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大釗
自2012年夏成立至今,滴滴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
對於這家超級“獨角獸”公司來說,8年一個微妙的節點。
據長城戰略諮詢釋出的《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滴滴出行目前估值約580億美元,是僅次於螞蟻集團和位元組跳動的國內第三大獨角獸公司。
近些年圍繞著滴滴出行上市的訊息屢屢傳出,10月20日,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訊息,滴滴出行正轉變之前美股上市的計劃,轉而考慮最早於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預計IPO時的估值超600億美元。
針對上述訊息,滴滴方面回應稱,“滴滴沒有任何明確的IPO計劃或時間表。任何關於滴滴IPO的猜測都是沒有根據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滴滴第一次被傳上市了。
2015年,滴滴CFO徐濤離職,便有不少媒體猜測或與滴滴上市擱淺有關;
2016年,有媒體宣稱滴滴將在2018年赴美上市,估值為870億美元;
2018年,坊間傳言滴滴正籌備美股上市,估值為700-800億美元。
也正是如此,滴滴究竟何時上市已經成了一個謎團?
本文將分析與滴滴上市相關的三個問題:
1、滴滴在做什麼?
2、滴滴什麼時候上市?
3、滴滴上市面臨哪些挑戰?
滴滴在做什麼?
“滴滴出行是領先的一站式移動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亞太、拉美和俄羅斯為超過5.5億使用者提供計程車、快車、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企業級、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汽車服務、外賣、支付等多元化的服務。”
以上這段介紹來自滴滴出行官網,全面的介紹了滴滴出行現在的業務佈局,包括出行服務、國際出行、金融服務、雲端計算等四個領域。
出行服務主要包括大家熟知的計程車、快車、專車、單車等,國際出行指在澳大利亞、巴西、日本等國家開展的出行服務,金融服務包括信貸產品、車險、支付等,雲端計算包括雲端計算、資料庫、網路安全等。
但實際上,整個滴滴系的業務觸手已經完全超出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領域。
今年3月,滴滴宣佈在鄭州、上海、深圳和重慶等21座城市上線跑腿服務;
5月20日北京小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運營內容涵蓋境內、入境旅遊,火車票、機票銷售代理,酒店、餐飲管理等業務;
6月15日,“橙心優選”開始在成都試運營社群團購業務;
7月20日,滴滴開始為試運營的同城貨運全面上線造勢……
2020年10月21日柳青通過微博鼓勵橙心優選。
儘管滴滴今年啟動的這些業務均被視作“跨界擴張”的動作,但是所選的這些賽道似乎都是“紅海”。
且不說跑腿和快遞中有“四通一達”這些上市公司,也不提傳統旅行機構和線上票務平臺的激烈競爭,單就社群團購來看就已經有多家巨頭入局。
圖片來源:招商證券《週轉加速和成本降低,社群團購的供需框架》
社群團購的資本故事邏輯大致可以簡化為“以生鮮作為切入點,演化出一個高頻、高信賴度的渠道去打穿家庭女主人錢包。”
換句話說,生鮮產品更多起到引流和建立信任的作用,最終會逐漸過渡到毛利更高、客單價更高的產品上。
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滴滴現在急於擴充業務的目的可能是為IPO衝量,因為疫情期間滴滴旗下出行相關產品的日活和交易資料都出現了明顯下滑,為了避免依賴單一業務帶來的風險,滴滴需要在其他領域獲得穩定的流量和現金。”
滴滴什麼時候上市?
滴滴的高層當然知道跑腿、票務、社群團購等都有明顯的競爭對手,那為什麼滴滴還要搞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憑藉其在國內網約車領域老大的地位,踏踏實實的做好出行不香嗎?
這就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了。
成立至今,滴滴出行已經進行了21次融資,投資人包括軟銀中國、金沙江創投、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和蘋果、豐田、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知名企業。
粗略估算,滴滴出行的投資人(機構)超過41個,其中很多是陪跑多年也加註多輪的老投資方,滴滴是時候該考慮一下讓投資人退出的問題了。
上市,無疑是滴滴出行能拿出的最好回饋方式,畢竟以滴滴現在的體量和業務足夠拿到更高的估值和溢價,相應的,各位投資人也有望賺的盆滿缽滿。
但單純靠“出行”的概念去上市顯然是不夠的,大洋彼岸,滴滴曾經的老對手Uber就吃了這個虧。
2019年5月10日,Ube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立近10年來,先後有超過90個投資方為Uber注資,從淡馬錫、軟銀等投資機構到Alphabet、豐田等大企業,Uber總共經歷了22輪融資,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
Uber的商業模式也很清晰,從每一筆訂單中收取佣金,是最簡單高效的網際網路平臺思路。
儘管有需求,有使用者,有商業模式,但Uber一直在虧錢。財報顯示其虧損金額從2014 年的6億美元擴大至2019年的85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Uber實現營收57.84億美元,但是虧損也達到了47.11億美元,鑑於Uber不太好看的營業資料,其股價也一直處於波動中。
以上這些和現在的滴滴出行出奇的相似,一樣的“共享”理念,一樣被眾多投資者看好,一樣的深挖出行領域,當然,也一樣處於虧損之中。
即使滴滴真的有意上市,為了避免重蹈Uber的覆轍,滴滴有必要將自己的故事儘量講的再豐滿些。
如何更豐滿?
