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商網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127家零售業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0957.54億元,淨利潤729億元。

備註:

1、圖表為不完全統計,榜單按企業營收排名,資料來源為該上市公司財報。

2、貨幣單位為人民幣,美元、港幣按匯率轉換成人民幣。

3、標*號的為美股上市公司,淨利潤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統計。

4、阿里巴巴電商收入模式為平臺商家租金和廣告收入,因此營收低,淨利潤較高。

較高盈利水平並未真實反映行業盈利能力

127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高達6.65%,但這並不是行業真實的行業水平。

(1)蘇寧易購淨利潤猛增19倍、實現60.03億元淨利潤,主要原因是出售阿里股份,剔除這一因素後的淨利潤為3.96億元。

(2)京東、阿里、唯品會、聚美優品、寺庫5家美股上市公司,淨利潤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統計,這與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的淨利潤有很大差距。如京東2017年全年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的淨利潤為50億元人民幣,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的淨利潤為1.17億元人民幣。

(3)如果剔除5家美股上市公司與蘇寧易購的經營資料,其他121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率為4.97%。這與行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相比較,仍然是一個被高估的盈利水平。其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問題是: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沒有增長甚至出現嚴重虧損的情況下,租金收入、投資收益,甚至變賣“家當”的收益,不僅彌補了鉅額虧損,甚至創造了鉅額的淨利潤。

(4)有些公司是賬面雖然是盈利的,但自營業務虧損,靠投資收益與租金收入實現淨利潤。如排在127家零售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最後一位的“上海九百”就是典型例子。2018年上半年“上海九百”的淨利潤大於營收,營收3590萬元,淨利潤4971萬元。

對傳統主業消失或不景氣的國有上市公司來說,這屬於正常現象。

該公司的前身是建立於1939年的百樂商場,1966年定名為“第九百貨”號碼百貨商店(號碼百貨商店按照號碼命名店鋪名稱,上海共有12家,目前大部分已經轉型或改名,如十百恢復了“永安公司”店名),1994年上市。從其業務結構與收入來源來看,原來的百貨主業已經不存在,如今全資自營的業務是“正章洗染”,虧損約585萬元。持股38%的“九百城市廣場”主要是出租業務,投資收益淨利潤1216萬元。最主要的投資收益來自於持有“久光百貨”30%的股權,淨利潤收益為4200萬元。

不少以“百貨商店”命名的“上市公司”,既不是“百貨”,也不是“商店”,早就變成了“投資人”與“房東”。很多經營不景氣的的國企上市公司,都擁有好多房產資源,市中心都有好些樓,隨便賣一個又能過上幾年好日子。

轉型期經營業績發生較大變化

從2015年到2017年,零售業上市公司的營收下降面、淨利潤下降面、營收與淨利潤雙降面以及虧損面,除2017年虧損面比上年擴大了1個多百分點外,其他指標都逐年下降,業績下滑得到有效控制,下降幅度逐年收窄。但2018年上半年營收下降面與虧損面雖然有一定的下降,但淨利潤下降面與兩項指標雙降面都有所擴大,如表1所示。

表1、 2015-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上市公司營收、淨利潤與虧損情況對比

轉型是行業的大趨勢,但轉型方式與結果有所不同。舉例如下:

(1)有些公司從盈利轉為鉅額虧損。據稱是由於“戰略轉型”,如國美零售,2018年中期業績顯示:營收347.0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84%,淨利潤虧損4.57億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1.22億元。對此,國美零售稱:“報告期內,因進入戰略轉型的實施期”,導致集團的銷售收入與淨利潤同比下降。

但是,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先生總結道:“國美正進入‘家·生活’戰略轉型的實施期,上半年線上線下交易總額的增幅證明了初步的成效。我們確信國美的轉型將為集團未來發展帶來更大裨益。國美將繼續推進‘社交+商務+分享’戰略,從‘新業務、新市場、新技術’三個維度進行發展,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並以共享零售模式為顧客提供全方位消費體驗。”

