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顯示器基礎知識科普與避坑攻略,揭秘顯示器的各種虛假引數

佚名發表於2021-04-12

  電腦顯示器在品牌、型號眾多,不僅僅是外觀的選擇,還存在各式各樣的引數與技術指標,這往往讓使用者無從下手。相信不少使用者可能會先挑選多款顯示器,再對引數進行對比來最終選擇,但是廠家提供的引數未必是真實的,可能就是某項技術現實的或者存在偷換概念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顯示器行業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了。下面小編分享一文通俗易懂的電腦顯示器基礎知識科普與避坑攻略,讓您更瞭解顯示器引數,更好的避坑,揭秘廠家對顯示器的各種虛假引數,這篇文章絕對讓你漲知識,乾貨滿滿。

  通俗易懂的電腦顯示器基礎知識科普與避坑攻略

  一、皮膚型別

  顯示器主流皮膚分別是TN、IPS、VA三種型別:

  TN

  其中TN皮膚在色彩表現是最差的,色彩深度低,不過最大的優勢就是相應時間快,灰階響應時間(GTG,全拼:Grey To Grey)可以真正達到1Ms,並且價格便宜,不過TN皮膚真不推薦普通使用者,顯示器色彩表現差,畫面泛白,可視角窄,稍微偏一點色彩就變了,畫面體驗感比較差,只適合職業電競選手,非職業玩家不建議。

  IPS

  而IPS硬屏是三個皮膚中色彩顯示效果最好的,廣視角螢幕,也是市場主流皮膚,相對更貴一些,不過缺點就是普遍存在漏光,是IPS的通病,只是嚴重和不嚴重的問題。三星也推出一款PLS皮膚,這種皮膚類似於IPS皮膚,稍遜於 IPS。其實IPS皮膚也分為等級,優劣等級排名為P-IPS > H-IPS > S-IPS > E-IPS,大多數的廠商不會明確標註,只標註IPS,其中最差的就是E-IPS,色彩等相比TN略好,你在市場中購買到廉價IPS的顯示器基本是E-IPS,包括AH-IPS也是屬於便宜的IPS皮膚,AH-IPS要比E-IPS略微出色一點點,一等價格一等貨,此外,IPS皮膚的響應時間通常為5ms,一些做到比較好的產品只能達到4ms。目前最快的ips是LG推出的NanoIPS皮膚,才算解決了響應時間的問題,但是也做不到真正的1MS相應時間,實際大概2-3MS,將相應時間設定最快依然會出現畫質損失,但是依然值得選擇,畢竟NanoIPS在色彩和相應時間都優於IPS的,相信會逐漸成為這幾年成為高階IPS電競顯示器的新秀。

  VA

  VA軟屏皮膚在色彩表現稍遜於IPS,也屬於廣視角螢幕,VA對比度更有優勢,畫面層次更自然分明,尤其在暗場、陰影的畫面顯示效果更好,文字顯示更清晰銳利,但是響應速度慢,VA皮膚由於是軟屏所以通常會運用在曲面屏顯示器上,曲面最大的好處就是具備沉浸式體驗。

  IPS和TN螢幕色彩差異

  關於皮膚選購建議:

  至於選擇,不追求色彩表現只追求響應速度的電競玩家可以考慮TN屏,其他強烈建議選擇IPS或VA屏,平面IPS屏,曲面VA屏,對於電競玩家,預算高點也可以考慮NanoIPS。

  皮膚各項指標排序:色彩與色準:IPS>VA>TN; GTG響應速度:TN > VA > IPS; 可視角度:IPS > VA > TN; 對比度:VA > IPS > TN;

  二、響應時間

  坑點:IPS、VA皮膚標註1MS相應時間其實是MPRT,並非GTG!

  通常關於顯示器響應時間我們都是以灰階響應時間(GTG,全拼:Grey To Grey)為準的,TN 皮膚一般 1ms 標配甚至更快,不過IPS 和 VA 皮膚的響應時間一般最快只能做到 4-5ms。其實我們也注意到不少電商平臺中,大多數配備IPS皮膚的電競顯示器標註了1ms響應時間,其實這其中無疑是有一定的貓膩,通常關於顯示器響應時間我們都是以灰階響應時間(GTG,全拼:Grey To Grey)為準,而ips、VA皮膚直接標註1ms響應時間其實是MPRT響應時間,千萬不要被各大顯示器廠商所套路,我們來解釋一下MPRT響應時間。

  MPRT響應時間

  MPRT全拼是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翻譯過來叫“動態畫面響應時間”,MPRT只是一種降低畫面模糊的技術手段,例如螢幕轉換色彩的過程中暫時關閉背光,色彩變換之後再將背光開啟。有了MPRT技術之後,透過縮減每幀畫面在螢幕上的顯示時間,降低了螢幕畫面的暫留效果,所以使用者在玩遊戲的時候,所看到的遊戲畫面拖影、殘影等現象被減少了,從視覺上自然就流暢了很多,可見MPRT只是降低使用者視覺拖影、殘影一種解決方案。

