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遊資網發表於2020-03-11
丨一個Steam沒能解決的頑疾。

最近,筆者的Steam上被貼滿了小廣告,放眼望去,它大概是這個樣子。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筆者大概有一年多時間沒有開啟過《絕地求生》了,但還是成為了Steam社群流無差別投放的物件,而在群裡聊天的時候筆者也發現,遇到這種情況可能不止我一個人。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筆者翻遍了Steam頁面,發現這些小廣告主要集中在兩個頁面,一個是商店頁面第五欄,也就是社群推薦欄,在以往,這裡通常都是Steam鑑賞家對遊戲的評論,但是現在每一次都能刷出這些小廣告。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另一個,就是社群欄,就像上面那張動圖裡,這個頁面已經徹底失守,幾乎淪為小廣告的陣地。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Steam主頁的商店頁面和社群頁面已經淪陷了

這個廣告投放的操作實在是太騷了,用最低的成本就鋪滿全球最有名的PC遊戲平臺的社群資源位,玩家們想要在Steam商店裡找遊戲,或是通過社群尋找物品,就無可避免地被小廣告侵襲。

而且更難以置信的是,這手操作還是借V社的手來做的,Steam在近幾個版本優化了社群功能,希望能更加智慧地推送玩家評測,通過玩家互薦遊戲,打造更貼近玩家的社群氛圍。結果被小廣告利用上之後,整個社群的風向似乎就不太對了。

“零成本、低風險的廣告投放策略”

如果從廣告投放的角度來看,這手小廣告的操作效率要比過去高得多。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這些小廣告直接選擇在Steam社群裡進行投放。以上面這個廣告來看,小廣告盯上的是一款名叫《Marbles on Stream》的遊戲,發行於2018年,總評測數量247條,顯示為特別好評,從玩家的評論來看,這是一款小眾向有一定特色的獨立遊戲。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而名為“PUBG社群管理”的賬號於3月6日在這個遊戲下貼上了小廣告,並刷了261個贊,Steam的社群智慧推薦系統將其誤識別為“有價值的鑑賞家評測”,納入了社群推薦流。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遊戲總評測數量只有兩條,另一條玩家評測還得到了開發者回覆

其實Steam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此舉來篩選優質評測,幫助獨立遊戲實現更多的曝光。

在綠光計劃結束之後,可以看到Steam對獨立遊戲一直都有著照顧,由於獨立遊戲在競爭力要遠小於傳統大廠製作的3A遊戲,所以Steam希望擴充推薦位來給到獨立遊戲更多的曝光機會。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比如Steam年度獎項,就給到獨立遊戲很多曝光支援

而發小廣告者恰恰是利用了這一點。可以看到,在3月6日這天,發小廣告者同時選擇了十幾款符合上述條件的小眾獨立遊戲,給他們貼上了小廣告。無獨有偶的是,這些遊戲的評測贊數均為261個,遊戲體驗的時長也均為半小時。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也就是說,這些發小廣告者通過機械化的貼小廣告和刷贊,就搶奪了原本屬於獨立遊戲製作者的推薦資源,也讓玩家對社群推薦流的信任度降低,從而難以達到最初推薦獨立遊戲的目的。

那這些發小廣告的人到底在帶什麼貨呢?廣告中已經明示,他們均指向了《絕地求生》的限時皮膚領取補償,點選連結後出現的頁面也做的像模像樣,甚至標註了“絕地求生-Steam版本官方網站”來增加可信度。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標註為“絕地求生-Steam版本官方”的網站

不過在點選領取之後,連結只跳轉了Steam賬號登入頁面,輸入賬號密碼之後顯示為頁面錯誤。這手操作依舊是通過假冒官網來獲取玩家資訊,由於非官網渠道登入還可能存在賬號風險。

除了以上這種,還有一種廣告投放的方式是在Steam的熱門遊戲下投放廣告連結,比如在《絕地求生》以及《Dota2》的評測區內都能刷到許多類似的評測。由於評測刷贊數量難以納入推薦流,所以採取了通過大量賬號刷評測的方式來進行。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而在他們匯入的連結中,則是假冒了日本遊戲廠商I社以及其他遊戲的官網,通過將MOD以及盜版遊戲資源打包出售的形式從中獲利。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但是I社不可能有中國官網

從操作的手法上來看,這種廣告投放的方式無限接近於現實中張貼的牛皮癬小廣告。首先他們覆蓋的流量巨大,包括Steam的商店以及社群頁面都被鋪滿,甚至達到了刷屏的效果。

其次他們投放廣告的成本極低,以上面提到的賬號“PUBG社群管理”為例,其賬號中僅有兩款遊戲,卻有著123篇評論,也就是說其採用的是評論後退款的策略,投放成本幾乎為零。

然而這種簡單明瞭的操作破壞力卻不小,不僅完全破壞了Steam原有的社群推薦流機制,而且原本屬於獨立遊戲的大量曝光資源被小廣告吃掉,降低了玩家對於Steam社群的信任度。

