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oxforddictionaries.com

作為Hangry一詞的主要作者,Jennifer MacCormack MA博士說:“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飢餓導致的情緒狀態的心理機制,找出在飢餓情況下,一個人是如何變得焦慮不安的。”這項研究已於6月11日發表在《Emotion》雜誌上。

DOI:http://dx.doi.org/10.1037/emo0000422

MacCormack認為,當一個人飢餓時,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飢餓是否會導致負面情緒:環境和自我意識。

環境對飢餓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首先進行了兩項涉及400多名美國人的線上實驗。根據實驗設定,參與者會看到一個旨在引發積極、中性或消極感受的圖片。隨後,他們被要求看一個模糊的中國象形文字,並被要求按照7分制從愉快到不愉快物件形文字進行評分。接著,參與者還被要求報告他們有多餓。

研究人員發現,飢餓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將含糊不清的中國象形文字評定為負面,但前提是首先要受到開始看見的負面圖片的影響。“我們認為,負面圖片提供了一個背景,它讓人們將飢餓感解讀為象形文字是令人不快的,”MacCormack說,“相比愉快與正常的感覺,負面的資訊似乎更容易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於飢餓感上面。”

自我意識影響是否會“餓怒”

除了環境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是否從飢餓狀態走向“餓怒”狀態外,MacCormack認為,人們的情感意識水平也很重要。那些意識到自己的飢餓且以一種情緒表現出來的人,反而不太會飢餓成怒。

在一項涉及200多名大學生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要求參與者一部分禁食一部分提前進食。接著,在一些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旨在集中注意力於情緒的寫作練習後,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參與進一個旨在喚起負面情緒的場景中:學生們被要求在電腦上完成一項枯燥的練習,而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電腦被程式設計為在完成之前崩潰。隨後,一名研究人員走進房間,將電腦當機歸咎於學生。

實驗結束後,參與者被要求填寫關於他們的情緒和他們對實驗質量的看法的問卷。研究人員發現,飢餓的人在沒有明確關注自己的情緒時,會產生更嚴重的不愉快情緒,比如壓力感和仇恨感。這些人還認為,進行這項實驗的研究人員更加武斷或苛刻;而那些花時間思考自己情緒的參與者,即使餓了,也沒有出現這些情緒或社會感知的變化。

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強調了身心之間的聯絡。我們的身體在塑造我們時時刻刻的經歷、感知與行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我們是餓是飽,是累是休息,是病還是健康。”MacCormack說,“這意味著保護我們的身體,注意來自身體訊號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不僅關係到我們的長期精神健康,還關係到我們的心理體驗、社會關係以及日常工作與生活質量。”

最後,儘管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飢餓,但MacCormack認為,這些結果可能也會延伸到引發負面情緒的其他身體狀態,如疲勞或炎症等,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責編:艾曼

參考資料:

Hunger can lead to anger, but it’s more complicated than a drop in blood sugar, study 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