滴滴或許借鑑了同為TMD小巨頭的美團的思路。
2018年,美團點評CEO王興釋出名為《聚焦核心,苦練基本功——圍繞Food + Platform升級組織》的內部信,強調以“吃”為核心,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
放在滴滴身上,這句話就可以變成以“出行”為核心,建設多元化多層次一站式的本地生活科技服務平臺。
所以在上一部分我們講到的跑腿、票務、社群團購等等,均可以視為滴滴為卡位本地生活做的部署。
選定本地生活這一賽道後,滴滴也對自己APP的頁面做了改版。
今年8月,滴滴出行APP首頁功能調整為“騎車”“叫車”“金融福利”“青菜拼車”等等。滴滴將即時出行的網約車功能聚合至“叫車”入口,剛更名不久的青菜拼車單獨成列。
圖片來源:滴滴出行APP截圖
到最近更新的滴滴出行APP V6.0.14版本上,頁面頂端顯示順序變成了叫車、青菜拼車、青桔出行等等。
這樣的舉動背後顯然是希望將訂單量更大的 及時 出行業務放到C位,而其他類似金融服務、代駕、拉貨搬家等要靠邊站。
有了出行這樣的高頻LBS服務為基礎,滴滴日後可以基於顧客下車的目的地開展“吃喝玩樂”等等業務,進而開啟本地生活消費入口。
未來,不排除滴滴會通過資本運作的形式投資或收購一些本地服務平臺,就像當年美團投資貓眼娛樂開啟票務市場,合併大眾點評穩固本地生活業務,投資理想汽車、全資收購摩拜加註出行領域一樣。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上實現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等服務,那麼滴滴的故事也算完滿了,估計上市就該提上日程了。
所以,滴滴不是不急於IPO,只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
滴滴上市面臨哪些挑戰?
如果滴滴想要上市,還有幾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信任危機。
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後,滴滴存在的安全問題在前兩年集中爆發,最後因為順風車安全事件導致口碑跌落谷底。
根據極光釋出的《網約車出行安全使用者信心研究報告》顯示,61.1%的使用者認為出行安全性是使用網約車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儘管順風車業務已經重啟,但是使用者心理的芥蒂仍在。
如果滴滴上市後再出現類似的安全事件,對公司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其次是盈利難題。
Uber雖已登陸資本市場,但至今仍未擺脫虧損困局,這使得投資人的信心被大大消磨。
成立8年來,滴滴也一直在燒錢的路上,前期燒錢“打仗”,後期燒錢擴張。
當然,不盈利不代表就不能上市,只是如果不能解決盈利的難題,恐怕即便上市也難取得滿意的市值。
再次,激進的全球化策略藏隱憂。
此前,程維曾表示,在中國主場的競賽結束了,希望去中立賽場或者是客場試一試。
在最近幾年裡,滴滴激進的投資了包括美國Lyft、歐洲的Taxify、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中東的Careem等出行服務平臺。
往好處想,滴滴可以在Uber分身乏力時搶佔國際市場先機,但如果戰線拉得過長或者運籌能力不足,則有可能出現多點爆雷的結局。
最後,潛力最大的車服業務難做大。
上面也說了雖然滴滴在國內網際網路出行領域一家獨大,但是單靠這塊業務很難盈利,而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與汽車服務相關市場開始爆發。
滴滴顯然也看到了這塊“肥肉”,目前滴滴旗下小桔車服業務包括小桔有車、小桔加油、小桔養車及分時租賃,滴滴金融可以提供貸款、理財、車險意外險等服務,這些都將是滴滴未來在汽車後市場獲得現金流的業務。
但目前來看,這些服務僅在滴滴體系內執行,外界的影響力相對較小,況且這些服務仍被少數巨頭把持,滴滴想要做大並不容易。
除了以上四點外,也有不少人士認為滴滴錯過了最佳上市時機,現如今資本市場波雲詭異,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滴滴衝擊上市產生了不利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系講師範嘉斯認為,從2012年上線到如今,滴滴的最佳上市時間應該出現在2018年前後。然而,2018年的滴滴無暇顧及IPO。同時,2018年末至2019年營商環境中出現了幾大變化。一是資本退潮。由於共享單車等的失敗案例,資本開始重新審視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變得更加謹慎。伴隨去槓桿的深入,巨集觀環境的資金開始收緊。二是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見頂,導致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和新興產業均增長乏力。
綜上所述,滴滴上市仍有很多不確定性。
總 結
國內網際網路出行賽道經過多年的生死鏖戰,有很多參與者先後出局。
但這並不意味著滴滴的競品在減少,因為品牌和實力更加強大的對手們入局了,上汽、北汽、吉利等車企都瞄準了共享出行領域,美團、高德、哈囉等網際網路企業也試圖分一杯羹。
面對雙重壓力,滴滴未來的路還有很遠。
昔日同為TMD小巨頭的位元組跳動和美團估值(市值)已突破千億美元,而滴滴出行的估值還在600億美元上下波動,滴滴和管理層為了不掉隊推出了一系列新業務,但是叫車紅包要繼續發、新業務補貼拉新也要做,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流血上市”不失為籌集資金的好辦法,但是還要看程維和投資人能否下這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