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網際網路公司們做過的那些弊

釋懷發表於2015-05-06

  


春夏之交的五月,360再度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矚目的焦點。可這並不是如周鴻禕所願因為即將釋出的新品牌手機,卻是因為自家的防毒產品因“作弊”被國外三大測評機構撤銷了排名。

此事曝光之後,輿論頓時譁然。畢竟360不久前還在把AV-C等機構給出的排名當作自家產品國際化之背書,馬上他們就被打臉了。而更有意思的是,360很快就表示這是海外傳統廠商的狙擊並將主動退出這些“落後測評”;與此同時,他們卻又釋出了一篇英文道歉宣告,左右開弓把臉打得啪啪作響。

這麼多年以來,關於作弊的荒誕鬧劇在網際網路圈內可謂數不勝數。各家公司為了一個數字、一個排名總是處心積慮,到最後卻往往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高度中毒"的防毒軟體們

我們們先接著說360的事兒,早在去年10月份,他們的手機防毒軟體就因為“作弊”被AV-C除名,具體情況是:“360提供測試產品的版本在市面上無法下載,且谷歌商店也沒有相同的產品”。根據小內的打聽,事情是因內部的溝通不暢造成的,當時市場部門將“測試專用版”的評分用在了海外版的宣傳上,從而導致了問題。
  

而這回的情況,竟然基本如出一轍,還是因為“送檢版本”並非市面釋出版本。只不過,這次是由360防毒的PC版捅了婁子。值得注意的是,360在吸取去年的教訓後,將這個“送檢版本”上傳到了官網以彰顯其“實際存在”,但該版本的連結卻是在中文官網並且除了一個Enligsh再無任何介紹,而在真正的英文主頁上卻根本無從下載。總之,雖然360的偽裝手法再次升級,可監考老師AV-C們還是將他作弊的行為一把揪出。

就在輿論的目光聚集在360防毒的“作弊疑雲”中時,和360曾相殺相愛過的騰訊也被AV-Test指出其電腦管家也有作弊的問題。可正當網友們打算進一步瞭解詳情時,AV-Test卻刪去了相關報告的PDF檔案並表示“調查尚未完成,此前是第三方未經許可進行了傳播”。至於這個第三方到底是誰,聯想到最近的情況,不禁令人充滿好奇。

儘管騰訊很可能是差點被人拖下水了,但國內的防毒領域的諸強們卻從未停止過在作弊上的嘗試。在2011年,金山就曾給我們上演了一出裡應外合的好戲。當時,有一個叫“灰帽子安全實驗室”的網站釋出了款“殺軟憲兵”測試工具,並不斷抬高金山毒霸還貶低其他防毒產品。網友發現,這個“殺軟憲兵”原始碼中作者機器名稱為YANGXIAODONG,而該網站備案人為宋海波,與金山內部員工竟完全重名。

就在該烏龍事件被揭穿不久,某專業防毒論壇又表示有金山員工涉嫌混入測試組,蓄意在軟體測試期間破壞成績的公正性。由於證據確鑿,金山最後承認了該測試人員確係自家員工。金山這兩路縱隊明暗線結合的戰略方針簡直不要太絕,可惜的是,他們選擇了一條邪路。

而早就在慘烈競爭中掉隊的瑞星,當年也曾搏過一把。那還是2008年的315之際,瑞星在“最值得信賴的IT產品評選”中勇奪了防毒軟體的票數第一名。但不少網友卻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因為瑞星在截止前一天花了短短4個小時便從第三名飆升至第一名,此後他們的票數竟又保持基本不動,明眼人一看便知瑞星這是在刷票。

為了排名、為了評分,原本就競爭到刺刀見紅的殺軟們就跟中毒了一般,作弊行為根本停不下來。那些殺軟的確是殺了計算機和手機裡的毒,可他們自己身上的毒又有誰來解呢?

