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工作中,都會需要針對傳入的引數進行驗證,特別是針對實體進行驗證,確保傳入的引數格式正確。這裡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元件進行驗證。拋磚引玉,讓大家深入思考下反射的應用。
需求
日常開發,都是通過API進行前後端的系統對接,對API引數的驗證是一個使用率非常高的功能,如果能非常簡便的的進行引數驗證,能降低程式碼量,提升工作效率。
使用
以前使用最原始的驗證方式:
if(testEntity.getImages().length()>2){
//這裡是業務邏輯
}
if(testEntity.getTitle().length()>2){
//這裡是業務邏輯
}複製程式碼
這樣導致實現起來重複的程式碼太多,而且開發起來太耗時。這裡使用註解的方式進行優化,只需要在實體定義的時候,定義驗證的內容,使用的時候用只需要呼叫驗證的方法就可以了。
/**
* 定義測試的實體
*/
public class TestEntity{
/**
* 圖片
*/
@Valid(description = "圖片",minLength = 1,maxLength = 200,regex=".*runoob.*")
private String images;
/**
* 標題
*/
@Valid(description = "標題",isEmpty = false,maxLength = 20)
private String title;
public String getImages() {
return images;
}
public void setImages(String images) {
this.images = images;
}
public String getTitle() {
return title;
}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this.title = title;
}
}複製程式碼
欄位 | 說明 |
---|---|
description | 欄位中文名 |
isEmpty | 是否可為空 |
maxLength | 最大長度 |
minLength | 最小長度 |
regex | 正規表示式 |
驗證的時候只需要呼叫實體就可以進行驗證
ValidResultEntity validResultEntity = EntityCheckUtil.validate(testEntity);
System.out.println(validResultEntity.getMessage());複製程式碼
返回的ValidResultEntity會告訴你是否成功,如果錯誤,會告訴你錯誤的原因。
原始碼說明
其實,整體的實現思路非常簡單,主要是使用java的自定義註解來進行驗證。
新定義一個註解(Valid.java):
@Documented
@Inherited
@Target(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Valid {
/**
* @return 欄位描述
*/
public String description() default "";
/**
* 是否可以為空
* @return true可以為空,false不能為空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default true;
/**
* 最大長度
* @return
*/
public int maxLength() default 1000;
/**
* 最小長度
* @return
*/
public int minLength() default 0;
/**
* 正規表示式
* @return
*/
public String regex() default "";
}複製程式碼
建一個通用的方法來進行驗證:
/**
* 註解驗證電泳方法
*
* @param bean 驗證的實體
* @return
*/
public static ValidResultEntity validate(Object bean) {
ValidResultEntity result = new ValidResultEntity();
result.setSucceed(true);
result.setMessage("驗證通過");
Class<?> cls = bean.getClass();
// 檢測field是否存在
try {
// 獲取實體欄位集合
Field[] fields = cls.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 : fields) {
// 通過反射獲取該屬性對應的值
f.setAccessible(true);
// 獲取欄位值
Object value = f.get(bean);
// 獲取欄位上的註解集合
Annotation[] arrayAno = f.getAnnotations();
for (Annotation annotation : arrayAno) {
// 獲取註解型別(註解類的Class)
Class<?> clazz = annotation.annotationType();
// 獲取註解類中的方法集合
Method[] methodArray = clazz.getDeclaredMethods();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Array) {
// 獲取方法名
String methodName = method.getName();
if("description".equals(methodName)) {
continue;
}
// 初始化註解驗證的方法處理類 (我的處理方法寫在本類中)
Object obj = EntityCheckUtil.class.newInstance();
// 獲取方法
try {
// 根據方法名獲取該方法
Method m = obj.getClass().getDeclaredMethod(methodName, Object.class, Field.class);
// 呼叫該方法
result = (ValidResultEntity) m.invoke(obj, value, f);
/* 驗證結果 有一處失敗則退出 */
if(result.isSucceed()==false) {
return result;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ult;
}複製程式碼
validate 主要是通過反射獲取類的值、註解,根據獲取的資料進行呼叫:
// 根據方法名獲取該方法
Method m = obj.getClass().getDeclaredMethod(methodName, Object.class, Field.class);
// 呼叫該方法
result = (ValidResultEntity) m.invoke(obj, value, f);
/* 驗證結果 有一處失敗則退出 */
if(result.isSucceed()==false) {
return result;
}複製程式碼
invoke 中對獲取的方法進行具體呼叫實現,這裡我定義了最簡單的幾個方法,包括:
- isEmpty
- maxLength
- minLength
- regex
其實,自己也可以擴充套件更多的方法,只要能瞭解這個思路,完全可以自己定製更多的規則。
思路擴充套件
不管是java 還是 .net,都是支援反射的,反射的應用其實很廣的,可以很容易的針對程式碼進行抽象處理,在具體的開發過成功,其實是可以很好的進行擴充套件的。 其實,關於實體驗證的框架也是有很多成熟的產品(如:hibernate.org/validator/)…
以上的程式碼非常簡單,但是卻能節省很大工作量的,再次拋磚引玉,大家也可以思考下很多類似的實現,如:
- 基於快取註解
@redis(key=`test`,expire=1800)
public void testOldRedis(){
if(testEntity.getImages().length()>2){
//這裡是業務邏輯
}
if(testEntity.getTitle().length()>2){
//這裡是業務邏輯
}
}複製程式碼
- 基於MQ註解
當然,這些都是需要自己開發的,其實開發的負責難度不高,但是卻能讓程式碼的結構更加清晰簡潔,反射絕對不是黑科技,而是提高效率的核武器。
(完)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交流、學習、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文章。
微訊號:itm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