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喬新亮的《看透本質:研發出了生產事故,到底要不要罰錢?》

張飛洪[廈門]發表於2021-02-04

我喜歡閱讀,看到讓我拍案叫絕的文章,內心就會特別洶湧澎湃,但是我知道這種碰撞是膚淺的,因為學習金字塔原理告訴我們,收聽只不過吸收5%,我非得寫點什麼不可,好讓自己更好的領會和消化,也是對每一個讓我激動不已的作者致敬。

喬新亮簡介:彩食鮮副總裁兼CTO、前蘇寧科技集團副總裁、TGO鯤鵬會榮譽導師

導引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切入點很小,但是通過邏輯矛盾處,啟動思考,層層深入,不斷反思和推翻自己對本質的錯誤認知,最後找到問題根源並提出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

  整個過程跌宕起伏,讓人逼真的看到抽象的思維是怎麼形成的,高人是如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他們深陷困頓和迷茫是如何突圍的。心路歷程真的很精彩,看了也很解渴,建議可以去看看原文。

背景

  2014年開始,喬總接手了蘇寧集團的“雙十一”保障任務。到  2019  年,蘇寧大概存在 4000 多套系統、1 萬多名研發人員,日高峰釋出接近 4000 餘次。面對這個龐大的系統,你可以想到,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引起研發事故。

現狀

  喬總開始定的制度是這樣的:凡是線上出了事故,需要對負責人進行罰錢

  喬總的邏輯是這樣:“出事故本質上是因為做事不認真”。不認真是原因,結果是出事故,所以必須進行懲罰和問責。

  如果是你會怎麼想呢?此時的你可能和我剛開始的理解一樣,也會覺得天經地義,沒有什麼毛病(其實這裡犯了一個邏輯不嚴謹的毛病,下面再做分析)。

認知錯誤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喬總想當然的本源論,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只是當時喬總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直到有一個技術負責人找到喬總:“老喬,你這個制度不合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你這是變現鼓勵團隊少做事啊。”

  喬總剛開始一愣,覺得是這麼個道理,事後他是這樣解剖自己的:

  “試想一下,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包攬了團隊最重要、最累的工作,結果出了問題反而被罰了 3000 塊錢;一些庸才付出得相對較少,一個月安安穩穩的,反而一分錢沒扣。這個邏輯顯然是有問題。”

  “於是,我對這件事的本質認知開始動搖,但壓力也隨之出現:出了事故就罰錢,好像不太對勁;但如果不罰錢,那團隊是不是就會因此鬆懈下來?”

  “關於研發事故的處罰措施這件事,有必要重新思考其背後的本質問題。如果管理者只會罰錢,大概率是在將壓力轉嫁到一線人員身上。”

  喬總的反思的過程讀起來很透徹、很解渴,很精彩,但還沒完,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本質追尋

交叉驗證

  喬總經驗豐富,他反思到:“我並不相信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就能概括問題的全貌,最好還是廣開視聽,交叉驗證一下。”

  果然HR部門也反饋了:“話不能這樣說呀!核心部門雖然容易出現事故,壓力比較大。但他們的獎金額度高,薪資水平也普遍高於其他部門,升職機會也更大。”

  這裡喬總沒有一下子推翻該制度給我的啟發是:一個習以為常的制度儘管不一定是完全對的,但是有它的合理之處,不要不做思考就粗暴或者極端的推翻,那種後果比原來可能會更糟糕。

違背文化

  喬總繼續思考:“我很快發現:出了事故就罰錢,這與自己提倡的有些企業文化也是相違背的”,原來喬總有制定勇於試錯的企業文化,出了問題就罰錢顯然會造成部門之間互相扯皮和推諉,影響團隊協作。所以罰錢的邏輯和文化也是相悖的。

  如果說多做事多犯錯,是邏輯矛盾一,違背文化是邏輯矛盾二。

違背初衷

  迴歸本體,是喬總思考的又一哲學思維。

  他繼續反思罰錢的目的:罰錢它不是為了“噁心員工”,剋扣工資;而是儘量保證同一個問題不要再犯,或者說,降低犯錯的次數。

  從喬總這個角度看,罰錢制度並沒有達成初衷,這是邏輯矛盾三。

  一個因為認知錯誤而定製的制度,既違背文化、又違背初衷,這種制度我們肯定見多了,這種問題就像糖尿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也不影響生活,但是長期肯定是有害的。