拼硬體不如賽跑分,賽跑分不如改銷量

比起前面這些殺軟們的刺刀見紅,手機廠商的明爭暗鬥也絲毫不遜色。近幾年來,隨著產品同質化程度的增強,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硬體的比拼,跑分就成為了PK的終極形態。於是,大家都開始“為發燒而生”了,“不hu跑個hun”甚至成為了友商們的問候語。



這場令人發燒令人窒息的跑分比拼,在2014年進入了白熱化階段。6月份,華為榮耀6釋出以跑分首破40000的隆重姿態登場。可由於安兔兔隨後版本的更新,榮耀6的排名一舉被其他機型超越,其中就包括了即將釋出的小米4。聯想到雷軍投資了安兔兔,人們不禁疑惑這其中是否有貓膩存在。因此,榮耀和安兔兔方面還因此爆發了一場口水大戰,人稱“榮耀6安兔兔跑分門”。

而就在“跑分門”喧囂落地後不久,新的風暴隨著錘子手機的釋出悄然颳起。羅永浩在釋出會上一句“除谷歌Nexus和摩托羅拉外,幾乎所有的Android手機都在跑分上作弊”點破了行業的玄機,而他聲稱錘子手機將會進行“跑分劣化”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可真相卻在知情人的透露下很快浮出了水面,受硬體限制及系統成熟度問題,T1就是跑不過“作弊”的友商們,所以也只好聲稱“跑分劣化”。

到9月份,橫空出世的魅族MX4向我們有力證明了硬體不行跑分也能上去,堪稱“心有多高,分就有多高”。MX4憑藉自己MTK平臺和2G運存的小身板,硬是在跑分上“活虐”了小米4、榮耀6等更高價的競爭對手。正是按照這樣的“大力出奇跡”的思路,後來的魅藍Note更是成為了網友們口中“吊打”自家旗艦的不可思議存在。

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跑分狂潮,堅持“跑分劣化”錘子手機靈機一動想出了個妙計。10月份,他們登陸天貓平臺開賣現貨手機,可就在短短几天后,他們遭遇了重大危機。當時有細心網友發現,錘子手機在天貓上的銷量居然一直都以3倍數字遞增。

隨後,更是有高手出面把相關程式碼貼了出來,根據程式碼中的資料顯示,只要有人預約訂購,數量就會自動乘以3。網友們頓時吐槽3是“情懷係數,這代表著錘子手機的3倍情懷”。對此,錘子方面馬上回應“這是天貓的錯”,而天貓方面也很快認錯並處理了相關責任人。這一來一去,雙方不要配合太默契,簡直就是一出雙簧好戲。

電商就是“刷刷刷”?

其實,除了錘子手機去年在天貓上鬧出過“3倍門”,美團當年在“千團大戰”中也深陷於“3倍刷單”的泥潭之中。接下來,小內就再和大家聊聊那些電商作弊的“刷刷刷”。



每年的雙十一,除了是場全民的購物狂歡,實際上也是一場賣家們的刷單大作戰,因為“刷可能死,但不刷一定死”。從今年開始,天貓方面為了嚴打刷單行為全新設立了反作弊機制,旨在天貓發動使用者的力量。據瞭解,甚至同行之間也可以相互舉報,這勢必將給刷單人員帶來嚴厲打擊。可知情人士卻表示“力度其實還是不夠,因為某些商家註冊有幾百幾千個ID,靠逐一舉報無法完全遮蔽刷單”。

在前段時間,京東的POP平臺也爆發了嚴重的“刷單門”。根據爆料,當時內外勾結的現象十分嚴重,涉事人員甚至聲稱這是無風險的“官刷”。此事很快便引發了極大的震動,京東方面也立即著手進行了內部調查,並處理掉了相關人員。

其實,京東官方對於刷單的態度一直是堅決抵制的,他們的反作弊系統甚至一天可以識別13萬個違規訂單。可在有內賊的情況下,刷單就彷彿加了“隱身特技”一樣輕鬆逃過了反作弊系統的偵察,這說明加強隊伍建設才是杜絕刷單的真諦。

除了電商領域的龍頭兩強,號稱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的小米網其實也曾搞過不少么蛾子。自從他們對於小米手機推出線上分批限量直售的模式起,就備受大眾的質疑,被扣了不少什麼“飢餓營銷”、“期貨”的帽子。雖然每次開售的秒殺情況是非常不可思議,但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也的確擺在那裡,讓人找不到什麼作弊的蛛絲馬跡。

