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機器之心發表於2022-01-20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是美國計算機協會的簡稱,創立於 1947 年,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之一。

ACM Fellow 則是由該組織授予資深會員的榮譽,目的是表彰對於計算機相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其審查過程十分嚴格,每年遴選一次。

2021 年,共有 71 人入選 ACM Fellow,他(她)們在包括雲資料庫系統、深度學習加速、高效能運算、機器人、理論電腦科學等計算相關領域做出了廣泛和基礎性貢獻。

這些新晉 ACM Fellows 來自比利時、中國、法國、德國、印度、以色列、義大利和美國的高校、企業和研究中心。

在這 71 位入選者中,包括 13 位華人學者,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傑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席教授謝濤、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劉鐵巖阿里雲智慧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負責人李飛飛等。機器之心對這些華人入選者進行了簡單介紹(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在留言區指正)。

13 位華人學者簡介

姓名:唐傑
機構:清華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資訊和社交網路挖掘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唐傑(IEEE Fellow),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副系主任。 清華 - 工程院知識智慧聯合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人工智慧、認知圖譜、資料探勘、社交網路和機器學習。發表論文 300 餘篇,獲 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論文),主持研發了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悟道,引數規模超過 1.75 萬億,之前還研發了研究者社會網路挖掘系統 AMiner,吸引全球 220 個國家 / 地區 2000 多萬使用者,擔任國際期刊 IEEE T. on Big Data、AI OPEN 主編以及 WWW’23 大會主席、WWW’21、CIKM’16、WSDM’15 的 PC Chair。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人工智慧學會一等獎、KDD 傑出貢獻獎。

唐傑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網路分析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知識圖譜

姓名:謝濤
機構:北京大學
當選理由:因在軟體測試和分析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謝濤,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席教授,高可信軟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副主任。1997 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2000 年在北京大學獲得電腦科學技術碩士學位(師從梅宏教授),並於 2002 年和 2005 年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獲得電腦科學技術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 David Notkin 教授)。他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微軟研究院(雷德蒙)擔任訪問研究員,並常年擔任微軟研究院和華為公司的諮詢顧問。

謝濤是美國 AAAS Fellow、IEEE Fellow、ACM 傑出科學家、CCF 傑出會員,曾獲 2020 年科學探索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其延續資助、美國 NSF Faculty CAREER Award、ACM SIGSOFT 傑出服務獎、IEEE 計算機協會軟體工程技術委員會(TCSE)傑出服務獎等。

謝濤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軟體工程,系統軟體,軟體安全,做出了一系列對軟體產業有高影響的研究工作,曾獲微軟研究院傑出合作者獎(全球 32 位獲獎教授之一)、微軟研究軟體工程創新基礎獎、谷歌教授研究獎、Facebook 研究獎、IBM Jazz 創新獎、IBM 教授獎等。

姓名:劉鐵巖
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
當選理由:因對機器學習演算法及其應用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劉鐵巖博士,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他先後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劉鐵巖博士是 IEEE Fellow,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兼職教授,諾丁漢大學榮譽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擔任過 WWW、SIGIR、KDD、 ICML、 NIPS、 IJCAI 以及 AAAI 等十幾個國際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程式委員會主席和領域主席,是 ACM TOIS、ACM TWEB 等國際知名期刊的副主編。

劉鐵巖博士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排序學習」領域的代表人物,在網路搜尋和計算廣告學等方向做出來突出貢獻。

姓名:李飛飛
機構:阿里雲
當選理由:因對查詢的處理和最佳化以及雲資料庫系統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李飛飛(IEEE Fellow)博士是 ACM 傑出科學家,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慧資料庫產品事業部負責人,達摩院資料庫與儲存實驗室負責人。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美國猶他大學計算機系的終身正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資料庫系統,大資料管理理論及系統設計開發,以及雲資料管理的安全性。

姓名:王文平(Wenping Wang)
機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幾何建模和計算機圖形學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王文平(IEEE Fellow)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山東大學,在阿爾伯塔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王文平教授現在是得克薩斯農工大學視覺化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曾任香港大學電腦科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2012-2017)。王教授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視覺化、醫學影像分析和幾何建模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發表了 180 多篇期刊論文。此外,他還在碰撞檢測、形狀建模和分析、網格生成等方面做出了基礎研究貢獻。

王文平教授於 2013 年獲得香港大學傑出研究員獎,2017 年獲得 John Gregory 紀念獎,2021 年獲得 AsiaGraphics 傑出技術貢獻獎。

姓名:趙燕斌(Ben Y. Zhao)
機構:芝加哥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 P2P 系統和線上社交網路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趙燕斌是芝加哥大學的電腦科學 Neubauer 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 P2P 網路、線上社交網路、SDR / 開放頻譜系統、圖挖掘和建模、使用者行為分析和對抗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2016 年以來,他主要研究機器學習和移動系統中的安全與隱私問題。

