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 2021 年 5 月22 日,僅代表筆者本人此時此刻對 2021 年北航敏捷軟工課程專案“題士”的評測(首頁地址:https://buaatishi.com,版本以 Alpha 階段正式釋出的版本為準)。主要內容為:對這一產品進行體驗測評,並對產品的設計思路進行思考,希冀能從多個角度探尋它是不是能Build to Win。
產品測評
產品主頁測評
該部分主要針對本產品的主頁、登入入口等外圍部分進行評測。以下是一些評測感受:
- 首頁開啟,整體風格乾淨清爽,令人舒****心,贊一個!
- 首頁右上角用的是兩個英文單詞,而整個網頁主體卻是中文。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違和感——具體來說,關鍵位置上的英文字樣適合出現在全英文網站上,而中文網站上則應避免這一情況。此外,也得考慮到部分使用者對此類詞彙的敏感度不夠,將可能影響到他們對主頁的使用。
- 與【近取 Key】組類似的問題(外圍測評部分第五條),首頁核心區域缺乏必要的引導,只是光禿禿地放了兩行字,沒有有效利用最佳吸睛區域。下圖為一種可行的設計思路,在使用者最容易一眼望到的地方有一個直截了當的開始入口,體驗上會舒服不少。建議該組的 PM 多去考察一下,看看那些耳熟能詳的產品首頁都是怎樣設計的。
- 往下翻一頁,來到下載頁,又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只有兩個碼和“題士”倆字兀自佇立於此。實際上使用者看到這樣的頁面,會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畢竟說明太少了——如果說右側的碼還能看得出來是個微信小程式的話,那麼左側的碼就真的不知道是啥了。在這樣的位置上還是應該:
- 多點最起碼的文字說明
- APP 二維碼可以在中間加上你們的 Logo
- 下載區域的結構也可以在設計上多考量考量,或者考慮基於上一條直接整合進首頁
此外,考慮到可能有手機瀏覽器使用者訪問你們的介面,所以還是應該支援一下常規的連結下載,畢竟手機上截圖再掃碼終歸還是太麻煩了。
- 產品介紹頁面上的指引可以進一步優化起來。具體來說:
- “一款集刷題、題目討論、錯題整理、社群資料分享等功能為一體的優質軟體”這樣的說明重點並不明確,有堆砌工作成果之感,更好的方式是“一款具備題目討論、社群分享、錯題整理等功能的優質刷題軟體”。甚至可以寫的更吸睛一些,比如“一款能讓大佬們帶你飛的刷題軟體”、“題士,不只是題庫”,等等,恰到好處的標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下方的四個 Logo也許可以換成特徵性更強的。目前的全是基於笑臉的 Logo,特徵不明顯,不容易讓人一眼便記住,甚至一眼看過去還容易搞混。一般而言,在頁面上,使用者首先捕捉到的資訊大都是這些影像資訊,而非文字資訊。所以 Logo的獨特還是需要重視的。
- 再來看使用者反饋頁面,和上面的問題類似,缺少必要的文字說明。而且對於 QQ 群,可以增加瀏覽器上的快速加群操作(即在瀏覽器裡點選即可開啟 QQ 應用並加群,筆者以前在別的網站上多次見到過),並明確寫出 QQ 號,方便包括電腦瀏覽器在內的各種訪問方式。此外,直接掛截圖版本的二維碼在官網上,恐怕會給使用者一種不夠高階的感覺,建議參考一下其他成熟官方網站上對此類需求的處理方式。
- 最下方的使用者反饋部分,採用的是一種比較常見也比較聰明的方式(聰明在於沒有將這個入口直通系統內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被攻擊的可能性),欣賞小組對此所用的心思。不過,經過筆者實測,將預設郵件應用設定為網易郵箱大師的時候,點選傳送反饋無法彈出郵件編輯頁面,而使用 Window10 的預設郵件應用就可以。這一點後續可以研究下為什麼,並做出進一步的調優。
- 官方登入頁面的背景配色給人的衝擊感略強(實際上,一般只有報錯頁面會採用背景深中間淺的設計,以起到警示的效果),建議調整一下配色,使之看上去柔和一些。
- 登入邏輯這一模組的處理有較多怪異之處。具體來說:
- 登入完畢後,右上角可以看到多個管理入口。就在此時,立刻點開一個新的瀏覽器標籤頁,卻發現右上角是未登入狀態,然後還需要重新登入一遍才能進去。這看起來是根本就沒儲存管理站的會話,所有的資料只維持在當前頁面上。
2. 點選進入管理頁面,看上去做得挺精緻,不過無法查詢任何資訊,而且點選後會彈出一個略粗糙的 confirm——“查詢失敗”。經過筆者查network,是因為沒有許可權導致的,而且錯誤資訊還挺有意思。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倒也還算合理,畢竟不可能任意使用者都能使用管理功能。不過**更合適的處理方式****或許****是,讓非管理員使用者從一開始就無法接觸到這些管理頁面和管理功能**。
- (還有啥可以補上)
產品使用測評
該部分主要對【題士】產品的具體功能(包括 APP 端和小程式端)進行測評。以下是一些測評感受:
- 進入 APP 後,微信功能暫未支援,期待一波。對於現代的手機 APP 而言,微信登入功能會極大方便使用者開始使用,這一門檻的降低也會使得使用者更傾向於選擇這樣一款不那麼麻煩的 APP,從而獲得先發優勢。以及【題士】應用也有小程式版,走的也是微信登入,考慮到資料互通的問題,因此也需要支援一下 APP 端微信登入,以及賬號繫結等操作。
- 註冊入口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 眼下對註冊使用者的密碼強度近乎無限制(實測 5 個小寫英文字母的組合可以註冊)。需要對顯而易見的弱密碼進行限制,對密碼強度的硬性要求是對系統安全的負責,也是間接對全體使用者資訊與隱私安全的負責。
- 當嘗試使用已被註冊的郵箱接收驗證郵件時,會出現一邊傳送失敗一邊開始倒數計時的情況,而且一倒數計時就 60 秒。說實在,60 秒對於失敗的情況而言,還是太長了一些,雖然考慮到這些無關會話的介面需要有必要的保護機制以防止惡意攻擊,但是對於失敗的情況還是應該縮短時間(例如縮短至 5 秒),讓使用者可以很快就換一個郵箱進行驗證。
- 登入入口處,顯示的錯誤資訊是密碼錯誤。這部分的用詞不應如此明確,實際上大部分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措辭都是“使用者名稱或密碼錯誤”,後者的設計實際上更嚴謹,也避免了使用者資訊的洩露。至於具體原因,可以看下知乎上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為什麼是“使用者名稱或密碼錯誤”而不是“不存在該使用者”/“密碼錯誤”?),下面摘錄答主wszhan的一小段回答:
有一次有個人打我電話,用很不客氣且催促的語氣說:「趕緊給我開門!」
我問她:「你是誰?」
她沒有回答我問題,只是問「你不是 504 的嗎?」
假如這時候我回答「是」,那麼她就會接著說「在家就趕緊給我開門」,如果我腦抽說「我不在家」,這時這個人就可以確認:504 沒人在家。那假如這個人心存歹意,那麼我接下來說的話也都沒有意義了。
所以就讓她瞎猜,我在不在家,我到底住幾號房,她不會知道。作者:wszh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40169/answer/54240115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而現在的登入入口,卻在很明確的告訴使用者密碼不對,這實際上是方便了暴力破解黨盜賬號搞事情。
- “我的”頁面上的部分設計需要多琢磨一下。具體來說:
- 題庫/社群按鈕意義很奇怪,按理說刷題情況和社群活躍度這兩個要素不存在矛盾,直接將資料以合適的大小、合適的位置,放在同一個頁面上豈不是更好一些?
