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Web3

大雄45發表於2021-03-07
導讀 一言以蔽之——Web3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Web 3.0,通常稱為Web3,是一種範型,這種範型推動網際網路向更民主化的方向轉變。

認識Web3認識Web3

Web3是透過新技術表現出來,比如加密貨幣、虛擬現實、擴增實境、人工智慧等等。在新技術的推動下,Web3運動首當其衝的影響是:我們,集體和大眾,看待和評價網際網路的方式。Web3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為大眾服務,為大眾所有的網際網路。

1、網際網路:無中生有,但改變一切

網際網路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所生存的世界。這不是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網際網路改變了一切,這一點還是值得再次強調,因為網際網路的作用被大大地低估了。

隨便找一個你關心的問題或話題——無論這個話題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馬上谷歌一下,或者百度一下,搜尋結果會顯示,網際網路已經從根本上重塑或改變了這個問題。

從經濟層面來說——網際網路直接導致了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興起,這兩個趨勢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更具體地說,在過去三年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標普500指數的科技股價值翻了一番,如今科技股佔標普500全部指數的25%左右。

從社會層面來說——網際網路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是,“Social”這個詞與20年前相比都有了新的含義。Facebook、谷歌、instagram和Twitter等曾經的年輕初創公司,現在以廣告形式獲得了40%以上的收益。而這個收益是由新的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支付的。像TikTok這樣的新平臺,其未來的潛在影響仍未確定,但這對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人來說是有希望的。

這裡是說壟斷社交關係,也就壟斷了收益。其集中體現在廣告收益上。作者想表達的是社交的歸社交,網際網路的歸網際網路。

從政治層面來說——提供精選新聞、旨在“煽動而非聯合”的演算法已經成為西方媒體的常態。網際網路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政治選舉,造就了一批以網際網路為母語的新一代官僚。

網際網路改變了一切——金融市場、文化、選舉,一切。這差不多已經成為鐵律,一條很少有例外的法則,因此它可能是一條自然法則。10年或20年後,由網際網路產生或引起的事件將會更加深度和更加頻繁的塑造世界。這就是為什麼網際網路的命運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2、為什麼我們需要Web3?

網際網路的早期是開拓性的。類似於美國西部開發過程中的“天命決定論”思想——認為美國在美洲大陸的擴張既合理又不可避免——早期的技術先驅們探索、隔離、封鎖並使網際網路商品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雖然仍舊是“自由的”和“免費的”,但也被嚴重破壞了。

當你在購買公共汽車車票、火車票或者機票時,你可能會在生活中看到這種情況:你所有的搜尋都被記錄在案,出售,操縱。網際網路由你來使用,但你不是它的主人。世界各地的個體則面臨更大的挑戰,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被部分隔離、限制,甚至是完全封鎖的情況下。

網際網路的根本特點是資訊的民主化,然而今天,資訊越來越不可靠、豎井化、孤島化,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變得完全有害。機器人控制的虛假賬戶正在操縱兒童;人工智慧創造的逼真人臉將透過深度造假和身份盜竊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問題;2019年,假新聞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700億美元,而且這一損失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病毒傳播的人類環境已經催生了數字病毒——虛假新聞故事——它們傳播的速度比真實新聞故事快6倍。這一趨勢有著極其重要的含義。

3、Web3:一個開放協議的世界

Web3是要重新設計現有的網際網路服務和產品,使其造福於大眾而不是企業實體。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Web3的願景是,以開源協議為基礎,以商業作為介面,提供方便的訪問和其他更多特性。Web3是一個對所有使用者開放的網際網路,建立在開放的協議和透明的區塊鏈網路上。消費者與這些協議互動的方式可能是透過新型應用,這種應用提供了與底層技術互動的便利方法。

認識Web3認識Web3

當然,資料仍然會被用來驅動決策,但不會被用來剝削消費者。資料權利將受到保護,而不是為了追逐利潤而被踐踏。激勵機制和市場機制將有助於確保資訊的可信度和可驗證性。

Web3的世界將優先考慮個人的主權,而不是世界上富有的精英和尋租者。重新設計系統和協議的重點是民主化和去中心化。

4、Web3的例子有哪些?

