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世界上根本沒有技術驅動型公司

猿天地發表於2020-08-05


作者| Mr.K   編輯| Emma

來源| 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01

“技術驅動都是狗屎!”


老K是技術出身,一直以來都是技術的理想主義者,深深地相信“技術改變世界”、“技術引領商業”,在十多年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工作中,一直堅持信念。


直到有一天,一位我非常敬仰的知名商業領袖、我的前CEO,很嚴肅地跟我說,“技術驅動都是狗屎!”


那一瞬間,多年的技術信仰摔碎一地,彷彿聽見理想被狠狠摁在地上摩擦的聲音。


這位CEO是銷售出身,早就看不慣技術整天跟業務撕逼,為了顧全大局,一直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


直到老K即將成為CTO,向他彙報的時候。


在一個陰天,不開燈的房間,CEO非常坦誠地表達了他的態度,一番愉快地交談後,傻傻兩個人笑得多甜。


從他的視角來看,業務衝在一線,是能夠聽到炮聲的,肯定比技術更瞭解使用者,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應該聽業務的,而不是爭論不休,議而不決。技術所謂的“要比業務更懂業務”,是荒謬的,既然比業務更懂業務,那乾脆去做業務啊,還做技術幹嘛?


這位CEO是站在公司經營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他並不是否定技術的價值,不然他自建技術團隊幹嘛?早就把技術外包了,他提出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技術在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麼?是技術驅動業務,還是技術支撐業務?



02

什麼是技術驅動業務?


技術驅動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技術牛逼到沒有朋友,超越市場平均水平幾個量級,技術做出什麼產品,業務人員就賣什麼產品,而且還不愁賣

放眼國內市場,有沒有這樣的公司呢?恕我孤陋寡聞,還真沒有。


BAT是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


行業裡有句話叫,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


聽起來,騰訊和百度是技術驅動型的(這裡的產品和技術都歸屬“大技術”範疇)。


首先,相比國內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兩家的技術是牛逼的,但是有牛逼到沒有朋友的地步嗎?其實並沒有。


比如騰訊最成功的產品:微信,更多是站在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之上,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就。在產品創新上,微信早期體驗甚至不如米聊、飛信等等,並非是靠產品能打,硬打出來的市場。


再說百度,百度擁有核心技術,在搜尋領域無人能敵,是這樣嗎?如果百度、Google兩家公司的技術好比賽車的話,恐怕百度連Google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業內的說法是,百度在搜尋技術上,跟Google至少相差5年。5年啊,尤其在網際網路行業、摩爾定律依然有效的時代。


至於,百度當年是如何在搜尋市場上打敗Google的,大家自己去補下這段歷史吧。


那麼,國外有沒有技術驅動型的公司?


說沒有,你肯定又不信。先來看一個案例吧,矽谷有家神奇的VR眼鏡創業公司oculus,開發了很多年,一個商業化的產品都沒有,後來被20億美金收購了,其產品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推向市場。


你說,這算不算技術驅動?其實也不算。早期風險投資,投的是創始人和團隊,技術是否超越市場水平幾個量級,還沒被驗證呢。


如果說,這個創始人和團隊是技術驅動的,這個我同意。但是這家公司,絕不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



03

並不是技術的話語權重,就是技術驅動!


老K在跟幾位網際網路大佬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發現一個認知誤區:以為在公司裡面,技術的話語權重,就是技術驅動


老K的朋友安德魯說:國內有技術驅動公司啊,我們公司就是,在我們公司,我作為CTO是有產品和技術決定權的,我說的話好使,業務都得聽。


不要誤以為,技術的話語權重,就是技術驅動,也許只是因為CTO強勢,或者CTO是公司聯合創始人,業務方都給你面子而已


別忘了前面提到的定義,所謂技術驅動,就是技術牛逼到沒有朋友,超越市場平均水平幾個量級,技術做出什麼產品,業務就賣什麼產品,而且不愁賣。



04

對不起,世界上沒有技術驅動型公司


為什麼說世界上沒有技術驅動型公司?我們先了解公司的定義:

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設立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適應市場經濟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百度百科

公司的本質是什麼?降低交易成本


也就是說公司的交易成本,一定是低於個體戶單幹的總成本和,否則成立公司幹嘛。


如果一個公司,想要在技術上牛逼到沒有朋友,它應該怎麼做?很簡單,找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來為他做事


那麼,怎麼找到世界上最牛逼的人呢?那更簡單了,就是開出世界上最牛逼的工資


問題又來了,成本怎麼辦?公司要賺錢的呀。


兩個辦法:開源、節流。也就是,產品賺到比其它公司更多的錢;減少除了技術人員工資之外的其它人員的工資,從而降低經營成本。


如果有技術驅動型公司,它大概是個什麼樣子呢?技術人員的工資大幅高於市場標準,市場、行政、財務、法務等部門工資有所控制,甚至市場投放、辦公條件、差旅都要降低。


想想就知道,這樣的公司是運營不下去的,作為CEO根本沒法平衡和管理。除非技術人員都是CEO的親兒子,或者這是個非盈利機構。


其實很簡單,你只要看看那些聲稱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裁不裁員就知道了,谷歌、因特爾、Facebook,都是裁員大戶吧,而且裁員都是跟著經濟週期走的,行情好多招點,行情不好多裁點。


你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嘛,技術人員不是你的核心資產嘛,有種別裁員啊,哪有裁掉自己的核心資產的道理?說到底,就是一筆買賣。


“技術驅動”這東西是情懷,情懷又不掙錢,它不是一門生意,老闆是商人,商人本質是逐利。


世界上沒有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另一個原因: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很難形成真正的技術壟斷


可口可樂的汽水配方牛逼嗎?不還是有百事可樂跟他競爭。


蘋果的作業系統牛逼嗎?安卓一開源,三星、華為就都出來了。


當代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在技術上很難形成真正的壟斷,掌握技術的是技術人才,人長著腳呢,是會流動的。而且各國都有反壟斷法,微軟的反壟斷官司,打了好幾年,最後也打輸了。


市場充分競爭的因素,決定了很難有一家公司能夠在技術上牛逼到沒有朋友,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幾個量級。技術上的領先,只是時間維度上的問題,而且這個時間差越來越短。



05

警惕那些聲稱自己是技術驅動的公司


前面講過,技術驅動型公司的一個標誌就是,招聘一流技術人才,並且開出一流的薪水


許多所謂的“技術驅動型”公司,要麼開不出高薪,畫一張“技術驅動”的大餅吸引你入坑;要麼給你高薪,然後讓你996。


小孩子才談“技術驅動”,成年人只看給不給得起薪資,自己的能力有沒有提升。


那些披著“技術驅動”的外衣,拼命壓榨你的公司,要警惕。


我知道關於這個話題,你忍了很久了,留言區等你!關注“技術領導力”點在看轉發朋友圈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跟老K一起,每日精進。


作者簡介K,知名電商公司技術老K級人物。武做過CTO,文出過暢銷書,若非生活所迫,誰願一身才華。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268/viewspace-27092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