- 切換科目入口應當設計的更有衝擊感,現在這樣單純的字元形式設計,一開始用的人未必能發現的了這是一個類似下拉選單一樣可選的東西。
- 如果後續個人資訊(例如學校、院系等)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派上用場的話,那麼個人資訊入口處需要加強引導性,比如完善資訊獎勵機制,或者加上類似手機 QQ、微信那樣的逼死強迫症小紅點。目前這樣的入口看起來很普通,以至於很多人根本不會想起來點進去,也大概率沒有人會願意去完善資訊。
- “我們”頁面上可以多一些按鈕、連結之類快捷操作,方便手機上快速跳轉到官網或者傳送郵件。以及也可以加上團隊成員的身份列表,也算是對團隊內成員付出的一個肯定。
- 刷題頁面上部分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具體來說:
- 單選題沒對選項做出限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有效區分出來單選和多選題,手感上會比較彆扭。
- 然後題目下方按鈕可以設計得更精細一些,比如檢視評論可以顯示現有的條數,比如新增一個快速評論的按鈕,並且對於暫無評論、評論較少、評論存在爭議等情況,在該按鈕上加著重標記。
- 收藏/錯題頁面,開啟後這樣黑白線條的介面,還是高階感不足。而且只顯示第 X 章,卻沒有顯示標題,對於尚不熟悉題庫的刷題者而言會有一種迷路感——“我是誰?我在哪?第一章第二章都是啥來著的?”。而這種對題庫的不熟悉實際上又是一種必然,因為考期來刷題的人大多數都是如此,或者可以說正是因為對題目不熟悉,大家才需要這款軟體。更合適的方式是“第X章 XXXXXXXX”,加上包含具體含義的標題,感覺上會好不少。
典型使用者測評
在測評題士軟體的過程中,筆者也邀請了幾位典型使用者進行體驗,我們預備了下列的撰寫模板並提供給了典型使用者們:
- 使用本產品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小毛病?請附圖說明,並寫上對應的建議。
- 使用本產品過程中,感覺體驗上有哪些用起來 @不舒服的地方?請附圖說明,並寫上對應的建議。
- 總體來看,整個產品讓你感覺如何?是什麼讓你有了這樣的感覺?
- 如果你是使用者的話,你是否願意向其他的刷題者推薦這款軟體?為什麼?
- 如果你是 PM,你會選擇怎麼做,使這款產品更加令使用者青睞?
以下是幾位典型使用者的評測與看法。
典型使用者——張四
姓名 | 張四 |
---|---|
年齡 | 20 歲 |
院校 | 北航計算機學院 |
年級 | 大二 |
是否有刷題經歷 | 有 |
刷題科目 | 航空航天概論、基礎物理實驗 |
使用過的刷題產品 | 航概小程式、離線式航概安卓 APP、駕考寶典 |
其他資訊 | 正在開發一款類似的產品 |
發現的問題
問題 1: 明明是單選題,實際上卻能多選
問題 2: 註冊/修改密碼時沒有做驗證,導致可以使用簡單密碼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安全性,產品會強制使用者使用具有一定複雜度的密碼。
問題 3: “忘記密碼”部分邏輯錯誤
如圖所示。當我使用忘記密碼時,填入了我的郵箱、收到的驗證碼以及新的密碼,此時點選確認,我的密碼實際上並沒有修改成功。而且我的郵箱又重複收到了一封新的驗證碼郵件。重複數次操作驗證,發現結果依舊,所以猜測是程式碼邏輯上出現了問題。
此處邏輯或許有重大 BUG,需要修正。
使用者體驗問題
問題 1: 題目切換按鈕位於介面下部,而選項和提交在介面的上部,使用時經常需要移動手部,不是很方便。
可以考慮向上挪一下,或者加入手勢滑動操作。
問題 2: UI 圖示和網站展示不一致。應用內的圖示形狀不統一,給人割裂的感覺
第一幅圖是網站上的,整體的圖示更加統一和諧;而後面兩幅圖的圖示形狀不是很規則,同時配色上略顯呆板。
問題 3: 搜尋介面的 UI 問題
- 目前搜尋框的居中看起來非常怪異,建議搜尋框和按鈕左右頂邊
- 選項卡收起的時候預設是向下的箭頭,與日常使用直覺不符合(一般來說是收起的時候箭頭朝左,展開的時候箭頭朝下)
總體感受
- 目前整個產品的可用程度較高,基本可以正常使用
- 介面略顯雜亂,圖示風格不統一,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建議參考一些成熟的設計語言,例如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等,統一介面的設計風格
- 題目切換的時候有些生硬,頁面切換也似乎有短暫的滯後,不是很跟手
是否會推薦產品
我會推薦這個產品,理由如下:
- 雖然這個產品在互動設計上仍然存在遺憾,但是整體已經處於一個可用的狀態。普通使用沒有十分影響使用體驗的 BUG。(除了上述的修改密碼時發生的問題)
- 本產品的介面雖然略顯樸素,但是對於一個刷題軟體來說,介面只是錦上添花的要素,因此本產品在介面上作為一個刷題軟體仍然是合格的
- 本產品有一個微信小程式,使用非常便捷輕量且支援多端使用者,可以隨時開啟刷題,對於使用者來說沒有負擔
- 本產品目前有航概題庫,切中了北航學生的需求
然而,以上的建議基於一個前提:即軟體中有使用者需要的題庫,且有一個比較活躍的社群。而對於其他目前已經有競品的刷題 APP,如“駕考科目一”等,我會推薦使用已有的 APP。
PM 角度的建議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相似的題庫 APP,我認為本產品的優勢有兩個:
- 開發團隊貼近群眾,在開發的過程中可以與其他的北航學生交流,更快速的響應同學們的需求,做到差異化。
- 本產品由北航學生開發,可以注意到大的題庫軟體注意不到或者不願去做的小眾需求
基於這兩點,我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 目前題庫中只有航概題庫。然而實際上北航同學們已經有了多款可以使用的航概刷題軟體,因此本產品的吸引力還不夠,是否可以考慮儘快錄入其他題庫?例如《基礎物理實驗》等
- 本產品可以在更廣的範圍內(例如全校)進行宣傳,促進討論社群的繁榮,增強使用者粘性。使用者社群繁榮後,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背題技巧、口訣,也可以互相交流問題
- 注重細節處的產品體驗,例如切換題目使用手勢操作讓使用者使用時體驗更順滑,或者減少題目切換時帶來的卡頓等
典型使用者——斯摩亞蒂
姓名 | 斯摩亞蒂 |
---|---|
年齡 | 20 歲 |
院校 | 北航,士諤書院,計算機學院 |
年級 | 大二 |
是否有刷題經歷 | 有 |
刷題科目 | 航空航天概論,軍事理論,駕考科一科四 |
使用過的刷題產品 | 航概小程式,東方時尚客戶端 |
其他資訊 | 無 |
使用本產品過程中發現的小問題
- 首次使用開始刷題時,若題目包含圖片(如第 7 題)會出現較明顯示卡頓,猜測可能是因為沒有快取完成導致的,建議補充顯示“題目載入中”等資訊
- 沒有後端驗證評論長度的問題,補充驗證即可
如下圖,明顯有超長評論雖然我自己沒搞出來
使用過程中不舒服的地方及建議
- 部分題目需要下劃,建議調整 UI
如下圖,刷題刷久了意識不到下面還有東西,順手就點了下一題
下劃後的介面如下圖
- 完成一題後需要手動移動到下一題,建議完成一題後 Sleep 三秒進入下一題(同時最好支援點選螢幕取消進入下一題)
這個似乎也不用配圖了...
