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資料價值單靠大資料公司靠不住?

lumin1020發表於2020-04-28

    【IT168 評論】“向資料要價值”已經成為當下企業的共識,的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素資源日益稀缺,而成為重要要素資源的資料,將進入資源價值釋放期。

  國家發改委日前也明確了大資料作為“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羅馬非一日建成,資料從資源向資產轉變釋放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都2020年了,如今是否到了資料價值釋放期?身處變革中的企業使用者有怎樣的探索實踐?IT168採訪了部分大資料廠商和企業CIO,本篇分享東旭集團金融資訊總監尤寬的一些見解和公司實踐。

資料資源化已到資產化未達

  在尤寬看來,從資料資源向資料資產轉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資料採集和使用、資料資源化、資料資產化。

   在資料採集和使用階段,企業意識到歷史生產經營資料能夠幫助企業更有效開展當前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且有助於對企業未來經營預測。開始進行歷史資料整理、建立主資料標準,建立資料的採集、整理和加工的資訊系統,形成可持續提供資料資源的資料平臺,對企業內部資料的集合和分門別類儲存,以用於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隨著對自身資料的整合與挖掘,企業會發現僅僅自身生產經營產生的資料進行採集整理加工,於企業發展的作用有限,比如預測市場趨勢來幫助企業制定市場戰略或者決策,需要更多外部的資料,企業開始將眼光看向行業和市場,購買或有意識採集行業資料和市場資料,豐富自身的資料儲存倉庫。在該階段,企業意識到資料的重要,但對資料的使用主要用於分析和預測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屬於內部使用階段。

   資料資源化階段,透過對資料使用的進一步強化後,企業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資料資源化階段,企業的資料量和資料維度進一步豐富,但因企業受限於自身的需求,所關心的資料依然限於自身生產經營有關的內容,資料本身難以反應全貌,使用範圍也僅適用於企業自身。隨著雲端計算、大資料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大範圍應用,資料量進一步擴大,形成各種資料資源池。湧現了很多大資料公司,專門進行大範圍、細粒度的採集、整理資料。逐漸形成一種大資料公司提供經整理加工後的資料,一般企業購買資料的方式。並且,因為對資料保護相關法規的不完善,出現很多非法獲取倒賣個人和企業資訊的案件。

   資料的資產化階段,在這個階段,伴隨著整個社會各行各業資料的豐富和完善,資料標準的建立,資料將走出單一企業或行業範圍,成為全社會共享和使用的一種通用虛擬物品,並且資料的形態將被進一步標準化,成為一種特殊型別的產品。在這個階段,將形成一種資料資產標準,實現資料資源的可控制、可量化和可變現。屆時社會形態將出現很大的變化,將會出現一個現實社會對應的虛擬的數字社會,兩個社會相互對映。每一個人會對應一個“數字人”,資料資產掌握在“數字人”的手中,在數字社會中作為商品實現流通。

  在尤寬的描述中,以一個企業的視角,從資料資源到資料資產轉化要經歷企業內部的使用,到行業與社會的資料合作,最終會將現實世界在數字世界裡進行重塑,那將是一個終極狀態。

  目前,整個市場處於資料資源化階段的中後期,尤寬認為進入資料的資產化階段的的關鍵標誌是資料資產標準的大規模建立。

大資料平臺是基礎而非核心

  資料資產標準大規模建立還有待時日,需要企業、行業和政府社會的合作完成。單從企業側來看,比如傳統企業的IT遺留資產比較重,多年來部署了大量的業務系統,這些業務系統各自為戰,煙囪林立,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資料標準,為企業資料聯通流轉帶來了挑戰,目前橫亙在很多企業面前的大山是企業內部資料標準的統一和整合。

  部分企業選擇引入主資料管理來對OA、ERP、CRM、SCM、HR等系統改造,而有的企業擔心改造成本比較高,會跳過主資料直接選擇構建資料倉儲或者搭建大資料平臺來實現企業資料的標準統一和互通互聯,對企業資料進行長期而持續的治理,進一步獲得價值。

