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這份榜單有很多振奮人心的資料,比如中國上榜129家公司,首次超過美國;小米首次上榜併成最年輕的500強企業;沃爾瑪連續六年蟬聯第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奪得亞軍,斬獲中國企業最高名次。
根據這份榜單,動脈網整理出與醫療相關的44家500強企業,並對這些企業的情況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分析了這些企業目前的醫療業務現狀及其在醫療領域的重要動態。
44家與醫療相關的500強企業名單
500強企業的醫療相關分佈
在500強企業中,涉及醫療健康產業的企業共44家,包括了醫療企業,與醫療相關的保險公司和涉足醫療的科技公司。
以下是國內企業的上榜資料:
科技企業中有4家上榜,分別是華為(61位)、京東(139位)、阿里巴巴(182)和騰訊(237位);
醫藥企業方面,國內只有中國醫藥集團(169位)上榜;
健康保險方面,有6家中國保險公司上榜,分別是中國平安(29位)、友邦保險(388位)、華夏保險(442位)、中國太平(451位)、國泰人壽(455位)和泰康保險(498位)。
500強醫療企業發展情況
在500強的醫療企業中,最賺錢的是2018年淨利潤高達153億美元的強生,緊隨其後的是淨利潤107億美元的羅氏。
醫療領域運營良好的企業,淨利潤大多在營業收入的15%-20%之間。國藥集團長期以來保持了高營收、高成本、低淨利,但不虧損的狀態,因此與其他企業的營收狀況有所區別。
在16家醫療企業中,美國連鎖藥店寡頭CVS Health和通用電氣(簡稱GE)出現了虧損情況。前者2018年虧損5.94億美元,後者在2018年則虧損高達224億美元,為500強企業虧損之最。
GE在近年來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一直在嘗試通過瘦身來解決債務問題。GE在2018年6月表示將拆分其醫療業務,GE healthcare獨立成為醫療公司。2018年11月,GE以15億美元出售了自己的醫療裝置融資資產;2019年2月,GE又將自己旗下的生物製藥業務以21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丹納赫。
在一系列的瘦身舉措之後,今年也許會是我們將GE納入醫療健康企業的最後一年。
在醫療領域的企業中,藥械製造領域的企業毛利率普遍高於醫療服務企業。其中主要業務範圍都在醫療領域的藥械製造企業,包括強生、羅氏、拜耳、默沙東、賽諾菲、GSK、艾伯維、雅培和美敦力,這九家企業的毛利率幾乎都在60%以上,最低的雅培也有58.6%。
只有部分業務處在醫療範圍內的工業企業,如通用電氣、西門子和3M則毛利率較低,均沒超過50%。醫療服務企業的毛利率則只有30%上下。
與高毛利相對應的就是高研發投入。在上文中提到的主營醫療的9家企業中,有7家都保持了長期的高研發投入,默沙東的研發投入佔比甚至高達22.8%。醫療服務企業則幾乎沒有研發費用。
保險公司正在大規模接入醫療健康
手握重金的保險公司正在蠢蠢欲動,其中大多數保險公司都通過投資的方式佈局醫療,也有部分企業嘗試通過自建或合作的方式佈局醫療產業。
保險公司本身的技術基礎薄弱,因此在切入醫療的過程中更適合網際網路醫療這樣以渠道為主的發展方向。在500強的保險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好醫生。
2019年平安好醫生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平安好醫生是中國平安旗下網際網路業務板塊的重要成員,2018年5月登陸港交所上市。平安好醫生以健康管理和移動醫療並舉為思路,深耕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一站式、全流程的醫療健康生態系統,以線上醫療為核心,提供標準化泛醫療產品及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比起流量入口,平安好醫生為中國平安帶來的更多的是使用者粘性。根據年報資料,報告期內,平安好醫生與商業保險(主要來自平安集團)合作的會員產品累計貢獻收入超過人民幣 2 億元,服務保險會員超過100萬。在這樣的保險合作模式中,按年付費的商業保險會員可以享受到由平安好醫生提供的涵蓋預防、就醫到康復的全流程醫療健康會員服務。
這樣的模式究竟成不成功,其實看一下平安好醫生的合作名單就一目瞭然。2019年平安好醫生先後與北大方正人壽、珠江人壽和光大銀行達成合作。這一系列合作都是以“醫療健康+保險”的形式,為會員提供醫療服務,幫助保險提升使用者粘性。平安好醫生與惠氏的合作也是為惠氏的1200萬惠氏媽媽俱樂部會員提供私人醫生服務。
2019年6月,平安好醫生髮布戰略級新產品“私人醫生”,瞄準2億中產人群,意圖讓就醫方式網際網路化,做到“讓優質醫療健康資源圍著使用者轉”。這款產品的釋出除了吸引更多使用者群體之外,更多的目的在於提升會員粘性。
這也正印證了平安好醫生傳出上市訊息之時,動脈網對其招股書的分析:當醫院、醫生、藥店、醫療圈和保險等環節全部打通後,平安好醫生將成為平安集團為“大健康”戰略量身打造的醫療服務的入口。
8大科技企業的醫療佈局解析
8家科技企業在醫療的佈局中,呈現了一定的差異性。