- ID 不統一的問題,建議全部使用全域性 ID 標記題目
存在兩套題目 ID,分別是全域性 ID,如下圖題號所示
和組內 ID,如下圖所示
整個產品給人的感受與印象
感覺挺好的,主要原因包括
- 介面顏色和設計看著舒服
- 正常使用沒啥太大的毒點
- 暱稱/頭像之類的功能比較齊全
- 個人比較在意安全,本產品安全方面相比之下挺好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作為使用者是否願意推薦
願意向其它刷題者(僅刷的題目包含於這款軟體的題庫的刷題者)推薦這款軟體,原因如下
- 如上文所述,軟體本身沒太大的槽點
- 軟體包含了討論功能,更大的使用者群體有利於豐富討論區內容
- 目前這款軟體的題庫主要是航概題,因此競品較少,相比其競品,這款軟體有較大優勢
作為 PM 有何思路
- 增加自定義背景圖功能,增加刷題舒適程度
- VsCode 支援這個,寫碼體驗 MAX
- JetBrains 全家桶支援這個,寫碼體驗 MAX
- Sublime Text 不支援這個,但支援透明,效果差不多
- 刷題之餘看看老婆
看老婆之餘刷刷題,完美
- 不侷限於微信和 APP,進一步擴充適配
- 網頁版支援
- Windows 本地支援
Linux 本地支援- 無需登陸,無需聯網,離線使用
典型使用者——春日野草
姓名 | 春日野草 |
---|---|
年齡 | 20 歲 |
院校 | 北航,高等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 |
年級 | 大二 |
是否有刷題經歷 | 有 |
刷題科目 | 航空航天概論、軍事理論 |
使用過的刷題產品 | 航概小程式、車輪考駕照、百詞斬、有道背單詞 |
其他資訊 | 無 |
首先從登入的時候就能體會到這組同學為了保證使用者的流暢體驗下了功夫,一鍵微信登入後直接可以開始刷題,免去了繁瑣的註冊登入步驟,且確確實實地保證了安全性。之後對程式的資料包解析中也發現本組同學注重安全性,全程 HTTPS 加密,對每一個操作都會進行鑑權,讓我用起來十分的放心。
主介面和主刷題介面看起來挺美觀的,UI 互動設計比較合理,可以以較少的點選量完成每道題的回答,檢視正確與否。選項用左邊藍色的圓代表使用者的選擇,右邊用紅色或綠色為背景來指示使用者的回答是否正確,我認為這樣的設計也是合理的,程式的主要功能完善,那麼我肯定是會繼續使用的。
除了主要的刷題功能之外,外圍功能的實現顯得略微急促缺乏打磨。
比如說收藏和錯題這裡的顯示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大大的收藏數佔了螢幕大部分位置但是實際上它並不重要點了它也沒有什麼反應,如果你把這個數字移動到“收藏”按鈕同一個框以一個小數字來顯示,並在原來顯示數字的地方放上順序刷和隨機刷兩個按鈕,或者其他什麼功能性按鈕會更好。
這裡是點進一個收藏介面的樣子,只有一些題目,並且比較關鍵的開始刷題放在了一個不定長列表的下方,那麼假如有人收藏了 500 道題,他還能不能方便的去刷他收藏的題呢?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另外還想吹毛求疵一下,如果在刷收藏列表的時候點選了取消收藏,那麼在返回收藏列表的時候可不可以把被取消收藏的題目立即刪除呢?
建議增加一個鞏固模式,把所有做錯的題以時間為順序放進一個佇列,在鞏固模式中每次從隊首拿題,如果做錯了就再次放入隊尾,直到所有題都做對過一次為止,顯示完成並自動退出。
想要這個功能是因為我本人在背航概題的時候就是採用類似的做法, 先刷完一單元所有題,然後把做錯的題目題號記在紙上,一遍遍輪迴只刷仍在紙上的題,做對了就把紙上的序號劃去,直到紙上所有題號都被劃掉。然後再開始做一遍所有題,開始新的大輪迴。我自己覺得這個方法讓我很輕鬆愉快的背完了航概題庫,如果有軟體來輔助我維護佇列我會更加愉快。
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一個評論系統挺不簡單的,它可以用於對題目的提問和解析,甚至可以用於展示 dalao 對答案的糾錯,非常有意義。不過在使用者量上來之後可以想辦法去清理一下與題目無關的評論(如 xxxnb),並增加舉報功能,這樣才不會讓它變成雞肋。
如果題士組可以儘快匯入軍理題庫,讓我們大二學生能夠儘快享受到便利的話,我想這款軟體的活躍量一定不會差,我也會很願意去分享的。(我甚至覺得匯入軍理題庫的優先順序應該高於你們 beta 階段預計開發的所有功能)非常期待~~
如果我是 PM 的話,我一定會優先解決使用者痛點,完善核心功能。比如我開發的“北航博雅通知群”就是正戳了同學們不想天天刷博雅網站的痛點,我使用 QQ 的一個群就解決了核心問題。除了在朋友圈發過一次廣告之外其餘全靠同學們互相介紹,現在群內已經有 384 人。所以我也希望題士組同學可以優先考慮我們勞苦背題學生的痛處,將核心功能(題庫)放在第一位。
典型使用者——Taki
姓名 | Taki |
---|---|
年齡 | 20 歲 |
院校 | 北航,士諤書院,計算機學院 |
年級 | 大二 |
是否有刷題經歷 | 有 |
刷題科目 | 航空航天概論、資料結構、駕考科目一 |
使用過的刷題產品 | Questionor、安卓端航概 APP、駕考寶典 |
其他資訊 | 測試同時,在與同學合作開發 iOS 端的航概刷題應用。 |
測試環境
小程式端
iPhone SE (2nd Generation), iOS 14.4.1, WeChat 8.0.5.
