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Gartner 報告看超融合的權威定義

SmartX超融合發表於2022-04-08

超融合 (Hyperconverged) 作為一種創新的部署策略,從最初進入市場,到當下成為主流方案,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且未來趨勢依然向好。但對於國內不少使用者而言,針對超融合仍有不少疑惑:什麼是真正的超融合?超融合有什麼核心功能?超融合對比傳統架構到底有何優勢?

回答這些問題並不難。目前超融合市場已十分成熟,且全球知名分析機構 Gartner 對超融合有一系列明確的市場定義,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初步解答。

Gartner 可能是最早對超融合進行定義和評估的市場機構。針對超融合,Gartner 有權威的評估標準:《超融合基礎設施軟體關鍵能力》(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有權威的廠商評估:《超融合基礎設施軟體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還有權威的同行評審:《Gartner Peer Insights 客戶之聲:超融合基礎設施軟體》(Gartner Peer Insights ‘Voice of the Custome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此外,Gartner 還有其他有關超融合的分析內容。


以下是我們基於 Gartner 超融合相關報告內容的梳理。

什麼是超融合?

首先,我們常說的超融合 (Hyperconverged) 通常是指超融合基礎設施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utre, HCI),且通常以軟體的形式出現在通用伺服器硬體之上。根據 Gartner 最新版魔力象限報告內的定義 (Magic Quadrant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17 November 2021), 超融合基礎設施 (HCI) 軟體透過在伺服器硬體上執行的單個例項提供虛擬化計算、儲存和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 HCI 解決方案主要由單一硬體廠商作為裝置出售,Gartner 將其定義為 超融合整合系統 (Hyperconverged Integrated Systems, HCIS) 。隨著市場的發展,HCI 解決方案出現了明顯的分歧:HCIS 由硬體廠商驅動,而 HCI 軟體由軟體廠商驅動。HCI 軟體與 HCIS 有很大的區別,HCI 軟體可以被部署在不同伺服器廠商的多種硬體之上。圍繞 HCI 軟體,更容易驅動針對特定用例、雲相關功能的解決方案。

超融合的核心功能有哪些?

根據魔力象限,HCI 軟體的核心功能是 虛擬計算、儲存和網路,並透過橫向擴充套件、無共享架構的“單一管理平臺”對這些虛擬資源進行統一管理。

其他核心功能還包括:

  • 每個節點中的本地直連儲存 (DAS);

  • 針對計算和儲存,具備企業級的高可用性 (HA) 和移動性

  • 具備一定的伺服器和網路硬體自由選擇。

此外,HCI 軟體還能提供一些額外功能。

  • 透過 HCI 軟體廠商整合的第三方軟體,可實現網路管理。

  • 透過支援軟體容器和 Kubernetes,可實現雲原生應用管理。

  • 透過擴充套件 HCI 軟體工具,可管理大型公共雲環境中的應用程式。

超融合對比傳統架構有何優勢?

傳統架構與超融合最大的差別在於,一個是伺服器、儲存、網路各層級專用硬體較為分散的組合,另一個則是 100% 軟體定義將各層級融合並進行統一管理。透過下表可一目瞭然對兩者進行區分。



Gartner 也對這兩種部署策略進行了對比評估。下表根據 Gartner 相關資料整理。


透過以上解讀,相信大家對超融合的定義、功能以及優勢有了更清晰的瞭解。我們在另一篇文章中還對 Gartner 報告中超融合的使用場景和關鍵能力做了解讀,詳情可移步 SmartX 部落格檢視。


超融合架構從入門到選型落地白皮書下載請點選: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4533/viewspace-288620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