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顛覆銀行基礎架構的區塊鏈

區塊鏈社群HiBlock發表於2018-03-08


本篇文章我們們聊的是區塊鏈核心思想裡去中心化的代表——銀行業,區塊鏈給銀行業帶來的是什麼?利還是弊?區塊鏈技術會是銀行業的革命和顛覆嗎?在面對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傳統銀行業該如何不為時代所淘汰?



區塊鏈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對銀行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仍需時日。不過,未來區塊鏈將革新傳統銀行基礎架構,解決銀行全產業鏈的痛點和頑疾,對傳統銀行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筆者認為,區塊鏈的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

  • 2014-2016年為內部實驗探索階段;

  • 2016-2017年為內部應用階段;

  • 2017-2020年是跨機構和行業的共享基礎設施湧現階段;

  • 而2020-2025年區塊鏈將迎來大規模全面應用及相關資產增值階段。


革新銀行基礎架構


筆者預測,區塊鏈將對未來銀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實現去中心化的價值安全性轉移,改變金融體系核心準則:


  • 區塊鏈將對現有銀行體系的制度基礎和參與者關係產生顛覆性影響。


例如,法律條文&交易規則寫入底層程式,不得篡改;統一的技術協議使交易雙方充分信任,無需第三方信用中介;交易“發生即清算”,“清算”將不復存在。


  • 區塊鏈可助力商業銀行系統性解決全業務鏈痛點和頑疾。


例如,解決銀行服務存在的效率瓶頸、交易時滯、操作風險等問題;解決跨境支付與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客戶徵信與反詐欺等問題;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收益還將惠及所有交易參與方。


但區塊鏈技術短期內仍以實驗探索為主,區塊鏈對金融行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也仍需時日。而且,區塊鏈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包括:技術上計算效能、空間佔用、演算法靈活性差、無法以淨頭寸結算;監管仍處於模糊狀態;由於需要重構IT流程和業務流程、投入大量成本,金融機構全面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主觀意願較為薄弱。


新興科技的影響


除了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識別、虛擬現實等新興科技也會對未來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科技創新改變銀行業執行架構。當科技進步對金融業增加值平均貢獻率接近50%,已成為促進金融業全面轉型的第一推動力。


第二,科技顛覆銀行執行邏輯,倒逼銀行調整戰略方向。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將驅動商業銀行將發展金融科技作為戰略核心之一,提供基於價格實時發現、資源精準匹配、產品按需提供、服務隨時響應和風險智慧經營的高價值綜合金融服務,實現由依賴“存貸匯”業務的信用中介,向以“理融投諮”為核心的社會信用價值創造者轉變。


第三,金融科技公司搶奪收入,激發銀行市場競爭活力。金融科技正在衝擊銀行業在經濟體系中的絕對優勢地位。花旗銀行研究顯示,北美的個人銀行業務營收中大約有1%已被新技術公司侵蝕,2020年將升至10%。


第四,網路金融服務佔據入口,驅動銀行實現渠道融合。網路金融服務已佔領了大量使用者入口,傳統物理網點數量優勢及服務方式已無吸引力,所以商業銀行必須構建以網路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為主力,實體網點、電話支付、自助終端、微信銀行等為輔助、多渠道融合的服務體系。


第五,支付清算、融資借貸、理財服務、企業網際網路金融等方面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引領銀行創新業務模式。


第六,資訊科技革新管控流程,幫助銀行降低運營成本。在數字化時代,傳統半人工化的銀行核心業務流程和低效的風險管控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競爭,商業銀行必須引入新興科技,實現業務與風控流程的前中後臺一體化和自動化。


第七,科技迫使銀行推動管理革新和IT架構。傳統的層級制治理結構無法激發內部創新熱情,割裂的IT架構更難以滿足日益複雜的業務需求。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水平,提升IT系統多方協同和快速反應能力。


第八,科技迫使銀行重塑企業文化內涵。“以產品為中心、以機構為本位”的傳統金融理念已被“以使用者為中心、以場景為切入點”的網路思維模式解構,商業銀行需重塑企業文化,同時積極儲備具有專業素質和跨界視野的行業金融解決方案人才,構建兼顧當前與長遠的考核激勵體系,考核向基層和業務一線傾斜,激發隊伍內生動力。


第九,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明確未來銀行發展方向。雖然科技對銀行具有顛覆性的影響,但未來覆滅的只是傳統經營模式和舊的市場秩序。未來,商業銀行可以構建跨界融合的智慧型全能銀行;也可以構建細化聚焦的智慧型專業銀行;還可以構建快捷低廉的基礎型批發銀行。


