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三個命令,你就不再是git只會用三板斧的菜鳥了

TechFlow2019發表於2020-10-22

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們介紹了最基本的git add、git commit和git push的用法以及基本原理,還介紹了gitignore檔案的設定方法,從而讓我們可以使用git add .來新增我們想要的檔案,而不必要手動區分。

今天我們繼續來介紹幾個git當中常用並且重要的命令,它們分別是git diff,檢視提交歷史的git log。

git diff

git diff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命令,很多大牛都用它檢視程式碼的改動,因為它的確非常方便。git diff命令可以檢視當前工作區與暫存區的差別,也就是說可以檢視到當前我們修改或者是新增的,但是還沒有add進暫存區的程式碼。它會列出改動前後的對比,方便我們進行檢視和修改。

比如我隨便找了個repo執行了一下git diff,後面沒有加上任何引數,我從結果當中擷取了一個片段如下:

由於我配置了zsh,它會高亮顯示修改前後的內容對比。比如在上面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刪除了一行,新增了兩行。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檢視前後的改動,方便我們檢查修改的邏輯是否有出錯。

git diff + 檔案路徑

當然git diff如果不加任何引數的話,會預設展示所有的檔案改動,有時候我們改動的量比較大,看起來也會比較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加上檔名,檢視一下某一個檔案具體的改動。比如上面例子當中的改動,發生在一個shell檔案當中,我可以直接執行git diff shell/prepare_data.sh,也就是這個shell檔案對應的路徑,會發現其他的改動都看不到了。

git diff --cached

前面說了,我們在不加任何引數的情況下檢視的是工作區(add命令之前)的程式碼和暫存區的差別,如果我們已經把所有程式碼都add進來了,那麼當我們執行git diff是不會顯示任何東西的。比如我們在剛才的倉庫先把所有程式碼提交一下,再來執行git diff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剛才所有的改動都沒了,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把程式碼提交到暫存區了,不加引數的時候是比較的工作區和暫存區的差別。這個時候我們再想看diff,想看的其實是暫存區和本地git倉庫的差別,也就是已經add了還沒commit的改動。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cached引數來實現,--cached引數後面同樣可以再跟上檔名,檢視某一個具體的檔案。

比如當我們執行git diff --cached shell/prepare_data.sh之後,剛才的改動就又重新展示出來了。

其他用法

除了剛才提到的方法之外,git diff還有一些其他的用法。比如還可以和一個確定的提交,另外一個分支進行比較。這些命令相對不太常用,我們簡單列舉一下:

# 比較工作區和某一個提交的差別
git diff <commitid>

# 比較工作區和某一個提交某一個檔案的差別
git diff <commitid> <filepath>

# 比較暫存區和某一個提交的差別
git diff --cached <commitid>

# 比較暫存區和某一個提交某一個檔案的差別
git diff --cached <commitid> <filepath>

git log

git log大家可能有所耳聞,即使沒有也不難從名字當中猜出用途,它可以展示出當前分支上所有的提交。

比如當我在存放git文章的repo下執行git log,就可以檢視到之前的提交記錄:

log當中有兩處比較重要的資訊,我都用紅筆高亮了出來。其中一個是commit後面跟著的一長串,這個是commit id,它在git倉庫當中是唯一的,我們可以用它來鎖定一個commit。比如剛才上面提到的git diff和某一個commit比較,傳入的commitid就是這個。

我們沒必要複製全部的id,因為太長了,實際上git有自動補全功能,我們一般複製前面幾位就可以了。比如git diff dfd55就足夠了,git會根據我們輸入的幾位查詢到符合條件的commit,一般來說前幾位就足夠鎖定一個commit了。

第二個關鍵資訊就是提交資訊,也就是我們每次commit -m之後後面輸入的字串,也就是表示這個commit當中的改動改動了什麼,這個是開發者寫的,也是比較關鍵的提示資訊。

git log -p

當我們執行git log的時候只會展示提交相關的資訊,是不會把每一次改動的內容都展示出來的,一則沒有必要,二則未免太多了。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希望看到每一個commit當中改動的究竟是什麼,如果通過git diff一個一個檢視也太麻煩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上引數來實現這點,只需要在git log後面加上-p,它就會展示出每一個commit中的改動

其實我們從頭部的日誌資訊也可以看得出來,它底層也是通過git diff實現的。由於commit當中的改動量可能很大,所以我們這樣檢視到的內容也會非常多。我們可以在-p後面再加上一個-n表示我們想要檢視的最近幾條commit資訊,比如git log -p -2檢視的就是最近兩條提交資訊。

git log --stat

有的時候(比如HR根據程式碼確定績效)我們只是想要檢視每一次commit到底有多少改動量,而不想知道具體的改動是什麼,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stat引數。

它會告訴我們這個commit中每一個檔案做的改動有多少,方便我們檢視具體到檔案的變更。

git log --pretty

pretty這個引數是一個神器,它可以支援讓我們自己diy我們想要看到的log展示。比如常用的是git log --pretty=oneline,這裡的oneline是一種格式,表示單行展示,也就是會把commit展示的資訊壓縮成一行。

我們可以看到它省略了author、時間等資訊,僅僅保留了commitid和comment資訊。這種一般用在排查問題的時候,想要快速找到某一個commit。除了oneline之外,官方還提供了其他幾種format,比如short、full、fuller這三種,這三者展示的資訊略有差別,大家可以自行嘗試一下。

最後介紹一種牛叉的用法,就是我們自己來定義我們想要的輸出結果。舉個例子,比如我想要看到的log日誌當中應該包含commitid,提交時間,作者以及comment。那麼我們就可以自己定義出一種格式:%h - %ad - %an - %s。這樣我們執行的命令就是:

git log --pretty=format:"%h - %ad - %an - %s"

得到的結果會是:

這正是我們想要的,這裡的%h, %ad其實也是官方提供的引數,他們分別表示一種資訊。比如%h表示短commitid,%ad表示提交時間,%an表示作者資訊,%s表示提交時的comment。當然可選的引數不止這些,官方提供了一個表格,表格當中的引數都可以選擇。

git log還有一種引數的用法是--graph,可以展示出提交的一個樹形分支結構。也是非常非常好用的,但是我找不到合適的repo展示,所以用一個官方的例子展示給大家:

除了上面介紹的功能之外,git log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相對來說不是很常用,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檢視一下官方文件,體會一下git命令的強大。

總結

怎麼樣,今天介紹的git diff和git log命令都學會了嗎,是不是有一種看起來簡單其實學起來還挺複雜的感覺?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因為git是面向所有開發者的,不同的開發者有不同的習慣,總有些人有些自己特殊的需求。所以git也就被設計的非常複雜和強大,可以實現各種功能,我們也沒必要全部學會,根據日常的需要進行取捨,一部分重點學習,其他的泛泛了解即可。

衷心祝願大家每天都有所收穫。如果還喜歡今天的內容的話,請來一個三連支援吧~(點贊、關注、轉發

原文連結,求個關注

本文使用 mdnice 排版

- END -

{{uploading-image-496861.png(upload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