從國區開放以來就沒少過小廣告

雖說上面提到的兩種小廣告都是最近才出現的,不過從Steam國區開放以來就從來沒有缺過小廣告。

在2017年左右,Steam的社群推薦流還不算完備,就有人通過加好友的方式來推廣告,這種操作方式從國區開放以來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2017年通過好友新增推銷藥品的人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2020年通過好友新增推銷網站的人

Steam原本有社群流限制,只有在商店消費超過5美元才能開啟新增好友的功能,不過這也難不倒他們,依舊是採用先操作後將遊戲退款的策略,零成本實現推廣,向眾多玩家傳送廣告資訊。

筆者收到的其中一個“廣告好友”邀請,該賬號顯示有兩款遊戲,但實際查詢後只有《Dota2》一款免費遊戲。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除了這個慣用手法,去年筆者還報導過一種新出現的廣告套路,不過實際操作者是一些國產頁遊廠商,他們把頁遊運作模式中常用的 SEO 關鍵詞優化那一套玩法,也搬到了Steam上。

具體玩法牽涉到平臺的搜尋機制:在 Steam 上,一款遊戲的簡介如果帶有你所搜尋的關鍵詞,那麼它也能被找到。

於是一些頁遊在自己的簡介中增加了一份“友情連結”,覆蓋了將近9000個遊戲關鍵詞。當玩家用中文搜尋遊戲的時候,這些頁遊很容易蹦出來。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成本低、流量大、風險小,是這些人能夠在Steam上投放廣告的主要原因。

直到現在,Steam上也並沒有特定的廣告體系,遊戲的曝光主要依賴於社群流推薦。Steam為了增加玩家之間的聯絡,在過去的幾年中通過很多手法來增加社群的聯通性,相較於Epic、Uplay等PC遊戲商店來說,這是其特有的優勢。

玩家能在社群中尋找別的玩家制作的物品,能夠通過鑑賞家評論獲得其他遊戲的資訊,玩家們還可以在評論區溝通新增好友。

但是這些也很容易被投機者利用,在一款遊戲下刷屏的廣告可以出現在廣泛玩家社群中,通過新增好友進行廣告投放也無法有效解決,原有的社群體系也因此被破壞。

越來越多想賺錢的人盯上了Steam

利用Steam商店以及社群漏洞貼小廣告的人屢見不鮮,這是開放社群所必然會帶來的,即使在國外也很常見。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筆者還曾經收到過來自波蘭的垃圾廣告

不過最近筆者發現,想利用PC遊戲商店賺錢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

毫無疑問的是,Steam、Epic這些PC遊戲商店在國內正處於一個紅利期。

首先第一個紅利便是玩家數量增多,在《絕地求生》爆火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內玩家接觸到Steam商店,形成了使用習慣。最近Valve宣佈,Steam平臺的同時線上人數在2月9日達到了1900萬新高,與國內疫情期間玩家增多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第二個紅利便是低價遊戲數量的增加。過去一年裡,由於Epic商城與Steam之間的對決,兩者均放出了大量免費遊戲,此外Uplay、GOG等商店也會不定期給遊戲降價。

一些人便是盯上了這樣的紅利,利用新玩家的認知差從中牟利。

於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了假冒國外遊戲官網,誘導玩家用高價“租賃遊戲”的人。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也有專門在Steam、Epic、Uplay等商城上領取限時免費遊戲,再通過國內電商平臺,將免費遊戲轉手賣出去從中獲利的人。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對於這些玩家來說,PC遊戲商店過高的學習門檻是他們上當的主要原因,由於大多PC遊戲商店在國內沒有架設伺服器,導致連線不穩定,一些新玩家不瞭解連線以及支付的方法,就會依賴於國內基礎的搜尋引擎。

而一些人則是利用這樣的資訊差,從中進行廣告投放,或是倒賣遊戲賬號。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一些曾經被套路的玩家

Steam商店以及社群的特性,讓這些人在進行廣告投放時成本和風險非常小;而且由於Steam玩家數量的快速增長,總是有新人上當;最後再加上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領域,使得其競爭壓力不大。

其結果便是導致PC遊戲商店的灰色產業層出不窮,甚至逐漸形成了組織,不斷利用PC遊戲商店的漏洞從中獲利,而體系化的形式也讓他們能夠在在舊的辦法失靈後,接連想到新的辦法。

有一群人用零成本,將垃圾小廣告貼滿了整個Steam
高價租號網站的公司官網

對於老玩家來說,對這種現象自然不存在任意好感度,我們看到很多老玩家對小廣告嗤之以鼻;但是對於新玩家來說,這些小廣告恰恰是他們想要入坑PC遊戲不得不跨過的坑。

而對於Steam來說,這種狀況也是它始終難以解決的頑疾。

作者:袁晨
來源:遊戲葡萄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wZtPF_FGTqLywRM2rnsh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