展區塊鏈建設,提升監管認知、監管水平。其四,以國家經濟信用和社會信用體系為依託,結合全國性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建立公益性供需匹配服務;同時,加強西部地區區塊鏈應用,減少棄風棄電,加強再利用。其五,加強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開發。BSN被看作“區塊鏈的網際網路”,能夠減少區塊鏈應用的開發、部署、互通、運維、監管等成本,從而使區塊鏈得到快速發展和普及。

四是積極推動政、企、民協同溝通治理機制建設。其一,積極推動政府和企業協作。利用大型企業技術優勢,政府部門整合資源,在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安全、社會監管等方面促進業務、資訊和資源合理流通。其二,促進政府和公眾互動。發揮區塊鏈自治主體作用,引入公眾廣泛參與和監督,加強區塊鏈使用者、參與者、傳播者源頭管理。其三,平衡政、企、民多主體公共利益,形成緊密相關的共生關係。

(作者單位: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生態發展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

(責編:齊澤垚)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群 汪揚

文章原標題:《區塊鏈助推數字化與生態化發展》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90278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