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測試,需要構造故障模式與業務流量模型,確保系統在故障和高負載情況下仍能正常執行。我們假設有一個部署在k8s叢集的系統,可按照節點、網路、(cpu、mem)資源、pod等角度構造故障
以下是幾個大類故障模式:
-
節點故障
- 故障模擬:關閉或重啟節點。
- 預期結果:Pod 被排程到其他可用節點,服務不間斷。
-
Pod 故障
- 故障模擬:隨機殺死執行中的 Pod。
- 預期結果:Kubernetes 自動重新排程和啟動 Pod,服務恢復時間在預期範圍內。
-
網路故障
- 故障模擬:斷開節點間的網路連線或模擬高延遲和資料包丟失。
- 預期結果:系統能夠處理網路不穩定,服務降級但不崩潰。
-
資源耗盡
- 故障模擬:消耗節點的 CPU、記憶體或磁碟資源,使其達到極限。
- 預期結果:系統能優雅地處理資源耗盡,關鍵服務優先得到資源分配。
-
磁碟故障
- 故障模擬:使磁碟只讀或模擬磁碟故障。
- 預期結果:系統能識別磁碟故障並嘗試重建或遷移資料,服務降級但不崩潰。
以下是幾個業務流量模型,業務流量模型應儘可能地模擬實際生產環境中的流量模式:
-
正常流量
- 模擬平常的業務流量,包括請求的型別、頻率和資料量。
- 預期結果:系統穩定執行,所有請求均能在 SLA 內處理。
-
峰值流量
- 模擬高峰期的業務流量,如促銷活動期間的流量激增。
- 預期結果:系統能處理峰值流量,有可能略微降級但不崩潰,響應時間在可接受範圍內。
-
突發流量
- 模擬突然的流量峰值,如瞬時流量暴漲。
- 預期結果:系統能承受突發流量並快速恢復正常,響應時間在可接受範圍內。
而我們的預期結果要從這幾點進行分析:
- 服務的可用性:系統能在故障和高負載情況下保持高可用性。
- 恢復時間:系統能在預期時間內從故障中恢復。
- 資料完整性:系統在故障情況下不會丟失或損壞資料。
- 效能表現:系統在故障和高負載情況下的效能降級在可接受範圍內。
由此,能得到一些簡單但清晰的可靠性用例: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可靠性測試用例:
-
節點故障恢復測試
- 步驟:
- 在高峰流量時,關閉一個 Kubernetes 節點。
- 觀察 Pod 的重新排程情況。
- 預期結果:Pod 被排程到其他節點,服務恢復時間小於 1 分鐘。
- 步驟:
-
Pod 故障恢復測試
- 步驟:
- 隨機殺死一個執行中的 Pod。
- 監控 Kubernetes 自動重新排程和啟動 Pod 的時間。
- 預期結果:Pod 被重新啟動,服務中斷時間小於 30 秒。
- 步驟:
-
網路分割槽測試
- 步驟:
- 模擬兩個節點之間的網路分割槽。
- 觀察服務的表現,特別是網路依賴強的微服務。
- 預期結果:服務降級但不崩潰,網路恢復後服務自動恢復正常。
- 步驟:
-
資源耗盡測試
- 步驟:
- 逐步增加某個節點的 CPU 或記憶體使用率,直到資源耗盡。
- 觀察系統的表現。
- 預期結果:系統能優雅地處理資源耗盡,關鍵服務優先得到資源分配,非關鍵服務可能降級。
- 步驟:
-
磁碟故障測試
- 步驟:
- 將某個節點的磁碟設為只讀或模擬磁碟故障。
- 觀察系統的表現,特別是資料儲存服務。
- 預期結果:系統能識別磁碟故障並嘗試重建或遷移資料,服務降級但不崩潰。
- 步驟:
-
峰值流量測試
- 步驟:
- 模擬高峰流量,持續一段時間(如1小時)。
- 監控系統的效能和響應時間。
- 預期結果:系統能處理峰值流量,響應時間略有增加但在可接受範圍內。
- 步驟:
-
突發流量測試
- 步驟:
- 突然增加流量,模擬突發流量場景。
- 觀察系統的表現和恢復時間。
- 預期結果:系統能承受突發流量並快速恢復正常,響應時間在可接受範圍內。
- 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