  另外一個給我的啟發是:在出發的途中,時不時迴歸初心(所謂的還原論),覆盤來時的路程,多問問當初出發的目的是什麼,雖然這樣會影響進度,但是還是很有價值的吧。

脫離實際

  喬總又接著思考:“在大型企業,一個 CTO 級管理者因為位置太高,很容易脫離實際的生產情況。如果不做深入觀察,CTO 可能會氣惱地發現:IT 部門根本就是不停地犯錯!只有當他深入追查問題來源時,才有可能意識到:發生在核心業務上的生產事故,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團隊,實際情況常是 A 部門剛剛犯錯被罰了錢, B 部門又犯錯了;B 部門被罰錢沒多久, C 部門又犯錯了……”

  這讓我想起了曾仕強說過的,再好的制度在時間的演化下都會慢慢僵化。中國集權制趕上好勢頭,只不過證明適合當前階段的中國國情,並不能以此而否定三權分立的西方政治體制,在制度建立初期,其實是貢獻了很長的一段價值。

換位思考

  最後喬總自問,“老喬,換做是你自己,你能不能保證 100% 不出事故?答案當然也是不能,儘管我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很有信心。”

結論

  追問HR,追問文化,追問目的,追問自己,追問官僚……這裡應該是耗費喬總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可以看到他追求的深度、角度和廣度,像屈原問天,科學家追求真理。這種精神和心路歷程是多麼精彩的分享。

  喬總繼續寫道:“至此,我終於得出結論:生產環境出現事故,與員工的責任心和能力沒有絕對因果關係,故而不能靠單一的懲罰條例,其背後本質,是管理者是否能夠體系化地解決問題。” 

  這裡發生最大的變化是對本質認知的修正,即對原因的完善和修補。

  我們看下之前他對這件事的簡單判斷:“出事故本質上是因為做事不認真”。也就是說,在喬總原先的邏輯裡:不認真是原因,出事故是結果。但是,他可能遺漏了一個問題,就算負責人做事百分百認真,可能也會出事故。不認真可能導致事故,但是並不是唯一的原因,體系間的協作失調同樣可以導致認真做事的人出事故,甚至還有別的還沒發現的原因。

  所以喬總在末了仍然很謹慎:“到此,我仍然不能確定自己真的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因為所有結論都需要謹慎驗證。”

體系化措施

   基於以上本質追問的修正,喬總隨之出臺了響應的體系化措施:

  • 一個事故要有七個改進點:每個改進點保證 100% 不重犯;
  • 犯錯的人負責牽頭落實覆盤,分享失敗的經驗;
  • 解決問題的手段產品化,人會犯錯,但產品不會犯錯;
  • 允許每個人犯錯、試錯;
  • 根據事故統計定期頒發“爛草莓獎”和“金蘋果獎”;
  • 管理產品化、系統化、資料化。

  事不過二,並且明確改進點數,讓問題掰開揉碎、過目難忘,只是我不知道喬總為什麼在這裡說的是7個改進點,而不是8個或者9個?牽頭分享錯誤,這比分享成功更加有價值;產品化既可以鍛鍊團隊產品思維,又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繼續鼓勵試錯文化,這和網際網路追求短平快相符。

  另外,這裡取消了金錢懲罰,改為爛草莓獎。用榮譽代替金錢的方法確實高明,畢竟中國人是愛好面子的民族。 

尾巴 

  且不管喬總的這些措施實施後效果怎麼樣了,能否經得起驗證,但是整個邏輯分析還是十分精密嚴謹,結果和措施已經不重要了,通過對自我的思想解剖,我們至少學到了武林高手是怎麼修煉的,這就是我解讀這篇文章最大的收穫。

  更加驚訝的是喬總最後對這個制度問題進行抽象,並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精闢的方法論: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 刻意練習自己的思辨能力
  • 相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一定是自己認知沒到位

  這裡就不再展開了,其中蘊意深厚,留給讀者慢慢琢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