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星星的大門:《星際之門》系列的前世今生
公元2XXX年,X邦XXX年,XX月XX日,以優異成績畢業於XX艦隊學院的你在登上“進取號”的第一天,對一切都感到那麼的新奇。第一次進入艦橋,第一次踏入機械室,第一次飛行都是那麼美好!在船長的命令下,飛船進入了光速飛行,在你驚歎你根本沒有感到任何不同時,不得不走到窗邊,看到無數星光被拉得細長,你也許會這樣想,哇哦~這多美啊!我永遠都看不夠耶!~~但是,相信我吧!作為一名常規的船員,5年的探險計劃會讓你慢慢習慣這種景象,當你第一萬次飛行的時候,你一定會在心裡默默的絮叨,“真TM不想再看這無聊的風景了。”
星際迷航電影中的光速飛行
因此,一個更加方便、快捷、便利(這三個詞不是同義詞麼?)的星際旅行方式就被髮明出來了!想象一下,只需要穿過一扇大門,就可以迅速的踏入銀河系另一個星球的土地之上!這個效率!這個速度!不需要考慮飛行的時間!無需考慮星際航空的補給和燃料!經濟實惠!小至四五人的小隊,大至上千數百人,只要連線穩定,可以慢慢的穿過大門,走向另一顆星球!這是多麼跨時代的發明!這是改變了星際旅行概念的發明!
只不過,“發明”者並非科學家,而是來自紐約的影視編劇迪恩·戴佛林(Dean Devlin)和來自德國斯圖加特的著名導演羅蘭德·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作為這麼一部筆者覺得異常偉大的作品、科幻系列、世界觀的開創者,我們們有必要稍微瞭解一下這兩位“大門的父親與,well,父親”。
首先,是我們們艾默裡奇老爺子,是著名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他的作品你一定看過那麼一兩部(或者都看過)。他曾執導著名電影如《獨立日》、《哥斯拉》、《史前一萬年》、《2012》以及查寧·塔圖姆與吉米·福克斯主演的《白宮末日》等作品。
而戴佛林,則是一名編劇、電視製作人以及導演,曾與艾默裡奇一起合作製作多部電影,但在2000年參與梅爾·吉普森的《愛國者》後與其分道揚鑣,隨後自己製作了多部電視劇和電影,執導過的電影有2017年的《全球風暴》。不僅如此,戴佛林還曾在一家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遊戲公司做過顧問,這家公司就是貝塞斯達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
IMDB:Stargate(1994)7.1 out of 10
現年63歲的艾默裡奇(左圖)與現年56歲的戴佛林(右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1994年,戴佛林和艾默裡奇合作創作並執導了《星際之門》的劇本,影片拍攝的總經費為5千5百萬美金,美國方面的發行則是由著名的“金毛獅吼”美高梅(MGM)負責。
《星際之門》於1994年10月28日上映,上映後媒體反映平平,但也不乏讚頌之聲。影評人Chris Hicks稱《星際之門》為“星球大戰遇見賓虛”。不過與影評的反應截然不同的是,《星際之門》的票房卻非常不錯,全球總成績為一億九千多萬美金,逼近兩億。在1995年也獲得了多項電影獎項提名,在10項不同獎項的提名中獲得了6座獎盃(大多是科幻類獎項,其中包括土星獎的最佳科幻影片獎),也算是獲得了觀眾和影評人們的認可。
星球大戰遇到賓虛。
"Star Wars meets Ben Hur."
