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針愛奇藝Video in: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廣告變成了這樣

佚名發表於2015-03-17

  在網路自制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的錄製現場,音樂人、熱門脫口秀主持人高曉松搖晃著手裡的扇子,侃侃而談臺灣往事。在他旁邊的桌子上放著一輛代表贊助商的汽車模型、一本高曉松寫的新書,還有一杯透明玻璃杯的白開水。一眨眼,畫面裡多出來一瓶可樂。

  沒人重新佈置桌面,也沒人重拍這段影片,這是出品方愛奇藝所演示的使用首創技術Video in(向影片中加內容)的其中一例,即向影片內容中植入的動態廣告。主持人高曉松直呼“神奇”,“那以後我扇子也不用拿了,你們給video in吧。”“把我腦袋上的帽子也賣了video in吧,只要不是綠的,戴啥不是戴啊,哈哈!”

  用技術探索數字時代的廣告新模式是許多公司的共同願望。據《科技評論》今年年初的報導,Facebook公司成立了人工智慧團隊,利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使用者資料,推斷使用者在Facebook上的分享記錄,藉以預測使用者行為,進而向他們投放更加有針對性的廣告。而谷歌公司在2012年就與機械智慧學家雷•庫茲韋爾合作,後來又收購深度學習企業,吸引人工智慧專家,利用深度學習為YouTube提供更好的影像識別技術,從而最佳化搜尋,投放更精準的廣告。

  造成這樣盛況的原因不難推斷。根據聯合國下屬國際電信聯盟2014年11月釋出的資料,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超過30億,全球手機使用者接近70億,幾乎與全球人口總數相當,雖然這是由於許多使用者擁有超過一部手機所造成,但是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仍然是廣告商矚目的焦點。而資訊科技研究和諮詢公司高德納在2014年3月的統計預測顯示,2014年全球移動廣告支出將達到18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預計在2017年將會變為419億美元。

  凡是有錢的地方,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會有技術。以愛奇藝為例,這個影片平臺每天使用者量約為1.5億,每天大約產出10TB資料,而其中的自制劇《廢柴兄弟2》自去年12月26日上線至今年2月,累計播放量達2.24億,這吸引了廣告主加多寶集團的注意,而Video in技術讓這個姍姍來遲的廣告主實現了拍攝完成後的廣告植入比如,劇中人正在討論掛滿整面牆的攝影作品,而原本掛在牆上的照片被替換成了加多寶的廣告。

  “以前廣告植入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播出之前,其實你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電影、電視劇會不會火,廣告商也拿不準,可一旦開始拍攝了,植入廣告的商機就結束了。但Video in這個技術能讓談贊助這件事放到後期去做,拍攝之前你不用談廣告投資,你只要事先確定好哪些地方準備植入廣告,把地方空出來,後期流量上去了,廣告商感興趣了,用技術做植入。”愛奇藝CTO湯興說,“這有點像是三維世界裡面的PS。”

  作為Video in技術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廣告主,儘管加多寶和愛奇藝都沒有透露使用Video in的具體廣告費用,但是據湯興在技術釋出時的介紹,Video in的廣告費用比傳統網際網路廣告費高。

  2013年,湯興剛從上海搬家到北京,此前他全面負責谷歌影片搜尋業務。他剛到北京的公司準備跟產品經理開會,第一次坐北京地鐵,一路上沒有被擁擠的車廂嚇到,卻被列車行駛進黑色甬道時窗外的廣告迷住了。

  “我以前沒見過,第一次看到這種廣告,下了地鐵開經理會我就說,我們的影片也要變成這樣,不能只是在開頭末尾加,我們要在影片內容中間加。加在開頭結尾,使用者整天抱怨廣告多,加在中間這樣對他也沒有干擾,就跟地鐵進甬道看廣告似的。”湯興回憶起當時的興奮念頭,依然挺帶勁。他熱情地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是一屋子產品經理沒吭聲,“當時都覺得這個想法,太不現實了。”

  不過現在,開啟包括《廢柴兄弟2》在內的愛奇藝自制劇,其中一些植入廣告場景是由Video in實現的,比如在街邊的LED螢幕、冰箱門、電梯間,如果留意觀察,就會發現多出來一些廣告海報……湯興說,以後計劃實現“廣告自動化”廣告商可以在看中的影片中自動下單。

  在欣欣林立的網際網路廣告技術裡,不僅有Video in,還有Video out(從影片中提取內容)。簡單地說,Video in是把廣告加進影片場景,而Video out就是從影片場景裡拎出能賣錢的商品來。

  Video out是愛奇藝在今年2月初投入商用的另一項首創新技術,如今已經應用到諸如熱播劇《來自星星的你》之中了女主角千頌伊穿什麼衣服,如果有廣告合作,旁邊的廣告位就會顯示這件衣服的購物連結。

  這項技術的靈感來自湯興的觀察,組裡的女同事看電視劇的時候,喜歡女主角的包包,“她下意識地拿滑鼠去摸摸它,結果沒彈出來商品連結,影片暫停了。”

  “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點,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東西,就跟小孩子滿週歲的時候抓周一樣,對感興趣的東西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去抓。我們現在是相當於在影片裡、在一個虛擬世界裡把你的需求實現了,只不過你不是用手來抓周,是用滑鼠來抓。這是滿足人最原始的獲取物體的慾望。”湯興說。

  於是,Video out技術的執行邏輯就是:用深度學習去自動識別影片裡的物體,自動把它和商品庫裡的商品做對比,當匹配相似度高的時候,就自動給它打上標籤,甚至在播放框右側廣告位彈出官方購買連結,幫助使用者解決他的購物需求。

  湯興的團隊拿Video out針對影片裡識別到的手機和汽車商品做了小測試,也就是說,當劇集正在播出主人公使用手機時,影片右側會出現相關同款手機的廣告。他們發現,使用者在這種情況下的點選率遠高於傳統廣告,幾乎是正常廣告的十幾倍。“一般的廣告點選率是1%左右,這已經是很不錯的廣告點選率了,但是那次測試的廣告點選率達到了18%。”湯興說。

  不過作為新生的技術,他們所面對的問題也並不少。例如,對技術效果的監測標準並不成熟。比如在介紹Video in技術的微博底下的評論裡,不少人感嘆技術厲害,但許多觀眾也說著讓看重投資回報率的廣告主心寒的話,“原來植入廣告了嗎?沒看出來啊!”

  儘管如此,對移動廣告的新技術帶著懷疑的謹慎樂觀,似乎是更廣泛的業內情緒。看看今年的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年度冠軍賽“超級碗”就知道了儘管從2013年美國移動營銷協會的資料就知道,超級碗直播期間,91%的觀眾會在插播廣告的時候轉去看手機,但是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廣告主在今年還是沒有放棄傳統廣告方式,他們的確在臉書和推特上加大了投入,但是在電視上依然沒忘去佔廣告位。

  或許這就是當下時代的真實寫照新技術在舊陣地上匍匐前進,人們有時候想讓技術帶到天上,有時候又堅持腳踏在大地上。比如湯興,這個提出許多影片新技術的男人仍然更喜歡用傳統的方式看影片,買張票去電影院,老老實實地盯著螢幕看。當然,他也會時不時出戏。有次看到電影中間不感興趣的橋段,他習慣性地伸出手想向右滑動快進15秒,直到透過不清楚的3D眼鏡看到自己真實的手,他才發現,這個現實還未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