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誕生 20 週年紀念日!微軟發文慶祝

MissD發表於2022-02-23

剛剛過去的“情人節”裡,.NET 團隊為慶祝 .NET 社群誕生 20 週年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活動。沒錯!.NET 於 2002 年 2 月 13 日與 Visual-Studio 一起推出,本月終於迎來了 20 週年紀念日。

2 月 13 日,微軟官方專門在社群部落格中發文對.NET 誕生 20 週年表達了慶祝。文中,微軟對.NET 過去 20 年的發展歷程作了回顧,對近年來的所取得的進展及重大時間節點做了盤點分析,同時也對接下來社群的發展計劃做了展望。

微軟在博文中表示,值此.NET(及 Visual-Studio )問世 20 週年之際,他們誠邀廣大開發者及網友參加 2 月 14 日上午 9:00 在 www.dot 上舉辦的特別慶祝活動,期待在 Twitter 的#dotNETLovesMe 話題下能看待大家分享的故事。

.NET 20 年:微軟憑此成“網際網路時代”弄潮先鋒

據 StavePoad 開發者調查資料顯示,.NET 作為一款 20 年前推出的平臺,曾 2019、2020、2021 連續三年登頂“開發者最喜愛的框架”榜,這非常讓人驚訝,就連 CNCF(全稱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如今,已有超過 500 萬的開發者使用 .NET 社群。

據悉,.NET 是自 2017 年以來 GitHub 上發展速度最快的 30 個開源專案之一,這也從側面表明了所有人每天都在積極改進平臺。當然,社群的貢獻也對績效產生了直接影響,比如多年來.NET 一直領先於 TechEmpower 效能基準。該社群也在 NuGet 上構建了數十萬個軟體包、數千個元件和工具以及數百.NET 生態系統合作伙伴,以此吸引全球使用者與.NET 共同成長。


多年來,微軟一直堅守其深厚的開發者根基,不斷為全球使用者帶來創新。上世紀 90年代,微軟憑藉 Basic 直譯器和 MS-DOS 成為了領先的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系統供應商。有了龐大的開發工具組合,就會有許多不同的工具和語言來構建多種應用程式。而每種工具都擅長解決不同的問題,但應用程式很難跨它們進行通訊,尤其是跨機器邊界。

後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世界開始看到了一種更容易共享資訊的方式。技術開始朝著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通訊的分散式系統的方向轉型,而.NET 恰好就是為這場網際網路革命而生的:多種語言、one runtime 以及一組相容的庫和 API。可以說,“正是.NET 的出現才讓微軟站在了迎接“網際網路時代”轉型的最前沿”。

即使是面對微軟的新一次重大變革 —— 開源,.NET 也依舊處於領先地位。早在2012 年,微軟已經完全開源了 ASP.NET MVC 網路框架,並接受捐款,這也是當時微軟最早的大型開源專案之一。




2014 年,微軟開始在 GitHub 構建一個跨平臺、開源的.NET,並在 2016 年的 Red Hat DevNation 大會上釋出了第一個版本,演示了其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執行,這在早期也是個創新之舉。

當然,.NET 不僅僅適用於 Windows 平臺,如今微軟方面已經與 Red Hat 和 IBM 等公司建立了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係,以實現新目標。此外,微軟 .NET 還與其他商業發行版和社群發行版建立了不少合作。

展望未來:.NET 7 將至

2021 年 11 月,微軟剛剛釋出了 .NET 6 版本,並全力推進 .NET 7(事實上.Net 7 預覽版1 將於本週釋出)。即便是現在的.NET 6,也會擁有一套統一的基礎庫和 SDK,不僅簡化了開發體驗,在 C#10 上進行了投資,且提供了最低限度的 API,可通過“熱過載”實現高生產率等。

微軟還透露,.NET 多平臺應用程式使用者介面(.NET MAUI)很快就會發布。NET MAUI 將允許使用者使用單一程式碼庫為 Windows、macOS、iOS 和 Android 構建本機應用程式。現在關注的是質量和漏洞,所以微軟方面現在正在嘗試預覽版本,也期待到時候使用者給於反饋。

最後,微軟感慨稱:“.NET 在過去 20 年裡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改變開發者生活的最初願景仍然成立。你可以為任何作業系統構建任何型別的應用程式,效能卓越。從高吞吐量、雲端計算規模的服務到最小的微控制器,.NET社群已經使這個平臺及其大型生態系統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在此對所有開發者用及戶們表示感謝”。

如果你對微軟於 2 月 14 日在www.dot 上播出的慶祝節目感興趣,不妨檢視檢視Twitter 上的#dotNETLovesMe 話題以瞭解所有資訊。如果您有對該話題的想法,也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