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
概述
首先,系統是什麼?根據《系統架構》一書的定義,系統是由一組實體和這些實體之間的關係所構成的集合,其功能要大於這些實體各自的功能之和。對於我們的場景,系統可能是 App、Web 應用、服務、批處理程式等,也可能是包括所有這些的一個大系統。
隨著網際網路和傳統企業的結合越來越深入,業務會越來越複雜。我們該如何設計我們的系統呢?
從產品到研發
從產品作出原型,到研發程式設計實現,中間有巨大的鴻溝。越複雜的業務需求,這條鴻溝就越大。一般而言,我們至少還要有兩個步驟:業務分析與架構設計。
業務分析,主要處理的是業務領域的建模。解決的問題是業務上如何實現。然後是技術與架構方面的設計,主要針對的是技術實現,解決的問題是技術上如何實現。這兩個方面是會互相影響的,設計的時候往往需要來來回回的考慮這兩個方面。甚至系統開發時也時常會需要調整模型或者架構,當然相應的也需要更新文件。
基本原則
設計與分析的過程就是不停的進行抽象和封裝,並且確定各個系統實體的細節。抽象是指將業務抽象為軟體領域的元素(系統、模組或類);封裝則是指定義元素的邊界,隱藏實現,開放介面。
相應的,分析與設計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抽象性和封裝性。當然,我們有 SOLID、DRY、高內聚低耦合、設計模式等各種原則和方法,具體方式本文不詳述了,但最終它們都可以歸類到以上兩點。
業務分析
分析方法
業務分析是針對業務領域的建模,產出就是分析模型。分析模型描述系統的邏輯設計與結構,一般會包括需求用例、實體模型以及業務場景的互動流程、狀態轉換等。分析模型讓非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系統是如何構造的,讓技術人員能夠以此為基礎搭建系統。
分析的過程是不斷迭代的。特別對於複雜的、涉及多個業務領域的需求,第一步往往需要在整體系統的層級進行分析,然後將模型劃分到多個子系統,然後再在子系統的層級進行更細節的分析與建模。
另一方面,分析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最佳化和調整。例如在確定實體的行為細節時,發現兩個實體的耦合很高,那麼可能需要重新進行抽象,調整實體的功能範圍。
理清業務需求
理清業務需求是所有分析與設計的前提:
確定系統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及他們的關注點。
確定系統的業務需求,即「誰」使用該系統「做什麼」。
確定系統的功能範圍,即該系統「包含什麼」,不包含「什麼」。
系統需要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關注點,所以要確保所有這些關注點都有涉及到。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當然就是使用者(有時還會細分為不同型別的使用者),此外還應該包括供應商、合作方、運營、銷售、老闆甚至政府等等,也同樣包括研發測試和運維。
具體到系統的使用者,還需要細分到角色,即使有些角色實際可能是同一個人。比如對於門診,可能有護士、顧問或系統管理員等等,可以進行不同的操作。需求範圍簡單話用一個列表即可,複雜的系統可以考慮使用用例圖。
例如,門診預約系統的用例圖可以這樣畫:
角色有醫生、患者和門診員工。
用例有設定排班、管理預約以及預約/取消醫生。
建立實體模型
實體模型是確定系統包含的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的過程:
理清業務概念,統一業務詞彙。
抽象業務實體,包括事件、人/角色、地點和事物等。
識別實體關係:繼承、聚合、關聯等。
實體模型也叫 ER(Entity-Relation)模型。可以考慮使用四色法建模,一般可以使用類圖或元件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清業務的概念,統一命名和定義業務相關詞彙,這是進一步溝通的基礎。
例如,預約系統的實體關係圖可以這樣畫:
分析業務場景
場景分析用於確定具體業務場景中,各個參與者的互動過程,從而進一步完善分析模型:
分析具體業務場景,確定業務規則,梳理業務流程。
如果涉及複雜的狀態轉換,需要確定狀態轉換邏輯。
補充和完善實體模型的內容描述。
對於一個業務場景,參與者可能包括人、內部模組、外部服務等,這一步需要理清楚整個業務過程和規則。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些次要路徑或者異常路徑,也一定要考慮到。對於業務過程和規則,可以使用普通的流程圖、泳道圖,也可以考慮UML的活動圖,狀態轉換過程則可以透過UML的狀態圖展示。
對於場景分析中不太確定的需求,或者可能會有技術難點地方,可以記錄下來,後面確認和驗證。
例如,下面是預約系統的預約狀態圖。
例如,下面是我們和一家藥品供應商對接的流程圖。
架構與技術設計
架構方法