——Chris Hicks,"The Deseret News"
美高梅影業的Logo與《星際之門》電影海報
《星際之門》電影寫實的風格和頗有深度的世界觀設定,為其吸引了不少硬核的影迷。這也是電影成功的祕訣之一。
電影找來了《紐約大逃亡》裡的著名動作影星庫爾特·拉塞爾(Kurt Russel,對!星爵他爹!不是老丈人!)擔當主演,不過94年的時候拉塞爾剛剛經歷了80年代的低迷期,這部《星際之門》也算是幫助他打響了“好萊塢動作巨星”的名號,也為他開啟了更多機會的“星際之門”。在《星際之門》電影中,拉塞爾飾演一名有著悲傷故事的美軍硬漢——空軍上校Jack O‘Neil。
你好!我是硬漢,我有個不孝子叫星爵(圖源來自IMDB)
另一位主演,也就是我們們男二號Daniel Jackson博士的扮演者,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他近年來比較出名的角色就是2013年開播的NBC劇集《黑名單》中飾演的“紅爺”瑞德(Red)。斯派德的另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角色,是《波士頓法律》裡的艾倫·肖。
年輕時從事科研工作的紅爺(來自IMDB)
可惜的是,電影的成功並沒有讓這部原本計劃為三部曲的電影系列成型。
據主創之一的戴佛林稱,他和艾默裡奇一直都預想《星際之門》是一個電影三部曲的第一部,但是第二和第三部的製作從未有機會進入製作階段。儘管戴佛林在2006年向媒體宣稱,他正在與美高梅溝通製作電影的後續作品,並且已經得到了迴應。不過時至今日,已經銷聲匿跡的《星際之門》電影后續向我們昭示著戴佛林的努力也早已付諸東流。不過這僅僅是《星際之門》電影系列計劃的首次受挫。
2013年九月,艾默裡奇在接受媒體訪問中稱美高梅與他正計劃合作重啟《星際之門》電影三部曲。轉眼間到了2014年五月底,美高梅影業聯合華納兄弟正式宣佈將合作重啟《星際之門》,並由艾默裡奇執導、戴佛林製作,但正當《星際之門》的粉絲們為之振奮的時候,《星際之門》再次迴歸沉寂,直到2016年年底時,戴佛林才在《帝國》雜誌網路版上發聲,稱《星際之門》三部曲的重啟計劃再次停滯,遙遙無期,
不過與電影系列的一波三折仍未見轉機不同,《星際之門》的電視劇系列卻花開三朵,各表一枝。
Stargate SG-1標誌著星際之門IP真正意義上的崛起
I.《星際之門SG-1》
《星際之門》電影續集製作計劃失敗後,美高梅就開始考慮製作一檔電影的衍生劇集。1995年,在聽到這個訊息後,兩名電視劇製作人和編劇,布拉德·萊特(Brad Wright)與約納森·格拉斯納(Jonathan Glassner)分別找上了美高梅,向其表示對製作《星際之門》劇集的興趣。
當時萊特與格拉斯納都正在參與制作一部叫做《外星界限》(The Outer Limits)的科幻單元劇(Sci-Fi Anthology Series),與1959年的《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類似,但與《陰陽魔界》不同的是《外星界限》強調科幻的本質,故事基本上以外星人的迷離故事為核心,每集為獨立故事、不同角色的故事組成,在每集的結尾有重大的情節轉折。此劇也是1963-1965年同名劇集的重啟版本。
主創之一:布拉德·萊特&《外星界限》劇集的開場畫面
《外星界限》同樣是由美高梅出品,因此萊特與格拉斯納很容易地就聯絡上了預備製作《星際之門》衍生劇的高層John Symes並與其探討衍生劇的發展可能性,最終John Symes以劇集必須由萊特與格拉斯納兩人聯合制作為條件,同意了《星際之門》衍生劇的開發。
萊特對《星際之門》中將古埃及文明是在外星人“幫助”下建立的想法很感興趣,在觀看了原作電影之後就萌生了將其設定引入現代時間線的設定,以當代人類視角通過星際之門探索宇宙奧祕的故事概念。
美高梅電視部門的總裁John Symes出於80年代著名劇集《百戰天龍》(MacGyver)名氣的認同,選擇尋求此劇主演理查德·迪恩·安德森(Richard Dean Anderson)以及劇集製作總監邁克爾·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urg)加盟。二人欣然加入《星際之門》衍生劇計劃,雖然主演安德森本人並非科幻題材的粉,但對星際之門這一‘敘事工具’所帶來的潛力,他是相當認同的。
