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9-09-03

筆者當PM(產品助理→產品經理)已經一年多,雖然閱歷不深,但還是想分享一下我的這1年多來所學的知識。之所以是分享知識,是因為知識具有通用性。

以下5個方面(學習、思考、溝通、執行、產品)的分享,都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結合自己所學所做總結而來;同時,我也繼續學習,不斷完善這些知識。如有不當,歡迎大家指正~

一、學習:學以致用

我是用“學以致用”指導我的學習。因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方法就是這麼簡單,當你學到知識時,就要想辦法在工作上、生活上應用。

前期我是簡單地運用學以致用,但缺少理論指導,有時效果並不好。後來,我從某些大神的分享學到一些理論,較好地解決我的問題。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1 學習和應用模型

學習是從有限的例子找出規律,將資訊抽象成知識的過程。

有限的例子包括文章書籍的資訊、別人的經驗分享和自己的實踐等。

然後,我們 將抽象出來的知識應用到我們從未見過的情況,如果應用成功,說明知識是正確的。如果不成功,那就需要結合剛應用的例子和以前的例子,重新找規律和抽象。

以上的學習理論,和機器學習理論很相似,畢竟一些大神就是從機器學習的理論中總結出這套學習理論。

例如對於機器來說,學習就是建模,對資訊抽象就是樣本訓練。

總而言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那如何學習(即對資訊進行抽象)?除了親自實踐,還有其他辦法應用嗎?

這些問題,目前我也在學習當中,有機會再分享給大家。但一些大神推薦, 學習推薦思維導圖法,應用推薦費曼技巧,當然更好的是親自實踐。

二、思考:系統思考

思考與學習的關係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就是,思考是學習的方法。要從例子中找出規律,將資訊壓縮成知識,都需要經過思考。

思考的具象化就是思維導圖,所以學習推薦用思維導圖法是有道理的。

思考的關鍵詞是“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實質是利用“思考系統”進行思考。

系統思考的過程是:輸入例子(已知資訊),經過思考系統,輸出問題的答案(輸入-思考系統-輸出)。

思考系統實際上是自己的認知系統,或者知識網路,這個系統儲存的是知識與知識的關係。

當然,我的知識網路還很弱小。目前,我一般是用現有模型來幫助思考。

例如,宏觀分析時用PEST模型,態勢分析時用SWOT模型等。

然後,在這些模型的幫助的同時,我會告訴自己:儘可能全面地、深度地思考。也就是,思考多種因素對問題的影響,或者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

三、溝通:資訊同步

我一般用“資訊同步”指導我的溝通。 溝通的本質就是雙方的資訊進行同步。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2 溝通的三個階段

溝通分為三個階段:建立溝通、傳遞資訊、結束溝通。

1. 建立溝通

建立溝通階段,包括確認狀態和基礎同步。基礎同步包括概念同步、位置同步、時間同步等。

例如,我打算找開發商量某個活動落地頁需求時,我先確認開發在不在,是否有空溝通?

然後,我跟開發說:正在設計中的活動落地頁,我有個需求想向你諮詢一下是否可行,這個落地頁可能中秋節前要上線。

2. 傳遞資訊

傳遞資訊階段,包括減少干擾和有序傳遞等。

例如,情緒、態度、動作和雙方的熟悉度等都會干擾正常溝通。

而由於資訊是分段傳遞給對方,如果我講得沒有邏輯,相當於無序傳遞,就很難讓對方重新組織資訊。

3. 結束溝通

結束溝通階段,包括確認資訊和延時等待。

例如,跟開發溝通完後,要確認之前傳遞的資訊,至少問一句“我說得明白嗎?”。如果很重要,一般會要求郵件確認。

同時,要等待一定時間才結束溝通去執行任務。因為有可能開發有新的意見,不過這個等待時間要根據不同場景確定。

以上理論主要是參考TCP(傳輸控制協議),包括著名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

例如,TCP建立連線階段,三次握手就是要確認雙方是否支援協議,雙方的接收能力和傳送能力是否正常。資料傳輸階段,資料是分塊傳輸,而且每塊都帶有序號報文。

四、執行:向量理論

我通常用[向量理論]指導我的執行,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設當下為起點,目標為終點,它們之間的連線是具有方向的向量(也叫向量),而非只有大小的標量。因此,向目標行動實際上是一個向量運算過程。

向量理論有兩種解釋角度:

第一種是方向角度

根據向量三角形法則,兩個向量a和b相加,得到的是另一個向量。

這個向量可以表示為將a的終點和b的起點重合後,從a的起點指向b的終點的向量。

也就是,當執行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選擇先向其他方向行動,再繞回來,最終仍然可以到達目標。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3 向量的三角形法則

第二種是大小角度

根據向量的正交分解原則,向量可分解為兩個相互垂直的分向量。

以正確目標向量為X軸,正交分解執行向量後,可以得到:當執行方向與目標方向有偏差時,實際上只有部分行動大小是有效的,是促使任務接近目標的。方向偏差越大,需要的行動大小越多。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4 向量的正交分解

現實上,理想的執行向量是罕見的。大部分場景有著各種各樣的干擾,例如參加會議、解決開發疑惑、分析需求遇到瓶頸等。

所以我們講究高效執行, 高效執行就是儘可能用最小行動調整方向,減少無效的行動大小。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5 減少無效行動

很多執行方面的問題可以應用向量理論,在此不展開講。

例如執行單一目標的任務時,同一時間的行動大小是有上限的,如果一心二用,就會影響任務目標有效的行動大小。因為部分行動被分到其他目標。

又例如,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實際上就是迅速明確好目標,儘快行動。因為失去方向,再多的行動只是標量,而不是向量。

五、產品:真誠負責

我對待產品工作的態度是真誠負責,我真誠地對待我的產品,真誠意味著不忘初心。

我的產品初心是儘可能設計切實解決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在不影響成本(工期、人力等)和合適的商業化下,儘可能讓使用者用得舒服。簡單點說,我不會亂搞我的產品。

我負責地對待我的產品,至少我的設計、同步出了問題,我會主動承擔責任,並認真解決問題。

對待產品,我會像對待我的孩子一樣,雖然可能不咋滴,但始終是自家孩子,出了問題就得負責並且儘可能解決問題。

當然,產品工作還有很多經驗和方法。但我覺得,不同公司不同團隊對產品設計和落地等有不同要求和標準,只要我有正確的態度,結合其他能力可以很快地適應和學習,所以這次總結便不展開分享具體經驗了。

簡單總結

從這5個方面,總結我當PM的第一年

圖6 簡單總結

以上,感謝大家閱讀~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558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