(2)作為行業標杆企業的高鑫零售,在轉型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營收微量下降的情況。其總營收包括貨品銷售與租金收入兩個部分,租金收入、毛利額與毛利率都略有上升,主要是貨品銷售額下降,一是開店超過一年的可比門店銷售(同店銷售)出現了1.56%的負增長,比去年同期的-0.9%有所擴大;二是在家電、紡織品、生活必需品、生鮮、快銷品類五類貨品銷售中,生鮮品類、快銷品類持續增長,家電品類銷售下降了16%。有報導稱:818發燒節,282家蘇寧易購大潤發店,銷售同比增長1067%。與蘇寧合作,家電品類能否止跌,拭目以待。

2017年飛牛網轉型,重點發展B2B業務,2018年實現了快速增長,如大潤發的B2B業務實現了25億元銷售額,相當於2017年B2B業務全年的銷售總額,佔貨品銷售總額逾4%。

門店數字化、天貓下凡、淘寶心選、天貓智慧母嬰區、“歐尚一分鐘”無人售貨櫃、淘鮮達、盒小馬、與蘇寧合作以及擁有48家在建大型綜合賣場的經營事實表明,高鑫零售仍然是一家極具活力的零售商,他們“不斷折騰”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與發展路徑。

(3)聯華超市連續虧損後終於實現了盈利。從2015年到2017年,聯華超市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額已逾12億元,但今年上半年終於實現了3900多萬元的淨利潤。中報稱成功扭虧為盈主要原因是:聚焦新零售探索,提升線上銷售能力,增加同店銷售規模;積極打造差異化供應鏈,加強與供貨商的談判能力,提升服務收入;優化生鮮源頭採購網路,發展生鮮自營基地,為門店鮮食品類擴大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優化網點,落實降本增效,成本費用控制卓見成效。

中報資料顯示:毛利率從15.15%下降到14.42%;綜合收益率從25.28%下降到24.82%;同店增幅從-3.07%提高到1.2%;營收總體下降1.2%。營收下降與同店銷售增幅提升,以及實現扭虧為盈,都與關閉虧損嚴重的不良店鋪有關。為提高實體網點盈利能力,聯華超市在2018年上半年減少了170家網點。聯華超市3425家門店,81.31%的門店位於競爭激烈華東地區,如果單純依靠店鋪銷售,業績變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的業績顯示,大型綜合超市新開2家,關閉3家,因關閉店鋪導致銷售下降4.3%,但同店銷售已經出現了增長趨勢,從去年同期的-3.33%提高到今年的0.19%。雖然毛利率下降,但綜合收益率與經營利潤率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經營利潤率達到3.01%。

超級市場(即中小型標準超市)開店71家,關閉34家,淨增37家,實現了4.8%的銷售增長,同店銷售增長從去年同期的-1.67%增長到今年的3.92%。但毛利率、綜合收益率和經營利潤率分別下降了2.12、2.36、0.95個百分點,經營利潤率僅為2.45%,低於大型綜合超市。

便利店新開35家,未說明關店情況,銷售額下降0.7%,同店銷售增幅從去年同期的-5.70%縮小到今年的-1.96%。在毛利率與綜合收益率提高的情況下(綜合收益率達到23.41%),經營虧損仍然在擴大,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6.72%降低到今年的-7.49%。傳統的、老牌的、規模化、加盟化的便利店為什麼不賺錢?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行業問題,值得重視。

業內人士稱,轉型不一定成功,但不轉型肯定會失敗!所以,激流勇進是當下零售企業應有的經營風格。日前我在網上說“靜看零售業發展!也辛苦侯總了,到這個年紀,應該享受人生了,還在折騰!向侯毅學習!”,沒想到盒馬鮮生侯毅總卻回話說:“人生短暫,為何不大賭一把呢?All in 才是我們零售人的態度”(注:9點到9點,週六再加班)。

