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全球資訊網核心基本組成

開拓者01發表於2020-11-27

WWW全球資訊網核心基本組成

《Linux一線運維實戰》清華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全球資訊網於1990年正式出現在公共伺服器上,更是由於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的誕生給全球資訊網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對於全球資訊網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1980年蒂姆•伯納斯•李的ENQUIRE專案,儘管這個專案的內容與現在的全球資訊網有所不同,但在核心設計上依然存在相同的構思。
全球資訊網是一個通過網際網路訪問的、由多個互相連結的超文字檔案組成的應用系統。在這個由檔案組成的應用系統中,每個事物都稱為“資源”,而且這些“資源”則是由一個全域性的“統一資源定位符”來標識,並通過超文字傳輸協議傳送給使用者。
全球資訊網的核心部分由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超文字傳送協議(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和超文字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這三個標準構成。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統一資源定位符又稱網頁地址,一個完整的URL由資源型別、存放資源的主機域名、資原始檔(包括路徑和名稱)這三個部分。在因特網上的每個資源都是由這幾個部分組成統一的、唯一的識別符號進行定位標誌,而這種標識使得在對所需的資訊進行查詢時很容易定位。當然,這些定位識別符號實際上是由資源定位的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每個統一資源定位符的開始部分都是統一資源定位符的協議的訪問型別,這種型別可以決定所要訪問的資源是哪種型別的,而這種型別的後面一般是資源所在主機的域名、路徑和名稱等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URL的型別。
http:// 採用超文字傳輸協議訪問全球資訊網。
ftp:// 通過檔案傳輸協議訪問FTP。
telnet:// 通過遠端登入協議Telnet進行遠端登入訪問。
gopher:// 通過gopher協議訪問Gopher服務。
超文字傳輸協議(HTTP):
超文字傳送協議是一種規定客戶端(如瀏覽器)與伺服器之間如何進行互相交流的規則,通過它可以保證文字準確快速地傳輸,並可以確定所傳輸的文字所屬哪部分以及先顯示哪部分的內容(比如文字先於圖形顯示等)。
HTTP由請求和響應構成,它是一個標準的客戶端伺服器模型,也是一個應用層協議,不過它是一個無狀態的協議。HTTP的主要特點包括:
支援客戶/伺服器模式:支援基本認證和安全認證。
簡單快速的應答: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而由於客戶與伺服器聯絡的型別不同,這使得通訊速度變得更快。
靈活性:HTTP允許傳輸任意型別的資料物件。
無狀態: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資料傳送中斷後需要重傳而不是續傳。
超文字標記語言(HTML):
超文字標記語言是用於定義超文字文件的結構和格式,它是一個應用,也是一種規範,一種標準,也是一種“網頁建立及其它可在網頁瀏覽器中看到的資訊”設計標記語言,通過它可以定義結構化資訊、描述文件的外觀和語義等,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實現網頁間的跳轉。
由於超級文字標記語言具有功能強大、支援不同資料格式的檔案鑲入等,因此對於文字的製作就顯得比較簡單,這也是全球資訊網盛行的原因之一。以下是HTML的主要特點:
可擴充套件性:在實際的應用中HTML功能不斷被完善,在識別符號上採取子類元素的方式,這為系統擴充套件提供了保證。
平臺無關性:HTML支援在廣泛的平臺上使用(這也是全球資訊網盛行的另一個原因)。
通用性:HTML是一種簡單、通用的網路通用語言,它允許建立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頁面,並支援被網上任何其他人瀏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