最終,劇集的名稱被定為《星際之門SG-1》(以下簡稱《SG-1》),SG是英文StarGate的縮寫,而數字1是故事的主角所在的小隊的編號,SG-1即是小隊的名稱,也是劇集的核心。
《百戰天龍》安德森正式加盟《星際之門》
除了安德森扮演的美國空軍上校傑克·歐尼爾(Jack O‘Neill)之外,《SG-1》劇集的另外三位主要演員分別是加拿大演員邁克爾·山克斯(Michael Shanks)扮演的考古學家、語言學家丹尼爾·傑克遜博士(Dr.Daniel Jackson),在加入《SG-1》劇組之前,山克斯只在幾部小成本電視電影中拿到小角色。星際之門系列結束後他一直在各種劇集中出演一些小角色,包括著名的《24小時》、《超人前傳》以及《邪惡力量》,最後在2012年他在加拿大超自然元素醫務劇《拯救希望》(Saving Hope)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阿曼達·泰平(Amanda Tapping)所扮演的空軍少校薩曼莎·卡特(Samantha Carter),泰平是加拿大女演員,出生於英國,加入《SG-1》劇組之前也出演過多部電影與劇集,但並未獲得太多關注。《SG-1》結束後她曾短暫主演另一部星際之門衍生劇《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之後又主演過一部美國SyFy頻道的網路劇《異形庇護所》,也曾經在《邪惡力量》中扮演過天使陣營中的重要角色,同時涉足製作和導演工作。
道格拉斯·克里斯托弗·賈奇(Douglas Christopher Judge)扮演的是“外星人”提爾克(Teal’c)。賈奇是美國男演員,1964年十月13日出生於加州。賈奇在加入《SG-1》劇組之前也從未獲得過任何電影或劇集的主要角色,但他曾在《百戰天龍》中與安德森合作,因此結下善緣,並加入《SG-1》。
他壯漢的形象和具有雄性魅力的低沉嗓音讓他獲得了多部美國動畫劇集與電影的聲優工作,如《X戰警:進化》中他扮演萬磁王。賈奇還在2012年電影《黑暗騎士崛起》中客串了個貝恩的手下,當時看得我無比出戲。而目前賈奇最廣為玩家們所知的角色,莫過於為去年大獲成功的《戰神》奎爺獻出的精彩表演!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SG-1》中的Jack O’Neill與電影原作中的Jack O‘Neil的名字差了一個字母,《SG-1》中的O’Neill多了一個“L”,作為與原版電影中人物的區別,我們姑且可以認為這是某個平行世界。《SG-1》世界中的O‘Neill比《星際之門》電影中的O’Neil少了幾分憂鬱痛苦的氣息,多了些古靈精怪的性格特徵。
SG-1小隊成員集合:C位的安德森,圖左的阿曼達·泰平,圖右的山克斯,以及後排的賈奇
在1996年(劇集正式播出還要到1997年),美國付費頻道Showtime電視網就已經訂購了兩季,44集的《星際之門SG-1》。1997年七月27日首播集也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儘管當時的一些主流媒體評價平平,但劇集仍然獲得了廣泛的關注。《SG-1》憑藉著優秀的故事與製作不斷獲得續訂,1997年至2002年,Showtime電視網一直訂購到了第五季。雖然《SG-1》的觀眾群體一直很穩定,但是對於一個需要大量訂閱觀眾的付費頻道而言,《SG-1》無法幫助其獲得更多的訂閱觀眾,因此Showtime電視網決定放棄這部劇集。
隨後,美國SyFy頻道(當時還叫Sci-Fi)決定與美高梅簽約,續下了《SG-1》的合同,也讓這部劇集的粉絲安心。
事實證明SyFy的決策是正確的,到了2003年時,媒體和觀眾的反應極好。2003年美國雜誌《電視指南》(TV Guide)稱《SG-1》已經取代了《星際迷航》成為Sci-Fi頻道最成功的劇集。從Showtime到SyFy的換臺,絕對是正確的,因為《SG-1》曾在Showtime上雖然觀看量一度達到最高(most watched)但卻沒有獲得除硬核科幻粉絲之外的媒體關注度。當《Sg-1》轉檯到Syfy頻道後,《星際之門》的IP才開始獲得更為廣泛的關注,這也讓SyFy改變了原本在第六季就結束《SG-1》的計劃。
Forget Trek!Stargate SG-1 is now Sci-fi's biggest hit!
