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因果圖法

J.w-XIAO發表於2020-06-20

邊界值法是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所以,它們是一對搭檔。

那麼,判定表法有沒有它的搭檔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本篇文章分享的用例設計方法——因果圖法

定義

因果圖法

一種描述輸入條件的組合及每種組合對應的輸出的圖形化工具

用來處理等價類劃分和邊界值考慮不到的情況,適用描述多種條件的組合,產生多個相應動作的測試方法;從程式規格說明書的描述中找出因果關係

因果圖法,第一時間讓我聯想到的是,高中數學的排列組合。

關於這個聯想,可能看完整篇文章後,你就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基本符號

在例項分析之前,有些基本的因果圖符號需要說明。

首先是原因與原因之間的關係:




其次是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設計步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果圖相當於特殊的場景法,是判定表的搭檔。

對於思維邏輯縝密的測試人員,可以直接寫出判定表。

但是,有時候不能直接通過原因得到結果,需要藉助中間狀態,隨著原因、結果不斷增多,唯有依賴因果圖才能更好地梳理個中關係。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分析程式的規格說明書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結果
    1. 原因:指輸入條件或輸入條件的等價類
    2. 結果:指輸出條件,給每一個原因和結果賦予一個識別符號
  2. 分析程式規格說明書中的描述,確定原因與原因,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畫出因果圖;由於語法環境的限制,一些原因與原因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組合不能直接出現。對於此類情況,在因果圖中用記號標明約束或限制條件
  3. 將因果圖轉化為判定表
  4. 根據判定表的每一列設計測試用例

例項分析

題目:對於提交的作業,作業成績達到80分或者已經得到老師確認,則允許進行下一課時的學習。

1、確定需求中的原因與結果

2、確定因果圖中的約束

首先,原因與原因之間,關於分數,A1 與 A2 是互斥關係(O);關於老師是否確認,A3 與 A4 是互斥關係(O)。

分數與老師是否確認之間可以獨立存在,屬於或關係(I)

其次關於原因與結果,各個原因可以直達結果,或者分數與老師是否確認進行兩兩組合,形成中間狀態,再到達結果。

得到的因果與中間狀態列表:

梳理關係得到因果圖:

3、講因果圖轉化為判定表:

4、根據判定表來寫測試用例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所要分享的內容,歡迎各位大牛指正。你的指正,能讓我在測試之路上快速成長。

Leo Never Stop Fight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