由於是 iOS 端使用者,雖然有使用安卓模擬器進行 APP 試用,但因考慮到使用的測試平臺與本專案面向的使用者平臺存在差異,下文主要圍繞小程式端的測試體驗展開。
專案不足與問題點
使用本產品過程中,發現的哪些小毛病?請附圖說明,並寫上對應的建議。
【BUG】評論頁開屏載入空文字框編輯
在前述測試環境下,開啟評論頁會有文字框閃出並自動進入編輯模式,考慮前端檢視邏輯存在載入 Bug。
【BUG】評論欄內容超出邊界
在評論頁傳送較長評論時,內容沒有自適應地摺疊或換行處理,使內容超出頁寬,顯示有誤,考慮響應式設計存在問題。
【BUG】“題庫”頁做題履歷顯示間歇性出現問題
當次登入做完的題,點開題庫頁有時不會正確載入做題記錄,考慮該頁面是否存在並非每次進入更新,而是讀取了快取的狀況。
體驗有待改進之處及建議
【互動設計】互動模式的單一
在手勢操作深度融入移動端互動的當下,本平臺的互動幾乎完全基於點觸,引入更多自然的、貼近使用者預期的互動模式,是團隊可以進一步優化的關鍵點。
以做題、進入下一題的操作為例,目前團隊的解決方案是,使用者首先點觸選擇選項後,點選提交按鈕,再點選下一題的互動邏輯。三段式的點觸邏輯,在大量、快速刷題時帶來了大量無趣的簡單重複勞動,“刷題”喪失了“刷”的靈魂——過題的爽快感。
可不可以引入滑動等各類手勢豐富互動模式呢?——此處著重指出我本人和身邊同學都覺得特別彆扭的一點:答題頁可以左右滑動,卻並沒有如所想的那般切換題目。如果將“點選下一題的按鈕”,替換為“左滑進入下一題”,是不是會更加自然呢?
【互動設計】部分互動邏輯不自然
此處,以題目章節導航的缺失為例。
“題庫”頁,事實上起到了分章節的題目索引的作用。然而,使用者在什麼時候需要這個feature呢?
在請身邊同學試用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尤其是那些使用過“駕考寶典”的同學,提出了“要是(像駕考寶典那樣)順序做題時題目頁有個分章節的導航,可以看到自己在做哪章的題,這章還差多少沒做就好了”的期望。
事實上,這一特性並不是開發團隊沒有完成,僅僅只是把它錯誤地放在了並非使用者最為需求的地方。這一齟齬,體現出了團隊對使用者行為邏輯、時序的誤判。相信收集到更多反饋後,能夠很容易地進行相關優化。
【互動設計】試錯式的使用者互動導引
此處,以收藏/錯題頁為例。
點進該頁後,展示的是章節列表和收藏題數/總題數的展示,隨便點進一欄,使用者會看到大大的開始按鈕。帶著疑問點下去,頁面頂端顯示出“沒有啦”的紅色提示,稍經思考才理解,應該是“我之後收藏的題會顯示在這裡”,“現在沒有題所以沒有辦法開始答題”的意思。
——使用者試錯的路徑太長了。這種被動的、結論式的導引,宛如一場沒有驚喜、只有挫敗的冒險,將顯著地消耗使用者的耐心。
在接下來的開發中,團隊可以對類似方面進行更為人性化的改造,提升使用者友好度。
【視覺設計】UI 設計的條理
平臺的 UI 設計功能性強,但也因此帶來了佈局缺乏層次感、主次不清晰、模組不分明等問題,以下以題目頁為例,從“假如我來進行設計”的角度,簡述幾個可能的改進點:
- 板塊佈局
將題目、選項離得更近一些;將這一個整體離上方刷題、背題的 Tab 切換欄更遠一些。這樣做,基於接近性原則,近的 components 更容易被使用者視為整體,能夠體現出檢視內部的邏輯關係。
- 空間利用
檢視元件對空間的利用存在不足。例如,提交、檢視評論兩個按鈕,進行橫向佈局顯然能夠更節省螢幕空間;選項卡佔的空間較大,字卻佔了高度的不到 50%。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檢視空間,才能使得平臺更加適用於移動端場景。
- 內容層次
進行視覺設計時,體現結構的主次關係,是對使用者視覺焦點進行有效引導的關鍵。例如,字型大小可以進行調整,使各層次存在明顯的大小差異,舉幾個例子:題目較大,選項較小;工具欄、按鈕上的字一種大小,題面上的字是另一種大小。除了字型大小,還可以調整顏色表現區分:根據相似性原則,人們會傾向於將相類似的專案在知覺中關聯起來——在這一前提下,“單選/多選”和選項都是類似的灰底白字,就顯得有些不自然了——它們的功用、在檢視中的重要性,難道屬於同一層次嗎?