趙教授曾在 Usenix Security/Oakland/CCS、IMC/WWW、CHI/CSCW 和 Mobicom/SIGCOMM/NSDI 等一系列頂會中發表多篇論文。

姓名:李寧輝(Ninghui Li)
機構:普渡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資料隱私、訪問控制和信任管理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李寧輝是普渡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博畢業於紐約大學。

他一直從事安全與隱私方面的研究,包括資料隱私、應用密碼學、訪問控制、信任管理以及安全與隱私中的人為因素等。李教授在這些領域發表超過了 150 篇論文,其中 2007 年的論文《t-Closeness: Privacy Beyond k-Anonymity and l-Diversity'》獲得了 ICDE 2017 影響力論文獎。

李教授曾在計算安全、資料庫資料探勘領域的上百個國際會議和 workshop 中擔任程式委員。2014 和 2015 年,他擔任資訊保安領域頂級國際會議 ACM CCS 的程式主席。

姓名:鍾林
機構:耶魯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移動和網路系統做出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鍾林是耶魯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電腦科學家、IEEE Fellow。他先後獲得清華大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

鍾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移動和嵌入式系統人機互動、奈米電子技術和量子計算機的控制系統,致力於研究資訊科技如何為移動計算服務。此外,他還對採用模擬硬體、形式化方法和新的系統程式語言來突破軟體系統極限感興趣。

從 2005 年到 2019 年,鍾林教授就職於美國萊斯大學。來到耶魯大學後,他領導了高效計算實驗室,使計算、通訊和介面更加高效。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CAREER 獎、萊斯大學的鄧肯獎,和表彰在移動計算和無線網路領域早期職業成就的 ACM SIGMOBILE RockStar 獎。

姓名:胡曉波(Xiaobo Sharon Hu)
機構:聖母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設計功耗受限的實時嵌入式系統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胡曉波(IEEE Fellow)是聖母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碩士畢業於紐約理工學院(現為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於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胡曉波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具有功率、溫度和可靠性感知的系統級設計,具有新興技術的電路和架構設計,實時嵌入式系統的資源管理,用於醫療應用的演算法和硬體協同設計以及 VLSI 電路和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1997 年,胡曉波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職業成就獎。2001 年,胡曉波獲得 ACM/IEEE DAC(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的最佳論文獎;2009 年獲得 IEEE 奈米結構研討會最佳論文獎;2018 年獲得 ACM/IEEE 低功耗電子與設計國際研討會 (ISLPED) 最佳論文獎。

姓名:潘志剛(David Z. Pan)
機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當選理由:因對電子設計自動化在製造和物理設計方面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潘志剛博士 (Dr. David Z. Pan), IEEE Fellow,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正教授。他於 1992 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士, 1994/1998/2000 年分別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大氣科學碩士 / 電腦科學碩士 / 電腦科學博士學位(獲優秀博士獎)。2000-2003 年任職於美國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2003 年至今任教於 UT Austin,任積體電路設計及自動化實驗室主任。

潘志剛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製造、可靠性、安全性、機器學習和硬體加速的跨層設計、模擬 / 混合訊號設計和新興技術的設計 / CAD。 他發表了 420 多篇技術論文,並擁有 8 項美國專利。

姓名:張智威
機構:史丹佛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可擴充套件機器學習和醫療保健領域做出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張智威教授現任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客座教授,曾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任教,曾任谷歌中國研究院院長、HTC 醫療保健事業部(DeepQ)總裁。

張智威教授是機器學習和多媒體研究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大規模機器學習資料探勘、高維資料檢索。他的研究小組在以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藉助核心方法,透過積極學習掌握影像、 影片搜尋概念;透過動態聯想和核心定向規劃遠端功能;影片感測器資料的管理和融合;高維影像 / 影片資訊的分類和檢索;以及並行矩陣因數分解和加速支援向量機的運轉。

張智威教授曾聯合發起 ACM 影片感測器網路研討年會,並擔任該年會的聯合主席。

姓名:李海(Hai “Helen” Li)
機構:杜克大學
當選理由:因對神經形態計算深度學習加速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李海是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 Clare Boothe Luce 教授,她的研究興趣主要在於神經形態計算機系統、機器學習加速和可信任 AI、新興的儲存技術、電路與架構以及低功耗電路與系統等。

姓名:楊明玄(Ming-Hsuan Yang)
機構: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
當選理由:因對視覺跟蹤、人臉處理和低階視覺領域的貢獻而當選。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楊明玄是加州大學電氣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2000 年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的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機器學習

他曾擔任 ACCV 2014 程式共同主席、ACCV 2016 大會共同主席和 ICCV 2019 程式共同主席,此外還擔任 ICCV、CVPR、ECCV、NeurIPS、ICLR、AAAI、 IJCAI、WACV、FG 等學術會議的領域主席

最後,71 位學者的完整名單如下:

2021 ACM Fellow公佈:13位華人學者,唐傑、謝濤、劉鐵巖、李飛飛在列


參考連結:https://www.acm.org/media-center/2022/january/fellows-202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