我說:“All in 的另一種理解也是阿里的哲學,竭盡全力而不是盡力而為!”對此,侯毅表示大讚:“996是阿里人的生活方式,正因為我們比別人多努力一些,才有今天阿里的成就”。這就是“零售血”啊!過去曾經讓我們看到過這種“零售血”,後來的零售喪失了澎湃的激情,零售就衰落了。

所以,中國零售業的轉型發展需要重振“零售激情”!我們不知道誰能成功,也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轉型方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失去激情的企業一定沒有希望!虧損並不能說明什麼,盈利也並不能確保企業永續經營,貴在不斷試錯,並調整到最接近顧客的狀態,才能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

分業態經營情況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00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網上實物商品銷售額為3.1277萬億元,同比增長29.8%,其社零佔比為17.37%。即將接近20%拐點的網上實物商品的社零佔比,確實已經滲透到各類消費人群、各個消費領域、全國各個消費地域,雖然馬老師說單純的電商“不行了”,但由此對整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正像一個“幽靈”在中國天地擴充套件到全球天地。

從轉型企業的實踐也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單純依靠門店“轉型”,後續業績提升缺乏預期;依靠橫向擴充套件與連結,會具有比較大的想象空間與業績增長空間。

127家零售業上市公司,如果按照公司數量來劃分,百貨與服飾的上市公司數最多,其中,百貨48家,實現營收2230.13億元,淨利潤80.46億元,淨利潤率為3.61%,服飾46家,實現營收1027.16億元,淨利潤150.26億元,淨利潤率為14.63%,兩者合計94家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74%,營收佔比與淨利潤佔比分別為29.72%和31.65%。也就是說:7成以上的百貨服飾類上市公司,實現了三成左右的營收與淨利潤。由此讓人感覺,這類上市公司的數量是不是有點多!

▲上半年主要百貨上市公司營收榜

▲上半年主要服飾上市公司營收榜

15家超市公司,實現營收1635.23億元,淨利潤43.9億元,淨利潤率為2.68%,在總量中的佔比分別為:14.92%和6.02%。

▲上半年主要超市上市公司營收榜

京東、阿里、唯品會、聚美優品、寺庫這五家以電商為主導的公司,實現營收4103.13億元,淨利潤383.46億元,淨利潤率為9.35%,分別佔總量的37.45%和52.60%。這還未包括線上銷售已經超過一半的蘇寧易購。

▲上半年電商上市公司營收榜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居民消費支出結構顯示:保健大於保暖,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佔比為8.9%,衣著消費僅佔7.4%;住和行大於吃和用,居住消費佔22.4%,交通通訊消費佔13.4%,兩項合計為35.8%,食品菸酒佔29.3%,生活用品及服務佔6.2%,兩項合計為35.5%;此外,教育文化娛樂佔9.7%,其他用品及服務佔2.6%。

服飾類企業是“製造型零售商”,百貨類企業是“地產型零售商”,電商類企業是“平臺型零售商”,超商類企業是“搬運型零售商”。

這四類零售商,服飾類企業“太雜”,公司眾多,品牌眾多,網點眾多,品類眾多,但消費者仍然感覺買不到合身的衣服;百貨類企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衝擊,但如果擁有房產,轉型及時,小日子仍然過得有滋有味,儘管消費者去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已經不是以購買服飾為主要訴求;電商企業依靠平臺的聚合與賦能,儘管自營銷售並不是很高,但收入越來越可觀,平臺型零售業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爆發力,最終既具有上游商品供應鏈整合力,又具有下游B2B供應鏈整合力,還具備數字化營運力,將成為未來零售業的主流形式之一,甚至沒有“之一”。

超商類企業屬於“搬運工”,如果繼續做搬運工,無論大型綜合超市、標準超市、便利店,毛利率將會繼續下降,成本將會繼續上升,盈利空間將會越來越小。當前行業關注的都是新型的生鮮超市,如盒馬鮮生、京東7FRESH等,都制定龐大的全國發展計劃。

但總的來說,燒飯的人與燒飯的次數以及對食材的需求,已經出現了減少趨勢,但提供食材的店鋪則像爆米花那樣在增加。所以,他們所做的主要是存量的分流與升級,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增量,一部分是搶食材生意,一部分是搶中食與外食生意。

