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廣東、山東、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汙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根據4月17日釋出的《深圳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2017年全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8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佔GDP比重40.9%.從資料可見,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深圳經濟新支柱,從新一代資訊科技、網際網路、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增長可以看到,作為先行區,深圳正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圳正在向現代化經濟體系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性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看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於深圳來說,是經濟體系轉變的必然結果。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對的是傳統經濟體系,這兩者的產業動力不一樣。傳統經濟體系的產業動力是勞動力、生產要素投入兩大方面,其中生產要素是指礦產、資金等資源的投入。

然而,深圳的經濟已經走出了傳統經濟體系,正在向現代化經濟體系邁進。曲建分析,一則深圳的地價、用工成本,已經不可能再讓傳統經濟體系生存下去,是市場選擇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模式。而目前,深圳正在用知識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在“廣東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新興產業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去年深圳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41%,對GDP增量的貢獻率超過50%,新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陳如桂還在會上透露,下一步將落實總書記的要求,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出臺未來產業發展的專門計劃,不斷增強發展的新動能。

改革開放和技術革新兩輪驅動

深圳一直用企業的實力在說話。中興通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企業居首;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擁有全球86%以上的超材料領域發明專利;騰訊公司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全國前十;大族鐳射、華訊方舟處於行業屬領軍地位;華大基因去年營收21億元,同比增長22%……

從實際資料來看,深圳也是一路在走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根據2017年的統計年報顯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增加值459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1022.75億元,增長23.4%;新材料產業增加值454.15億元,增長15.1%;生物產業增加值295.94億元,增長24.6%;新能源產業增加值676.40億元,增長15.4%;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671.10億元,增長12.7%;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2243.95億元,增長14.5%.

另外,四大未來產業中,海洋產業增加值40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航空航天產業增加值146.64億元,增長30.5%;機器人、可穿戴裝置和智慧裝備產業增加值639.64億元,增長15.1%;生命健康產業增加值98.12億元,增長19.5%.

在這些未來產業的推動下,曲建說深圳是兩個輪子在走,一個是改革開放的輪子推著走,另一個是技術革新的輪子推著走。在兩個輪子的作用下,深圳的效率有目共睹。根據英國《經濟學家》2015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全世界現有大約4300個經濟特區,深圳最成功。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釋出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在全球熱點地區創新叢集中,深圳居第二名,僅次於東京,領先矽谷。

制度創新為企業“減重”

在科創大力發展的背後,是深圳對於科技創新的扶持。去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創新能級大幅增強;PCT國際專利年申請量約2萬件,連續十幾年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一萬家,各類創新載體和平臺1688家,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顯著提升;新一代移動通訊、無人機、柔性顯示等領域技術全球領先,技術創新由“跟跑”向“並跑”、“領跑”的轉變。

曲建分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創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分別是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教育創新。深圳除了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用力以外,在其他兩方面也在持續發力。

以制度上的創新為例,早在2016年7月份,深圳市政府就下發了《深圳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明確了深圳在2016年到2018年,三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步驟。根據方案包括要為企業減負,將深圳國有“殭屍企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投資4080億元補短板惠民生等等。

三年時間過去了,從深圳市國稅局的統計來看,落實國務院減稅政策以及支援高新企業、小微企業、“雙創”等稅收優惠政策,深圳國稅2017年各項稅收減免超過1650億元,出口退(免)稅1300億元,合計超過2950億元,約佔2017年深圳國稅稅收收入5000多億元的60%.

而在清除“殭屍企業”和民生補貼方面也同樣兌現了當初的計劃。曲建分析,實際上深圳與國內其他城市有很大不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矛盾並不算特別突出,比起去降產能,老百姓更關心深圳的房地產問題,如何平衡指標存貨與購買力,是深圳的課題。

深圳新的增長點在哪?智慧財產權保護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許召元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有4點:一是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高技術產業上佔領技術制高點、培育全球主導權;二是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升級情況,及時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不斷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階服務業的供給;四是轉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讓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少兵也在之前的媒體採訪中表示,對於深圳來說,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主導產業只能是高新技術產業。如何定義高新技術產業也是重中之重。曲建說,目前深圳的土地價值使得低端產業落戶不下去,土地經過幾輪市場化,廠房便宜、資金低的現象深圳已經不存在。另外深圳這幾年一直在說大力發展高階產業,很多人就以為高階產業都是“高精尖”,但實際上經濟學對於產業的劃分是按照價值鏈增值來判斷的。比如說深圳有一些做帽子、做內衣的企業,實際上並不等同於傳統的服裝業,帽子的材料可能用的都是高科技,這樣它的附加值就大。

如何繼續增加這種附加值,曲建指出要關注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曲建分析,過去我們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不夠具體,中國人傳統思維認為知識是個公共品,用於造福人類,而智慧財產權保護是西方來的概念,現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保護智慧財產權需要一個大環境。

陳如桂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接下來,深圳將依法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推進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建設中國(深圳)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南方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等平臺,完善智慧財產權激勵、質押融資政策,構建快速受理、授權、確權、維權服務體系,為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智慧財產權保障。

從種種方面看,完成現代經濟化體系的轉型,深圳任重而道遠。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採寫:南都記者 傅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