——TV Guide,2003 July 26
SyFy原本計劃在第六季後結束《SG-1》,但是在最後時刻決定續訂第七季。
在第六季與第七季播出時,《SG-1》獲得了平均兩百萬的收視率,這也使得SyFy頻道本身晉級十大收視率最高的美國電視網。在這樣的成功之下SyFy一直續訂《SG-1》,實際上,《SG-1》的製作人每季結尾之時都寫好了劇終的劇情,但是持續走高的收視率讓SyFy不願放棄這麼一部人氣還很足的劇集。
2004年《SG-1》第八季結束後以衍生劇《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以後簡稱《SGA》)取代其地位,不過第八季播出時《SG-1》仍獲得了3.2(百萬)的收視率,同年的《SGA》也有強勁的4.2(百萬)收視率,加上2005年初開播的《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簡稱BSG),使得SyFy頻道佔據了當年夏季黃金時段有線電視臺收視率的王座,同時也讓《SG-1》續命到了2007年。
但由於主演安德森年歲漸長,並且開始厭倦長期扮演同一角色,《SG-1》劇組開始考慮替換穩定的“四巨頭”成員,原本的阿曼達·泰平,山克斯和賈奇仍然保持主要角色的地位,安德森開始退居二線,在第九、十季成為客串陣容。新的成員是美國空軍中校卡梅隆·米切爾(Cameron Mitchell),接替安德森主演的歐尼爾成為SG-1小隊的領袖,由演員本·布羅德(Ben Browder),他曾在一部叫做《遙遠星際》(Farscape)的劇集中擔任主演。
在第十季中又確立了一名本來在第九季中客串的角色的核心地位,瓦拉·馬爾·多蘭(Vala Mal Doran),也是一位非地球人,其演員是來自澳洲的克勞迪亞·李·布萊克(Claudia Lee Black),她同樣在《遙遠星際》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不過這名女演員在遊戲界也頗有名氣,曾為眾多遊戲配過音,其中包括頑皮狗的《神祕海域》(Uncharted)系列中的克洛伊·弗雷澤(Chloe),《龍騰世紀:起源》(Dragon Age:Origin)中大家心心念唸的莫麗根(Morrigan)等等。
第十季的“五巨頭”
II.《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
主創萊特和格拉斯納共同監製了《SG-1》的1-3季,之後格拉斯納離開了《SG-1》劇組,萊特獨立製作了3季。《SG-1》第七季時萊特暫時離開去構思《SGA》時,由羅伯特·庫珀(Robert Cooper)獨立監製《SG-1》。
《SGA》原本是主創萊特與後來的監製之一的庫珀在以為《SG-1》第五季之後就會被取消的前提下,開始構思的一部電視電影。當《Sg-1》在SyFy頻道獲得新生後,萊特與庫珀開始推動一部新的衍生劇集,而《SGA》也應運而生,SyFy頻道在2003年年底通過了計劃,2004年二月就開始了《SGA》的拍攝計劃。《SG-1》原本的設定是成員們從地球上的基地前去銀河系各星球探險,而《SGA》則借用了類似的設定,只不過是由一群新的隊員通過地球的星際之門到達了遙遠的天馬星系,探索那裡的遠古文明與奇妙星球。
共同製作《SGA》的庫珀與《SGA》的成員們
與《SG-1》穩定的成員班底不同,《SGA》的成員變動較多,並且主要人物不止於劇中經常出“外勤”的四人小隊。這使得《SGA》有時候更像是一種群相劇,只不過是有核心人物的“偽群像劇”而已。在《SGA》中的主要人物有這些:
喬·弗蘭尼根(Joe Flanigan)飾演的男一號,空軍中校約翰·薛帕德(John Sheppard),是《SGA》中亞特蘭蒂斯探險隊伍中的軍方一號人物,靈魂人物,二號領袖。出場篇幅:所有。
由英國演員大衛·休萊特(David Hewlett)飾演的羅德尼·米卡伊博士(Dr.Rodney McKay)作為小隊中的技術型搞笑人才,劇中大部分技術性問題都由他來解決,探險隊伍的頭腦非他莫屬,出場篇幅:所有。