但從上市公司的數量來看,佔社零總額三分之一強的市場份額,一部分通過線上銷售來實現,大部分通過線下超商企業來實現,但此類上市公司只有15家,實在太少。在未來,很多優質的區域零售商都應該鼓勵上市,讓他們通過上市發展得很有實力,更規範,更有發展後勁,並向周邊區域擴充,或發展成為全國性連鎖品牌,或成為一個地區的主導企業。

對中國零售市場的六點展望

通過對2018年127家零售業上市公司營收與淨利潤表的統計分析以及部分上市公司中報的解讀,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六點展望。

(1)零售企業的轉型分為兩種:積極轉型與消極轉型。積極轉型著眼於未來,重點是兩線融合與跨界合作,並深挖供應鏈管理潛力,讓公司與潛在消費者貼得更近,走得更親,玩得更嗨,把數字化落實到營運管理的各個細微之處。

這樣的轉型,既有戰略,又有策略,更有落地的時間表與跟蹤反饋調整機制,當前可能投入較大,不一定能產生眼前效益,但未來一定屬於積極轉型的公司。消極轉型著眼於當下,重點關注眼前業績改善,缺乏前瞻性的投入,儘管口號與花樣不少,但都不能持續與真正有效地落地,結果還是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

(2)數字化與全渠道確實是零售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將引導零售企業向“精準營銷”發展,有利於降低營銷成本,減少損耗,擴大銷售,也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但目前仍然以“商品供應”為主,“技術賦能”還遠遠沒有做到。有些公司花了鉅額資金做全渠道系統建設,但線上訂貨線下退貨或A 店購買B店退貨等業務都不能打通,這怎麼能算“全渠道”。

對我國大部分零售企業來說,全渠道仍然停留在概念上,與真正打通內部與外部、本業與跨界、前臺與中臺、銷售與行為等之間的隔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資本一方面在快速推進零售的迭代,另一方面也放大了許多“偽需求”“偽模式”,最終落下一地雞毛。無人商店與便利店就是一個被極度放大的“偽需求”,無人商店可能只是為了滿足極少一部分消費者“孤獨購物”的需求,卻被當作是未來零售的一個重大發展趨勢;便利店在我國也並不是一個可以取代其他零售業態的“主導業態”,卻獲得越來越多資本的助推,一種需要以慢的方式來發展的零售業態卻採取了極速發展的模式,其結局一定是可悲的。但自助收銀肯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4)懶惰的年輕人與勤快的老年人形成明顯反差。侯毅說(大意):別以為網上購物是年輕人的事,如果忘記了中老年人,那是極大的錯誤。

通過對線上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如今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用一個外賣APP解決所有問題,哪怕是多一個APP也都會不耐煩。

但50後60後中老年人,即盒馬鮮生所說的“潮流長輩”,仍然保留著年輕時候的那股上進心勤奮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很快就學會了利用網際網路武裝自己的各種“本領”,並以此為榮。零售人應該看到這兩代人的不同習性,分別去迎合他們的不同訴求。

(5)從消費視角來看,應該更多地關注總體消費的分層化現象與個體消費的多面化現象。隨著房價企穩,物價上漲,以及對未來生活不穩定預期的增強,消費升級的同時,更應該看到消費降級現象。多做一些對消費者有利的、實惠的、平實的、簡約的事情,而不是以“品質”“品牌”“品味”“品格”的名義去忽悠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

(6)要大力發展“健康零售”。從零售現狀視角來看,零售商的合規經營,消費者的合規消費,整個零售市場的合規性面臨重大挑戰。法不責眾顯然是當下零售業必須正視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不改觀,就沒有忠誠使用者,就不可能有可信賴的零售品牌。

總之,零售的發展既需要重振“零售激情”,更需要重新調整“發展思路”,還需要有“落地方略”與“技術賦能”。數字化是手段,人性化才是核心。零售如果只關注冷冰冰的資料,其未來恐怕也是冷冰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