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AWR效能報告和ASH效能報告的解讀

達芬奇的夢發表於2018-03-15
資料庫的效能分析可分為會話級和系統級:如果確定某個會話存在效能問題,最常見的分析方式是對這個會話做一個SQL_TRACE或者10046事件,透過分析trace檔案來定位問題所在。如果無法確定哪個會話效能有問題,就需要從例項級別來分析問題所在。

awr是oracle 10g下提供的一種效能收集和分析工具,它能夠提供一個時間段內整個系統資源使用情況的報告。
awr預設收集最近7天的採集資訊,也可透過以下方法修改快照收集時間間隔資訊。


awr由執行在oracle的後臺程式自動、定期收集資料庫的效能資料並儲存,每一個小時,awr都生成一次效能資料快照,為DBA提供某個時刻資料庫效能分析的資料資訊。
執行$ORACLE_HOME/RDBMS/ADMIN/awrrpt.sql生成awr報告。

awr報告要根據系統實際情況(OLAP or OLTP)來進行分析,例如對於一個OLTP系統,library hit和buffer hit應比較關注。而對於OLAP不甚重要。

awr報告不需要全面閱讀,全面閱讀可能思路會更亂,如果效能問題由某個原因引起,那麼會在報表的各個部分都會有相應呈現。

在RAC結構的資料庫裡做效能分析,通常需要對每個例項做一個awr效能報告,原因是無法知道每個使用者連線到哪個例項當中去。

對於一個系統,需要多做幾次awr報告,以便得到所有時間段的系統效能資料。在檢視awr報告時,如果瞭解資料庫業務,應該有針對性
的看一些可能存在效能問題的部分,並結合業務的實際情況來判斷;也可以從TOP5的等待事件觸發,按照等待事件的型別,
到相應的部分獲取詳細的資訊來對系統效能問題作出判斷。

透過awr報告可以:1)檢視系統的負載和繁忙程度;2)檢視系統的瓶頸,發生的等待事件;3)檢視可最佳化的sql;

一、Report Summary:
1、SESSIONS:例項連線的會話數,資料庫大概的併發使用者數;
2、cursors/session:每個會話平均開啟的遊標數;
3、DB time:使用者操作花費的時間的合集,包括CPU時間和等待事件;
4、cache sizes:列舉awr在效能採集開始和結束的時候,資料緩衝池和共享池的大小,可以瞭解系統記憶體消耗的變化,可以判斷SGA的記憶體分配是否合理;
5、load profile:資料庫資源負載的一個明細列表,用來判斷系統的繁忙程度。分割為每秒鐘的資源負載和每個事務的資源負載情況。
6、Instance Efficiency Percentages:記憶體效率的統計資訊,對於OLTP系統,應儘可能的接近100%。如果哪個資料偏低,就要做相關的分析研究。
    1)buffer nowait:非等待方式獲取資料庫;
    2)redo nowait:非等待方式獲取redo資料;
    3)buffer hit:記憶體資料塊命中率;
    4)in-memory sort:資料塊在記憶體中排序的百分比;
    5)library hit:共享池中sql解析的命中率;
    6)execute to parse:執行次數對分析次數的百分比;
    7)latch Hit:latch命中率百分比;
    8)parse cpu to parse elapsed:解析總時間中消耗CPU的時間百分比;
    9)non-parse cpu:cpu非分析時間在整個cpu時間的百分比;
7、TOP 5 TIMED EVENTS:檢視最高5個耗費時間及等待事件,要聯絡報告的採集週期來看耗費時間是否合理。一般來說,CPU time出現在TOP5中的第一位,並且消耗時間佔總時間的大部分比例。可以說明系統在正常執行。
對於ORACLE常見的等待事件可參考http://blog.itpub.net/29371470/viewspace-1063994/
以上這部分就是awr報告的總體概要,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根據這些資訊可以知道等待時間比較長的事件,然後根據這些事件,去下面具體的部分查詢問題原因。

