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1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釋出了倚天、磐久、神龍4.0、龍蜥、靈傑等多款重磅產品,阿里雲“做深基礎”成果浮出水面,底層自研技術迎來大爆發。

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表示,過去十二年,阿里雲打造出中國唯一自研的飛天雲作業系統。今天阿里雲堅持自研,繼續“向下生長”,從飛天到倚天,打造以云為基礎的軟硬體技術體系。“構建完整的技術體系,是我們在數字時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倚天:為雲而生的晶片

飛天雲作業系統是阿里雲的核心“引擎”, 為了提供更好的計算產品和服務,飛天向下延伸、定義硬體。19日,阿里巴巴釋出首款通用晶片——倚天710,這是一款為雲而生的晶片,針對雲端計算的特點做了大量優化,效能超過業界標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架構層面,倚天710採用最新ARMv9架構,多達128核,主頻最高3.2GHz,可同時兼顧效能和功耗。同時,整合了業界最領先的DDR5、PCIE5.0等技術,能有效提升晶片的傳輸速率,並且可適配雲的不同應用場景。

磐久:自研雲原生伺服器系列

面向下一代雲原生架構,19日阿里雲還推出了磐久自研伺服器系列,採用了最新型的模組化設計,可實現計算儲存分離,包括了高效能運算系列、大容量儲存系列、高效能儲存系列等,擁有風冷、液冷等不同散熱模式,伺服器交付效率提升50%。

針對雲原生時代容器化、微服務、持續交付等特點,磐久系列採用軟硬體融合方式實現極致效能,結合自研的MOC、FIC、AliFPGA、神盾卡等,滿足雲原生的創新開發對效能和穩定性的機制要求。在多核技術加持下,磐久系列的計算效能、IO吞吐、能效比的表現都居於業界領先水平。

神龍4.0:雲端計算進入5微秒時延時代

2017年,阿里雲推出了第一代神龍架構,解決困擾雲端計算行業多年的虛擬化效能損耗問題,讓雲伺服器突破效能極限。今天神龍架構演進到了第四代,首次搭載全球唯一的大規模RDMA加速網路,網路延遲整體降低80%以上,雲端計算首次進入5微秒時延時代。

神龍4.0可提升分散式NLP和視覺計算30%的訓練效能、Spark 大資料30%的計算效能、MySQL 60%的效能、Redis 130%的混合讀寫吞吐量。

神龍4.0將彈性RMDA的加速能力融入公共雲,讓RDMA從HPC類應用,走向支援通用類計算場景,為Microservice,Serverless,Service Mesh等雲原生技術大爆發提供技術支撐。

龍蜥:伺服器作業系統開源

為給伺服器提供更好的效能,阿里雲釋出全新龍蜥作業系統,並宣佈開源。

龍蜥已在阿里巴巴內部打磨十年,歷經“雙11”大規模驗證,效能和穩定性更優,給雲上典型使用者場景帶來40%綜合效能提升,可相容CentOS生態,支援X86、ARM等主流晶片架構,並提供全棧國密能力。

未來,阿里雲計劃為龍蜥投入20億專項資金,並聯合100家生態合作伙伴推動龍蜥生態建設,提供至少十年技術支援。

PolarDB自研資料庫:首次實現記憶體與計算儲存解耦

除了作業系統,阿里雲在基礎軟體的另一個核心領域——資料庫,也迎來重大突破。

作為阿里雲自研資料庫的明星產品,PolarDB首次實現了記憶體與計算、儲存的解耦,記憶體進一步池化,形成三層池化,使得彈效能力有數量級的提升。

同時PolarDB還首次實現了多主架構,進一步提升可用性、併發處理、彈效能力,高效應對“雙11”般的流量洪峰。

阿里靈傑:讓大資料+AI“開箱即用”

同時,阿里雲將大資料+AI一體化平臺“阿里靈傑”對外開放,可幫助企業和開發者實現“開箱即用”。

“阿里靈傑”包含機器學習平臺PAI、雲原生大資料計算服務MaxCompute、實時計算Flink版、大資料開發治理平臺DataWorks、實時數倉 Hologres等產品,可調動規模高達10萬臺以上計算叢集,擁有云邊端一體的高效能訓練和推理引擎,能提供毫秒級延遲的實時資料分析能力等,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平臺。

“阿里靈傑”還首次提出了大資料+AI一體化平臺的4S標準,即大模型(Scale)、高效率(Speed)、易用性(Simplicity)、場景化(Scenario),為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提供借鑑。

M6大模型:全球最大規模多模態預訓練模型

基於“阿里靈傑”,達摩院開發了超大規模多模態預訓練模型M6,主打多模態、多工能力,其目標是打造全球領先的具有通用性的人工智慧大模型。

據透露,M6的引數已從萬億升級至10萬億,成為全球最大的預訓練模型,規模超越此前谷歌釋出的1.6萬億Switch Transformer模型。

從晶片、伺服器,到作業系統、資料庫,再到大資料+AI一體化平臺、M6大模型,阿里雲圍繞核心自研技術飛天,堅持做深基礎的戰略,向下生長,把軟硬一體做到極致,為下一個十年建立了代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