【視覺設計】視覺提示的欠缺
小程式端開發較少引入過渡動效,檢視變化也就缺少視覺引導。此方面,團隊如有餘力,也可以進行改進。
在之後的版本迭代中,團隊或許可以圍繞格式塔原理重新考量 UI 設計,相關內容可參見以下連結:
https://www.uisdc.com/gestalt-principle-2
近萬字乾貨!帶你全面瞭解格式塔原則- UISDC
總體感受
“刷題”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脫離十二年的基礎教育之後,將面向考試、講求效率的“刷題”作為快速掌握、快速溫習領域知識的方式,是個性化學習的必然。
作為本專案的目標使用者,體驗下來,可以認為本專案已經部分解決了需求分析中所提及的使用者痛點問題。多種多樣的刷題形式,顧及到了使用者的各類刷題需求;平臺也在使用者群體資訊的利用上做了較為合理的考慮,例如評論、錯誤率等。
然而,正如前文所指出,產品仍存在許多細節上的齟齬,也因而導致了使用者體驗的下降。
總的來說,我願稱之為一塊略欠打磨的玉璧,磨卻表面的瑕疵,定能展現它真正的光彩。
願意推薦與否
我會願意推薦,產品具有如下亮點:
- 需求把控有針對性。團隊對於目標使用者的需要具有相當的瞭解,平臺已經能夠基本滿足使用者針對性刷題的要求,亦具有調整以適應使用者需求的能力。
- 基本素質優秀。在評測中,產品未被檢出基本的安全問題,也沒有致命 Bug,質量控制優秀。
- 具備可擴充套件性。團隊提供了適配更多種類題庫的潛能,專案具有優秀的可擴充套件性,在可見的未來,它易於滿足使用者群體更多的刷題需求。
- 同類競品缺乏。目前,平臺的小程式、uni-app 思路,幫助平臺面向更為廣泛的使用者群體。尤其是在 iOS 端,可以說是航概刷題的唯一解決方案,在 alpha 階段的使用者討論中體現出了這一點。
如果我是 PM
在航概 APP 開發這件事上,我還真就是現在進行時的 PM(笑)。本部分將列舉我對此類產品的幾方面思考。
使用情境——碎片化刷題、隨時隨地刷題
我認為,將題庫置於線上,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類似於航概這種科目的刷題,往往有“拿起手機就能刷”的需要。吃中飯的時候、趕路的時候、坐在教室上課之前的數分鐘——這樣的使用場景可以說是貼近大部分使用者的生活實際。網路連線性不應該是刷題這一需求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網路基礎設施存在一些問題的北航校園。同樣,“點開來就是題”也很重要。團隊的前期調研展示中,似乎並沒有涉及對於使用情境的調研,這對平臺的進一步完善是有制限的。
可是,如果是小程式等 web-app 的話,這一欠點又是幾乎無法避免的死穴。這方面或許還需團隊的進一步研究。
“刷題”之“刷”——爽快感
刷題,講求高效率、高有效性。
作為 PM(偽),我對產品互動設計的最關鍵需求是:核心互動邏輯簡單化,反饋快速、靈敏、基於直覺。一個響應遲鈍、不自然的“刷題”APP,難以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因此,我認為互動設計是類似 APP 開發過程中最需下功夫的點。
“刷題”之“題”——平臺生存的基礎
為什麼駕考理論大家都依賴駕考寶典?——顯然是因為它的權威性。
支援更多的題庫固然好,但保證當下題庫的高質量、高代表性亦是一大重點。
此外,對題庫進行適當的標籤化,建立合理的索引——對這些平臺獨有資源的維護,是留住使用者的關鍵。
社群經營——平臺使用者粘性的命脈
內容的產出者永遠不應該只是平臺的維護者,利用使用者的力量建設資源、分享資源,進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在我看來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進一步優化社群功能,發揮線上 APP 的優勢,才能最大化利用伺服器資源,使得平臺更有生命力。
總結
Alpha 階段的開發,為平臺的進一步完善搭建了優秀的框架。期待能看到為團隊的進一步努力所孕育的,成熟的 Beta 版本產品。
產品設計思考
目前通過整體的測評,以及幾位典型使用者的精心體驗與記錄,不難發現這是一款整體而言令使用者較為滿意的產品,確確實實可以解決使用者的需求。這就是用了真心思,且對了地方應有的效果,很值得其他專案組學習一番。但是,這樣的專案是不是已經做到了無可挑剔,也沒有什麼產品設計上的思考點了呢?顯然不是。這也是本部分將想要詳細論證的內容。
說起筆者自己,當年也做過同型別的應用,而且曾經在校內有一定的推廣度和使用者量——當年的學校官方公眾號文章裡面有過專門的記錄。這篇文章裡面截的圖是筆者大一時最早期釋出的版本,做的比較粗糙比較玩具化,但是依然收穫了足以高於軟工課學生專案一個數量級不止的使用者量和使用者日活,而在後續得到了一定的資金支援和系統、產品層面上的改進後,更是在考期達到了近萬的日活,同時線上使用者近千,每學期產生的做題記錄數是百萬級的。當然了,也並不全是這樣漂亮的資料,踩過的坑翻過的車也數不勝數。因此,筆者認為,自己還算是對這樣的產品,及其背後的需求有一定的瞭解。在接下來的部分中,筆者將對【題士】產品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儘可能結合自己當年的同類產品實踐經驗,進行分析。
不夠直截了當
這一點其實在官方網站上就能感覺到。我們們北航學生也都考過航概之類的科目,即便沒有,很多人也都接觸過駕考科目一科目四,我們們就從這樣的視角琢磨琢磨,我們最期待的整個過程是怎麼樣的。我相信每個人都不一樣,細節上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是整體流程上大抵類似:
- 通過各種方式,比如身邊的人丟給我一個連結,或者在廣告上看到並點進去,進入到官網或者直接進入到 APP/小程式
- 進入官網後,希望一番探索後能快速進入到軟體之中,最好是進入主頁看一眼就能開用,越簡單越好
- 進入到 APP/小程式中,可以快速開始刷題,或者開始模擬考試
- 進入到題目介面後,快速點選項,快速知道對錯(最好也能快速知道原因),快速下一題
- 巨集觀上來看,希望先快速過一遍,都瞭解個大概,然後以合理的節奏不斷鞏固,直至全部記住
這樣的路子其實顯而易見,但又並不容易一次性想全,也並不容易全都把握到位。比如在【題士】產品中就存在如下的問題使得上述流程被明顯地拖延:
- 首頁一進去,在第一頁上並沒有快速開始刷題的入口,而是需要往下翻才有。也許你會問——不是一樣也有麼?確實如此,但是對於即將入手的準使用者而言,在這種地方每一秒鐘的拖延,都會降低其對產品的初印象,也會增大其放棄的可能性。荒涼的首頁,以及光禿禿的二維碼頁,就光衝著這兩點就足以令部分使用者對產品的水準表示懷疑併產生勸退效果。
- 對於 APP 端,不能微信登入,而且作為一個手機端 APP,註冊用的還是郵箱,收驗證碼的也是郵箱。這就很擰巴了,合著我來刷個題還需要準備專門的郵箱,並開下電腦開啟郵箱接收下?具體來說,根據筆者的實操經驗:
- 郵箱這個東西在低年級本科生中的原生保有量(即在開始使用產品前就擁有郵箱的比例)就不高,當年很多使用者是為了刷筆者的題庫而專門註冊的郵箱,也有不少原本有郵箱但是不常用的使用者大費周章去找回密碼的。
