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場景法

J.w-XIAO發表於2020-06-20

從本篇文章開始,進入到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的分享,第一個要分享的方法就是,場景法

相信對測試有一定基礎的你會感到奇怪:用例設計方法,不是應該從等價類劃分法說起嗎?為什麼一上來就直接說場景法呢?

對,如果從淺入深的角度,應該是等價類劃分,到邊界值,再到場景法。

這也是很多轉行測試的小夥伴在回答面試題——你知道有哪些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直接就拋概念: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法、場景法、因果圖法……

聽你這麼回答,面試官心理大概有答案了:這個面試者沒有工作經驗,只是在背答案而已。

而實際工作中呢?

先是用場景法梳理流程。

一個部落格網站:註冊--> 登陸 --> 寫部落格 --> 發表部落格,分析每一個環節會有怎樣的走向,再細化到每個環節中,需求文件有什麼樣的說明?

比如,第一步,使用者需要先註冊,註冊會有成功與不成功的情況,需求文件有什麼要求:使用者名稱不能超過50個字元,手機號必填,驗證碼有限期是5分鐘等。

注意到這些量化值了嗎?這時候,等價類劃分法和邊價值法就該出場了。

經過這麼一說,可以理解我為什麼從場景法開始說起了吧。

定義

場景法:

儘可能真實模擬使用者操作的一種用例設計分析方法。

場景法主要基於2個層面開展:

  1. 業務(需求)層面:對被測軟體的重要功能、業務邏輯(系統要實現什麼、如何實現?)、行業背景深入理解
  2. 技術層面:基於等價類劃分中的有效等價類——模擬使用者正確操作;無效等價類——模擬使用者錯誤操作

核心概念:

  1. 基本流(正確流、有效流):模擬使用者正確的操作流程
  2. 備選流(錯誤流、無效流):模擬使用者錯誤的操作流程

設計步驟

  1. 根據說明,描述出程式的基本流及各項備選流
  2. 根據基本流和各項備選流生成不同的場景
  3. 對每一個場景生成相應的測試用例
  4. 對生成的所有測試用例重新稽核,去掉多餘的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確定後,對每一個測試用例確定測試資料值

儘管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去 ATM 機取款了,但是大家對取款流程比較熟悉的,具體如下圖所示:

流程圖中,藍色的部分屬於基本流,全部操作正確,可以成功取款並退卡;但是,各個環節中延伸出來的錯誤操作,即屬於備選流。

當然,備選流也是有機會重新回到基本流中的。

最後,為了優化測試用例,在場景法梳理的流程中,如果前面的步驟測試通過了,可以將其設定為測試用例的前置條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所要分享的內容,歡迎各位大牛指正。你的指正,能讓我在測試之路上快速成長。

Leo Never Stop Fight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