可到了小米電視登場的時候,問題就來了。2013年10月15日,首批小米電視正式在小米官網上開賣。在僅僅半個小時後,小米官微表示,首批3000臺在2分鐘內全部售罄。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民間高人發現搶購頁面上的“搶購”按鈕形同虛設,因為該按鈕並沒有經過post請求,而直接生成了“售罄了”頁面。儘管小米方面予以否認,但這樣的情況,其實非常直觀地解釋了為什麼小米電視在2014年的銷量僅為樂視超級電視的1/5。

雖然電商們自打問世以來就號稱要終結實體店,可至今為止多數傳統實體銷售依然頑強地存活著,很多商家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活法。這其中的奧祕,我們其實可以通過刷單的存在略見一二。

作弊從未遠離我們

和考場作弊在嚴打之下仍然存在並且將長時間存在一樣,網際網路行業的作弊也肯定將長期持續,並且其涉及範圍可謂是包括永珍。

網站流量和投票便是自打網際網路行業形成起就存在的老牌作弊行為。記得在2007年,Alexa面對已成毒瘤的流量作弊而啟動了清零降級的措施,甚至不惜“錯殺無辜”。可這並未能杜絕作弊現象,已經產業化的流量作弊甚至可以讓一家專營與此的公司每月盈利數十萬;而最根源的原因在於,從未枯竭過的市場需求。

同樣長久存在的投票作弊則奉獻了更多的黑色幽默。除了前面說到的瑞星自我吹捧的刷榜冠軍,門戶鼻祖新浪在2010年就鬧出過一次“刷票門”。當時正逢“藝術權力榜頒獎典禮”,應邀前往的藝術家艾未未卻贈送了一面寫有“新浪作弊無恥”的錦旗。據悉,艾未未原本在評選中獲網友最多票數,可由於新浪改動票數,甚至直接令他的名字消失,他就以贈錦旗的方式此對暗箱操作表示抗議。

在遊戲領域,作弊同樣也是頑疾。LOL可謂是時下最火熱的對戰網遊之一,儘管反外掛反作弊的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但騰訊依然備受玩家作弊的困擾。去年4月,騰訊就向利用遊戲BUG來作弊的玩家開出了嚴厲的罰單。凡是利用BUG使用“系統預設禁用英雄”的玩家將被封號長達45天,而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涉及的玩家賬號數量多達17萬。這一計重拳無疑是嚴打了作弊行為,可“養肥了再宰”的手法難掩平日的不作為。

對於作弊,小內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去防患於未然。從去年底開始,電競領域就開始嚴打遊戲作弊,甚至對於相關人員予以禁賽的處理。到今年3月份,反作弊手段更是大幅提升。在ESL聯賽中,參賽選手的外設在開賽前一天需要經過安檢方可使用,而比賽用機的網路連線也同樣經過嚴格處理並被限制只能連線Steam伺服器,並且選手也無法具備管理員許可權,他們只能在裁判監督下才能安裝必要的驅動程式。

說了這麼多國內網際網路圈的作弊黑歷史,我們最後再來聊個經典的海外案例——谷歌和必應之間的死磕。話說微軟一直對於搜尋引擎領域賊心不死,於是他們便打造了必應捲土重來。在必應迅速成長瓜分份額的同時,谷歌其實一直在盯著這位新朋友。很快,他們就找到了破綻。

2011年2月,他們突然發難,表示必應複製了谷歌數週之前的搜尋結果。為此谷歌還特地在某些關鍵詞上搞了標記,結果發現必應大概會有7%至9%的結果與谷歌完全相同。當然,微軟方面是不會承認的,他們最多也就會說“我們都想偷一個富鄰居,但你們搶先下手了”。


不論是為了評分、排名還是刷資料,任何作弊行為從來都是不可取的。圈內公司選擇走作弊的邪路,也許可以實現抄近道並獲得眼前的成功,卻失掉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信任。俗話說“玩火者必自焚”,那些奉作弊為通行證的欺騙者,也最終會被書寫上一個屬於欺騙者的墓誌銘。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