  不過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其問題也十分明顯,MPRT技術為了降低畫面模糊,會在螢幕轉換色彩的過程中暫時關閉背光,背光頻繁的開關就會造成頻閃的問題,同時關閉背光之後,會可能會導致螢幕部分割槽域亮度降低,出現看不清細節的問題,加上會對背光和畫面的重新整理進行一定的控制,造成了會多一個處理環節,自然會造成一定的延遲。如果顯示器本身就因為灰階響應時間低而存在著拖影、殘影的話,有了MPRT技術不僅不會讓這些拖影、殘影消失,反而會讓原本模糊的拖影、殘影變得清晰起來,這就比較影響視覺體驗了。我覺得MPRT存在的意義就是,IPS 1MS響應時間看起來十分有競爭力,也是一種矇騙消費者的一種手段而已。

  三、尺寸與解析度

  什麼是解析度,解析度是螢幕畫素解析度,可以理解成螢幕上顯示的畫素個數,關乎著螢幕的清晰程度,例如1920*1080解析度,說明螢幕橫向畫素擁有1920個,而縱向畫素點擁有1080個,共計2073600個畫素點,顯示器相同尺寸下,畫素點數量越多(解析度越大),說明越清晰精細。

  不同解析度

  對於目前主流顯示器尺寸來說,24-27英寸是目前最流行的,相同尺寸下,解析度越大畫面越清晰精細,反之解析度越小,影像越粗糙,顆粒越重。一般視覺舒適度來講,24英寸或者以下尺寸基本1080P就足夠了,27英寸解析度下可以考慮2K,當然1080P下也不會顆粒感,32英寸或者以上尺寸建議2K起步,否則顆粒感會很強,如果玩大型遊戲的話,2K、4K解析度需要注意自己獨立顯示卡是否能夠帶的動再考慮,解析度越高那麼顯示卡負擔就會越大,尤其是4K,以現在顯示卡的水平還不足以在4K下帶動單機大作,即便是RTX2080Ti這種發燒高階顯示卡,所以建議最高上到2K,玩遊戲建議RTX2060這種級別的起步。

  對於解析度,不少商家會標註1080P(1K)、2K、4K,其實解析度分別對應的是1920*1080、2560*1440、3840*2160,廠商可能還會標註WQHD、UHD、QHD、FHD等,含義如下。 HD,它代表的意思是1280×720解析度。 FHD代表1K或者1080P,解析度為1920*1080; QHD代表2K,解析度為2560*1440; WQHD,“W”則表示“寬”,一般是帶魚屏,解析度為3440*1440,很多商家標註4K,其實不屬於4K; UHD代表4K,解析度為3840x2160;

  其實對於一臺顯示器的清晰程度,我們完全可以參考點距(兩個相鄰的畫素點之間的距離)或者PPI畫素密度(螢幕每英寸的畫素數量)就行了,點距越小或者PPI畫素密度越大,顯示效果無疑越清晰細膩。

  常規顯示器尺寸、解析度、點距以及PPI畫素密度引數如下。 21.5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1920*1080(1K),PPI畫素密度103,點距0.248MM,螢幕長寬47.6*26.8CM; 23.8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1920*1080(1K),PPI畫素密度92.6,點距0.275MM,螢幕長寬52.7*29.6CM; 23.8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2560*1440(2K),PPI畫素密度123,點距0.206MM,螢幕長寬52.7*29.6CM; 27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1920*1080(1K),PPI畫素密度82,點距0.311MM,螢幕長寬59.8*33.6CM; 27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2560*1440(2K),PPI畫素密度109,點距0.233MM,螢幕長寬59.8*33.6CM; 27英寸顯示器,解析度為3840*2160(4K),PPI畫素密度163,點距0.155MM,螢幕長寬59.8*33.6CM; 31.5英寸顯示器,解析度3840*2160(4K),PPI畫素密度140,點距0.181MM,螢幕長寬69.7*39.2CM;

  PPI計算公式

  正好今天在公眾號中有一位粉絲問到了一款顯示器型號AOC CU34G2X,21:9的帶魚屏。

  只看引數還是不錯的,商家直接標註4K解析度,隨便看了一下點距只有0.23175(H)x0.23175(V)mm。

  顯示器點距引數

  隨便找了一款16:9的2K解析度27英寸檢視了點距與4K帶魚屏點距竟然差不多,這就意味配備34英寸4K解析度帶魚屏和27英寸2K解析度的清晰度基本相差無幾。

  顯示器點距引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