- 即便郵箱準備完畢,郵件的傳送本身也是一個容易出問題的環節。筆者那會做的是電腦網頁端為主的題庫應用,需要郵箱驗證方可登入使用。要不要猜猜一年下來未完成郵箱驗證的“殭屍使用者”有多少比例?接近 30%,接近於每 3 個人就有一個卡在郵箱驗證上的,想不到吧?後來經過了一系列優化再優化,也只是勉強降低到 10%出頭(舊資料不參與計算)。後來究其原因,發現郵件本身就可能帶一定的延遲,還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收不到或者直接被扔進垃圾箱,使用者半天等不到,重發也等不到,於是就容易乾脆放棄,哪怕過幾天收到了也不會再回頭。不僅如此,對於反垃圾設定比較奇怪的郵箱系統,會容易出現大面積的郵件傳送異常,比如我們的北航郵箱,系統郵件日常被反垃圾或者直接退信,導致阿里雲的郵件推送服務都因失敗率太高被連連降信用等級,甚至差點被中止服務。那會已經臨近考期,情況危急異常,筆者那會可真是熱鍋上的螞蟻,在工單上轉悠了一通宵,還需要隨時準備電話與工作人員溝通。後來沒辦法直接後端遮蔽了幾個天坑郵箱,才攔住這個要命的勢頭。
在這樣的環節中,勢必再一次消磨了使用者的使用衝動,而且還可能造成不少比例的使用者無法使用,因此被拒之門外或者被勸退的使用者只怕又要多了不少,就因為這個郵件。
- 註冊完畢,進入 APP 內,第一頁上有數個圖示,而且下面有顯而易見的“開始”字樣。這一點倒是還不錯,最起碼“開始”字樣還算明顯。不過還是不夠,最起碼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以及上方的一系列圖示,其中有相當大比例都是“一根筋”型使用者根本不會碰甚至記不住的,比如社交類功能,比如考期日曆功能,這進一步擠佔了注意力區域。
- 進入刷題,一道題選完後,還需要去專門點選下一題來繼續。這個在電腦網頁端還算說得過去(當然也最好能有套諸如WSAD或上下左右的熱鍵快速操作),但是在手機上就差強人意了——手機上最舒服的方式是直接滑動翻頁,而眼下滑動的時候會左右彈跳卻又無法繼續,還得點選按鈕繼續,這就比較尷尬了。
以上的問題,看似都不大但是每一個都使得產品變得不那麼直截了當,使得原本應該抻直的主線變得鬆鬆垮垮,本該擁有的使用者吸引力也因此受損。
功能涇渭分明
這一點也一樣從主頁上就能看出來一些,可以看到下圖中對 Alpha、Beta 階段的功能有明確的劃分和標記。
當然說這個並不是說主頁這麼設計就不行,恰恰相反這樣的坦誠相告挺好的。筆者在此想表達的問題是——整個專案在思路上太過強化Alpha、Beta階段的工程概念。在APP中,上文中提到,“我的”頁面上將題庫、社群做了一個切換按鈕,給人一種涇渭分明的感覺。不僅如此,在刷題頁面上,幾個功能按鈕的設計也給人一種在努力試圖給使用者科普“XXX是Alpha功能”、“XXX是Beta功能”,生怕使用者搞混了的感覺。
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從產品的角度而言毫無必要,因為最終的目標是一個完整的產品,目的是把使用者服務好。而Alpha、Beta 也只是作為專案團隊工作的一個里程碑,這並不屬於使用者有義務去關注的範疇,更不必有意無意去凸顯這一點,甚至於讓產品本身功能的整體性有破碎感。
社群化準備不足
【題士】這款產品從一開始,團隊就有往社群化發展的想法,而且通過對 Alpha 階段成果的整體觀察,也不難發現這一點。然而目前的社群框架,除了測評和典型使用者找到的一系列小毛病之外,也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具體來說:
- 之前提到過的,社群功能入口被放在了核心區域,並造成了擠佔。此處不再贅述。
- 社群功能對於使用者的引導能力不足,換種方式說就是——使用者在這個社群上做貢獻的動機不夠強。目前的整體設計還是太常規化了,或者說,僅僅只是提供了社群的基礎功能,並且嘗試告訴使用者“你可以用我們的社交功能”,但是沒有給使用者去使用的甜頭。筆者本人當年做題庫應用的時候,比這個還要更簡單些,僅僅只是開了個與題目本身無關的獨立討論區。當年的想法也很簡單——“有了梧桐樹,何愁鳳凰來”,於是信心滿滿就上線了。可是結果你猜咋樣,兩年下來,只有十幾個帖子,其中有一小半還是站長自己的通知帖,哈哈。後來才漸漸想明白一件事,我們們不能對“梧桐樹”這個詞的定義太低了,最起碼不能管一個乾癟粗糙還光溜溜的枯樹杈子叫做梧桐樹,更不能一個勁蹲在樹杈子下幹望著天盼鳳凰來。
- 社群功能在實際使用的時候也不夠直截了當。點開刷題頁面,下方就是提交和檢視評論兩個按鈕。使用者還是需要檢視評論才能看到評論,而評論裡面有啥?有沒有想看到的內容?不得而知——“反正點進去後大概率也啥都沒有,那就乾脆無視吧”,這就是大部分使用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真實的心態。久而久之,這個功能很可能就被很乾脆的被大部分使用者所無視了,甚至很久之後,當PM發一張調查問卷來試圖調查使用者使用習慣時,可能會有很多的使用者乾脆不知道原來【題士】還有討論區,還有社交功能。難以置信對吧?我猜你肯定在想核心頁面上就有圖示,題目底下也有藍色按鈕,怎麼就發現不了了?別覺得奇怪,這是當年筆者的應用中真實發生的情況,而且實際情況比這個更離譜,把當時兼任程式猿和PM的筆者鼻子快給氣歪了。這實際上很好的表現了什麼叫做“熟視無睹”——甭管位置上多明顯,只要不常被用,久而久之在使用者心裡都會變得如同空氣一樣沒有存在感。
總體來看,目前的產品骨架上並沒有做好社群化的準備。雖然可以說 Alpha 階段只做了部分沒有做全乎,但是為一些必然可以也值得期待的功能留出恰到好處的擴充套件空間,還是完全可以也應該做到的。此外不得不說一點,決定這款或者說這類軟體下限的是題目質量以及刷題功能本身,而決定上限的,則是可以多大程度社群化。讓社群活躍起來,讓使用者彼此之間創造二次價值,這才是長遠之計。
擴充套件性思考
基於上一部分的產品設計思考,本部分將針對相關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與解決思路。
理順邏輯,簡單暴力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產品的主線,尤其是入手階段的主線,不那麼直接了當。那麼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明擺著的——理順邏輯,使之簡單暴力化。有一本暢銷書叫做《Don't make me think》,可以算是產品經理入門的必讀書籍,筆者在大二那會有幸讀過。這本書的早期版本里雖然案例內容偏老舊(畢竟第一版是 2006 年出版的),但是其揭示的規律也大多適用於現在的軟體,而且第三版也於 2014 年再次出版,新增了很多新鮮的元素,建議 PM 一定不要錯過這本好書。裡面對於這方面的問題也有論述,引用一段豆瓣書摘(原地址:第121頁 可用性是基本禮貌),各位PM們請好好看看這段,想想自己的產品,做了哪些對的事,又踩了哪些雷:
想象每次進入一個網站時,我們都從一個好感儲存器開始:
一、降低好感的幾種方式
1、隱藏我想要的資訊。最常見的情況是隱藏客戶服務的電話號碼、運費和價格。