蘋果和谷歌主要在智慧硬體領域佈局;華為在智慧硬體之外憑藉自己多年來的積累,也嘗試通過AI與雲服務賦能醫療;在智慧硬體領域敗下陣來的微軟則選擇掉轉船頭,通過雲服務平臺擴充B端業務;京東、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三家以電商起家的企業則選擇了類似的發展路徑,都是通過醫藥流通切入醫療,隨後向技術平臺方面佈局;騰訊則更注重連線,主要以合作的方式佈局醫療。
藥械製造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領域,至今還沒有科技巨頭入局。其原因可能在於製藥領域的高技術門檻和高監管要求導致行業准入門檻較高。而且對於科技企業而言,進入製藥領域很難對他們原本的業務有所提升。
蘋果:以硬體為突破口
2019年蘋果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蘋果在醫療的佈局中,離不開硬體裝置。憑藉iphone、ipad、ipod、imac等一系列產品,蘋果已經通過自己的硬體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圈。因此蘋果進軍醫療,是以專利為支點,圍繞智慧硬體裝置,嘗試撬動健康監測生態鏈。而apple watch正是蘋果為接入醫療量身打造的可穿戴裝置。2018年底,蘋果為美版Apple Watch Series 4推送了ECG心電圖功能,為使用者提供醫療級的心電圖測試功能,對異常心律進行提醒。2019年上半年,這項功能在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得到推廣。與健康監測相關的專利正在成為蘋果攪局醫療市場的核心支點之一。
硬體技術方面,蘋果正在開發更好的醫療專用感測器。此外,iPhone的照明、攝像頭、機器視覺等功能可以提高面部識別能力、監測和診斷能力;軟體技術上,蘋果是FHIR(快速醫療保健互操作性資源)技術的主要推動者;品牌同樣也是蘋果打造健康監測系統的敲門磚。儘管,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名號同樣響徹全球,但在注重使用者體驗以及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以智慧手機發家且坐擁大量忠實果粉的蘋果公司顯然更勝一籌;資金方面,蘋果顯然不差錢。
亞馬遜:圍繞科技+醫藥零售做文章
2019年亞馬遜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2018年6月,亞馬遜完成了對線上藥店初創企業PillPack的收購,正式進軍醫藥電商。在美國錯綜複雜的供應鏈之間,PillPack通過自己的處方藥管理平臺pharmacyOS處理藥物分配、監測和支援。它還以一個交付介面的形式向支付人、製造商和新公司提供這些服務。這可以與亞馬遜現有的分銷模式很好地整合。
進軍醫療領域以來,除了持續發展醫藥零售業務之外,亞馬遜始終緊緊圍繞AI技術,不斷擴充戰略性產品Alexa的技能。2019年上半年,亞馬遜更是在Alexa上持續加註,專注於“Alexa Everywhere”戰略。
2019年4月,亞馬遜宣佈推出符合HIPAA法案的6種Alexa醫療技能;5月,亞馬遜在英國推出Alexa的新技能——My Carer Alexa,幫助早期痴呆症患者保持獨立性;在5月的後半段,亞馬遜又啟動了“亞馬遜理解醫療(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服務,試圖從電子病歷資料中挖掘更多資訊。
亞馬遜還擁有直接連線製造商、品牌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的渠道,同時擁有供應鏈、零售店和產品交付團隊。亞馬遜不僅可以圍繞Alexa打造智慧助手生態,將Alexa植入更多的外部產品中,其本身所擁有的龐大會員群體也為Alexa相關產品提供了分銷基礎。
Alphabet(谷歌母公司):醫療AI+流量入口
2019年Alphabet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在2015年的重組之後,Google Ventures(GV)、Verily和Calico成為Alphabet旗下負責醫療保健業務的子公司。其中,Verily是谷歌進軍醫療領域的主力。通過梳理谷歌在醫療領域的佈局,我們不難看出,AI是谷歌及其旗下子公司Verily在醫療領域攻城略地的核心方向。雖然硬體是AI佈局醫療的主要產品型別,但是其背後的技術基礎還是依託於谷歌多年以來在AI技術上的積累。
谷歌依靠巨大的搜尋入口,獲得數十億使用者的健康資料,這是谷歌能夠進入醫學AI領域的一大戰略資本。同時谷歌與學術界、商業醫療組織進行合作,能夠獲取新的更有價值的臨床醫學資料。這些資料以及谷歌自身收集的有關使用者的其他資訊都可用於訓練演算法,以識別健康與疾病之間連續體的模式。
微軟:退出可穿戴賦能B端
2019年微軟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在C端,由於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業績表現不佳,微軟自去年便開始萌生退意。微軟高層也明確表示過,將退出可穿戴裝置消費端市場。2019年微軟的一系列動作都表明,微軟可能會徹底離開C端市場。