  從資料資源到資料資產轉化過程中,目前大多數企業都踏上了數字化轉型的旅程。筆者在上一篇 《轉型有風險,企業數字化要如何有序推進?》中介紹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資料的重視,大資料平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也是見仁見智,尤寬認為大資料平臺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而非核心,而人工智慧技術才是核心。“現階段的所謂數字化轉型,還不是真正的數字化。真正的數字化,是產生了虛擬數字世界後,現實企業在數字世界對映出來‘數字企業’,兩個企業在並行。在真正數字化的情景下,人或企業的所有活動,會自動在數字世界產生對應的資料,而不是人去輸入。在這個階段中大資料平臺提供了一個資料的基礎,而AI才是數字化的核心。因為只有AI才能產生數字世界中與現實世界中想對應的對映,並在每個環節進行活動。這樣數字化的企業才是有效執行的。”

  把目光從遙遠的全息數字化世界回退到當下,企業在挖掘資料價值方面會有側重,比如尤寬所負責的金融領域。目前,金融是高度依賴資訊系統,而且一直以來金融業不同於製造業等傳統行業,其資訊化程度相對較高,所有的業務都需要在資訊系統中完成,業務資料也都在資訊系統中儲存,但這些資料的源頭,卻並不是資訊系統自身產生,而是由人來輸入,人為輸入導致資料分散,難以形成整體的業務狀態模式,對企業掌握自身經營情況以及制定經營策略造成不小的挑戰。此外人為輸入資料效率低而且也容易出錯,因此東旭集團金融業務引入了資料分析平臺,幫助企業掌握整體經營情況,並能夠根據風險模型,考慮不同業務的風險程度,並對未來可能的業務模式,進行風險指標和風險狀態測算,“就向雷達一樣,能夠提前發現前方的危險,立即進行前進路線的調整。”

  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來講,企業從資料資源到資料資產的轉變過程中,離不開技術服務商的支援,“術業有專攻,企業擅長做的是自己的業務,而不是做資料資源(除非想轉向做大資料公司)。資料資源整合應是專業的大資料公司來做,企業與大資料公司合作進行資料資源的整合。”

單純靠大資料公司靠不住?

  從2013年的大資料元年算起,國內企業對大資料技術的應用日漸成熟,但是目前除了少數網際網路企業,大部分企業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

  在初級的探索階段,企業和廠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ToB服務市場的供需方存在一個天然的矛盾點,即定製化需求與標準化發展之間需要平衡,廠商希望產品可以更加標準化的進行行業複用,儘量避免被單個企業客戶繫結,形成規模化效應為自身帶來更多的發展和利益,而企業認為國內ToB產品和服務成熟度不夠,且缺乏對自身業務的足夠理解。

  在大資料行業這樣的矛盾同樣存在,多位企業的CIO認可當前國內大資料公司的產品和技術,但是產品和技術並非其選型時首要關注的要素,他們更關注廠商對行業和企業的業務理解,並認為國內大資料廠商還此方面還有待加強。

  “大資料公司對企業的業務要有透徹的理解,對企業的經營生產模式和戰略方向要有透徹的理解。目前的大資料公司更多的還是賣產品賣系統,不關心或者做不到幫助企業做資料資源整合,更談不上資料價值釋放了。所以很多企業才想自己做資料資源整合,但企業又不擅長資料技術。”尤寬的建議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業客戶的心聲,他認為從市場方面,未來破局的關鍵是諮詢公司、大資料公司和軟體公司一起合作,才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資料資源的價值。而從企業自身而言,“還是要進一步做好生產經營的流程化、自動化,業務能夠打通線上線下和對內對外,實現全鏈條業務開展、資料的採集和整理。”

  企業和廠商之間早已不再是過去那種單純買賣關係,而是長期合作共贏的夥伴。絕大多數大資料公司意識到國內企業的需求,往往提供“產品+服務+諮詢”的綜合解決方案,其中負責諮詢的團隊一般都是企業邀請的業內的資深人士,有時也會從團隊內部培養,因為客戶成功則企業成功,如今在風起雲湧的數字化轉型中,牽涉廣變化快,相信未來會如尤寬所言,企業、廠商、諮詢公司會多方合作,都同處浪潮和漩渦,還有很多需要一起探索。

  資料資源向資料資產轉變釋放價值是企業應對商業模式變革的應對之法,而非最終極的目標,“真正驅動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是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需求,技術只是起到一個工具和輔助作用,是相對簡單的一步。”尤寬認為,變革總有成功和失敗,“成敗的關鍵是企業對自身戰略方向的思考和對自身的定位,是企業的戰略轉型,是企業商業新模式的建立,是業務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進步。”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512/viewspace-268897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