加拿大黑人演員彩虹哥Rainbow Sun Francks(我tm真不知道這名字咋翻譯,彩虹太陽??)所飾演的中尉艾登·福特(Lt.Aiden Ford)作為薛帕德的忠實副手,出場篇幅:所有第一季,後期客串。
接替福特作為劇中男主的副手的正是我們偉大的“海馬王”傑森·莫瑪(Jason Momoa)所飾演的水行俠!哦說錯了,是羅南·迪克斯(Ronon Dex),是後期加入探險隊伍中的人物,與《SG-1》的提爾克屬於同型別“外星人類”加入地球陣營併成為忠實夥伴的典範。出場篇幅:自第二季後所有。
由保羅·麥克吉里昂(Paul McGillion)飾演的卡爾森·貝克特醫生(Carson Beckett),探險隊伍主要人物中最善良得人之一。出場篇幅:1-3季所有,4,5季客串。
女演員託莉·希金森(Torri Higginson)飾演的伊麗莎白·威爾(Elizabeth Weir)作為亞特蘭蒂斯人類探險隊伍的實質性與靈魂領袖,其非軍事身份代表著亞特蘭蒂斯探險隊和平使命與文官政治的表現。出場篇幅:1-3季所有,4-5季客串。
來自《SG-1》的女演員阿曼達·泰平飾演的薩曼莎·卡特,在原探險隊領袖威爾第三季“卸任”後頂替成為亞特蘭蒂斯探險隊的領袖,直到後期被其他角色頂替。出場篇幅:1-3季客串,第四季主要,第五季客串。
女演員瑞秋·萊特瑞爾(Rachel Luttrell)扮演的泰拉·依瑪甘(Teyla Emmagan),探險隊中的另一位女戰士,以天馬星系的“外星人類”身份加入探險隊。出場篇幅:所有。
《SGA》第一季時的主要人物
《SGA》第四季時的主要人.....馬
就這還只是探險隊中比較重要的角色,若是算上其他重要角色我們還有的說呢。不過在這裡我們就先趕緊繼續往下說。
總之,《SGA》雖然未能超越《SG-1》的框架,但是仍然是一部有堅實基礎的科幻劇集,其中的一些劇情設計與題材構思都非常的有新意,這也是為何《SGA》能在SyFy的科幻迷們看了近10年的《星際之門》後,仍然不覺厭煩。《SGA》也不可謂長壽,五季,聽上去不多,但也並非每部美劇都能活這麼久。
III.《星際之門SG-1》的兩部“劇場版”電影
由於《SG-1》進入第十年後,不論是演員還是製作組都已經疲勞不堪,回首十年的《SG-1》他們已經做了太多的努力。收視率的疲軟並非不可挽救,至少在幾位主創的眼中,《SG-1》的收視率並不低,但SyFy認為劇集的收視率表現糟糕,所以並沒有意願將《Sg-1》繼續進行下去,並且通過獨佔合同來阻止《SG-1》找新東家。因此,劇組在第十季大結局時來了個“Unending”的劇情安排,意在表明,劇雖然終了,但主角們的冒險仍將繼續。這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結局。
然而,SyFy頻道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決定以兩部電視電影的方式來給《SG-1》一個結局。
3.1《星際之門:真理之櫃》“Stargate:The Ark of Truth”
IMDB:Stargate:The Ark of Truth(2008)7.4 out of 10
《星際之門:真理之櫃》海報(圖片來源imdb)
《真理之櫃》劇情上延續了《SG-1》第九季與第十季的主線,SG-1小隊為了解決期間出現的地球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斷通過星際之門尋找最終的解決方法,並且與敵對勢力戰鬥,時間線上發生於《SGA》第四季之前。
據《SG-1》劇集的製作總監羅伯特·庫珀稱,《真理之櫃》的製作成本在7百萬美金左右,於2007年開拍,以DVD方式發行與2008年三月11日。最終《真理之櫃》通過銷售DVD與租賃獲得了一千三百萬美金的收益。
3.2《星際之門:時空連續》“Stargate:Continuum"
IMDB:Stargate:Continuum 7.5 out of 10
《星際之門:時空連續》電影海報