二、Wait Events Statistics:
1、Time Model Statistics列出了各種操作佔用的資料庫時間比例;
2、Foreground Wait Class列出了等待事件型別,可以看到等待時間最長的事件;
3、Foreground Wait Events是第一部分TOP 5 TIMED EVENTS的詳細部分;
4、Background Wait Events例項的後臺程式等待事件;

三、SQL Statistics:
1、SQL ordered by Elapsed Time:按照sql的執行時間從長到短的排序;
   1)CPU time:sql消耗的CPU時間;
   2)elapsed time:sql執行時間;
   3)executions:sql執行的次數;
   4)elapsed per exec:每次執行消耗的執行時間;
2、SQL ordered by CPU Time:按照sql的CPU時間從長到短排序:
3、SQL ordered by User I/O Wait Time:
4、SQL ordered by Gets:按照sql獲取的記憶體資料塊的數量排序: 
5、SQL ordered by Reads按照sql執行物理讀排序: 
6、SQL ordered by Physical Reads (UnOptimized):
7、SQL ordered by Executions:按照sql的執行次數的排序;
8、SQL ordered by Parse Calls:按照sql被分析次數(不區分軟解析還是硬解析)的資訊排序;
9、SQL ordered by Version Count:sql產生多版本的資訊;version count是sql的版本數;
以上指標孤立起來看都沒有實際意義,需要看系統的型別和效能問題是什麼方面,有側重的進行分析。例如SQL ordered by Executions和SQL ordered by Parse Calls對OLTP比較重要,而OLAP系統不需要太關注。

四、Instance Activity Statistics:
cpu used by this session:oracle消耗的cpu單位,可以看出cpu的負載情況;如果total為1000,per sec 為80,cpu個數為2;
那麼就是整個統計週期消耗了1000個cpu單位,每秒鐘消耗了80個cpu單位,對應實際的時間是80/100=0.8秒;每秒鐘每個cpu消耗80/2=40個cpu單位;每秒鐘中每個cpu處理使用的時間是40/100=0.4秒。

五、IO Stats:
Tablespace IO Stats:表空間的IO效能統計;
File IO Stats:
   1)reads:發生了多少次物理讀;
   2)writes:發生了多少次寫;
   3)Av reads:每秒鐘物理讀的次數;
   4)Av Rd:平均一次物理讀的時間;
   5)Blks/Rd:每次讀多少個資料塊;
   6)Av writes:每秒鐘寫的次數;
   7)buffer waits:獲取記憶體資料塊等待的次數;
segments by logical reads和segment by physical reads從物件角度來展現了IO情況,分析這兩部分資訊,可以具體知道哪些物件的訪問導致了IO效能下降。


ASH側重於當前資料中活動會話的資訊分析,被長期儲存在資料字典中,可以透過查詢檢視V$ACTIVE_SESSION_HISTROY來得到。
執行指令碼為$ORACLE_HOME/RDBMS/ADMIN/ashrpt.sql
使用同目錄下的ashrpti.sql指令碼可以生成其他資料庫或者例項的ASH效能報告,也可以對一個session ID、SQL_ID、某個程式或者某一類等待事件
來生成ASH報告,如下圖:

ASH報告分析如下:

DATA SOURCE如果來自DBA_HIST_ACTIVE_SESS_HISTORY,那麼說明這些資訊來自於AWR的快照;如果來自於V$ACTIVE_SESSION_HISTORY,那麼
檢視的資訊就意味著效能資料存放到記憶體中的資訊。
1、top user events:使用者會話的等待事件的資訊;
2、top event p1/p2/p3 values:等待事件的具體描述;
3、top service/module:按照活動頻率列出前五位的應用程式;
4、top sql command types:列出了資料庫中活動最頻繁的操作;
5、top sql statements:按活動頻繁程度列出sql語句;
6、top session:列出活動最頻繁的會話或程式;
7、top sessions running PQs:列出活動頻繁的前幾位並行執行的會話資訊;
8、top DB files:IO最頻繁的資料檔案;
9、activity over time:按照一個時間間隔對採集時間週期分組後,生成的每個時間間隔裡的等待事件資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44259/viewspace-21518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