微軟放棄C段之後,轉而“攻佔”B端的“山頭”。對於微軟來說,這可能才是正確的選擇。
微軟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醫療組織客戶,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25000家美國健康組織正在使用Microsoft Cloud。這一市場地位使微軟有機會向當前的醫療保健客戶追加銷售並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係。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微軟在計算機視覺、語言識別、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等方面擁有先天優勢,其對於B端企業的賦能能力明顯高於C端。
華為:可穿戴+5G+醫療資訊化賦能
2019年華為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華為最初在醫療健康上的佈局主要是在可穿戴裝置上。如今華為的可穿戴裝置已經成為了國內出貨量增速第一,並且還建立了各類健康實驗室和五個全球研發中心。華為的HUAWEI WATCH GT帶有自主研發的TruSeen3.0 心率監測系統,而華為在2019年3月變更經營範圍,很可能也是為了追趕蘋果和小米的步伐,在可穿戴裝置中再加一枚醫療砝碼。
2019年7月23日,華為在西安召開了新品釋出會,公佈了搭載血氧監測新功能的榮耀手環5。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華為仍然會在可穿戴裝置上持續加註。
在開發可穿戴裝置的同時,華為也在嘗試通過AI與雲端計算服務賦能醫療。2019年華為披露了大量的合作專案,合作方包括依圖、金域等國內細分領域頭部企業。華為在雲業務上的佈局得力於其在5G上的領先地位。在5G技術逐步進入醫療市場的當前階段,華為有機會利用自己在5G上的優勢取得領先地位。
京東:打造醫藥流通的新獨角獸
2019年京東健康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2019年5月,京東在公佈第一季度財報的同時宣佈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網際網路醫療和健康城市四個業務板塊成立“京東健康”子集團。剛剛成立的京東健康就宣佈獲得10億美元的A輪融資,多家國外機構參投。京東在醫藥流通上的佈局是他們在醫療健康方面的主要發展方向。2017年12月上線的“京東網際網路醫院”作為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療業務版塊的核心產品,是國內首批取得網際網路醫院牌照的網際網路醫院之一。2019年1月,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搬”上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同時,隨著宿遷醫保體系與京東實現系統性打通,在宿遷也誕生了醫藥電商平臺“線上醫保支付第一人”。
同時,結合自身獨特的藥品供應鏈優勢,京東健康在業界還首創了線上“醫+藥”閉環,患者在問診之後,還可以直接在京東平臺內購藥,享受送藥上門的服務,真正實現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全面、智慧、便捷的看病購藥體驗。
阿里巴巴:依託阿里健康搭建完整生態
2019年阿里健康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不過,阿里也正在嘗試通過技術尋找新的增長引擎。比如4月釋出的阿里雲與支付寶共同研發的區塊鏈醫療解決方案正式應用於武漢中心醫院的電子處方,就嘗試打通處方流通的各個環節。阿里AI也在從其他的角度突破醫療,提升臨床效率。
騰訊:醫療領域連線者,科普提供商與智慧醫院方案商
2019年騰訊醫療大事記
統計來源:動脈網動觀
根據動脈網動觀頻道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騰訊的22起新事件中,有13起商業合作。也就是說,騰訊在醫療領域更注重連線。同時騰訊自身通過騰訊醫典、騰訊優圖、騰訊雲、藥神保等專案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圈。今年釋出的騰訊醫典正是騰訊在騰愛醫生關停之後補上C端缺口的關鍵專案。
不過,騰訊連線各方的同時,同樣注重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例如,騰訊於2019年2月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合作成立國內首個腫瘤專科AI大資料聯合實驗室;4月,騰訊醫療與復旦大學專家聯手研發“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慧評估系統”;5月,騰訊優圖釋出AI手語翻譯機,幫助聽障人士實現無障礙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