紐約梅隆銀行用區塊鏈技術備份銀行交易


近期,一些銀行業因為區塊鏈技術而變革創新的案例也充斥著網際網路,我搜取了兩個新聞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創新思路。


全球領先的資產服務商紐約梅隆銀行(BNY)已開發了一個測試版區塊鏈系統,其可用於建立銀行經紀業務交易的備份記錄。這個名為‘BDS 360’的新系統,其目的是作為銀行現有交易記錄系統的一個“備胎”,既當銀行第一層交易記錄系統變得不可用時,該系統就頂替而上。


據悉,這只是紐約梅隆銀行更為廣泛的區塊鏈研究的一部分,它也是該銀行與R3分散式賬本聯盟的內部合作專案的一部分,即最近曝光的“結算幣”專案。



然而,紐約梅隆銀行也表示,該機構可能不會輕易地就轉向一種新的基礎設施,而是希望先在後臺試水執行區塊鏈解決方案,從中收集資料,並獲得相關技術經驗。紐約梅隆銀行資訊長Suresh Kumar 進一步指出,此舉是該銀行測試區塊鏈技術的優劣勢的一種方式,以呼應今年早些時候他提出的意見。當時,Kumar介紹說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巨大的機會”。這位資訊長還建議,紐約梅隆銀行正在尋求無需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協調的區塊鏈方案。


他告訴CoinDesk:“假設你的主系統已經關閉。你能否擁有資訊,能夠讓你繼續開展業務,能夠讓你結算交易?而這,就是我們嘗試要做的。”據Kumar表示,該系統的一個主要賣點,是其擁有在短時間內,以相對較少成本來回復系統的能力。“我們目前擁有的這些系統非常昂貴,且系統恢復所需時間還很長。‘BDS 360’系統允許我們以少部分人力,在短時間內,就可改善整體的恢復性,”他解釋說。所謂恢復性的問題,在最近的MIT論文中已有提起,其假定銀行整合區塊鏈後,可通過分散風險點的方式來改善系統整體的恢復性,從而減少因單點故障所造成的資料丟失的可能性。


Kumar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引用了這種想法,他說:“對我來說,分散式賬本系統可允許你在主系統關閉時,仍可以開展業務,這是一個相當棒的事情,”他說。關於下一步,據Kumar表示,紐約梅隆銀行的下一步測試將圍繞該系統的可持續性,同時,其會緩慢向銀行的一些客戶介紹這一概念。雖然在過去,BNY高管已討論了他們的區塊鏈客戶端,Kumar指出,現階段他們大部分還處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而銀行客戶端如何納入這種系統的討論,還有待繼續,包括這一程式當中所要選擇的硬體以及軟體。“我們已在內部使用它,現在,我們正在考慮是否能將其用於眾,用於其他的系統?”他解釋說,並補充道:“我們試著思考如何將其推出。”


巴克萊銀行成功使用區塊鏈平臺轉移貿易檔案解決國際貿易一大難題


最近,某家大型銀行的貿易金融試驗已經開花結果。這家銀行就是巴克萊銀行,該銀行在9月7日報告說,兩個合作伙伴(農業合作社Ornua和食品經銷商Seychelles貿易公司)已經能夠成功通過一個區塊鏈平臺來轉移貿易檔案,該平臺是由巴克萊銀行的加速器專案畢業生Wave建立。


Wave是一家以色列創業公司,於去年秋季從巴克萊銀行的TechStars Fintech加速器中畢業,當時,該公司正在使用基於某種區塊鏈的定製技術來推動貿易檔案的轉移。在宣告中,巴克萊貿易和營運資本主管拜哈斯•巴格達迪(Baihas Baghdadi)說,該專案證實了向分散式賬本系統中新增多方機構能夠消除國際貿易面臨的一個‘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即用於跟蹤和驗證交易的紙質檔案的轉移。


Baghdadi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熱衷於與Wave進行合作,共同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為客戶節約時間和資金,並潛在地轉變全球企業的貿易金融活動。”


目前,正值很多大型銀行正在測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區塊鏈應用。僅僅在上個月,銀行區塊鏈聯盟R3CEV透露,該聯盟中的15名成員已經參與到了一項貿易金融試驗,另外,美國銀行和HSBC據報導也在進行相似的工作。


(文章來源:雲棲社群 部落格 枯葉子)


以下是我們的社群介紹,歡迎各種合作、交流、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