架構設計不一定要深入到具體的實現細節,但是應該儘量全面的考慮系統的各個方面。關鍵是要對專案風險有比較大的把握,這樣才能避免開發過程出現不可控的問題。具體設計需要多詳細,是需要設計者自己去把握度的。
對於暫時無法確定的內容,應該在文件中註明,在開發過程早期進行試驗和驗證。如果對專案比較關鍵,可以考慮先行開發原型來進行驗證。
架構設計常見的是4+1檢視,即邏輯檢視、開發檢視、過程檢視、物理檢視,再加上場景。另外一種我更喜歡的是視點和視角的方法,如果再加上場景的話,可能會更全面。
確定整體架構
首先需要在整體上考慮系統的位置和職責:
確定系統在整個上下文中的位置,與其他系統的關聯。
確定系統自身以及各個外部系統的職責。
整體架構對應的就是情景檢視。這一步將系統看作一個黑盒,確認系統自己的範圍和職責,相關的外部系統的職責,以及他們之間的關聯。
例如,交易系統的整體架構大概是這樣的:
設計功能模組
其次需要確定系統內部的功能模組及其職責:
確定系統的模組劃分。
確定每個模組的職責以及模組間的關聯。
功能模組對應的就是功能檢視。這一步需要明確系統的內部結構。內部模組劃分主要有基於業務功能的劃分,以及基於實現層次的劃分,稍複雜的系統可能會兩者都有。也有一些系統會採用CQRS等架構,那麼模組劃分可能會不一樣。功能模組可以使用UML的元件圖表示。
明確架構關注點
然後需要確定系統架構的理念:
理清架構設計需要考慮的關注點。
確定系統的架構設計上的取捨。
這一步需要考慮各種架構視角,主要有(但不限於)以下關注點:
安全性:身份驗證、許可權控制和授權、操作日誌、安全審計、資料一致性等。
效能:響應時間、吞吐量等。
穩定性:停機時間、故障恢復、資料一致性、資料備份等。
擴充套件性:未來可能的變更,以及如何應對變更。
其他:國際化、易用性、合規性等。
以上所有的關注點,和開發資源、時間、範圍各個方面,往往很難同時滿足,所以必須要明確哪些是關注的重點,哪些則可以有所妥協。例如,為了滿足效能要求,可能需要降低資料的一致性;為了合規性,可能不得不花更多開發時間。
對於未來可能的變更,也一定要考慮到。通常情況下,我們至少要考慮未來半年的架構,但可能只實現當前需要的版本,但是確保未來可以很容易的擴充套件。
一旦確定了關注的重點,在設計和開發的每個過程中,我們都要把這個重點放在心上。
例如,對於訂單系統,因為涉及到錢和交易,資料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極其重要。下單和支付的API都必須是冪等的,每一筆收入變動都必須記錄日誌,必須有嚴格的核對和對賬。為了安全,每一次API呼叫都必須進行許可權驗證。
例如,亞馬遜有個知名的原則,所有的系統間呼叫都必須透過定義清楚的 API,不允許共享資料庫。這也是一個架構原則。
設計資料庫模型
如果分析時有了完善了實體模型,設計資料庫模型就不是什麼難事了。開發完成後,資料庫模型應該以資料庫為準,架構文件就不需要保留這一部分了。
需要注意的是,資料庫模型是實體模型在關聯式資料庫的實現,但不一定是嚴格的對映。資料庫可能會有正規化、冗餘、一致性、同步、分表分庫方面的考慮,必要時可能會使用非關係型資料庫如ElasticSearch、Cassandra等。
有時候還會涉及到資料處理的流程。例如,一張圖片提交後可能需要進行預處理,然後有運營人員進行稽核和標記,最後進行釋出。過程中資料的儲存形式或者狀態標記可能是不一樣的。
資料庫設計的更多規範可以參考資料庫規範。
設計介面
然後就需要確定 API 細節了。一般我們的服務的 API 是 JSON 格式 HTTP 形式的請求和回撥。API 可能是介面定義,也可能會有其他介面形式,例如訊息佇列等。設計階段,API 文件可以透過 Markdown 文件、RAP 等記錄,開發完成後可以獨立維護,或者使用 Swagger 和程式碼一起維護。
介面設計需要注意幾點:
介面的設計應該以系統提供的領域資源或服務為基礎,同時考慮呼叫方的需求。
介面的粒度很重要,太細則呼叫方很不方便需要多次呼叫,太粗則無法靈活的滿足各種需求,需要仔細權衡。
介面的設計也需要從呼叫方的角度考慮如何進行呼叫。必要的話可以畫流程圖、時序圖、狀態圖詳細說明呼叫順序即狀態轉換等。
介面的文件一定要清楚的說明呼叫介面的方法、前置條件,引數作用、不同條件的處理、返回介面等。
場景實現
一般情況下,有了業務場景分析,有了資料庫模型和 API,系統的實現一般是比較簡單了。但可能還會有一些細節需要進一步考慮實現細節,以避免風險。可以考慮更細節的活動圖、時序圖甚至虛擬碼。例如:
複雜業務場景的詳細設計,或者複雜演算法的實現描述。
離線任務的執行方式、時間和步驟。
非業務的一些場景,例如網路斷開、快取失效、第三方系統當機等。
例如,對於支付系統的微信 Web 支付過程,涉及系統較多,互動比較複雜,可以透過時序圖來定義清楚:
其他考慮
對於我們的後臺系統來說,基本的技術框架都已確定,可以解決很多基礎的非業務需求。不過設計系統時,也還是需要考慮以下等方面:
通用處理的方式,例如日誌、錯誤處理、程式碼規範、單元測試等。
資料遷移、同步和回滾方案:對於老系統的重構,需要仔細考慮並且提前演練。
系統部署和釋出:如果系統涉及多個子系統,需要考慮系統的部署架構。特別是同時涉及到資料遷移的,一定要仔細考慮釋出的過程。
系統監控和告警:除了常規的監控和告警,是否有特殊的指標需要監控?
