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潮流圈內人的話,相信你很難理解為何有人願意經歷排隊、抽籤甚至加價來購買一雙球鞋。不論經歷多少艱辛,機率有多渺茫,這些Sneaker(球鞋發燒友的自稱)都會保持昂揚的鬥志,一次又一次地朝心愛的球鞋發起衝鋒。在許多發燒友眼中,他們追逐的球鞋背後蘊含著更深層次的藝術、理念和信仰。這是一場關乎精神滿足的戰役,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正陸續加入戰場。<p>

既然需求端出現了空隙,供給端自然會想辦法去滿足。以天貓、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會增設一些潮牌的官方旗艦店和海外購服務,有的潮牌還會推出自己的官方應用,以B2C模式為主。此外,一些潮流或體育社群在察覺到使用者強烈的需求後,也會衍生出相應的電商服務,以滿足使用者之間的交易流通需求。

與傳統的B2C以及C2C模式不同,這類社交平臺提供的電商服務通常採取C2B2C模式:平臺分別對接買家和賣家並提供商品鑑定服務,透過向賣家收取佣金或向買家收取鑑定費用的方式創收。需求增長至一定水平後,社群平臺會將電商服務獨立出來運營,目前較具代表性的潮牌鑑定電商要數“毒”、“識貨”、“nice”和“鬥牛”。

依託極光大資料(Aurora Mobile, NASDAQ: JG)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洞察潮流鑑定電商的受眾特徵,以及該行業的發展現狀。

年輕市場還有紅利?
<p>
極光大資料的統計結果顯示,4款潮牌鑑定電商app的整體滲透率在過去一年增長顯著,且25歲及以下年輕人對潮牌鑑定電商app的安裝比例明顯高於全體移動網民平均水平。截至19年4月,4款潮牌鑑定電商app在25歲及以下使用者中的整體滲透率為11.3%,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倍。<p>

當大部分電商因為使用者紅利消退而思考著如何向銀髮和低幼齡人群滲透時,潮牌鑑定電商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使用者。

虎撲的定位早已不侷限於籃球論壇,許多周邊話題也在上面得到綻放,但與商業化最契合的大概要數潮品球鞋了。察覺到當中蘊含巨大商機的虎撲先是上線了運動潮流購物平臺“識貨”,隨後推出了以潮牌鑑定為賣點的電商平臺“毒”。目前兩個平臺已獨立運營,且在潮牌鑑定電商中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極光大資料的統計結果,“毒”和“識貨”的月均DAU數值在4款平臺中分別排在第一、二位。從18年中旬起,“毒”和“識貨”的月均DAU表現提升顯著。截至19年4月,“毒”的月均DAU為336萬,“識貨”也達到165萬。<p>
在MAU表現上,“毒”和“識貨”依然佔據頭兩位。截至19年4月,“毒”的MAU為1,977萬,“識貨”為973萬。在活躍使用者數上,“毒”和“識貨”已經跟另外兩個平臺拉開了差距。<p>
潮人群體的聚集地<p>
從使用者畫像結果看來,潮牌電商似乎是一門“年輕人的生意”。根據極光大資料的統計結果,潮牌鑑定電商app的受眾以年輕人群為主,男性佔比顯著高於女性。截至19年4月,25歲及以下使用者在潮牌鑑定電商app中佔比83.7%,26-35歲使用者佔13.7%。<p>
潮牌鑑定電商app受眾有6成分佈在二線及以上城市,一線城市佔比11.5%,新一線和二線分別佔25.5%和23%。從城市分佈結果看來,北京和廣州的潮人佔比均超過3%,顯著高於其它城市。<p>
潮人生活圖鑑<p>
從使用者TGI結果看來,這幫潮人對於設計素養積累非常重視。在閱讀行為上,他們對設計知識的興趣要遠高於全體移動網民,TGI高達394.7。他們對電影、運動和動漫表現出濃郁的興趣,在購物時最偏好二手閒置、服飾和海淘。<p>
根據極光大資料的統計結果,潮牌鑑定電商使用者對二手電商app的安裝比例達到30.1%,顯著高於全體移動網民。許多潮牌產品均採取限量搶購的方式發售,對於未能透過官方渠道搶到心頭好的潮人而言,上二手平臺碰碰運氣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p>

這個人群對於體育運動的興趣也明顯高於全體移動網民,超過四分之一潮人在裝置上裝有健身運動app,體育新聞app在該群體中滲透率為10.2%。

耐克旗下的“SNKRS”毫無懸念地登頂成為潮牌電商使用者最偏好的購物app。潮人們可以透過這款app參與耐克爆款球鞋的抽籤活動,官方發售活動也會透過該app傳送提醒。緊隨“SNKRS”身後的是潮品電商平臺“有貨”和社交電商“小紅書”。<p>

在新聞資訊上,潮人們對虎撲的偏好度明顯高於其它同類平臺。在從事健身運動時,潮人們最偏好“Keep”,隨後是主打校園運動的“運動世界校園”以及“步道樂跑”。從該結果看來,潮牌鑑定電商使用者中似乎有不少是學生黨。