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近60%的業務增長,全球領先的智慧作業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中科創達有著怎樣的發展路徑?

在日前的亞馬遜雲科技媒體活動上,中科創達執行總裁鄒鵬程揭開這一祕密:“中科創達在過去兩年維持50%將近60%以上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亞馬遜雲科技幫助我們構建了底層基礎設施,不但幫助中科創達提升研發效率、運營效率和溝通效率,同時為我們的思維和產品開發帶來了很多幫助和影響。”

作為技術出海的代表企業,中科創達服務賦能多型別客戶,包括A(車)、B(2B)、C(2C)、D(開發者)、G(政府)。鄒鵬程十分篤定,幫助中國智慧裝置廠商實現出海,雲化和智慧化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為什麼會選擇亞馬遜雲科技,面對媒體的提問,鄒鵬程拆分了問題,首先是客戶為什麼需要上雲。他回顧了企業上雲的最初情形。“那時候Amazon Outposts還沒有在中國落地,客戶把資料上雲開始是有疑惑的,所以我們一開始上的是基於邊緣側的技術。但後來我們跟亞馬遜雲科技一起做端、邊、雲的方案,客戶體會到它的價值,如果不上雲會帶來什麼問題?它必須得有幾十個IT人員來關注邊緣側,所謂私有云部署的情況。生產製造是不能停機的,一停機不只是產品受到影響,所有生產線都要做重新的排程,是生產事故,所以不能停,必須要龐大的IT部門支撐。到了一定的點就無法支撐了,不光是能力問題,還有組織問題,因為畢竟它是生產型企業,不是IT公司。這樣的情況下,它要逐步上雲。”

其次為什麼選擇亞馬遜雲科技,鄒鵬程坦言,因為很多像施耐德這樣的國際化的企業,要滿足各地的合規的要求,還有整個生產的連續性,亞馬遜雲科技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而類似寶時得這類客戶,是從中國走向全球,也需要亞馬遜雲科技這樣的公司提供安全、穩定、高效的服務。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亞馬遜雲科技有上千種服務和不同模組,可以支撐客戶的創新。

“比如說一開始我們服務的工廠只是看螢幕、PLC上的劃痕,但是我們服務了50多個工廠,有20多個品類,有很多產品,有包括化妝用的粉餅、飲料、車廠的座椅,他們的產線也經常做調整。而這種調整如果不上雲,就必須自己不斷開發,從底層的基礎設施、安全、模組、應用全部需要自己做,而如果構建在亞馬遜雲科技上,可以用它的Amazon Outposts,可以用它的Amazon SageMaker等各種各樣的雲服務,還不包括第三方在內提供的亞馬遜雲科技Marketplace上的很多工具,如:很多AI的元件,這當中中科創達也提供了的元件。我們把很多的元件已經提前做好,客戶不用自己再找十幾個AI工程師。因此,使用者為了未來的發展和創新,必須找到最好、最方便的平臺和資源來構建後端、前端的應用。”

近年來,邊緣計算成為中科創達的核心方向。而人工智慧AI與邊緣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絡。如何看待邊緣計算與AI的相互影響?

鄒鵬程認為,邊緣計算和AI是不同的方向。邊緣計算更像是一個平臺,不管是智汽車、智慧城市、智慧樓宇還是智慧會議系統,都是邊緣計算可廣泛應用的領域。“再過三四年,七成以上的資料都會在邊緣處理。比如,智慧網聯汽車所產生的資料每天上T,如果所有資料都上雲,資料量太大,雲會承受不了,因此未來將有大部分資料在邊緣測進行處理。”

針對AI,鄒鵬程認為AI是邊緣計算上的一個應用和工具。“比如我們給施耐德、BOE這樣的廠商做人工智慧質檢,要人工智慧支撐的質檢,但其中50%的技術不是AI,是傳統的CE,很多時候把噪聲去掉,把前端資料提取出來,才能夠極大提高AI的效率。比如換一個燈可以提高很大的識別效率,這些是系統工程。所以AI只是其中一個錘子,而邊緣計算是提供一個平臺,大家可以在上面敲敲打打,構建一個產品,包括跟雲,但是除了錘子,還有改錐等等的工具,AI只是大家備受關注的其中一個工具而已。”

對於未來的展望,鄒鵬程表示,相信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中科創達將不止是業績增長,而是能解決複雜性的系統問題,未來的發展與中科創達在三年前(2019年)做的決策密切相關,其戰略決策是跟亞馬遜雲科技這樣的雲廠商緊密合作一起做端、邊、雲一體的智慧系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