併發和資料量:如果系統可能面臨對高併發和大資料量的問題, 需要設計對應的方案,以及相關的效能測試和壓力測試。
快取設計:如果需要使用快取,除了要考慮快取的選型、方案,而且要把快取放到整個系統中去進行設計。
技術選型:涉及到新技術的引入時,則需要仔細分析備用技術的優缺點,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設計方法和工具
UML
物件導向設計(OOAP)
領域驅動設計(DDD)
CQRS & Event Sourcing
參考書
分析模式:可複用的物件模型(
)
軟體系統架構:使用視點和視角與利益相關者合作(
)
UML和模式應用(
)
架構即未來:現代企業可擴充套件的Web架構、流程和組織(
)
文章
從用例分析到方案評審,我們是如何進行業務系統設計的(
http://mp.weixin.qq.com/s/qH3vpf5CRGJ4dVaKPOFFUg
)
網際網路公司研發RD如何撰寫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文件(
)
用UML做好系統分析(
)
運用四色建模法進行領域分析(
)
從“四色建模法”到“限界紙筆建模法”(
)
淺談我對DDD領域驅動設計的理解(
http://www.cnblogs.com/netfocus/p/5548025.html
)
領域驅動設計參考架構詳解(
http://blog.csdn.net/bluishglc/article/details/6681253
)
領域驅動設計和實踐(
)
我對CQRS/EventSourcing架構的思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c4OTA1Mw==&mid=2659598125&idx=1&sn=ca39d804aede5ee46988b6d635217027
)
架構設計基礎知識整理(
https://blog.dreamtobe.cn/2016/03/09/oo_architecture/
)
作者:章燁明,杏仁醫生CTO。中老年程式設計師,關注各種技術和團隊管理。
出處:
https://mp.weixin.qq.com/s/JoKzg2vUe2IwX099xSFtFA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7898/viewspace-22123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需求改進與系統設計
- 線上消費行為統計與分析系統設計和實現
- 基於SysML和EA進行系統設計與建模培訓
- 使用TLA +進行分散式系統的建模與除錯設計分散式除錯
- 系統分析與設計-Lesson8-Homework
- LevelDB系統結構與設計思路分析
- 在Linux中,如何進行系統效能瓶頸分析?Linux
- 如何利用redis來進行分散式叢集系統的限流設計Redis分散式
- 備份系統執行資料收集及分析的設計 | 運維進階運維
- 如何進行企業BI分析,該如何選企業BI系統
- 如何進行系統思考? - skybrary
- 系統設計:如何設計Youtube?
- 如何進行監控設計?
- 需求改進&系統設計
- 片上系統晶片設計與靜態時序分析晶片
- CRM系統如何進行銷售?
- java系統可靠性測試設計與用例分析Java
- 電商系統商品資料表設計分析與總結
- 如何進行DFMEA分析?
- (Python程式設計 | 系統程式設計 | 並行系統工具 | 程式退出)Python程式設計並行
- SAP系統如何進行資料拆分?
- 學習高校課程-系統設計與分析-最佳化設計(lec8)
- 使用流量分析系統進行資產梳理
- R語言進行基礎統計分析(一)R語言
- flutter進行tab頁的設計與改造Flutter
- PDM與ERP系統整合設計
- 系統設計與普通設計思考的區別
- 如何設計一個微博系統?- 4招教你搞定系統設計
- 在Linux中,如何進行系統故障排查?Linux
- 在Linux中,如何進行系統安全加固?Linux
- 如何透過CRM系統進行合同管理?
- 盲盒app系統如何進行開發APP
- 如何設計一個RPC系統?RPC
- 如何設計一個 RPC 系統RPC
- 如何設計短網址系統?
- 微機原理與系統設計筆記6 | 儲存器系統設計筆記
- OceanBase學習之路52|如何透過系統變數進行設定?變數
- 系統分析設計小組作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