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華為“桑田島時間”看做一檔對話節目?格局小了!

naojiti發表於2021-06-23

放眼整個神州大地,幾乎每一片土地都在思考“上雲賦智”。智慧城市建設,也開始從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級城市為主,逐步向區縣級下沉。

智慧科技與城市的融合越來越精細化,很多時候,智慧能否部署到實際的生產場景之中,挑戰可能來自於城市管理者和組織的制度、流程、生產模式等是否適配。

想要實現智慧科技在地域經濟中的價值最大化,僅僅從技術角度去消解是不夠的,還需要思想層面的交鋒,頂層設計的共識。

漢昭帝時,就曾組織過著名的“鹽鐵會議”,古希臘的城邦幾乎每個星期都召集全體公民對城邦的治理進行演講和辯論,一些辯論也影響到了後世城市的發展。在這個邏輯下,華為雲也以城市峰會為契機,架設了一道溝通橋樑,就是對話節目——“桑田島時間”。

城市需要擁抱技術,技術也需要深度理解城市

“桑田島”之名的來源,是蘇州工業園區東南側的桑田島,這裡是華為公司中國區政企總部、華為公司中國區雲與計算總部、華為公司EBG全球OpenLab總部、華為公司WLAN全球研發總部的所在地。同時,蘇州也是華為雲城市峰會2021的第一站。

作為華為雲“城市峰會”重磅打造的環節之一,“桑田島時間”將思想交鋒濃縮在這一場“達沃斯”式的對話節目中。從前兩期可以感受一下這檔節目的不同之處:

首先,是高度聚焦於城市發展特點。

每期“桑田島時間”都會圍繞城市經濟重心與核心轉型需求來設定相關議題。

比如工業經濟高度發達的江蘇,有著中國規模最大的工業叢集,數字化積累也相對成熟。4月22日,第一期“桑田島時間”就將蘇州專場的主題設定為“製造質變2030”。重點探討江蘇有哪些獨特經驗可供借鑑,中國的製造業如何加速智慧化轉型,城市管理者如何推動產業升級、打造自主創新力。

鏡頭一轉,5月13日,“華為雲城市峰會2021”在青島舉辦。青島既有沿海中心城市的地緣優勢,也形成了製造業、家電等實體經濟區位優勢,第二期“桑田島時間”就邀請知名科普UP主所長林超,聚焦齊魯文化、智慧製造、海洋經濟、海洋城市等內容,來尋求城市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新機。

“桑田島時間”的第二個特點,是回到具體議題中具體分析。

舉個例子,一直以來,許多蘇州製造業企業就因工業領域樣本量匱乏,而面臨不轉型落後、AI落地難的雙重糾結。

第一期蘇州“桑田島時間”中,圍繞“人工智慧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嗎”這個產業密切關注的辯題,專家學者/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從各自角度展開討論。

有專家認為“無論企業大小,現在都應該認真把數字化、智慧化的能力一步一步建立起來,如果沒有建立,這恐怕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到那個時候再去追就已經晚了”,進一步明確了人工智慧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回應了產業側的困惑。

其他諸如“我國製造業比重仍有下降空間嗎?”“‘雙碳’目標是否會削弱製造企業競爭力?”“蘇州製造業模式可以在全國複製嗎?”等問題,也從蘇州工業經濟本身出發,探討了智慧科技與城市發展如何建立良性關聯。

在青島的“桑田島時間”中,城市管理者與技術專家、青島重點企業等也同樣開誠佈公、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結合青島智造的情況,分析了產業智慧升級的路徑,認為加速青島產業智慧升級,要立足深厚的產業鏈,鞏固青島製造頭部地位。智變是實現“青島智造”的最佳路徑,這一點也在產業界達成了共識。

和推動了歷史車輪的許多重要辯論類似,對齊資訊、思想爭鋒,解決產業智慧化過程中城市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是華為雲希望透過《桑田島時間》所交付給城市的價值。

繡一隻精細的“錦囊”,藏進城市發展的“妙計”

中國人發愁的時候,可能都會想到諸葛亮給趙雲和劉備準備的三個錦囊,拆開來就是一套應對當下困境的解決方法。同樣,一個成功的辯論,不僅要有語言層面的交鋒,更是分析背景、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等一整個體系化工程。

在城市峰會中加入“桑田島時間”對話環節,展現出華為雲希望透過溝通來幫助城市明確問題、感知變化,並精細化驅動城市變革的努力。

比如蘇州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較高,在智慧化浪潮中一馬當先。而持續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高地,離不開AI人才與開發者的創新智慧。所以在蘇州華為雲城市峰會上,透過發起“產業創新人才發展倡議”、“華為雲杯”2021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大賽等,助力江蘇培養更多人才,實現智慧產業的長期發展。

在“青島智造”的產業升級之路上,華為也提供清晰可行的實踐路徑,和青島政企、各個關鍵產業和核心企業簽署四大協議,共同推動青島實現跨越式發展。

6月24日,“長沙·進而有為”華為雲城市峰會2021即將開幕。作為新晉“網紅城市”,長沙不只有大排長隊的網紅店鋪、娛樂風向標芒果臺、老中青群體都向往打卡的橘子洲頭……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建設、工業製造等也走在全國前列。

這次“桑田島時間”的議題,聚焦 “長沙為什麼這麼紅”,產業專家、城市領導者、企業家等將共聚一堂,探討長沙的科技創新與產業智慧升級。

目前相關細分議題還尚未公佈,大家有哪些感興趣的話題不妨留言,說不定就會成為大咖們的一道辯題呢?

桑田論道:因思變而思辨,以智變求質變

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發現,許多頂級行業峰會都會不約而同地設定多視角從業者相互探討辯論的環節。比如網際網路時代的“西湖論劍”,烏鎮大會中大咖雲集的“華山論劍”,和“桑田島時間”一樣關注長沙發展的嶽麓峰會,也以論壇的形式邀請了一批跨行業嘉賓就多個話題展開討論。

亞里士多德看來,人們起初是對眼前的一些問題感到困惑,然後一點點推進,提出較大的問題。這種思辨精神,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古希臘高於周圍民族文化的科學文明,也是新興技術與產業找到聯接點的突破口。

對於華為來說,消除產業與技術之間的認知鴻溝,既是能力者的責任,也是使能的前提。

一方面,華為在產業智慧化的一線實踐案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洞察,可以全面、縱深、務實地幫助產業理解變化、擁抱機遇。

另外,以使用者為中心,才能真正將業務場景與前沿技術體系相結合,打造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不止有思想層面的“坐而論道”,也有針對性的扶持與合作,期待從“桑田島時間”看到更多可能性:用一次次現實交鋒的“量變”,許智慧中國一個“質變”的未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7806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