2、因為沒有按照你們的方式行事而懲罰我。(例如輸入序列號啟用的頁面,是否有每四個數字一格來幫助使用者提高輸入序列號的正確率)
3、向我詢問不必要的資訊。(大多數使用者都很介意個人資訊,如果網站要求的資訊超出當前任務時就會讓我煩。正確的思路不妨是分佈佈局,當使用者覺得你的網站有用,並且他想要用,再後續進階階段再設定一個通道提供個人資訊可以試試)
4、敷衍我,欺騙我。(“您的電話對我們來說很重要”聽到客戶公式化的結束語,有沒有提前掛電話的衝動?LOL)
5、給我設定障礙。(不得不等待一個長長的 flash 介紹。你又不是 MJ,又不是王菲,我為什麼有興趣一定要看完……)
6、你的網站看上去不專業。(無條理、無邏輯、無精美插圖和顏色搭配,怎麼都有山寨的嫌疑)
引自 可用性是基本禮貌二、提高好感的幾種方式
1、知道人們在你的網站上想做什麼,並讓它們明白簡易。
2、告訴我我想知道的。(儘管收費專案是各家電商網站的核心競爭力,也許有的收費專案不是你的強項,但是開誠佈公會因為便利而彌補降低的好感值。這一點在豆瓣購書時,我經常會遇到。打算回頭在日記裡展開說。)
3、儘量減少步驟。
4、花點心思。(作者表揚了惠普公司的技術支援網站,打算寫完筆記我也去試試。)
5、知道我可能又哪些疑問,並且給於解答。(常見問題列表非常有價值,這一點在使用豆瓣的時候,我就深深體會到了。)
6、為我提供協助,例如列印友好頁面。(網頁內經常有廣告欄,我表示理解。不過如果增加了一鍵式去掉廣告的列印友好頁面,同時保留插圖、照片和圖表,好感度會增加不少)
7、容易從錯誤中恢復。
8、如有不確定,記得道歉。(態度很重要。)
引自 可用性是基本禮貌
這些關鍵性的規律對於現代的產品而言,對於 2021 年的【題士】而言,一樣適用,歸根結底也就是書名上的一點——“Don't make me think”。具體來說:
- 對於官網,還是應該多去看看其他成熟的官方網站是怎樣設計的,並且多去嘗試親自給新使用者推薦,並聽聽他們的看法。注意一定得是真正的新使用者,最好是之前都沒聽說過【題士】產品的使用者,因為對於已經熟悉你們官網和產品操作流程的使用者而言,讓他們再次體驗的話他們已經輕車熟路,也在心理上存在路徑依賴,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服力有限。
- 想辦法解決一下 APP 端快速登入、註冊的問題,讓登入和使用變得容易一些。選擇在手機上用的使用者絕對是不願意大費周章上電腦操作的。也可以想辦法和小程式端做到互通,這樣對使用者來說資料是一致的,對團隊來說,使用者引流也會掃平一個重要的障礙。
- 一進去第一個被使用者看到的頁面,能簡化就簡化,要直入主題!要直入主題!要直入主題!使用者從不感興趣你們做了什麼功能,只感興趣你能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這樣的軟體往往都是中間有個無比搶眼的開始刷題大按鈕,並且可以在區域性選擇刷題模式,並對於推薦的模式有更加明顯的標識,當然,這只是一種常見的設計,PM 大可充分把腦洞開起來。另外,現在分為四種常見模式,其實 PM 在這個問題上的想象力也可以再更豐富一些的,不必侷限於這些一秒鐘就能想到的模式,可以略加創新做出更好更暴力的特性——比如一般使用者刷題的節奏是先過一遍,然後針對性強調複習,然後模擬考,既然如此那是否可以將這些過程整合成一條龍服務,名曰“智慧訓練”,並配上更智慧化而非簡單表示做過題目數的進度條呢?而至於打算重磅推出的社群類功能,應該讓其出現在該出現的時間和地方,而不是去搶佔注意力黃金區域,這一點下面的部分會講。
- 刷題翻頁功能還是該做出來,以及不僅如此,可以自己刷題的時候數一下全程你的手指點選了幾次,移動了多少的距離,然後薅住這兩個數值往死裡降低。此外,也可以嘗試記錄一下使用者的刷題行為,並隨著刷題資料傳回後端,這樣便可以有更詳實完整的資料來支撐進一步的優化。
筆者說這一部分,其實也並不是代表只有這幾個問題,或者說只需要優化這幾個地方,畢竟產品的優化是永無止境的。筆者真正所希望的是團隊可以就這一類的問題,把握思路,認清情況,並不斷優化,這是魚和漁的區別。
注重融合,渾然一體
這部分要說注意的話,則是在後續的Beta 階段要讓產品有更好的整體性。為此,一定需要在 Beta 階段花時間花心思琢磨如何讓 Alpha 階段和 Beta 階段的工作形成 1+1>2 的效果,而不只是簡單的 1+1=2 式的堆砌。另外,對於Alpha 階段的功能,也不要開發完後就不再去動,只要產品整體意義上有需要,就該做進一步的調整。
當然了,眼下是否真的會有破碎感,以及到底有多破碎,下結論為時尚早,筆者也只是對眼下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感受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擔憂,希望【題士】團隊可以在後續的產品開發過程中對這一現象與心態有所注意。
打磨社交,有機互動
社交功能,私以為對於【題士】專案而言,算是一個分水嶺,一個能決定其到底只是個平常到毫無特點的刷題軟體,還是一個真正令使用者們著迷的強力學習軟體的分水嶺。在社交這塊,筆者有以下的建議:
- 社交相關功能的入口邊緣化。可以注意一下其他軟體的此類功能主入口(指的是可以查檢視全域性資料並查詢資訊的入口)都處在什麼位置上,答案是一般都位於“我的”頁面上,實際上使用者去專門檢視、查詢全域性資訊這件事,並不是完全不會發生,但是相較於核心功能終究還是低頻的,因此需要保證功能存在,並且需要的時候能找到即可,將核心注意力區域留給最重要的功能特性。
- 基於上一點,社交功能更應該出現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而不是常態化佔據核心區域。具體來說,該產品的社交功能定位為圍繞題目展開的社交,因此這一功能應該在刷題頁面中進行更加到位的展示,比如類似於知乎看回答的時候,評論區總會顯示兩條相對關鍵的評論出來,而且不求顯示全,使用者如果想要完整檢視則可以點進去檢視完整版。總的來說,要做到充分展現誘惑,但又避免直接和盤托出,才會讓使用者有進入檢視的慾望。
- 社交功能如果真正想讓使用者願意進行內容貢獻的話,就應該認真優化一些貢獻激勵機制。具體來說,要讓認真付出的內容貢獻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價值,可以收穫更大的好處,或者最起碼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工作正在被產品團隊和廣大使用者們所肯定並感謝。想做到這一點,
- 此外,還可以考慮抓緊進度,提早完成一個可以略粗糙的最終版本,在正式釋出之前提早內部發布。並想辦法舉行一波封閉測試,找到靠譜合適的“高階使用者”們,讓他們在社交區域上預先製造一些好內容,讓後來的使用者更相信你們軟體的社交功能,讓這個內迴圈轉起來,這也是新興社交平臺(比如知乎)在創始之初都會去做的事情。在此基礎上,也需要做好宣傳,加強對廣大使用者的引導。
對於社交這部分,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是大有可為的。如果能讓題庫產品的社交內容豐富化,並以此持續吸引使用者的話,則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進步。