Web3與DeFi相比,更處於起步階段,所以自然就沒有那麼多具體的例子。然而,正如金融有各種各樣的應用,比如借貸,而網際網路是由各種各樣的服務和元件組成。

認識Web3認識Web3

4.1、網際網路架構與服務

網際網路的架構並不是大多數人所關心的。你的網路要麼正常工作,要麼有延遲,要麼掉線。但你可能知道康卡斯特(Comcast)、AT&T或者你的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在欺騙你,他們承諾快速連線,然後要麼向你收取高額費用,要麼降級向你提供服務。像Andrena和Althea這樣的新服務商透過建立社群網路來繞過這些現有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在社群中,個人可以運營並獲得報酬,為社群內的成員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例如,業主或租戶可以投資一個Andrena熱點,使所有租戶能夠加入Andrena無線網路,併為個人的資料消費向業主支付費用。或者,公寓租戶可以購買一個小一點的熱點,為他們的鄰居提供足夠的網路連線,以抵消他們個人的網路消費。

其他區塊鏈網路,如Handshake,以及像Unstoppable Domains的一些公司,都致力於將現有的域名系統(DNS)民主化。DNS是將IP地址對映到一個人類可讀的地址,如Messari.io。域名註冊是由像Verisign和ICANN這樣的組織單方面控制智慧財產權。對於像維基解密這樣的言論自由網站,這些組織可以在沒有正當程式的情況下審查並沒收域名(IP地址)。雖然並非所有這些審查都是負面的,但它的主觀性是令人擔憂的。通常情況下,DNS的決策者是政府的最高階別官員和大型跨國組織的說客,他們的意圖可能很好,但並不總是以公眾的最佳利益行事。

4.2、資料儲存、分發和貨幣化

Twitter允許你下載你自己所有的資料。這是很美妙的吧,直到你真正下載資料,並意識到你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它。我的意思是,這是你的資料。你應該能從中得到啟發,對吧?問題是,資料很難在個人層面上貨幣化,但在整體上卻很容易。2020年上半年,Robinhood透過銷售客戶訂單流資料創造了近3億美元的收入。數十家公司都明白這個概念,這就是為什麼Snapchat每年都在虧損,但投資者明白,該公司有數百萬Z世代使用者,他們產生(可能有價值的)資料。

Ocean Protocol、Streamr和Numerai等組織正在構建開放資料市場的協議,任何人都可以分享他們的資料或將其貨幣化。資料是價值在網際網路上儲存和傳輸的基本組成部分。資料的商品化還沒有實現,因為資料是豎井化,敏感的,或專有的。新的Web3協議為市場提供了一種手段,在這種市場中,敏感資料可以共享,專有資料可以準確定價和出售。將資料轉化為有形資料資產(代幣)將釋放價值,發展出更強大的資料生態系統。

資料的另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跨伺服器儲存,這主要由幾家大公司控制。像Sia、Arweave和Filecoin這樣的去中心化資料儲存和web託管服務正在支援建立新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4.3、應用程式和其他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服務

讀者使用瞭如此多的服務,以至於您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WIFI,定位服務(GPS),藍芽連線,訊息服務(iOS, Android),影片和音訊流(Youtube, Twitch, Spotify)等。

少數利益相關者控制所有這些應用程式。更重要的是,這些應用程式使用的服務和基礎設施集中在少數大公司手中(如谷歌、AWS、微軟)。像Helium(開放無線網路)、Foam(開放位置服務)、Livepeer(影片轉碼和流媒體)、Orchid等新協議和公司都在構建分散式和社群運營的服務。

這些由社群擁有和運營的服務更便宜,因為他們可以避免中間商。例如,Youtube和Twitch不僅僅是內容分發引擎。流媒體巨頭為內容建立者提供的所有影片提供“免費”資料儲存。Youtube和Twitch還協助影片轉碼,以確保觀眾可以使用所需格式的特定影片。無縫地提供所有這些服務的能力有助於將內容生產者嵌入到每個平臺中。

Web3協議可以透過分解公司提供給使用者的服務來分解單個公司的能力。Audius(音樂流媒體),OurZora(開放媒體市場),Mirror(去中心化發行平臺)都在建立平臺,使用者擁有自己製作的內容,並對這些平臺的管理有發言權。

未來,內容建立者將能夠公開地將資料產生與資料消費分開儲存。雖然這些服務現在還不太方便,但將來它們將被內建到您日常使用的底層平臺中。

5、關於Web2和Web3的最後思考

人們很容易對企業精英、政府或任何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縱網際網路的人感到不滿和憤怒。雖然可以理解,但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觀點。

最初,網際網路需要先驅和企業開發工具,使網際網路成為大眾可訪問的基礎設施,這些前驅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只要現有的網際網路設計繼續去中心化,我們就會繼續把我們的資料、時間和金錢交給大型科技公司,以換取免費訪問便利產品的承諾。老實說,沒有一種解決方案能包治百病。這需要無數的嘗試、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和技術創新。

當我們接近一個越來越受科技控制的世界時,重要的是我們要重新設計系統,並調整激勵機制以有利於大眾。從現有的網際網路——Web2到Web3——的轉變是一個幾十年的過程,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網際網路互動的方式。今天所做的決定和工作將會累加並影響後代。就像DeFi領導的金融革命一樣,Web3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將會逐步推進,然後一下子就全部推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5379/viewspace-27616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