《星際之門:時空連續》在《SG-1》後期劇情的基礎上召回了前期主角安德森,與原版SG-1小隊成員一起來了一場“回到未來”拯救舊時間線的戲碼。總體上媒體與粉絲的評價都還不錯,不過電影的收益整體上比前一部《真理之櫃》少了不少,只有8百萬美金。《時空連續》與《真理之櫃》拍攝預算差不多都是7百萬美金,並且幾乎同時開拍。
對於《SG-1》的粉絲來說是《星際之門:時空連續》一部相當不錯的“主菜”,但是也確實缺乏一些新意。《時空連續》於2008年七月25日發售,並且於2009年四月3日在SyFy頻道上播出。
IV《星際之門:宇宙》Stargate:Universe
與《SGA》作為《SG-1》的衍生劇不同,《星際之門:宇宙》(以下簡稱《宇宙》)在一開始就被執行製片人(製作總監?)羅伯特·庫珀和布拉德·萊特構思為“完全獨立的第三方存在”的一部劇集。他們希望能夠製作一部具有極強獨特風格,不論是劇情結構還是攝影風格上都與前兩部星際之門劇集迥異的電視劇。
筆者個人覺得《宇宙》受到了《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簡稱BSG)的強烈的注重人物心理矛盾刻畫風格之影響,因此《宇宙》也具有極強的人物內心視角刻畫的劇情安排,更為注重對人物的描寫,主角更加難以被“好/壞”二元論來概述,在這一點上,與《SG-1》和《SGA》那種科幻正劇、黑白分明的主角受難、堅強、善良、勇敢和聰慧的“偉光正”劇情模式完全不同。美國一些媒體甚至稱《宇宙》的首播集看上去非常像早期的《迷失》(Lost)的感覺,因此也讓《宇宙》獲得了電視界的很多媒體和觀眾的關注。
庫珀與萊特在2007年就開始撰寫劇本,因此2008年《宇宙》就得以首播。同時,他們也希望製作一部更加昂貴的劇集,從而擺脫以前製作《SG-1》和《SGA》時的低預算製作模式(之前由於製作經費不足,劇組在很多道具製作和劇情安排上也無法做出很好的安排,很多觀眾覺得星際之門兩部劇集都透露著“傻乎乎”的氣質,說實話,筆者個人在剛開始觀看時也覺得SG-1小隊和亞特蘭蒂斯小隊不管去到什麼外星世界大家都說英語這個事情,的確有點跳戲~)。美高梅與SyFy共同投資了《宇宙》的製作,它們都同意並且希望劇組能夠製作更為前衛版本的星際之門劇集,因此給予製作組每集兩百萬美金的製作費用,併為《宇宙》定下了2009年八月22日的首播日期。
《宇宙》的藍光版封面,可以看出其於之前劇集的風格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SG-1》中設定的星際之門是需要類似“電話”撥號鍵的儀器撥打一個七位數的符號來打通與目的地星際之門的連線,而《SGA》中則是發現了新的第八個符號因此到達天馬星系,在《宇宙》中則是發現了神祕的第九個符號。這樣的設定也給星際之門的三部劇集有了一些承上啟下的聯絡感。
另外,與前兩部劇集不同的是《宇宙》的設定,前兩部劇集都是隊員們以一個固定的基地為指揮中心,並安排特定人才(如軍事、科技、醫療、外星人)的組合小隊,有計劃地安排穿過星際之門的外勤活動。但是在《宇宙》中,主角等眾人是意外踏上了一艘載有星際之門的神祕宇宙飛船,並且為了求生不得不穿過移動中的飛船上“自動”撥通對外聯絡的星際之門,以獲取資源和尋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並且由於飛船的移動性質,星際之門在於外星的連線是有時間限制的,這就給劇情加上了更多的緊張感。
除了劇情上更為前衛、更為黑暗、更動態的設定,劇組還找來了個人演技風格更為突出的一些演員,其中包括飾演Nicholas Rush(我實在懶得翻譯人名了T_T)的Robert Carlyle。Carlyle曾在多部好萊塢大片中飾演惡人角色,如《007:黑日危機》,因此讓筆者在觀看時總覺得滲的慌,特別是看過殭屍驚悚片《驚變28周》中Carlyle的表演後,更是如此。
另外還有著名的華裔女演員溫明娜,對,就是那個在《神盾局特工》中飾演馬林達·梅的就是她!
《宇宙》的宣傳照,來看看你們有沒有認識的面孔?