做足準備,迎接挑戰
關於這一點,看起來是一句廢話,但是筆者既然說了,那就有其理由。之前提到,題庫這樣的應用,在北航校內有非常大的市場,因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需要學習航概和軍理兩個學科,使用者群體可以理解為當前學期上這兩門課的全體學生,而一年下來的使用者群體則可以近似理解為一整屆北航學生,這將會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而做過稍大一些系統的工程師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量變引起質變,具體來說當系統日活達到了過千這個級別的水平後,不少之前不甚明顯的問題就可能要開始顯露,甚至造成嚴重後果了,例如:
- 一些不合理的資料庫設計與寫的不漂亮的資料庫查詢。例如“1+N”查詢、缺乏索引的全表掃描等,將會在資料量、併發量大的時候變得奇慢無比。對資料庫查詢的設計一定要仔細考量,並且和評估演算法複雜度類似,要壓低“查詢複雜度”並儘可能控制在常數級別。
- 非關鍵資料的快取沒有做足。實際上對於業務資料的查詢速度較慢,但是又不太對實時性有要求的(這樣的情況挺常見的,例如各種帖子、評論的贊數,畢竟沒人關心你的評論眼下到底是1000個贊還是1001個贊;也比如題目推薦模組中的部分中間資料,略微滯後完全不會對系統造成肉眼可見的影響),該快取的就得合理地快取起來。不然結合上一條,再加上略微複雜的智慧題目推薦計算機制,於是就很容易出現刷一個題需要等好幾秒甚至幾十秒的情況,使用者體驗大打折扣。
- 客戶端保護不到位。舉例來說,在系統壓力較大且速度開始變慢的時候,使用者點選按鈕則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卡頓,而使用者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會擔心是不是沒點上於是瘋狂點選。此時若是客戶端沒有保護到位的話,則可能一下給後端傳送了好多條請求,造成系統壓力進一步陡增乃至直接當機。系統癱瘓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突如其來一個幾秒鐘的網路抖動造成使用者集體瘋狂點選,或者一類快取在某時刻大面積扎堆過期造成瞬時大量熱計算,就可以讓一個好端端的系統直接暴斃,那場面就像決堤一樣一潰千里。因此,很多系統在設計按鈕的時候,會讓按鈕在點選後開始轉圈圈,來阻止使用者的奪命連環點行為。諸如這樣雖是細節但可能關鍵時候救命的設計還有不少。
- 靜態資源仍使用雲伺服器載入。這一點看似很顯然,但是等到刷題者一多,各類圖片就可能直接佔據雲伺服器的大部分頻寬,導致其他請求速度慢的受不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上 CDN(內容分發網路)來分散掉圖片以及靜態資源的請求流量,以確保伺服器寶貴的頻寬留給最需要的業務請求。CDN 按量付費模式也並不貴,成本上是可控的,最起碼比擴伺服器頻寬要更管用且省錢。
上面這些只是目前能想到的一部分,都是在系統壓力上來之後會出現的很現實的情況,也都是筆者親歷過的,而且都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因此,建議【題士】團隊在 Beta 階段測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針對大壓力進行測試,並且尤其注意上述問題,並對於自己之前不夠熟悉的相關技術進行必要的補課。航概、軍理刷題者是一個相當龐大的使用者群體,要在雨季來臨前加固好大堤,迎接即將到來的洪流。在做好這一切的準備後,就去靈活而廣泛地推廣自己的產品吧,並且爭取和相關課程的課程組取得聯絡,爭取獲得官方意義上的支援,把自己的產品真正做大做強,真正讓其發光發熱。
總結與感謝
以上就是對本年度 Alpha 階段優秀的學生專案【題士】的詳細產品解析。然而以上的分析和思考,並非筆者一人得出,而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需要特別感謝:
- 【題士】團隊全體成員在這個專案上的不懈努力與付出
- 【題士】團隊組長喬盛業同學之前多次與筆者的密切溝通與討論
- 典型使用者張四、斯摩亞蒂、春日野草、Taki(應本人要求均為化名,排名不分先後)對產品的用心體驗與記錄
- 鄒欣老師對該專案的持續關注與點評
- 周筠老師對此專案的長期關注,以及對本篇部落格所做的細緻編輯
- 跟組助教劉取齊對該小組的的持續關注、討論與指點
- 大眾評審團的各位同學對專案的積極體驗與思考
以及其他所有參與其中的朋友,在此筆者一併表示感謝。
這樣的一篇測評中,筆者感受到了【題士】專案組的用心,也好好回憶了一下自己當年做同類產品時的所見、所想、所思、所得。其實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在於用真心,真心去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粉飾太平,真心去想著如何幫到使用者而不是自我感動,真心去想著如何去指點好學生而不是隻圖皆大歡喜。這些事情的道理大抵如是,這也是這樣一個組真正最打動筆者的地方。說回到這個專案本身,筆者當年只是做了一個爆款的刷題網站,找到了幾個除了航概軍理以外的學科(比如資料結構課,以及外系的其他幾個課),後來以H5形式整合進同袍,僅此而已。而社交功能本身則是Questionor和同袍都沒有真正邁出去的一步,也是筆者一直以來的遺憾,上述的一系列經驗教訓也都是徹底失敗後才總結出來的。筆者過去了數年後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不必在我,如果能看到這樣的一款APP,能在社交上真正開啟局面,發生質變的話,那麼也算是將這份精神火種給傳遞下去了。在這裡真心地為【題士】團隊加油吶喊的同時,也希望告訴各位——你們面臨的將是一個有待開拓的區域,不要害怕改變,不要恐懼未知,這天由你來撐,這地任你來踏,只管風雨兼程便是。好好打磨自己的產品,好好看著自己的初心,繼續用真心為使用者著想,請相信,勝利的一天終會到來——NO MORE PITY PLEASE!
黃色的林子裡有兩條路,
很遺憾我無法同時選擇兩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對著其中一條極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進遠處的樹叢。
我選擇了另外的一條,天經地義,
也許更為誘人
因為它充滿荊棘,需要開拓;
然而這樣的路過
並未引起太大的改變。
那天清晨這兩條小路一起靜臥在
無人踩過的樹葉叢中
哦,我把另一條路留給了明天!
明知路連著路,
我不知是否該回頭。
我將輕輕嘆息,敘述這一切
許多許多年以後:
林子裡有兩條路,我——
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
它改變了我的一生。——羅伯特·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