系列製作人布拉德·萊特對於這部劇有很高的期望,他曾稱《宇宙》是“結合了某種人類求生慾望中同時具有的兩種情緒,悲劇的恐懼與渺茫的希望的結合”,他希望這部劇能夠通過劇情的張力和適當的幽默來避免前兩部劇集中所表現出的“自命不凡”的感覺,並且能夠展現出人性複雜的一面。最重要的是,他也希望不要在這部劇集中再去製作那些“橡皮臉、說英文”的外星人了。
可惜的是,儘管萊特對《宇宙》有很大的期望,但是本劇在短短的兩季後就掐然而止,最終以一個懸念結束了劇集。SyFy在第二季時將《宇宙》從原本週五晚間的黃金時間調整到了週二晚間的待遇降級,間接地造成了本來就經歷收視率低潮的《宇宙》雪上加霜。雖然劇集的粉絲在網上集體向SyFy抗議,但是固執的SyFy又怎麼會聽劇集粉絲的意見?最終,第二季過半時,《宇宙》的收視率猛跌25%,最後導致了《宇宙》被砍。
V.總結
總體來說,《SG-1》、《SGA》以及《宇宙》的星際之門劇集三部曲長達十七季總和的長度,讓製作者們有很多的時間來講述以星際之門這個科幻星際旅行工具為核心的故事,同時也為1994年《星際之門》電影為基礎大大地擴充套件了這個科幻背景的世界觀,其中不同的邪惡外星勢力的組織和背景故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仍然值得深入探索與發掘。十多年播放過程之中也獲得了不少粉絲的青睞,隨之而來的網路劇集、動畫、小說乃至遊戲雖說都不是特別成功,不過《星際之門》這個IP以其獨特的世界觀還是在科幻界佔有一席之地。
筆者作為《SG-1》與《SGA》的鐵桿粉絲也希望通過這麼一篇文章能夠稍稍為這部整體還算優秀的劇集拉一點人氣。雖然這兩部劇集從一開始就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世界觀的道德基礎太過簡單,沒有對人性黑暗面的深刻反思,整體充斥著美式西方文明的個人英雄主義觀念,就連製作方面也由於經費的缺乏而時常遭到“背景設定”極弱,不可理喻,劇情發展過於兒戲等等批判,但是就算有著這麼多缺點,《星際之門》電視劇系列也還是為廣大觀眾帶來了很多優秀的故事。
我在網上也看過不少批判星際之門系列的網友,但是我還是相信,一定有著一些和我一樣對星際之門,特別是《SG-1》與《SGA》喜愛的網友和同好。我也希望看到你們的回饋,本文並非對於《星際之門》系列背景設定的詳細概述,完全出於自己對於星際之門系列的喜愛和熱情來寫的文章,並且只是大概介紹了起源的電影,以及後續三部電視劇集的製作和播放情況,完全不涉及劇透的資訊,如果本文反響不錯,黃三民會盡量接著下期介紹介紹星際之門邪惡外星人勢力的詳細背景介紹。
作者:YST_三民
來源:機核
原地址: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9565
相關文章
- 《星際之門》系列之二:星門到底啥玩意兒?
- Containerd 的前世今生和保姆級入門教程AI
- Docker - 通往新世界的大門Docker
- 智慧合約從入門到精通:智慧合約的前世今生
- RabbitMQ的前世今生MQ
- InfiniBand 的前世今生
- MySQL 的前世今生MySql
- Mybatis的前世今生MyBatis
- Unicode的前世今生Unicode
- Dubbo的前世今生
- Serverless 的前世今生Server
- IPD的前世今生
- CRM的前世今生
- DBHub的前世今生
- MidnightBSD:或許是你通往 FreeBSD 的大門
- 最偉大的策略遊戲之一 《三國志》系列的前世今生遊戲
- Python,幫你開啟通往新世界的大門!Python
- React ref 的前世今生React
- React Portal的前世今生React
- 遊戲的前世今生遊戲
- HTTP/2.0的前世今生HTTP
- 元件化的前世今生元件化
- 聊聊 HTAP 的前世今生
- 聊聊ChatGPT的前世今生ChatGPT
- 外掛的前世今生
- 分庫分表系列:分庫分表的前世今生
- iOS Device ID 的前世今生iOSdev
- JavaScript – 非同步的前世今生JavaScript非同步
- “錕斤拷”的前世今生
- 資料庫的前世今生資料庫
- Redux的前世-今生-來世Redux
- LangChain和Hub的前世今生LangChain
- 雲原生的前世今生(一)
- 中國SaaS的前世今生
- SAP Cloud for Customer的前世今生Cloud
- HTTP 協議的前世今生HTTP協議
- lua保護的前世今生
- 語音助手的前世今生篇之蘋果Siri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